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新用户注册
搜索

渔区掌故

[复制链接]
豆腐干 发表于 2009-5-21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收藏了。
无意 发表于 2009-5-29 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嘿嘿,老哥有底子!
佐罗 发表于 2009-5-29 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渔区掌故多,这也是文化的积淀
暴走菜 发表于 2009-5-31 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白松 发表于 2009-5-31 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凭海临风 于 2009-5-20 20:56 发表
石浦开埠很早,远的我们也不去说了,就近的在1916年用机器加工粮食,1921年使用无线电,1923年用上电......当年的九市曲有卖肉50多摊,卖米有100多摊,老街叫中街,繁华得很。故事说不完。
    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 ...



这典故早就听说,但这么详细还是第一次。感谢凭海临风的分享
 楼主| 凭海临风 发表于 2009-6-5 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是五月十三,刘、关、张结义的日子,我们当地也有些纪念的风俗,吃馄饨什么的。这实际上因为过去生活困难,没有经常的吃上好东西,于是想个因头,撮一顿。
每年的五月十三,天上都会下些雨,量只能满足磨刀所需,加上关老爷使用的是大刀,就把这一天下的雨叫做“磨刀雨”,每年都会下的。我从小的时候,跟随舅舅上山去砍柴,听了这典故,就开始留意,到现在多年了,果然每年这一天会有一点点的雨落下来,今年,我又在观察,为什么没有雨啊?天气还好得很?现在.......9.30时,终于有了!!呵呵,关老爷今年是晚上磨刀!哈哈
暴走菜 发表于 2009-6-6 22:57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又来学习了,今天去超市朋友刚好说起他们家五月十三好像有什么庆祝之类的,我说年轻人都不知道了,一看临风兄恍然大悟
学习了学习了
touareg 发表于 2009-6-9 00: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6# 凭海临风 的帖子

听老一辈的人说五月十三下雨不是好事?真的假的?
佐罗 发表于 2009-6-13 23: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少民俗,实际上是先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积累起来了,这是一种劳动的文化,是很光荣的
新月 发表于 2009-6-16 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来顶贴了
飘儿 发表于 2009-6-18 00:4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看到现在,用功吧
飘儿 发表于 2009-6-18 01:0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一些娓娓讲起,陌生中却是那么亲切
 楼主| 凭海临风 发表于 2009-6-18 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关注,半夜在看,有空我再帖上来
山鹰猎狐 发表于 2009-8-13 18: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临风哥期待你的更多内容,让我们小石浦也多了解了解
 楼主| 凭海临风 发表于 2009-10-17 19:55 | 显示全部楼层
鱼   爽
“鱼爽”这个称呼很特殊,很多外地人可能不知所云,只有在渔区,在吃不饱的年代里才有,现在已经听不到了。
历来渔民捕鱼,也就是解决个温饱。过去给“长元”打工,后来参加集体生产,现在是个人造大船、闯大海,时代不一样,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家里人也不再吃“鱼爽”。
在渔村“大队制”时期,当时的大队就是现在的村级单位,所有捕捞的鱼货都是由渔业大队统一分配,下海的渔民能分一些鱼到家,自己不舍得吃啊。几条“活龙龙”的鱼都被精明的当家嫂挪到市集上,换作了柴米油盐。在前方生产的男劳力,船上有得吃,家中老小只能“卖姜人吃姜芽”好的拿去卖钱了,差的留着自己消受。
当时的物价每一市斤黄鱼0.19元,鲳鱼0.21元,包蟹只要一毛钱一斤。而肉和蛋是0.66元/斤。米的价钱是0.137和0.141元;酱油0.16元,老酒0.32元,香烟最贵的“中华”0.72元,牡丹0.50元,“工资三十三,香烟抽牡丹”,大红鹰就只有0.13元了,普通渔民抽的烟是“经济”牌0.08元。遇到红、白事情,常用的香烟也不过是“五一”和“上游”。现在的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不去养猪、养鸡?情况是:人也吃不饱,那有东西喂家禽家畜啊。
大队分配给渔民的生活费是每月十元,叫做发预支,如果家里人口多,这一点点钱怎么支配啊?于是有人就动起脑筋,用集体的利益来弥补小家庭,每到渔船进洋,把上等带鱼之类满满的煮上一大锅——说来寒酸,没有什么作料的,就加点盐煮煮,然后捣捣糊,上岸的时候每个渔民拎上一桶,就说是在海上吃剩余的——名称就叫“鱼爽”。随后堂而皇之的拿到家里给老婆孩子吃。大队制时期在海上作业有鱼随便吃,就是不好拿回家,哪怕是晒成鱼鲞也不可拿回去,只能作为集体财产放在船上共享。小时候就经常的跑到船上去吃饭,那时候两三斤重的黄鱼、鲳鱼尽管吃。
这鱼爽实际没有什么好滋味,无非就是原汁原味烂熟的鱼,在当时是很在乎的,那个时代的确没有什么可吃,鱼爽就是整条鱼煮的,不过外表糜烂不好看而已。当时我们家里人丁兴旺比较富裕,新鲜完整的鱼也吃不完,可年幼的我就是“看想”别人家津津有味的吃鱼爽,那份满足感好不让人羡慕。于是便央求长辈去要一些来,吃过后才知道,无论如何总是家里经过烹饪的好吃。
鱼爽在一个时期里丰富了许多家庭的膳食,虽然现在已经绝迹,但是渔民因为鱼价的提高,自己也不舍得吃鱼。渔民看着锦鳞满仓,只有喜悦之心,没有口福之乐,市场经济时代,渔民吃鱼也不是很“鱼爽”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新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象山同乡网 ( 京ICP备10005750号 )

GMT+8, 2025-1-10 02:48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by 54xsr.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