前 言《凋零》(初名为《一曲悲歌》)为林昭而作。林昭与张志新是同一个年代的“殉道者”,都是由于同“极左势力”作斗争时而被迫害致死的,不知由于什么原因,对张志新的事件广泛宣传,而对林昭事件的报道却守口如瓶。其实,无论是从她们对“极左”斗争的锋芒或她们内在才华来说,林昭都是不亚于张志新的,那么,为什么张志新的名字家喻户晓,而林昭的英名却不为人知或知情者寥寥无几呢?这其中恐怕有深层次的原因。我虽然不属消息灵通人士,但也不算是一个孤陋寡闻之人,对于时事报道方面的猎奇、视野也并不狭隘,一般的“秘闻”或“历史沉钩”之类东西还是略知一二的,可对于林昭那个骇人听闻的冤案却实在是一无所知!这或许是我的疏忽吧。直到去年,有一个母校的学长寄给我许多的关“历史沉钩”式的资料,其中就有林昭冤案的详尽材料,我阅后真的感到惊诧不已。几乎与此同时,我也在《炎黄春秋》上看到林昭的文章。我真是茅塞顿开啊。还是先看看林昭的经历吧。林昭生于1932年12月16日,江苏省苏州市人。她于1949年7月高中毕业后,不顾母亲反对,毅然放弃高考而去投考当时有“革命摇篮”之称的“苏南新闻专科学校”,她决心早日投身到革命洪流中去,以致与母亲产生了严重的隔阂。她在该校毕业后即随苏南农村工作团参加苏南农村的土地改革运动。1952年开始在《常州民报》常州文联工作。1954年,林昭以江苏省第一名的高考成绩考入了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由于林昭勤学多思,受到了多个教授的赞赏。她是当时校内的著名才女,担任校刊副刊《未明湖》和《北大诗刊》编辑,1956年秋,她成为学生文艺刊物《红楼》编委。1957年春天,整风运动开始后,北京大学校园内风起云涌,大字报铺天盖地。林昭与同学们一起,响应党的号召,为了消除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同时也为了争取民主与自由,他们都积极地投入到大放大鸣运动中去。谁知,不久就开始了“反击右派运动”,许多同学、特别是带头写大字报的几个同学就遭到了严厉的批判。她仗义执言,不顾风险,竟然在批判大会的会场里站到桌子上去反驳台上的批判者,公开为“右派同学”辩护。不言而喻,林昭自然被打成“右派分子”……她的磨难随后而至,被贬到资料室里监督劳动。由于身心遭受严重的摧残,不久就开始咳血,而且愈来愈严重。她母亲得知消息后,立即奔赴北京,经过多方周转,最终获得校方批准请病假回家休养,她母亲携女儿悻悻地回到老家苏州养病。1960年10月,由于她嫌涉到发行以反对“极左”的地下刊物《星火》的案件,上海公安局就以“反革命罪”将林昭逮捕入狱……1965年5月被判有期徒刑20年。林昭并不认罪,她以极其顽强的意志和惊人的毅力挺住了狱中残酷的折磨,咬紧牙关地同狱方抗争,她咬破手指,在被单上写了上万言的“血书”,控诉“极左”的罪行,上海法院最终改判她为死刑,于1968年4月29日在上海龙华被枪决,时年36岁。1980年8月22日,上海高院对她平反,宣布无罪。同时,北京大学“改正”了她“右派”问题,还为她举办追悼会,有众多的著名教授和当年的同学、校友参加。自从我详尽地了解了林昭的冤情和不幸以后,我胸中就燃烧着一团火。我的责任心以及我的文学灵感强烈地驱使我要为她创作一部模拟她“传奇”题材的长篇小说。于是,我就塑造了以林昭为原型的主角凌云,把她的“经历”作为主线去塑造人物及编排故事情节。长篇小说《凋零》(即《一曲悲歌》)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诞生了。 张为礼于2010年11月目录第一章 出庐 (1~8节) P 1~21第二章 北苑 (9~14节) P 21~33第三章 书生 (15~ 26节) P 33~58第四章 漩涡 (27~ 35节) P 58~77第五章 遭贬 (36~ 40节) P 77~95第六章 求索 (41~48节) P 95~109第七章 驱使 (49~58节) P 109~127第八章 炼狱 (59~61节) P 127~133第九章 探监 (62~ 67节) P 133~144第十章 殉道 (68~ 74节) P 144~160尾声 P 160~161内容提要:凌云高中毕业时,适逢国家号召青年学生去报名参加土改工作,她母亲徐冬梅要她去报考大学,而她却坚决地要去响应国家号召,引起了母女间产生了严重的裂痕。参加土改工作以后,她与为人真诚务实的何芝萍相识,得到她关照和爱戴。在土改过程中,何芝萍与“左倾”思想严重姚向辉、鲍金木发生了矛盾,她初次领悟了“左倾”的锋芒。土改工作结束后,她去《苏南民报》当记者,母女关系解冻和好。1954年,凌云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名牌大学《北苑大学》以后,母亲徐冬梅真是欣喜万分。凌云入学后显露出文学才华,被吸收校园文学刊物《燕湖》编委,她结识了编委中的章天迅,彼此之间有许多相同的观点与爱好,大有相见恨晚之感觉,彼此建立起深厚的友谊。1955年,由“红楼梦研究”引发的“反胡风运动”;1956年,由“苏共二十大”引发的“国际多事之秋”;紧接着,1957年,党中央发布“整风运动”,号召广大干部群众都来反对“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和宗派主义”,所有这些“政治风波”无不在广大的知识分子中引起“强烈的地震”,《燕湖》发表《自由之践踏》一文,在校内引起强烈的反响,编辑部内部也发生了纷争。在“大放大鸣”开始后,章天迅率先在礼堂外贴出了一张《吹响时代的号角》的大字报,顿时像“炸开了锅”,同学们纷纷响应,各种各样反对“三害”的大字报铺天盖地地在《北苑大学》涌现……接着,章天迅、凌云、谭英华和杨路平等人组织“联系会”,成立《百家社》学社,并创立了《论坛》学刊,发表各种各样文章,矛头直指“三害”,在校园内引起广泛的反响……周起隆当然不会袖手旁观,他召集褚刚峰、陶沙浪等人密谋,准备反击章天迅等人向党进攻。首先,褚刚峰宣布将章天迅、凌云开除出《燕湖》编委,与《百家社》形成对立之势;接着就组织“辩论会”,与章天迅的“联系会”人马进行激烈的辩论,双方唇枪舌剑、针锋相对……“联系会”还邀请当时著名的R大学学生令系铃来《北苑大学》发表演讲,她公开为胡风翻案,还揭示了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会上的“秘密报告”中揭露斯大林在“大清洗”中无辜杀害数以百万计的党内高级干部及普通公民的严重罪行,在会上引起了强烈的震撼与反响,以至导致“左”“右”双方严重的对抗……1957年6月8日,《人民日报》发表《这是为什么》社论,开始发起反击右派的强大声势!此时正在准备付诸于刊印的《论坛》在印刷厂遭到了工人们的围攻。周起隆不失时机地组织人马,迅速地在校内掀起反击右派的浪潮,矛头直指章天迅等人,揭露章天迅等人的大字报铺天盖地,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击右派行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北苑大学》的校园内展开。几天后,周起隆在大饭厅里召开批判右派分子章天迅大会。饭厅内挤满黑压压的人群,人头攒动,人声鼎沸,陶沙浪正在用高昂、激烈之词声讨章天迅的反党的社会主义罪行。就在此时,凌云突然站到桌子上去色声俱厉反驳陶沙浪,竭力为章天迅辩护,凌云的行动顿时在会场上掀起轩然大波。不言而喻,凌云的下场是悲惨的……其实,凌云在此前没有写过什么大字报,因此在批判榜上并没有凌云的大名,如果不出此举,她也许还能避过这场灾难,即使难逃“天网”也不至于会遭到如此惨烈的下场!但凌云是一个具有侠心仗义之人,当她面对那些“左派”打手们竟仗势欺人,颠倒黑白、无限上纲等卑劣无耻手段,公然违背当初“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的诺言,她义愤填膺、忍无可忍了!她当然意识到她的行动会招致什么样的后果,但她还是就毅然决然义无反顾地站出来捍卫真理!凌云遭到残酷的批判与打击以后,她吞服安眠药自杀,但很快被同学发现……在深秋的一个晚上,章天迅约凌云谈心,彼此都感觉到有“不测”降临,应作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互相交换了家庭通讯地址,以备今后通讯联系。果然,章天迅在第二天就遭到秘密逮捕,不久又被判刑并送往农场劳动改造。凌云也因新闻系并入R大学的新闻系,她也被转入R大学,并被派入图书馆资料室“监督劳动”。后来,她与“同类”甘霖在互相关爱中产生了感情,向领导提出结婚要求,但遭到领导的冷讽与斥责,随后,校方就把甘霖发配到新疆劳动改造,凌云为此痛心疾首,早就疾病缠身的凌云遭到如此打击折磨后病情就日益加重。徐冬梅得知后迅速赶往北京,向当年知友(民主党派上层人士)求救,最终使凌云获准“病假休养”,带回苏南老家休养。后来,因故又移居到江海市休养。在江海市期间,她结识了黄原。黄原曾在朝鲜立过战功,是一个志愿军排长,后因家庭出身不好而被转业到地方工作。不久,遇上了“反右”运动,单位由于无法完成上级下达的“指标”,就只好把黄原“凑数”,并立即被送往苏北劳动改造。他在大饥荒年月里受尽了磨难,最终总算保住了一条性命。凌云与黄原结识后大有相见恨晚之叹。他们深感当前全国人民之所以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就是因为“大跃进”等一系列政治运动所导致的结果,为了唤醒干部群众,他们决定成立《中国自由青年战斗联盟》,撰写印发声讨“极左”的传单,揭露“极左”思潮的极端严重的危害性,题目是《中国为什么会发生大饥荒?》……凌云与黄原的行动后果是不言而喻的,他们很快就被捕入狱。真是冤家路窄,凌云面临的审问者竟是当初土改工作时的姚向辉,她的磨难是可想而知了,她不但受到双副手铐的折磨,还遭到了被唆使的女流氓的围攻,但凌云不被狱方的种种的凌辱所屈服,用写血书形式对抗!1965年5月31日,凌云被判处二十年徒刑。在施行种种凌辱的手段仍未达到目的的情况下,监狱长鲍金木无计可施,只得另辟蹊径,设法叫徐冬梅探监劝凌云“改邪归正”,软化她的强硬态度。徐冬梅为了使女儿少吃苦头、减轻受罪,自然愿意去劝说女儿,但凌云仍然坚持自己信念,决不屈服于鲍金木的软硬兼施的阴谋诡计。章天迅出狱后,得知凌云曾经去信过他家,就立即去江海市探望凌云。会见时两人感慨万端……她告诉章天迅,她宁死不屈的决心已定,我以我血荐轩辕,希望他能照顾好她的母亲和妹妹……凌云百折不挠,继续写信给《人民日报》,控诉“极左”思潮对中国造成严重的危害。1968年4月29日,凌云在病中被执行枪决,时年36岁。由于公安人员向徐冬梅讨要五角钱的“子弹费”,徐冬梅在如此严重的打击下精神失常了,最后冻死雪地……“三中全会”以后,凌云终于平反昭雪,1980年12月11日,《北苑大学》为凌云举行追悼会。 写于2012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