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张帆 于 2011-3-20 09:33 编辑
...... (八)
耗尽家资为革命 奔波南北负薄名
办完荷香的丧事,我祖父怀着无比的悲痛,回到了杭州的学校。
1911年正是辛亥革命风起云涌之时。在县学,我祖父曾经受革命新思潮的影响,到了杭州浙江高级师范,又与同学许世英(当时已是革命党人)、卓慈沛(奉化松岙人,后来是国民党中央党部和南京政府的高级官员,1948年在返乡中,因江亚轮沉没,与一家十余口人一起罹难)、谢稻村(象山西周人,是已故文人谢祖家先生的父亲)等成为莫逆之交。遂由许世英介绍,结识了革命党人周淡游、庄辛墅、黄季高等人;七人谱结金兰,加入了革命党组织。在浙江高师卒业时,这七人曾在西子湖畔留下合影(据谢祖家先生生前说,这照片解放后他家尚有一张,后因一场火灾被焚),然后分赴各地进行革命活动。当时我祖父远到东北哈尔滨,近至江、浙各地,足迹几乎踏遍全国,从事着革命活动。
为了能在清政府控制地区顺利开展工作,我祖父一直都乔装成商贾阔少,时而与人结伴遨游,时而在酒楼茶室借宴饮接头,时而进学校、商行与同志密室倾谈。他终年碌碌风尘,频频向家索钱。我王氐祖母为支持他的革命活动,不惜卖田卖地、倾家所有,对他是有求必应;一度导致内库空虚,家道中落。可我祖母仍以兑奁藏以济,使我祖父在外从事革命活动,不缺所费。
由于我祖父忙于革命事业,归家甚少,家乡父老责其竟年不归、浪荡冶游,是败家子;朋侪谓其是拓弛玩世、忘乎其性,背上了轻薄浪荡之名。直到中华民国宣告成立,革命党地下活动转向公开后,乡亲父老才真正了解他这些年在外的真相。
人的思想总是要受历史局限的,我祖父也不例外。他的大汉族主义思想是较为严重的,他视满族为异族。其参加辛亥革命,目的只是为了“驱逐挞虏、还我中华”,反对满清的封建皇朝统治,以追求自由和民主为已任。所以,当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月3日在南京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到1912年2月12日宣统皇帝溥仪宣告退位,清朝封建专制统治结束,就认为革命的目的已达到。对后来因袁世凯通电赞成共和、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推荐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等事,就不再于多关顾。于1913年民国政府成立后,在孙中山“决不愿居政界、惟愿作自由国民”的思想影响下,1913年后他就脱离军政界、返回故乡,以商贾为依,从事地方公益事业:我祖父把家乡的土特产运往外地,又将本地所需的物品从外地运入,薄利销与百姓,以改善民生。此举深得民众之拥戴,数年后,在象山声望渐隆,成了当时社会的闻人。
我祖父离开军政界后,依靠当地乡亲对他的信赖和军政界诸友的关顾,生意做到全国各地,交往更为广阔,这给他后来的人生奠定了新的发展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