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布衣 于 2013-1-28 10:53 编辑
前言
在那桃李芬芳的青春年华,我们都有过美丽的梦想。在梦想里,有一片明媚的春光、嫣妍的鲜花、罗漫缔克的爱情、花团锦簇似的前程。我们无忧无虑、天真烂漫地、充满激情地在编织着未来的、梦幻般绚丽的人生道路。在我幼稚而纯洁的心灵中,那蔚蓝的天、自由的云、像春天一般美丽的理想一直在鼓舞着我。在解放初期明媚的阳光照耀下,展示在我面前的的确是一条铺满光辉灿烂的人生道路。在我的心中,共产党和毛主席是一夥永远不落的红太阳。
正如古人所云:“天有不测之风云”。就在我寒窗苦攻、踌躇满志之际,猛不防刮来了一阵叫人防不猝防的“急风骤雨”,犹如在夏天骤然降临了一场暴风雪,使我站在雪地上冻得我发抖……。从此,恶梦取代了梦想,春光和鲜花倾刻消失,我猛然发现我的四周都是凶恶的、圆睁睁的大眼睛在虎视眈眈怒视着我,我被吓得魂不附体,似乎像站在一条张开着大嘴的鳄鱼前面。我像梦呓般地问自己: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我美丽梦想自然就从此被破灭了,而且还被推入了苦难的深渊。这场“暴风骤雨”就是永垂史册的反右派运动。
一九五七年的这场政治风暴是我们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个空前的大悲剧,使无故的五十多万之众划入了“另类”,而且剥夺了他们的工作和学习的权利,有的还被送进监狱,大多数则被送到农村中去接受劳动改造。在这个队伍中,不乏有社会名流、文坛精英、科学界出类拔萃的骄子。凡是戴着这顶“右派分子”的人,就与驴马一样地被人使唤。我作为其中最普通的一个“另类”,在农村中蒙受了长达二十年之久的苦难生涯,饱受人世间的压抑、冷漠与辛酸,其所经受的痛苦以及心灵上所受到的创伤是难以名状的。二十年,对于历史来说是短短的一瞬间,可是对于我一生来说却是相当漫长的一段,而且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一段青春年华,就这样被当驴作马似的消逝了……
其实,在这个极端荒谬的时代里,绝大多数人的思想和灵魂都被严重地扭曲了,他们当然不可能用一种正常人的心态来对待、观测、思考周围世界所发生的事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有斗争,没有友爱;只有矛盾,没有和谐;只有猜忌,没有信任。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此前和此后时代的人们所无法想象的,也是无论如何想象不到的。
正因为由于这种极端的不正常的“现象”的产生,而且任其肆无忌惮的发展,以致于后来又接踵而至地发生了具有极端狂热性质的“大跃进”、“人民公社”、“反右倾”等极端荒谬的政治运动,几乎把全国人民推到饥饿的死亡边缘,国民经济面临全面崩溃。而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给全党全国带来了一场更大的灾难。
在这场运动中,我看到了当年的“反右英雄”们纷纷“落马”。这样,他们就有机会体验一下“极左”妖魔的淫威、尝尝被人无缘无故挨整的滋味,从而反省他们自己当年整别人的错误行为也恐怕也不无益处。须知他们在反右派运动中,他们也是这样无中生有地、人为地制造“反党反社会主义”言论置人于死地的。
“物极必反”是句古训,也符合现代的历史辩证唯物主义。如果没有发生这场“文化大革命”,也就不可能使党内的“极左路线”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这样,也就不可能使党内绝大多数正直的、善良的共产党员们擦亮眼睛,看清并认识党内“极左路线”的极端严重的危害性。痛定思痛,使广大党员、干部与“极左路线”彻底决裂,并深刻检讨过去受“极左路线”迫害的一切冤假错案。不言而喻,已经过去了近二十年的“反右派运动”也就被定性为“严重扩大化”,我们这些当年在反右派运动中倒霉的人也就有了出头之日。
“千秋功罪,历史自有评说”,一个伟人在他的诗句里曾经这样写过。毋庸讳言,他一生中的功过自然也要受到历史的评说。
文学泰斗巴金曾经呼吁过要建立一个“文革博物馆”,好让世人及后代子孙们永远不要忘记这个惨痛的历史教训。由于种种原因,巴金的这个愿望未能如愿。尽管如此,我想我们中华民族不是一个善于健忘的民族,全体中华儿女是绝对不会允许“极左路线”或“极左变种”复活的,因为它带给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灾难实在是太沉痛了!
我至所以要把我自己亲身经历的“逝去的岁月”写出来,无非是想让读者对我这个小小“一粟”的一瞥中窥见当年“沧海”的春寒、秋风、冬雪……
我遭到过不幸,但我却又很荣幸,因为我毕竟在经过了二十年的劫难以后,党为我洗刷了这个不白之冤,使我有机会重新获得工作的机会,报答国家曾经对我培养的恩泽。
正如诗云: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写于2001年12月12日
1. 烽火少年
出身---------------------------------------------------(1)
庆祝抗日胜利---------------------------------------(2)
国民党大溃退---------------------------------------(3)
土匪横行---------------------------------------------(4)
土改与镇反------------------------------------------(6)
辍学---------------------------------------------------(7)
2. 求学之路
跨进校门---------------------------------------------(1)
知识迷宫---------------------------------------------(2)
思想教育---------------------------------------------(3)
黄丁老师---------------------------------------------(4)
困境与困惑------------------------------------------(5)
毕业---------------------------------------------------(6)
录取--------------------------------------------------(7)
3. 杭城风云
概况--------------------------------------------------(1)
政治运动 -------------------------------------------(2)
攻读--------------------------------------------------(3)
友情--------------------------------------------------(5)
初恋--------------------------------------------------(5)
迈向社会主义-------------------------------------(10)
国际多事之秋-------------------------------------(11)
不平凡的春天-------------------------------------(14)
见到周总理----------------------------------------(16)
当选团代表----------------------------------------(17)
整风运动-------------------------------------------(20)
归家路上-------------------------------------------(30)
4. 苦难岁月(上)
大跃进年代-----------------------------------------(1)
大办钢铁运动---------------------------------------(4)
人民公社化运动------------------------------------(6)
人生伴侣--------------------------------------------(10)
祸起萧墙--------------------------------------------(15)
舫前村遇险-----------------------------------------(25)
慈母离世--------------------------------------------(27)
5.苦难岁月(下)
“三十年不变”?----------------------------------(1)
“文化大革命”之初-------------------------------(3)
父亲去世----------------------------------------------(8)
海竭山穷沙尽---------------------------------------(10)
义务“核算员”------------------------------------(12)
担任植保员------------------------------------------(14)
科学种田---------------------------------------------(16)
文学创作---------------------------------------------(19)
两个“绝密”的中共中央文件------------------(28)
“四人帮”覆灭-------------------------------------(33)
农业大队“改制”----------------------------------(35)
衢县文艺座谈会-------------------------------------(36)
改正通知----------------------------------------------(41)
6.重见天日
深山冷岙-----------------------------------------------(1)
调入电力公司----------------------------------------(10)
省局培训班-------------------------------------------(12)
自强不息----------------------------------------------(16)
主持农电工作----------------------------------------(25)
当选县人大代表-------------------------------------(30)
历史遗留问题----------------------------------------(32)
难忘的同学会----------------------------------------(35)
退休----------------------------------------------------(44)
7.夕阳如火
故乡情愫-----------------------------------------------(1)
巧遇-----------------------------------------------------(5)
初尝甜果-----------------------------------------------(7)
再接再厉-----------------------------------------------(9)
初学电脑----------------------------------------------(15)
撰写自传体小说-------------------------------------(16)
内容简介:
这是我亲身经历的故事,故事中的情节都是完全真实的,甚至连人的姓名也是真实的,除了个别人用谐音以外。
在解放那年,我刚好从小学毕业,当时没有去读初中,在家帮助父亲务农。由于我出身于剥削阶级家庭,这时就感受到来自社会上的“压力”,深知自己没有出路,一心想跳出“火坑”,于是就在姐姐的帮助下私自逃离家庭到初中去读书。后来(1955年)考入部属杭州水力发电学校。在1957年秋天的反右派运动中,我被打成“反党反社会主义分子”。次年春天,我被迫从学校里“退学”回到家乡务农,从“天堂”打入“地狱”,又一次地回到了“火坑”。在这段期间所经历的苦难是难以名状的。农业劳动的艰苦自不必说了,最可怕的还是来自政治上的压迫与欺凌。那些持极左观点的人以种种“莫须有”的罪名横加于我的身上,妄图加上“企图逃往台湾”的罪名将我拘留,藉以杀一儆百,这对于我结婚不久的人来说,是一个多么大的打击!在真相大白以后,他们还是不肯轻易地放过我……
我一生中最大的荣幸是找到了一个愿与一起背着黑锅走过人生艰难之路的生活伴侣,她与我一起度过了难以置信的苦难岁月……
尽管如此,我并没有丧失生活下去的勇气,生产队的农民十分厚道,他们同情我的遭遇,千方百计地保护我,生产队长希望我投入到科学种田中去,我听从了他的安排,刻苦钻研农业技术,终于打开了局面……
在取得一些成绩以后,连公社书记都对我另眼相看,我的处境大为好转,于是我就产生了一个“妄想”:搞文学创作,在许多偶然的条件下,我竟获得了成功……
1978年12月,我获得了“改正”,并安排了要作,但由于县里的一些干部的思想中尚留有“极左”的余毒,给我留着一些不应有的“尾巴”,使我在此后的工作中带来了许多的“麻烦”。我当然不肯“就范”,继续与那些人“周旋”……最后取得了圆满的胜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