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新用户注册
搜索

纪实文学《逝去的岁月》连载(更新至三十八)

[复制链接]
布衣 发表于 2013-1-28 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园丁颂
生我者父母,教我者老师也。人的一生中,最令人难忘的人是除了父母就算是老师了。如果说,是父母把我从冥冥世界中送到这个精妙绝论、五光十色的人世中来;那末,老师则是教我如何走上这条看上去是多姿多彩、其实随时都可能遇到荆棘丛生、布满陷井的人生之旅。可见,老师与父母一样,都有大恩大德的。在我年近花甲的感情世界里,时时萦绕在我心头的有两位班主任老师,他们对我有过人生旅程的指引,有过终身受益的教诲,有过摧人泪下的恩情。
第一位是我在小学毕业班的班主任戴正之老师。他是一个严谨而慈爱的老师 ,我当时不知道他是一个地下共产党员,值到某日早上全副武装的国民党军队冲进学校来追捕他时才知晓,但在此前,他和他的另外三个老师早就离开了学校。解放后,他在一次剿匪中光荣地牺牲了,他的照片还挂在象山县烈士馆内。他使我在幼少的心灵中就产生了对共产党人的敬仰之情。
第二位当然是在初中三年的班主任姚华雄老师。他是我在学生生涯中印象最深刻、感情最深厚的一位班主任。他在这三年中,无论是在教导我们应具有为人之道的做人宗旨或者是谆谆教授的数学课程,对我的教诲使我终身受益非浅。他在讲台上讲课时姿态,至今还历历在目;他与我们在一起交谈时的音容笑貌像电影屏幕一般清晰地重现在我的面前。他在上课时,总是讲得由浅入深、通俗易懂,而且比喻生动、引人入胜,使我们很快地理解了课题中定义、定理的涵义。我从他的教课中建立了深厚的数学基础,为后来所学的高等数学、理论力学、工程力学等课程增添了坚实的后劲。他作为班主任,对我们的教诲当然不只在讲台上,他为人师表、严于律己、恪守教规;同时他又待人诚恳宽厚、光明磊落、乐于助人。当然,他不是一个完美无缺的圣人。他不修边幅、衣着随便,没有像刘式恒老师那样整洁、潇洒;他对学生的态度是和蔼之中有些随和,没有像沈仁淦老师那样威严。所有这一切的话生生的形象,在我的脑海里永不磨灭。后来,我考取杭州水力发电学校,每当放暑假回家路过丹城时,我总是首先要到去母校看望姚老师。我们师生情深谊厚,无话不谈,总是要聊叙一二个钟头后才肯罢休,他的表情总是那样兴奋、那样欣慰。
谁知人世沧桑里,天有不测风云,人难知旦夕祸福。我在一九五七年被“错划”后于次年回家“劳改”,在路过丹城时,我自然就想起姚老师,但这次我却不敢去看望他,更无奢望去与他促膝谈心了。因为我当时已被人视为“毒菌”,许多同学看到我时都要有意避开,怕被“传染”,我怎能主动上门“送菌”给我的老师呢?更何况我在回家路途上,在宁波逗留时就碰到过齐惠民老师的冷遇,姚老师是否也会像齐惠民一样的态度?再说,姚老师原本是对我望“生”成龙,而我现在却是“折戟沉舟”,辜负了姚老师对我栽培的一片苦心,我自知无脸见人,自然就没有颜面再去见我敬爱的姚老师,免得他伤心------
在后来的二十多年的农村“劳改”生涯中,我还是念念不忘我的恩师,我时时打听他的足迹,祈求他一生平安。从不同的信息渠道中我得知他离开象中后调往东溪中学,后来又听说他再次被调动到宁海县教书------
我得到“改正”后在县供电局工作时,很自然地又想起了姚老师,有时特意在象山中学门口徘徊,藉以寄托对姚老师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响往令人难忘的桃李芬芳的中学生时代,遥思着我敬爱的姚老师的一片深情厚意。一九八四年,我去宁海县供电局开会。该局的副局长是我初中时的同届同学,他告诉我姚老师曾在力洋中学教过书。于是我就立即到力洋中学去寻找他,但当我急呼呼地赶到力洋中学时,门卫却告诉我说姚老师已经退休了,不过,他仍然住在学校旁边的一间小屋,你可以到小屋去看一看。我沿着这个门卫指引的地方很快地找到了这间小屋,但是这间小屋此刻是“铁将军”管门。我连忙向邻居询问姚老师的去向,得到回答是他走亲戚去了,我只得扫兴而归。
去年校庆时,我又作了一次努力,但最后还是找不到他的蛛丝马迹。哎,我们难道就永远无缘相会?
世上的事往往有说不尽的偶然,正是人云:踏破铁鞋无处觅,得到全不费功夫。某日我周末回家,接到一封由镇政府转来的信,信封下面写着:宁海老干部局姚华雄寄。天哪,这不是姚老师给我的信吗,我当时真是惊喜万分!
我看了姚老师的信后,才得知他也一直在找寻我的信息,不知道我在回家以后的情况,一直在为我提心吊胆。他是在最近一份的《校友通讯》上才得知我的一点信息:我是55届(丁)班同学会的发起人之一。于是,他就推想我此时恐怕是在爵溪镇当上企业家了,否则为什么会当起同学会的发起人呢?所以就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给我写了这封信。因为在《校友通讯》的这篇报道中没有提到我在何处工作,所以他也就无法知道我的通讯地址,只好写上“爵溪镇政府”了。
我看完信后马上就挥笔直书,详尽地向他禀报了我在这几十年来的急风暴雨中没有沉沦,以坚强的信念走过了这段难以想象的苦难历程,我现在可以欣慰地告诉老师,我已经成为一个共产党员了------
在他的回信中,我才得知他在离开象山中学后的情况并不比我好多少。由于他出身在一个没落家庭,有两个堂兄是国民党军官,解放前逃往台湾。当时有这样的社会背景,他能有好日子过吗?在历次的政治运动中都遭受打击,都要经受极为严格的政治审查,几乎被整得死去活来,差点被迫害得患上精神病------看来,我们师生俩是同一根藤上的一对苦瓜。尽管姚老师遭受了一次次的打击,他也并不因此而丧失对生活的信心,仍然顽强地坚持在讲台上讲课。退休后还在宁海老干部局里发挥余热。
我们师生俩现在互勉互进,一往情深------

退休
岁月像一支歌,有欢愉婉转、闷郁低沉;有兴奋高亢、悲哀泣呜;有慷慨激昂、愤怒咆哮------
人生像一条河,从涓涓细流、叮叮咚咚到汇成急流、气势汹涌;从穿越崇山峻岭、奔腾万里到进入一马平川、浩浩荡荡,最终平静而缓缓地流入了坦荡烟波的大海------
一九九四年九月,我从农电总站副站长的岗位上退下来以后,局领导又任命我担任“象山农电开发公司”经理职务。级别虽然还属正科级(与总站副站长并级),但工作则轻松多了,我想这也许是局领导对一个老同志的关心吧。该公司主要经营业务是向全县范围农村地区经销农电物资,当然也包括县农电总站调拨的补助给农村大队整改线路的电气材料。按照上级有关规定,农电开发公司年终所得的利润中可以抽调一部分给农电总站所属的乡电管员搞一些福利待遇。农电开发公司在九五年度结束时产生了一定的利润,于是就决定为全县每个乡电管员提供价一定数量的物质福利待遇,也可算是报答乡电管员对开发公司经销工作的支持。九六年度的利润情况比九五年度更好,经集体讨论后,决定发给全县乡电管员每人一套“培罗成”西装,这不仅是农电开发公司对乡电管员工作的褒奖,也包含着我对乡电管员的一片心意,因为在一个月后(1997年3月)我就要退休而离开供电局了。
一九九七年三月底,我办理了有关退休手续。我的继任人小濮和总站主要管理人员与我一起聚餐话别;倪局长与周书记等局领导也设宴为我饯行;更使我感动的是在我退休两个月后,宁波电业局用电处老吕率领九个县(市、区)的农电总站副站长特地专程到爵溪来看望我,带来了一片深情厚意------对于领导和同事们的如此厚爱,真使我永生难忘。
别了,我心系情牵的电力事业!
我在退休后不打算留在丹城居住,决定回到我情牵梦萦的、哺育我几十年的故乡---爵溪镇去定居,因为在那里有我的儿子、儿媳和孙女、孙子,随时可享受到人间的天伦之乐;因为在那里有我情有独钟的大海涛声,可经常聆听到她对人间的叹息与怒吼;因为在那里有可能有提供我更多的空间,可以到“野花斑兰的草地上”去“继续演唱晚霞的风光”------









布衣 发表于 2013-1-28 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夕阳如火
故乡情愫
  我退休回家后,展现在我面前的爵溪镇的雄姿,与几年前相比已经是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了,尽管她早在十多年前就已经列入全国乡镇企业百夥明星的“全国乡镇之星”和“浙江省创汇第一镇”以及“全国针织品外贸出口基地”之殊荣,但她还是继续以巨人的步伐、目不遐接的速度在日新月异地、令人眼花缭乱的发展气势继续前进,到处矗立起形式各异的新厂房、排列整齐的住宅楼、造型美观的别墅群,把爵溪老城区外面的尽有的四百多亩的水稻田和一百多亩的闲杂地全都被“占领”光了,就连在七十年代末围海造田的北塘千亩土地都被分割瓜分得差不多了。如果按照目前这个速度发展下去,再过几年就没有可供建筑工厂和住宅楼的土地,建筑用地已经成为爵溪工业高速发展的一个主要“瓶颈”。爵溪镇政府就在这种紧迫的形势面前,高瞻远瞩地、断然地决定围堤东塘,从大燕山到牛仓嘴之间的海面上筑起一道长达四百多米的海堤坝,把大海推到离东门城楼五百多米之外的地方去,围成的海涂有二千六百多亩的土地面积可作为未来的工业开发区使用。我在三年前的一个星期日上午,当我站在爵溪东门城墙上眺望五百米之遥的燕山东塘正在堵口时的动人情景,不觉心血来潮地酝酿成了一篇“腹稿”,回到丹城后就把它写成了一篇散文。下面就是这篇散文的原稿:

情系爵溪
在一个秋高气爽、阳光灿烂的日子,欣闻爵溪东塘堵口,我怀着欢愉的心情登上东门城楼上观赏。这里早已不是当年断墙残垣的城体,城基外已设置了一道坚固的护城防浪堤,可有效地抗拒台风掀起怒潮的袭击。我站在这里,不禁使我触景生情地想起了在六十年代初的七月某天中午,那时正当强大台风袭击爵溪之际,我与生产队的两个社员一起去沙滩南面的生产队仓库巡护。当我们走到外沙滩时,面对十二级台风的强大的风力,几乎站不住脚,只能躬着腰爬行。这时,我看到阴暗的海面上怒吼咆哮而来的海涛像万头雄狮张开着有五六米高的大口向城墙凶猛地扑来,大有吞噬爵溪之势!我望着危在旦夕的东门城楼,正好有一排披头散发的巨浪冲到城基,只见它与城墙猛烈的一碰,立即掀起了一排高达十多米高的浪涌,这排浪涌借凭着强大的风力又扑向城楼。倾刻间,城楼就被掩没在浪涌之中;接着,这排浪涌又借助风威气势汹汹地泼向城内边的居民住宅,我们被吓得浑身发抖------台风过后,顽强的爵溪人立即就修补了被台风毁坏的三个城墙缺口。如果没有这道城墙的保护,爵溪这个古镇早就变成了“楼兰国”,在东海边陲消失了。
时过境迁、物换星移,这道历经劫难、在明末防倭筑起的城墙,它的东城墙现在已改成为通往北塘工业区的水泥路面的公路了。此刻,我站在原东门的城楼的水泥路上举目望去,只见东塘堤坝已经巍然地横立在燕山门外,海浪拍击塘岸的涛声隐约可闻。塘内的海水平静如镜,迎面拂来的一阵东风,激起了片片白色的涟漪;银白色的海鸥在海面上无忧无虑地自由翱翔;往日众多的小船已不见影踪,它们从此再也不可能再回到这里来停泊靠滩了,“城边海滩”这道爵溪特有的美丽的地域景观将从此永远地消失,我为此感到不无缺憾,虽然,历史将由此而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但我此刻的心情却久久不能平静,永别了,我情牵梦怀的美丽的城外沙滩!
从我开始有记忆起,爵溪沙滩上布满着一排排竹棚,凉晒着驰名全国的爵鲞,宽阔而略弯的千米沙滩上弥漫着大黄鱼鲞醇厚的香味。
沙滩外,银白的浪花点缀着湛蓝的海面,海鸥边翱翔、边寻觅鱼虾。温柔的海潮在滩边打个滚后就伸出光滑而柔软的潮舌把沙滩舐得平整而洁净。
大热天,烈日当空。我约几个少年朋友在海边冲浪、戏水。傍晚,海风习习,凉爽宜人。我们就用黄沙垒起沙船,四五个人就坐在沙船内等着潮水上涨,当潮舌伸过我们的船旁时,我们就兴高采烈地喊:“我们开船罗!”-----每当退潮时,海滩边有数不尽的五颜六色、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贝壳。它们经过岁月的磨练后,原本的俗气消失了,变得俏雅、超脱,显得十分灵气、可爱,这是大海以坚韧、永恒的毅力而塑造出来的艺术珍品,其中娇娇者,不乏具有其收藏价值。
渔汛时节,海面上停泊着数不清的来自东南沿海各省的形状各异、大小不一的渔船,高高低低的桅杆密密层层地遮住了半边天。渔船出海时就显得更为壮观:千帆竞发,帆影迭嶂,火红的朝阳透过帆隙隐隐约约地散落到海面上,洒下了万点金光。傍晚时渔船归航,万船灯火在海面上闪闪烁烁,可与夜空中的繁星争辉。此刻长达千米的沙滩沸腾了:到处都堆满着金光闪闪的鱼山,鱼山周围拥簇着无数的人群。渔民们卷起裤筒抬着满筐的大黄鱼来来往往,熙熙攘攘。口里哼着自编的渔歌,满脸是丰收的喜悦。形形色色的点心摊布满了沙滩上的各个角落,闽语温腔不绝于耳。琳琅满目的货郎摊,招引着衣衫不整的各地渔民,好一派繁荣景象。
早在60多年前,象山县大徐乡出生的诗人殷夫,早年慕名而来到爵溪观赏沙滩,曾留下过“爵溪十里黄沙”的美丽诗篇。然而沧海桑田,时过境迁。自从进入60年代以后,鱼类资源枯竭,大黄鱼不知游往何方?沙滩上的自然景观就自然随之销声匿迹。说来也奇怪,连当时丰满而宽阔的沙滩也变得愈来愈干瘪而狭长,海潮向前推进百米而直逼城下。随着黄沙的消失,残砖碎瓦遍布沙滩,贝壳不见踪影,每当我走过沙滩时,就倍觉悲凉。
古人说,爵溪三面环山、东临大海像一个畚斗。斗朝大海,黄鱼、鳓鱼、梭蟹、大虾滚滚而来,爵溪人吃穿不用愁。如今斗内无物畚自空,爵溪人只好挥泪改行:有的用捕鱼的独捞船、机帆船去运黄沙至舟山、上海等地出卖;有的放下世袭几百年的鲞刀,抡起手捶上山采石;另一些人只好背起竹杠上山砍柴换取油盐之需。也有不少人忍不住饥寒,纷纷迁居至门前涂开荒、南韭山采贝,另谋生路------
繁荣一时的爵溪面临山穷水尽的绝境。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摆在爵溪人面前:出路在何方?爵溪人开始探索重开新生的路子------
我耳闻目睹爵溪这场翻天覆地的变化,也熟知爵溪人在这条崎岖的振兴道路上的困惑与拼搏,是他们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唤醒了沉睡中的爵溪古镇,是他们振兴了素有古老文明之称的爵溪古老渔村。
我站在东门的城楼上举目远望,忽闻远处炮声连天,只见大燕山崖下浓烟滚滚,多辆推土机、压路机正在海堤上隆隆地、忙碌地在碾压着坝基。不难想象,几年以后,一个崭新的工业开发区就要在这里诞生了------

三年过去了,这个工业开发区的雏形就已经出现在世人面前。原东门外的海滩上已经筑起了一条宽阔的、通往北塘的水泥路面的大道(新建路);大道外面有众多的载重汽车、推土机正在川流不息地、来回地忙碌着填倒土石,大约有五六百亩的土地已经被加高、填平;开发区内的纵横街道构架的轮廓已基本形成,并已有几家民营工厂零星地出现在这片新开发的处女地上。
我退休回到爵溪后的第二天,就怀着极其兴奋的心情走到这道犹如蛟龙似的、横卧在东海之滨的东塘大堤上,它的雄伟身影真使我感到自豪而惊叹不已!我想,爵溪人从此再也不必对台风侵袭感到心惊胆颤了。我们完全可以想像,那咆哮而来的狂风怒涛在这道雄伟的、坚不可摧的大坝面前虽然仍然会暴跳如雷,但经过几番较量以后,它最后只能落得个像泄气的皮球,无奈而颓伤地败退回去到海“龙王爷”那里去报告“风光不再”的消息了。
我站在塘坝顶上放眼望去,只见本来离爵溪有千米之遥的牛轭礁却近在足下。这不禁使我想起了五十多年前的一段往事:在日本鬼子快要投降前的一个晚上,大约是在八九点钟光景,我们全家正要上床睡觉的时候,忽然听到一阵飞机的吼叫声,父母亲顿时惊慌起来,连忙叫我们不要脱衣,赶快钻到眠床底下去。听飞机的声音好象是在天空中盘旋,不多时后就听到“轰”地一响像闷雷般似的声音,此后就再也听不到飞机声了。大约过了一个多钟头后,外面传来的消息说,刚才有一架飞机掉在牛轭礁附近,海滩上还有好几个飞行员。由于当时有个姓杨的小学老师(爵溪八村人)略懂英语,他就很自然地担当起“翻译”来,这才使爵溪人知道这是一架美国飞机,由于它在轰炸日本以后返航时汽油耗尽了才掉下来的。飞行员共有四个,其中两个人已被摔死了,还活着的两个人被几个渔民救上岸来。天亮后,我就与几个小伙伴一道到沙滩上去看飞机。当海水退潮落定时,那架坠毁在牛轭礁旁边的这架美国飞机的残骸完全可以看得清清楚楚。
两个美国飞行员的遗体就埋葬在北门外的沙垅上(在解放前夕被美国人领认回去),活着的两个美国飞行员则由两个人陪同绕道送往当时还由国民党政府管辖的西周关山村。后来听说这两个美国飞行员最后还是没有逃脱厄运,在行途中被日伪军截住扣留,后来被日本军队杀害了。我想,眼前的这座牛轭礁真可算是当年中美两国人民共同抗日的历史“见证人”。历史常常会开“顽笑”,在经历了五十多年后的今天,美国人对于他们当年在“珍珠港事件”以后曾与日本军队在太平洋岛国殊死血战、伤亡十多万人的历史竟然会“忘记”得一干二净,他们现在却张眼闭眼地对日本极右势力妄图掩盖这段侵略历史、企图复活军国主义装聋作哑,甚至还纵容其扩张军力,藉以充当他们的马前卒。我站在堤坝上望着这座牛轭礁真是感叹万千!但当我回过身来,望着那爵溪镇内鳞比栉次的厂房及欣欣向荣的气氛时,一种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只有强大的国力,才能有效地抗拒帝国主义的侵略,正如像这座雄伟的东塘堤坝一样,任凭妖魔掀起翻天的巨浪,它也只能在堤坝面前碰得个头破血流!
仅仅用了三年时间,东塘的工业开发区已经是春色满园了。随着巨鹰集团在东塘率先创建起拥有八百亩土地面积(第一期)的“巨鹰针织园”后,几十家民营企业纷纷争先恐后地接撞而至,型式各异的厂房如雨后春笋般地拔地而起,整个开发区被抡购殆尽------
爵溪镇目前已拥有为数众多的“龙头企业”和“实力型企业”,它们之中有年产值达三亿多元的浙江巨鹰集团(前身是象山针织厂)、二亿多元的宁波甬南针织有限公司、一亿多元的大宇食品公司等企业;产值达几百万元、上千万元的民营针织企业也有数十家;至于几十万元年产值的家庭作坊式的小针织厂,更是遍地开花了。与针织企业相配套的漂染、印花企业也应运而生,并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这些针织企业组成了一支浩浩荡荡的外贸出口大军,正在向世界各地进军。来自美国、日本、北欧、澳大利亚等客商慕名纷至沓来,订了合同后带着满意的笑容而去。爵溪镇已经成为名不虚传的针织品外贸出口基地。此外,还有不少的机械、电子企业,其中有两家已经评为“实力型企业”。真是今非昔比啊,想当年,爵溪面临山穷水尽,几十户人家挥泪离开爵溪、举家外逃仅仅是为了填饱肚子;而如今,爵溪宛若东莞、深圳,吸引了来自江西、安徽、湖南、贵州等省的近万名打工妹(仔)到爵溪来掏金,每当下班时,她们红装素裹的人流为爵溪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而发生这场巨变的根本动因就在于从“人民公社解体”到“土地包产到户”的历史性跨越,爵溪正以崭新的姿态迈入二十一世纪!

布衣 发表于 2013-1-28 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巧遇
我回家后,首先打算对这里没有经常居住的宿舍稍微整修一下,使其达到整洁、明亮、通风这样生活环境的要求,这对于休闲生活十分重要,因为我和老伴将要在这里长期地居住下去。至于要想去找一个“舞台”去继续“演唱”的目标毕竟不是一个迫切的任务,因为我已经是一个退休的人,生活费用的来源不必挂在心上。尽管我们的家庭经济虽然谈不上富裕,但对于我们这样从未涉足于“高消费领域”的人来说还是绰绰有余的。再说,我在这里有许多亲戚朋友在办企业,想找份工作做做恐怕也并不十分困难,何况,增加一份额外经济收入并不是我当时的主要考量。我只不过是认为自己尚有一点余热可发,在力所能及的范围里去体验一下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情趣。仅仅为此而已,这才是我的初衷。
说来也真是凑巧,就在我回家后的半个月光景,L厂长主动邀请我到他的(私营)工厂去担任电气设计工作,因为他刚从我老伴那里得知我已经退休的消息。老伴曾与他在同一个工厂工作过,他原来是该厂的推销员,由于他当时所持的订单多,收入颇丰,银行存款早就有数十万元之巨。后来工厂实施“转制”,他就买下来该厂的部分厂房及五金车间,增添必要的设备后就成为一个轻机厂了。几年下来,像滚雪球似的赚了上百万元钱,变成为一个财大气粗的“百万富翁”了。他的厂是专门从事生产啤酒厂家的设备,起先主要是生产一些输送啤酒瓶的链板输送带,接着又扩大生产杀菌机栅条、输(啤酒)箱机等产品。随着资金积累愈来愈浓厚,他就想进一步扩大工厂规模,开始着手开发、研制科技含量较高的产品---纸箱(啤酒)装箱机。这是一台由PC(工业专用微机)控制的、具有自动装箱功能的机器,由于电气自动控制程序比较复杂,加上电气设计、编制PC程序的工程师是从外厂兼职聘用,他只能抽空而来,不能专心致志地投入全部精力去研究、克服遇到的障碍。所以,虽然经过了半年多时间的组装、调试,直到现有还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他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邀请我去加入他们的开发、研制行列的。
当我们见面时,L首先问我:“你在电力部门工作多年,电气原理一定很精通吧?”
“精通谈不上,但对于一般的电气原理的电路我当然还是能设计出来。”我实事求是地回答他。
“你会搞电脑吗?我厂目前迫切需要会编PC(工业专用微机)程序的人。”
“电脑我还没有学过,编电脑程序更是一窍不通。”
他稍许停了一下,马上改换口气说:“这没有关系,我看像你这样懂得电气知识的人学起电脑来肯定很快,你进厂以后可以边看边学嘛,要么,你就先给我去当个办公室主任再说。”
“可以试试看。”我把话说得留有余地。我知道,“办公室主任”这个“头衔”无论对于他或者是我都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只不过是当作一个“台阶”而已。
我就这样没有经过仔细考虑就很爽快地答应了他的邀请,因为我觉得彼此反正都很熟悉,先进厂去察看一下情况再说,何况我当时正想找一个有关电气或机械性质方面的工作,这可是我多年来一直追求的目标,他家的这个工厂正适合我的初衷。想不到第二天,该厂的一个搞机械设计的工程师Z(他是爵溪人,而且还是我在初中时比我低一届的同学)打电话来,叫我赶快上班去。于是,我就这样匆匆走进了这家工厂,开始了一个全新的实践与探索。
我进厂之后,安排在与Z同一间的办公室。他搞机械我搞电气,这种安排真可谓是“机电一体(室)化”的构想。我与Z本来就很熟悉,而且机械与电气之间的工作关系只有配合没有矛盾,所以我们从一开始就显得相当融洽。他当时想急于把这台装箱(四箱)机搞成功(因为这是他一年多来的心血),因为厂内没有一个搞电气设计的人,请外厂的人搞电气设计犹如隔靴搔痒那样地不能如愿,拖了大半年还是原地打转,不尽人意。他希望我能迅速地学会PC编程,同他紧密地合作,及时克服调试中出现的障碍,尽早地把这台装箱机搞成功。他给我一本PC的说明书,让我尽快地懂得PC编程的原理;他还主动地带我到车间去解释装箱机的结构、性能、具体动作的过程,以及各个另部件的配合、协调关系。由于他不懂电气技术,所以他设计的机械动作必须要由电气设计的人来完成。每当机器要进行调试的时候,他就叫我到车间去看看这台装箱机运转过程的具体动作情况,可提供我在设计电路时提供各种必需的参数。
调试工作是由郑工(即聘请来的兼职电气工程师)、Z(机械设计工程师)和操作电工一起进行的。我看后才明白,原来这台装箱机是相当于一只“机械手”,它能把前方输送进来的啤酒瓶抓起来,然后经过预定的轨迹插进已经进入位置的纸箱里去。啤酒瓶由输瓶机输送,纸箱由输箱机输送,它们的动作及互相配合关系均由PC自动控制。这只“机械手”的运行轨迹呈俄文字母л字型,即“前进—下降—(充气延时一秒后)上升—后退—再下降—(放气延时一秒后)再上升”。当“机械手”抓着(充气)啤酒瓶上升到一定位置后,输瓶机又开始把后面待续的啤酒瓶送进到平台上来;“机械手”在纸箱里放下(放气)啤酒瓶后就开始上升,在它到达顶点时,装满啤酒瓶的四只纸箱就由输箱机输出;此时,待续的空纸箱就(通过光电开关计数,PC发出指令)按照设计要求的四只纸箱送到装箱设定的位置上待装。如此循环不断地进行下去。操作电工只要按一下启动按扭,整个动作系统能完全自动循环地进行,可见电路设计相当复杂,特别是对于像我这样一个从未搞过电气设计的人来说,确实是存在一定的难度。调试进行了多次,每次都要出现误动作,L老板看了只好摇头。其实,郑工完全知道其中原因,这是由于气泵的压力减少所致,因为这只小气泵运转了一段时间以后,压力就要减弱,导致“机械手”不能到达规定的距离所致。郑工对此实乃无回天之力。L老板想“临阵换马”另请高明,但郑工不甘心枉费了许多心血,不肯松口就此罢休------

布衣 发表于 2013-1-28 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初尝甜果
我深入地思考、分析了郑工调试失败的原因,觉得可能是由于郑工的编程设计缺陷所致。因为他设计的“机械手”行程的距离是用“时间”与“速度”两个因素来决定,虽然“时间”没有变,但因“气压”变了,距离当然是要变的。我想如果采用“限位开关”来确定行程“终点”,就可以保证“机械手”的行程距离始终保持不变,这个调试中遇到的障碍也就迎刃而解。其实,郑工虽然出自名校,但他学的专业不是电机系或自动控制方面的专业,搞电气设计也是他“六十岁学裁缝----力不从心”之举,他也是凭着学识功底和悟性到爵溪镇来发挥余热的。何况,他与我是同龄人,对于电脑肯定是十分生疏。据说他对于PC编程也是刚学的,难免有思维不周、经验不足之处。我当时并没有把采用限位开关的想法说出来,是因为我自己觉得还没有十分把握,如果草率地在郑工面前说三道四,会给人造成不好的印象,何况我也根本不知道郑工编的程序究竟是什么样子。据Z说,他和一个会编程的朋友想看看郑工编的程序,但未能如愿,因为PC中的程序都是用密码锁定,别人无法打开观看。
L老板是一个性急的人,最初一台装箱(四箱)机还没有调试完成,第二台装箱(六箱)机又在组装了。由于郑工没有把前一台机器的程序编好,这台机器的程序就自然另请高明了。由于请来的人对编制程序的报酬要一万元,老板皱着眉头地犹豫不决,合同只好暂时被搁置下来。这时,我与Z商量,这台装箱机的程序编制是否可让我来试试看,因为此时我对PC的程序编制技术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至于对该机动作的电路设计已经胸有成竹了。我当时想,如果不经过实践磨练,我想搞电气设计、学PC程序编制将毫无进展,根本就不可能取得任何成果。摆在我面前的是一次绝好的学习机会,我必须抓住它。面对机遇,我想尝试一下“吃螃蟹”的滋味!
Z倒很支持我想初试编制程序的想法,因为他本来就希望我尽快地学会编程技术,可与他密切地配合早日搞成功这台由他设计的装箱机。
其实,编制PC程序并不是当初我想象的那样困难,这当然是在我深入地学习了它的说明书后才体验到的。它的原理就是把设计好的电气电路用编程器的键盘“输送”到PC中去,在PC内形成一套“电气电路”。例如要编制“串联常开触点”就敲“AND”键,“并联常闭触点”就敲“ORI”键,“线圈”就敲“OUT”键,“计数器”就敲“C”键,“计时器”则敲“T”键等等。电路中肯定要遇到有复杂分支的串并联的电路“节点”时,当然还需要作规定的“技术处理”。说来也真奇妙,“装”在PC内的这套“电气电路”,如果用传统方式组装,起码要用两台配电柜,而现在却装在一个只有20公分长、15公分高、15公分宽的“盒子”里。我只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我就把装箱机的运行程序编制出来,并经过了模拟试验,各个动作基本上达到了设计上的要求,我自然兴奋得难以形容。于是,我就请L老板和Z一道来看我的PC模拟试验。他们看后都很高兴,就叫我马上把整机电气接线图画出来,然后放到已经组装好的、新一台装箱机上去做试验。因为模拟试验成功不等于机器调试成功,在实际的调试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许多难以估计的情况出现,只有克服了调试中遇到的障碍,使机械动作完全达到设计的要求才能称为成功。于是,我就抓紧画起整机的电气接线图来------
厂电工老黄按照我设计的电气原理接线图把电控箱装接完毕,接下来就可进行机器调试。此刻,我的心情既紧张又兴奋,似乎有一种“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的感觉,当然也有“成败在此一举”的担心与不安。车间里自然有许多人围观,都想看看这新一台装箱机的调试是否会出现“奇迹”。当老黄按下“程序启动”的按钮时,“机械手”就开始运行:前进----下降----(延时后)上升----后退----下降----(延时后)上升,完成了第一个循环后又开始了第二轮循环;与此同时,输瓶机按设计规定把啤酒瓶送到平台后就停转,等待下一轮输瓶;输箱机则把装满啤酒瓶的纸箱及时输送出去,同时又开始把挡在机外的纸箱(通过光电开关计数)按规定的纸箱只数送进装箱的位置待装。“空抓”试验取得了一次性成功,我真是喜出望外,围观的人也都十分高兴。所谓“空抓”试验,就是故意不把瓶子抓起来,避免运行时出意外。在“空抓”试验进行了几个循环以后,如果运行顺利才会开始进入“实抓”阶段。谁知在进行“实抓”阶段时,抓头却出乎意外地没有按照程序“充气”,“机械手”没有抓住瓶子就上升,还是作了一次“空抓”运行,调试没有取得成功!不言而喻,刚才还沉浸在一片欢乐之中的良好气氛一下子就完全消失了。我犹如被人当头一棒,顿时被弄得晕头转向------
这时,我听到有人说:“那有这样便当,人家郑工搞了大半年还没有成功呢!”但同时也有人说,第一次调试就能把“空抓”运行搞成功,这应当说已经不错了。
Z的态度相当明朗,他不但没有向我拨冷水,反而鼓励我尽快地去寻找故障的原因,并说:“郑工当初还没有像你这样顺利呢。”
我为此苦苦地分析、思索了一天一夜,还不能确定问题究竟出在什么地方。我反复地进行模拟试验,仔细地观察PC中的“充气”指示灯的亮熄一切正常,这说明“充气”程序完全正确,那么在实抓调试时为什么会出现反常呢?最后我终于怀疑到程序中“初始条件”,其中一个“设定”的方向搞反了,它可能会引起“动作紊乱”。于是我就作了修正。接着又进行了模拟试验,运行情况正常。我把这个情况告诉了Z。他听后觉得我的思路可能正确,不妨再进行一次实抓调试,即使再失败一次也并没有什么可怕。于是,我们又进行了一次实抓试验。当“机械手”抓着啤酒瓶升起来时,车间里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欢呼声------
后来,我进一步优化程序,把原来的六只纸箱作为一个“单元”装箱,改为两只纸箱一个“单元”装箱,就大大地提高了装瓶的准确性;通过“挖潜”,把装箱一个周期从原来需要18秒缩短到13秒,使装箱容量达到每小时二万瓶。但是,这几项的程序的改动并非轻而易举,我为此化费了整整一个多星期的时间。不过,我也在其中尝到了通过艰苦劳动而收获到甜果的滋味------
我负责编程的这台装箱机调试取得成功以后,郑工负责编程的那一台还是在“原地踏步”。L老板提出要我去接管郑工那一台编程任务。我为了表示尊重郑工,提出一定要郑工同意后才能接受任务。当Z去征求郑工的意见时,他倒是相当直爽地同意由我接管他的编程任务。他还说,老张是厂内职工,移交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我接受任务后,不到一个星期时间就圆满地完成了编程、调试任务。
一个从我青年时代就梦想当一名工程师的凤愿终于在我退休以后才如愿以偿、货真价实地实现了,虽然她姗姗来迟。


鲁迅和殷夫 发表于 2020-9-20 00:22 | 显示全部楼层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鲁迅和殷夫 发表于 2020-10-10 22:49 | 显示全部楼层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新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象山同乡网 ( 京ICP备10005750号 )

GMT+8, 2024-11-22 21:32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by 54xsr.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