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父养子
每年的清明扫墓,都要去一异姓太公墓祭拜,曾经问过长辈什么来历,长辈说是“招父养子”那是一段沉重的历史……(略)
在早年的渔区,海上作业是非常危险的,有“三寸板里是娘房,三寸板外见阎皇”的说法,海难事故经常发生,一到有大风的天气,渔家女子就扶老挈幼在码头边等候,等待亲人平安的消息。然而,灾难还是会经常的发生。头天欢送男人出海,转天成了新寡。这种打击那里是弱女子所能承受的啊!过去的女人还缠着小脚,又没有计划生育,结婚都很早,年纪轻轻儿女一大群,忽然失去了家庭支柱,很多女人就这样跟着倒下了。为了生活,为了后代,必须活下去!而生活的一部分就是需要一个劳动力,需要基本的温饱!于是,采取了“招父养子”的方法,招进来一个丈夫,往往是年轻力壮家境非常贫困的外来青年,通过他的帮助,让后代能健康的生存,当他付出了终生的辛劳,却什么都没有留下来。甚至名姓,过了许多年,后辈们都不知道了,我们的历史书里没有他们的身影,又有多少的后代知道他们的故事?
我们渔区缺少“旌节牌坊”并不是说过去渔家的女子不会守,有钱人家的坚守,也换来了终生的郁郁寡欢,何况命如蝼蚁的小民。有的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还是守不了。招父养子很无奈也很有作用。我们应该为这些“民族英雄”喝彩,是他们的贡献,拯救了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