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新用户注册
搜索

生活里有哲理(精选美文不断更新中……)

[复制链接]
 楼主| 空子 发表于 2007-8-13 08:09 | 显示全部楼层
别交给一条腿
  
   西班牙有种冰上赛马的体育项目,少见马儿摔倒。但一些孩子,只要步入冰面跑马场,就会摔得东倒西歪。

  如果用高倍摄像机摄录马儿奔跑时的步态,就会发现马儿与其他四足动物的步态有明显的差别。一般四足动物奔跑起来,前面两足一般同时落地,而马儿不是,它的前面两足落地总会存在一个时间差,它的后面两足与前面两足也存在着延迟的时间差。也就是说,马儿在奔跑时,它的四个足的落地时间是不同的。马儿从来不会出现把自己的身体交给一只腿,或者四条腿同时去支撑身体。

  马儿很少会摔倒,其实对人生也不无启迪。当我们把所有的努力倾注某个方面,当我们把所有的情感寄托于某个人,当我们只能以某种技能谋生时……那就有摔得鼻青脸肿的危险。我们要学习马儿的步态,永远不要把自己的一切交给一条腿。

                                         (摘自《新闻晨报》 作者 流沙)
 楼主| 空子 发表于 2007-8-13 08:10 | 显示全部楼层
兀鹰的故事

    在阿根廷的沙漠地区,飞翔着一种凶猛的兀鹰。它们矫健、敏捷、锐利。奇怪的是,尽管兀鹰个个都是捕捉猎物的高手,但却很少单独行动。兀鹰往往是三三两两在天空中盘旋,一旦发现地面上的猎物,它们会从各个方面俯冲而下,在最短时间内将猎物杀死。事后,每个参预者都能获得一份食物……

  科学家经过长期观察研究,得出结论说,这都是沙漠地区自然生态环境差、食物少造成的。因为在这种环境下,为了避免被天敌捕捉,许多弱小动物都有很强的逃生能力。而对于兀鹰来说,要想获得足够的食物,单干不如集体行动有收获。

  这是我找到第一份工作后,部门经理给我们新员工上职业课时讲的一个故事。事实,他的意思只有一个:公司要生存、发展,光靠一个人的聪明才智是不行的,要有全体员工的团队精神。公司的发展如此,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发展不也是如此吗?

                                         (摘自《深圳商报》 作者 潘伟斌)
 楼主| 空子 发表于 2007-8-13 08:11 | 显示全部楼层
舍  得

  父亲是数学老师。那天,父亲在外面吃喜酒,回来时带回了一包糖果。父亲先拿出一颗糖果给我。我正要剥开来吃,父亲拦住了我。他从那包糖果里数出17颗,一颗一颗地摆在桌面上。他要我把这17颗糖果分成三份,第一份是桌上糖果的1/2,第二份是1/3,第三份是1/9。这下可把我难坏了。17不能被2、3和9整除,怎么也不可能按父亲的要求分开的呀。我急得抓耳挠腮。

  父亲见状,在一旁叹了一口气说:要是有18颗糖果就好分了。我一听这话,知道是父亲在提醒自己,赶紧把手里那颗还没来得及吃的糖果拿出来,凑成了18颗。这样,第一份分了9颗,第二份分了6颗,第三份分了2颗,还多出来一颗正好“完璧归赵”。难题迎刃而解。

  我至今还记得这事,因为父亲后来对我说的一番话:“孩子,这下你应该知道了吧,解这道题的关键是你必须舍得。你要是舍不得把自己手里的糖果拿出来,你就永远不可能解开这道题的;你要是舍得,你就能很容易地解开这道题。解题是如此,人生何尝不是呢?”

  随着自己渐渐长大,我所经历的许许多多的事终于让我真正懂得了父亲的那番话。我舍得拿出自己的快乐,一份快乐变成了好多好多快乐;我舍得拿出爱,我满眼看到的都是爱的风景。痛苦,是因为舍不得,幸福,是因为舍得;忧郁,是因为舍不得,快乐,是因为舍得。

                                          摘自《演讲与口才》作者 曹应东
 楼主| 空子 发表于 2007-8-13 08:12 | 显示全部楼层
壮举的悲哀
  
     在某地,有一位女司机开着一辆满载乘客的长途客车行驶在盘山公路上。突然,三名持枪的歹徒盯上了年轻漂亮的女司机,强迫长途客车停下,要带女司机下去“玩玩”,女司机情急呼救,全车乘客噤若寒蝉。只有一个形销骨立、中年瘦弱的男人应声而起,却被歹徒打倒在地,中年男子奋起大呼全车人见义勇为,制止暴行,却无人响应。女司机被拖至山林草地。

  而后,三名歹徒和衣衫不整的女司机归来。

  客车又将前行,女司机要被打得流血的瘦弱男子下车,男子不肯。“喂,你下车吧,我的车不拉你这种人!”中年男人急了,说:“你这种人怎么不讲道理,我想救你还有错吗?”“你救我,你救我什么了?”女司机矢口否认。中年男人脸色胀得通红,他坚持不下。女司机面无表情地说:“你不下车,我就不开!”

  没想到的是,满车刚才还对暴行熟视无睹的乘客们,却齐心协力动员中年男人下车。有位膀大身宽的乘客甚至走上前,拖住中年男子下车。

  一场无谓的争吵,直到那位中年男人的行李从车窗扔出,他随着无可奈何地被推挤而下……

  客车快到山顶,转弯回去就要下山了,客车右侧是万丈悬崖。长途客车悄悄地加速了,女司机脸上十分平静,双手紧握着方向盘,眼睛里淌出晶莹的泪水。车速越来越快。歹徒企图上去抢夺方向盘,汽车却像离弦的箭向悬崖下冲去……

  第二天,当地报纸报道:“伏虎山区昨日发生重大车祸,一长途客车摔下山崖,车上司机和三十名乘客无一生还……”半路被赶下车的中年男子看到报纸哭了,谁也不知道他哭什么,为什么哭。

                                        (摘自《家庭与生活报》 作者 洪玲)
 楼主| 空子 发表于 2007-8-13 08:13 | 显示全部楼层
树上坚硬的疤

      高中毕业后,我跟着父亲做起了木匠。由于没有考上大学,我的情绪十分低落,感到前途渺茫。
  一天,我学刨木板,刨子在一个木结处被卡住,再使劲也刨不动它。“这木结怎么这么硬?”我不由自言自语。“因为它受过伤。”在一旁的父亲插了一句。“受过伤?”我不明白父亲话里的含义。“这些木结,都曾是树受过伤的部位,结疤之后,它们往往变得最硬。”父亲说,“人也一样,只有受过伤后,才会变得坚强起来。”

  父亲的话让我心头一亮。是啊,人生正是因为有了伤痛,才会在伤痛的刺激下变得清醒起来;人生正是因为有了苦难,才会在苦难的磨练下变得坚强起来。

  第二天,我放下了刨子,继续回到学校参加了补习,去迎接人生的又一次挑战。

                                            (摘自《羊城晚报》 作者 黄小平)
 楼主| 空子 发表于 2007-8-13 08: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幅画背后的秘密

    从前,有一个露宿街头的乞丐,他认识了一个贫困潦倒的画家。不久,画家积郁成疾,临终前,画家送给乞丐一幅画。画的是一双大手和一张微笑的脸,乞丐欣喜若狂,因为他曾听说过一些画家死后出名的事。于是,他便开始等着某一天用这幅画卖一大笔钱,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他等了许多年,画家没有出名,后来乞丐带着遗憾离开人间。

  富有戏剧性的是也有一个乞丐,同样的这个乞丐得到了一位画家的一幅画,画的内容同样是一双大手和一张微笑的脸,乞丐看懂了这幅画,他没有高兴,只是痛快地笑了一整天。从此,他不再向别人乞讨,他开始用自己的双手赚钱。几年后,他有了房子,有了家庭,有了一张微笑的脸。

  其实,有时候财富不一定就是金钱,它可能就在我们的身边,但如果你不懂得在平凡的生活中去发现它,挖掘他,那么你有可能一辈子都是个“穷人”。

                                      (摘自《思维与智慧》 作者 白国宁)
 楼主| 空子 发表于 2007-8-13 08:14 | 显示全部楼层
救他,就把他抛到海里

    一个国王和一个波斯商人同坐一船。那波斯商人从来没见过海洋,也没有尝过坐船的苦,一路上,他总是哭哭啼啼、战栗不已。大家百般安慰他,他仍继续哭闹。国王被他扰得不能安静,大家也想不出好办法来。船上有一个哲学家自告奋勇地站出来,说:“让我试一试,我可以使他安静下来。”国王答应了。

  哲学家二话没说,就把那波斯商人抛到海里去。在他沉浮了几次之后,哲学家让人抓住他的头发,把他拖回船上。上船以后,波斯商人坐在一个角落里,不再作声。见此,国王大悦,问哲学家:“你这方法奥妙何在?”哲学家说:“原来他不知道灭顶的痛苦,体会不到坐在船上的可贵。一个人,总要经历过忧患,才能知道安乐的价值。”

                                             (摘自《深圳商报》 作者 曙光)
 楼主| 空子 发表于 2007-8-13 08:14 | 显示全部楼层
法国梧桐
  
   上海的法国梧桐学名叫“悬铃木”,因为其叶子像中国原有的梧桐,且曾经广植于旧上海的法租界故长时期地被叫做“法国梧桐”,其实,验其真身,查其度牒乃是“英国梧桐”,老家在英国。

  但是,我知道再也不会有人叫她“英国梧桐”了,就像当年哥伦布将他发现的新大陆错认为“印度”从而误冠的地名一样,再也改不过来了,人类本质上是喜欢约定俗成的。

  集体的错认有时候是可怕的。一如假冒的“主义”,曾经有人指着物资高度短缺的“社会主义”对我们说,这就是“社会主义”,我们居然也信了。

  集体的错认有时候却是美好的。一如窗外的“梧桐”,被错认的“法国梧桐”已经与我们无数的往事和梦想、无数的离愁和欢聚交织在一起了,以至于我们宁可相信真正的法国梧桐就是这样的……

                                           (摘自《青年报》 作者 胡展奋)
 楼主| 空子 发表于 2007-8-13 08:14 | 显示全部楼层
和谐就是美

  
   日本京都有一座知名的禅园,建筑师将这个禅园建造完成后,请皇室人员前来游览一番。

  一位皇室人员在禅园里走了一遍说:“这里真美,真是全日本最漂亮的庭园。”

  他一边赞叹一边指着园里池塘边的一块石头说:“这块石头,是整个庭园里最绮丽的石头。”

  建筑师听完,马上叫人将这块最绮丽的石头搬走。

  他诧异地问:“为什么要这么做?”

  建筑师恭敬地回答:“庭园里如果有一样东西特别显眼,就会破坏这里的和谐,我把它移走,这里总算是完美无瑕了。”

  万绿丛中的一朵奇葩,竟然是一个缺陷,因为它破坏了整个绿色丛林里的和谐。当我们在团体生活,力求特立独行、标新立异之时,可曾想过,这正是破坏和谐之美的行径。

                                       (摘自《现代女报》 作者 农先安)
 楼主| 空子 发表于 2007-8-13 08:15 | 显示全部楼层
会飘的石头

    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在一次中层干部会上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石头怎样才能在水上漂起来?”反馈回来的答案五花八门,有人说“把石头掏空”,张先生摇摇头;有人说把它放在木板上,张先生说“没有木板”;有人说“石头是假的”,张先生强调“石头是真的”……终于有人站起来回答说:“速度!”张瑞敏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正确!

  《孙子兵法》上说‘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速度决定了石头能否漂起来。”

  人生也是如此,没有人为你等待,没有机会为你停留,只有与时间赛跑,才有可能会赢。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赶在别人前头,不要停下来,这是竞争者的状态,也是胜者的状态。是的,如果成功也有捷径的话,那就是飞,时刻准备飞。

                                             (摘自《新青年》作者 罗克)
 楼主| 空子 发表于 2007-8-13 08:16 | 显示全部楼层
亲情的悲哀

     在电视里看过一档谈话节目,让人心情极不平静。

  我国西北地区某落后省份的一个小山村破天荒地培养出了一个大学生,这对那个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家庭来说,无疑是让后代摆脱穷苦命运的希望。那户人家卖掉了全家人赖以生存的牲畜、粮食,贷款借钱供儿子上了大学。

  到了大学,这个学生适应新环境后渐渐地无心上课,整天沉溺于泡网吧交友,有时甚至夜不归宿在校外看通宵录像。当然,他所有的潇洒全部建立在父母含辛茹苦超负荷的艰苦劳动之上。

  一年后家里卖光了所有值钱的东西,到处借钱,因为儿子每月给家里写信“要钱”都是不变的主题。于是父亲便到山外的医院里偷偷卖血,然后把卖血所得的钱一分不少地寄给儿子。

  纸里包不住火,最终家人知道了事情的真相。记者问父亲:“知道真相后你为什么还要寄钱给他?”父亲回答:“这是我的职责,只要他脱离苦海以后过上幸福的生活,再苦再累我也愿意。”刹那间一股悲哀侵占了我的心。这无疑是一种悲剧性的牺牲,更是一种愚昧的自我戕害。排除亲情的因素,这件事更深层次上暴露出几千年来沉淀在我们这个民族在爱与被爱的道德体系中愚昧的一面。

                                                (《工人日报》 作者 马国福)
 楼主| 空子 发表于 2007-8-13 08:16 | 显示全部楼层
求 阙

     去年,一位事业有成的年轻企业家来找我,要求为他写一个横幅,内容就是“求阙”(在古文中,‘阙’与‘缺’同义)两字。当时我感到很奇怪,像这样春风得意的年轻人,要我写的往往是“腾飞”“高翔”之类的吉言、豪语,为什么他偏偏选择了“求阙”呢?

  我的疑问引出了他一番高论。他说:“我现在正是一帆风顺的时候。但是,越是顺利,我越担忧。因为世界上的事情,总是祸福相倚、顺逆相随、圆缺相生的。如果缺乏这种预见和思想准备,万一将来遇到意想不到的风浪,精神就先垮了。”

  “其次,世界上任何事情,‘圆’总是相对的,而‘缺’却是绝对的。只有时时刻刻看到自己的‘缺’,才有不断进取的愿望和动力。”

  “再说,作为一个人的人生追求,我觉得应宁求缺,不求全;宁取不足,不取有余。现在也流行一种‘享受人生’的说法,对年轻人很有诱惑力。可是人生的享受是无止境的,譬如有人有了单元房,就想要复式楼;有了复式楼,又想要小别墅;有了小别墅,又想要‘豪门庄园’……求之不得,有的人就会想各种非法手段,去巧取豪夺,最后陷入不能自拔的深渊。分析一下有些腐败分子走过的道路,往往都是从过于追求‘完美的人生享受’开始。这实在是很可怕的。”

  “所以,我现在正在努力求阙。不过,真正做到这点并不容易,需要时时有人给提个醒。求您写这两个字,就是准备挂在墙上,当个座右铭……”

  真想不到,这样一位年轻人对人生竟有如此感悟。于是我欣然为他命笔,给他,给自己,也给更多寄予厚望的青年朋友。

                                     (摘自《新民晚报》 作者 范敬宜)
 楼主| 空子 发表于 2007-8-13 08:17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就是力量

    一位心理学家讲了他所做过的一个试验:将两只大白鼠丢入一个装了水的器皿中,它们会拼命地挣扎求生,一般维持的时间是8分钟左右。然后,他在同样的器皿中放入另外两只大白鼠,在它们挣扎了5分钟左右的时候,放入一块可以让它们爬出器皿的跳板,这两只大白鼠得以爬出来。若干天后,再将这对大难不死的大白鼠放入同样的器皿,结果真的令人吃惊:两只大白鼠竟然可以坚持24分钟——3倍于一般情况下能够坚持的时间。

  这位心理学家总结说:前面的两只大白鼠,因为没有逃生的经验,它们只能凭自己的体力来挣扎求生;而有过逃生经验的大白鼠却多了一种精神的力量,它们相信在某一个时候,一块跳板会救它们出去,这使得它们能够坚持更长的时间。这种精神力量,就是积极的心态,或者说,是内心对一个好的结果心存希望。

  出人意料的是,那两只大白鼠没有死,在第24分钟时,这位心理学家看它们实在不行了,就把它们捞上来了。别人问他为什么那样做?他说:“因为有积极心态的大白鼠更有价值,更值得活下去。我们人类应该尊重一切希望,哪怕是大白鼠内心的希望。”

  希望就是力量。上苍会更欣赏那些内心总是充满希望的人。

                                           (摘自《深圳商报》 作者 佚名)
 楼主| 空子 发表于 2007-8-13 08:19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己的看法
  
   网友传了一个笑话给我:联合国出了一道题目,请全世界的小朋友做答:“对于其他国家粮食短缺的问题,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结果,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小朋友会回答这个问题。

  因为,非洲小朋友看完题目后不知道什么叫做“粮食”;欧洲的小朋友看完题目后不知道什么叫做“短缺”;拉丁美洲的小朋友看完题目后不知道什么叫做“请”;美国的小朋友看完题目后,不知道什么叫做“其他国家”;亚洲小朋友看完题目后,不知道什么叫做“自己的看法”。

  我看了之后,苦笑了很久。我觉得创造出这个笑话的人真有深度,这确实是一针见血的讽刺:我们确实从小都不知道什么叫做“自己的看法”,多数人总要挣扎很久、糊涂很久,才发现,啊!原来我活的人生“好像不是”我要的人生。

                                      (摘自《台港文学选刊》作者 吴淡如)
 楼主| 空子 发表于 2007-8-13 08:19 | 显示全部楼层
良  心  


    34年前,一位年仅15岁名叫叶继红的红卫兵剪了一位演员的头发,在那个疯狂的年代,这是一件司空见惯的事情。34年后,《北京青年报》上出现了一封读者来信,信中说:“于老师,对不起,请您原谅那个幼稚愚蠢的小姑娘。”信中提及的于老师就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著名演员于是之。

  对于自己所作所为的忏悔和总结,从而解开埋藏心中的“结”,这本是良心的老话。一个人要让自己的心灵达到海阔天空,了无负担,那么排遣心中的忧患应是惟一的选择。但这样的觉悟并非是每个人都具有,因为心灵的迟钝和麻木,许多人的脸上还沾着别人的血,但记忆却早已淡漠了。

  几年前,某地公安局的一位科长帮同事买彩票,结果中了500万元,他私吞了这笔巨款,但是从此他陷入了良心的谴责中。他根本无法睡一个安稳觉。在痛苦之中,他向同事坦白了这件事。

  良心,应该是一颗健康的心。让良心永存,这是人类的希望所在。

                                         (摘自《文萃》作者 流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新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象山同乡网 ( 京ICP备10005750号 )

GMT+8, 2025-1-8 20:07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by 54xsr.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