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风云莫测
一
解放后的第二年,是国际、国内风云变幻莫测的一年。首先,是爆发了朝鲜战争。那个年轻气盛的北朝鲜领袖金日成一心想要通过战争手段并吞南朝鲜,从而实现他统一朝鲜的美梦,在苏联的领导人斯大林的默许下,他发令他的军队全线出击,突袭南朝鲜,从而点燃了朝鲜战争的火药桶。战争一开始,就一鼓作气把南朝鲜的李承晚部队一直赶到了南朝鲜的南部末端的斧山港,南朝鲜的军队眼看着就要被金日成的军队赶到“海里”去了。就在金日成踌躇满志之际,以美国军队为主体的、挂着“联合国军”旗号的、由十六个国家组成的国际部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出其不意地突然地在朝鲜中部的仁川港登陆,并极其迅速地拦腰截断金日成军队的退路,北朝鲜军队受到了致命的打击,朝鲜战争的形势立即出现了逆转。紧接着,美国军队伙同南朝鲜的李承晚军队把北朝鲜的金日成的部队一直赶到了中国东北边境的鸭绿江边,这个风云一时的金日成,差点连他的“老窝”都被美国人端了,他险些变成为一个没有立足之地的“孤家寡人”了……
熟知这段历史的人都知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世界上就形成了一个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另一个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的世界上两个相对立的阵营,彼此之间磨擦不断,都想尽早地吃掉对方,以消除后顾之忧。纵观这段历史,金日成只不过是斯大林的一个棋子,斯大林默认金日成发动朝鲜战争无非是想利用金日成的扩张“雄心”去试探一下美国的“反应”而已。
这年的十月底,眼看着邻国的战火马上要烧到中国边境,毛泽东自然不会容忍美国把战火延续地烧到中国来,他经过了极其艰难的抉择,毅然决然地决定出兵朝鲜,派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义无反顾地、英勇地去抗击号称世界头号强国——美帝国主义,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英勇的志愿军战士肩扛“小米加”步枪,身带干粮及水壶去抗击用飞机、坦克武装起来美国现代化军队,用血肉之躯去迎战飞机加坦克的“钢铁之旅”,从而谱写了一曲世界战争史上无与伦比的、空前的壮烈而残酷的战争进行曲。
与此同时,撤离了大陆的国民党军队还盘踞在东南沿海岛屿,妄图反扑,经常派飞机到大陆来轰炸,派特务潜入陆地来造谣,说什么第三次世界大战就要爆发,美国会帮国民党军队来反攻大陆,妄图使大陆军民不得安宁。地处东海边的靖海乡是东南边陲,离国民党军队还盘踞着的沿海岛屿隔海相望,形势十分险恶。国民党空军利用这些岛屿的机场,经常派飞机飞抵渔场上空搔扰,弄得渔民提心吊胆,不能安心捕鱼。距离靖海乡只有一百多公里的宁江市是一个全国、乃至世界有名的通商口岸,也是东南沿海的一个战略要地,国民党自然不会放过她,地处三江口的、当时可称得上宁江最繁华地段的江厦街被国民党的飞机炸成一片废墟,与相连的也算是宁江市的标志性建筑——灵桥(俗称老江桥)也被炸得弹痕累累。看来,不去解放沿海岛屿,沿海地区的人民就甭想过安宁的日子。盘踞在南盘山的伊耀明的“反共救国军”如果没有这些岛屿以及大陈列岛上的国民党军队作后盾,他们也就无法想在南盘山上生存下去。
军事高层终于做出了解放沿海岛屿的决定,但当时尚没有像样的海军,只不过是有几艘小炮艇而已,渡海作战主要运输工具主要还是要依靠征用沿海地区的渔船,船上的驾驶人员也是要依靠征用当地渔民,这些任务就理所当然地要落在靖海乡的身上了。
参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是每个中国人民的神圣职责和义务;支持解放军解放沿海岛屿、消灭国民党残余部队是沿海人民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是靖海乡人民当前的两个重大政治任务。乡政府已经部署了各项准备工作,并召开了群众大会,全面动员起来,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不折不扣地完成上级布置的各项任务。
落实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具体任务是有力出力,有钱出钱,所谓“出力”是号召青年报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所谓“出钱”是动员大家捐献“购买飞机大炮”的募捐款,为成立不久的、刚从旧中国的一付烂摊子接收过来的、经济状况还处于极端恶劣的新生共和国分担困难。
作为乡长的吕云光,他在心里十分明白,现在贫下中农的家里都十分贫寒,不用说要他们捐出钱来去买飞机大炮,就是他们自己的一日三餐还都成问题,在他们的身上是挤不出什么“油水”来的,只有那些工商业者(即开鲞厂的业主)和“船长年”们的手里才有钱,他们是捐款的对象,当然,捐款的主要对象还是在地主、富农们(其实这些人同时也是鲞厂的业主或兼“船长年”)的身上,这些人的经济实力雄厚,家里肯定藏有金银财富及各种细软,不少大小‘黄鱼’(金条)不计其数。在县里开会的时候,上级已经有所提示,一定要从这些人群的身上来“做文章”,要通过各种办法,把他们身上的这些东西拿出来为国家效劳。县里的领导还强调指出,这些人的金银财宝是从劳动人民身上剥削来的,理应上缴国家,正像他们的土地、房屋一样,在即将开始的土地改革时都要被没收一样。不过,这些金银财富,(用今天的话来说)是“软件”,藏在他们的家里别人看不到;而土地、房屋是“硬件”,是明摆着,大家有目共睹而已。在这个问题上,你们千万不要有右倾思想。这些话在今天看来,也许有些“那个”,但在当时来说,干部们听了一点也不觉得奇怪,都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这些财产如果继续藏在这些人的家里,他们将永远拥有“优势”,贫下中农永远比不上他们这些人,天下也就永远无法“公平”。为了明确任务,县里还下达了各乡的捐款“指标”,也可以看作是一道“军令状”,回去一定要完成任务。吕云光和叶刚强都参加了这次会议,两人在这个问题上的看法是一致的,只不过在乡政府的工作分工上,这项工作是以吕云光为主,叶刚强协助他的工作。
吕云光回乡以后,就开始抓这个当前的中心工作。他首先从捐款工作上考虑,他由此忽然想起林平安来,他这个开明地主历来乐意做一些有益于乡邻的善举,在政府号召捐献飞机大炮的情况下,他是绝对不会无动于衷的,他肯定会拿出实际行动来响应政府的号召,踊跃参加捐款的。只要他能带头捐助,对“这帮人”的工作就会好做一些,其实,根据县里的指示,如果这些人态度不积极的话,也只好用“硬功”对付。不过,他想在动“硬功”之前,总还得多做一些思想工作为好。他想先找林平安谈话,对他这个朋友晓之以理,动之于情,他相信林平安会起这个带头作用的。我不妨对他当面去说一下,叫他把眼光放得远一点,踊跃参加捐款,积极响应人民政府的号召,这是拥护共产党的实际行动,虽然对家庭来说,捐出了这些“保命钱”(因为即将开始的土改不会没收地主家的金银及细软),心中都存在着相当的顾虑,但从政治上来说,他们这样的做法也不会是“白捐”的,态度积极,捐款踊跃,他们自然将减轻一些“罪孽”,再说啦,这项“指标”也不是你不愿意就所能免去的,最后还得要你“领认”,他应当对林平安暗示一下,尽早丢掉“幻想”。另外,征用渔船又是一项繁重的工作,除了少数几只的船龄较高的老船以外都是征用范围。虽然战时的征用命令是带强制性的,但也不会让船主白白地蒙受损失,战后如果渔船受到损坏,政府负责修理费用,如果渔船报废或被击沉,政府则按渔船的质量论价全额赔偿。为了完满地做好这一工作,也要做好“船长年”的思想工作。前几天,靖海村里已经发生了一次事件:有一个脑筋活络的“船长年”把他自己的渔船偷偷地驶到一个没有人居住的偏僻海湾里,故意把船底开了一个大洞,让船底进水,这条船就很快地沉到海湾的塘底里。他用这种办法来逃避国家征用,真算是一个“聪明绝顶”的办法,如不及时加以制止的话,势必就要蔓延开来,严重影响国家征用渔船的措施。征用船上老大也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渔民的心里都清楚,要他们去驾驶渔船与解放军一道去渡海作战是相当危险的,简直可以说是九死一生。从开船起,在整个渡海的路程上都要遭受到飞机的轰炸与扫射,就算侥幸逃过飞机的扫射,在登陆时肯定还会遭遇到密集的炮火和机枪的阻击,到底能有多少的幸存机会?老百姓可不同于军人,作为军人是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他们对作战牺牲是习以为常了,但老百姓可没有这个“习以为常”的习惯,谁难道不珍惜自己的生命?此外,他们还有一般战士所没有的顾虑,自己如果万一牺牲了,他们的老婆和孩子怎么办?谁来照顾他的老婆,谁来哺养他的孩子?这些事关他们家庭的重大问题是无法回避的。政府当然已经考虑到这些问题,明确提出如果参战老大英勇牺牲了,完全可以像解放军战士一样地拥有“烈士”的身分和待遇,尽管如此,老大们还是有些担忧。吕云光真的被这些问题弄得焦头烂额了。其实,关于征用船员问题,上级已经考虑到要尽量减少征用人数,只征船老大,不征一般船工,船工主要还是要解放军战士自己来干。在训练期间,让船老大去教会解放军战士在船上的诸如拔蓬、起锚、使用撑杆、抛锚等船上的技术,这样一来,船上一般地只需要一个船老大就可以应付了,其他工作则都由战士自己来担任,藉以减少征用人数,尽量地减少渔民兄弟可能的牺牲。
根据乡政府里的工作分工,叶刚强是负责安全保卫方面工作,吕云光负责政治宣传和动员群众工作,但分工不分家,需要时还要互相配合,这是按他们俩人的各自特长而决定的。凭良心说,叶刚强在这方面的任务也是够繁重的,他要组织好民兵配合好当地的驻军在海边巡逻,还要组织妇女和儿童团在各道口“查路”,对来往的可疑行人进行盘问;晚上还要安排民兵站岗放哨,严密监视靠岸来的可疑船只,只要伊耀明这一帮土匪还盘踞在南盘山的话,靖海乡人民就甭想有安稳的日子过,乡政府就不能对此掉以轻心。吕云光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他不能因工作困难而产生任何的畏难情绪,只有咬紧牙关,广开思路,紧密联系群众和依靠群众,才能度过难关。好在上级领导能体谅他们靖海乡征用船老大的任务比较艰巨,就不再在靖海乡里再分配参军(志愿军)的指标了,这倒使他减轻了一些负担。
对于征用船老大这个繁重的任务,他自然地想到了周风华,周风华是靖海乡的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只要他能站出来说话,他的话肯定是有号召力的,他如果能率先垂范、带头报名的话,这项工作就更会好做多了。不过,在吕云光的内心里,觉得这样做还是觉得有点对不起周风华,因为这是希望他去参加协同解放军去渡海作战,而作战总会有牺牲的,他这样做法难道不等于是把他推入危险的境地里去吗?但革命总会有牺牲的,不牺牲难道会有革命的胜利吗?他了解周风华的为人,他这个人具有胸怀开阔、不计较个人利害得失的特点,他还会见义勇为,勇于承担风险等优良品德,正因为这一点,靖海乡渔民才会推选他当渔会的会长。吕云光最后还是决定到周风华那里去一下,试探一下他对国家征用老大的看法以及他自己对此的态度后再见机行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