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新用户注册
搜索

生活里有哲理(精选美文不断更新中……)

[复制链接]
 楼主| 空子 发表于 2007-8-13 07: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与敏感握手


  
     “敏感点”是在中国话语中出现频率比较高的一个关键词。一提“敏感点”,交谈便戛然而止。“敏感点”成了“无可奉告”的遁词,成了雷区、禁区的同义语。

  “敏感点”,说白了无非是理论的难点,或者是学术上有争议的问题,或者是有权威人士表过什么态的问题。这类敏感话题议不得吗?不见得!敏感之所以被称做“敏感”是因为社会正在从多角度对理论发出呼唤。可见,敏感是产生新观点的沃土。“敏感点”恰恰是理论界大有作为的领域。敏感也是理论创新最起码的品格。古往今来有出息的学者无不是敏感型的人才。马克思不就是因为对人们习焉不察的商品有特殊的敏感性,才写出《资本论》的吗?恩格斯不就是对不值一驳的杜林的作品有特殊的敏感性,才写出不朽的《反杜林论》吗?

  敏感是瞬时的。君不见有很多一时一地的敏感问题很快就变得不敏感了。想想看:还有比真理标准讨论更敏感的吗?可如今呢?已成为家常便饭了,一点也不敏感了。学者的五官应当是敏感的,学会以敏感对敏感,敏感地视敏感为机遇,敏感地化敏感为课题。敏感在向我们招手,我们应当主动地与敏感握手。

                                             (摘自《解放日报》 作者 邓伟志)
 楼主| 空子 发表于 2007-8-13 07:43 | 显示全部楼层
尊    严

     甲申早春有这样一则小新闻: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想帮助那些进城务工的农村女孩,开办了一间保姆培训班,结业者供不应求百分之百可以找到雇主;可是,他却为生源发愁。他做了一项调查,结果是绝大多数农民不愿孩子给人家做保姆。看了这个消息,我几乎热泪夺眶而出。我的父老乡亲们,卑如微尘,生计困窘,却本能地有一种对生命尊严的追求。

  我知道一些城里人是不会这么看的。新潮的会说这些农民观念陈旧,高贵的会鄙夷他们居然也挑肥拣瘦。但我相信人生而有一种平等的愿望。中华民族的每一员都渴望平等、渴望被人尊重。智慧如诸葛亮,受到刘备“三顾频烦天下计”的特别尊重。甘愿为之鞠躬尽瘁,“两朝开济老臣心”;卑微如无名无姓的士卒,由于将军吴起做出为之吮疽的姿态,甘愿不避矢石为之冲锋陷阵。所谓“士为知己者死”,表述的就是中国人对于平等与自尊的渴望。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人们当然只能追求身份的相对平等,明知地位高贵的人摆出的平等与尊重姿态是在作秀,也多少感到满足。

  对于没有“主子”意识或者说不承认命定主子的21世纪,我们的民众,如果不是衣食所迫,有谁甘愿依附于人受制于人,被人家颐指气使呢?那些对进城的父老乡亲及其子女,动辄白眼相向的人们,你们能体会到他们渴望被人平等相待的自尊而敏感的心情吗?

                                                     (摘自《文汇报》 作者 鄢烈山)
 楼主| 空子 发表于 2007-8-13 07:43 | 显示全部楼层
标准答案与集体作弊

     我在美国读研究生的第一个学期期末考试时,被教授污蔑为作弊。因班上还有一位中国女生,大胡子教授说作弊,是指我们两人的问题部分的答案太过相似。那个大胡子教授平时就有点种族歧视的眼光。我刚挂了大胡子的电话,就接到那位女生的电话,我气恼地说:“没有作弊就是没有作弊。中国人思维一样,答题有规范,答案看上去相似有什么奇怪的!”风波很快过去,那位女生得了优,我得了良。

  这事过去好多年了,回想起来,大胡子搞不好真的挺委屈。如果熟悉美国教育方式,看到两位性格思维行事完全不同的学生竟然答案高度相似,除了作弊,就只能当天方夜谭了。而我们绝大多数中国学生习惯了“标准”。答案必有“标准答案”,连评判也是有“标准”的。从小学直到大学,中国学生都学会了揣摩“标准”,留学到美国,潜意识地加以运用,就闹出被人怀疑作弊的事来。

                                         (摘自《文汇报》 作者 邵丹)
 楼主| 空子 发表于 2007-8-13 07:43 | 显示全部楼层
走  眼

     松下幸之助收到一封信件,内容大致如下:“我是一位眼镜商人,前几天,在杂志上看到了您的照片,因为您所配戴的眼镜不大适合脸型,希望我能为您服务,替您装配一副好眼镜。”这是松下幸之助某篇随笔中的一段。读到这里,我猜是一个无名小卒想借名人来自我炒作一番。

  松下幸之助没有答应对方,时间一久,他把这件事忘了。后来那位写信人竟找上门来,是个60来岁的老人,松下终于同意了他的要求。

  那家眼镜店位于最繁华的地段,一切检验装配都是世界上最精密的仪器,那里的店员训练有素,一切迹象都显示出那里的品位很高,实力很大。松下幸之助问对方:“您的用意看来不只是为了做生意,到底有什么原因呢?”

  老板笑着说:“因为您经常出国,假若戴着那副眼镜出国,外国人会误以为日本没有好的眼镜行。
  为了避免日本受到这种低估,所以我才写信给您。”

  其答案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有什么样的胸襟,就有什么样的思维;有什么样的思维,就会对行动有什么样的解释。我一边感到惭愧,一边也自我安慰:如此谦卑中的高贵,于今日比恐龙蛋化石还更珍稀,我的失误也属正常。
          
                                            (摘自《羊城晚报》 作者 宜春)
 楼主| 空子 发表于 2007-8-13 07:44 | 显示全部楼层
王  鱼


  
     布拉特岛的水域中,有一种王鱼。

  王鱼有一种本领,能吸引一些较小的动物贴附在自己的身上,然后慢慢地吸收为自己身上的一种鳞片.其实那不是鳞,只是一种附属物。当王鱼有了这种附属物后,便会比没有鳞的王鱼,最少大出四倍。

  可怜的是,当王鱼到后半生时,由于身体机能的退化,这种附属物会慢慢脱离他的身体,使他重新回到原本那个较小的外形。

  被剥夺了鳞的王鱼,是非常痛苦难堪的。他无法再适应这个世界,游动得也很不自然,最后他去自残,往岩石上猛撞,然后挣扎数日,死去。凡是看过王鱼惨死的人,都会觉得王鱼太惨,也都会认为,他们不该选择附属物作为自身的鳞片。那本来就不是自己的。

  作为人,一生中很多情景,确实很像布拉特水域中的王鱼。

  一个人的高位,一个人的名誉。当这一切到来时,确实会使人变为另一种模样,比以往“高大”上数倍,就像王鱼。问题是,它们总是要脱离你而去。王鱼的可怜,往往也是我们的可怜。很多人尝到了丢官的凄惨,尝到了英雄不再的失落,尝到了人世间种种必然返回的无法接受。世界上的一些耀眼政客、驰骋江山的英雄、显赫一时的名人巨富,常常要去布拉特岛观光。其实他们真正的目的,是去看王鱼。希望从中得到更多的领悟。早早准备,早早从泥潭中拔脚。

                                                    (摘自《北京晚报》 作者 星竹)
 楼主| 空子 发表于 2007-8-13 07:44 | 显示全部楼层
冷静是一种修行
  
     “冷静”其实是一种修行,是人生的修行,也是技术上的修行。一个人是否意志坚定,是否执著,是否有所成就,“冷静”应是冰山之一角。松下幸之助认为“冷静”是营销员最好的素质。我看冷静应是所有人最好的素养。

  杭州的一位驯兽师讲过一个故事。他训练了一只狮子,平日里十分温顺。但有一天他进笼与它交流,一进门,风就把笼门关上了,他下意识地摸了一下自己衣袋。这个动作被狮子误解了,狮子突然怒吼起来,瞪着他。他心中一阵慌乱,知道狮子已经饿了一天,而刚才这个动作是敌意,如果狮子进攻他,他必死无疑。

  他站在那儿不动,脸上露出了笑容,眼睛直视着狮子,时间一分一分过去,狮子慢慢从暴怒中恢复过来,舍下他一边去了。

  他用钥匙轻轻打开了笼子,刚走到外面,身子就软倒了。冷静是什么?冷静有时候就是自己的救命稻草。
                                        (摘自《城市导报》 作者 流沙)
 楼主| 空子 发表于 2007-8-13 07:45 | 显示全部楼层
互逆的格言

     中国有很多道德格言,人们习惯于用这些道德格言来规范约束自己。可假如我们留意比较一下,就会发现有一些格言是互逆的。这里且举两例。

  第一个是关于人生的。有句谚语:半桶水晃荡晃荡,满桶水稳稳当当。这是说人应该求“满”。可又有一个来自老夫子的故事,说的是孔子一天带着学生来周公庙参观,一位学生指着一个倾斜的圆形木器,问那是什么。守庙的说:“那是宥器,是灌溉用的吸水陶器,拴绳的罐耳在下边,用绳悬挂,罐身倾斜,打水很方便,后来成了明君的劝戒器。”孔子看着弟子们疑惑的眼神,解释道:“我听说宥器这种东西,空虚时倾斜,半实半虚时中正不斜,如果一满就会翻倒。”守庙人打来水一试验,果然如此,孔子叹道:“中则正,满则覆。”这意思是指人永远不要求“满”。

   第二个是关于政治的。第一句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可又有这么一句:“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其实这两组格言各自是可以统一起来的。任何一个人都可能有上进心,只要如此,他或她都可能求“满”。但当到了一定“满”之后,我们把它当作终点并以此自矜自夸自傲,这“满”很可能蜕变成对自己的“颠覆”。这样一来,前面两句是不是串联到了一起。对后面两句,我们是必须对人信任,在这个基础上,多听听各方面的意见,然后,择其善者而从之,选其贤者而用之,并坚定不移地贯彻下去。这不,这两句又组织到一块了。可现实中,谁又把这些相对立的同样是正面的道德格言给统一到一起呢?

                                        (摘自《中国经济时报》 作者 李传玺)
 楼主| 空子 发表于 2007-8-13 07:45 | 显示全部楼层
森林里的水

     朋友是做地质工作的。一次,朋友说——

  这次勘探,我们请了一位山民做向导,没想到天气不好,向导也迷了路。要命的是带的水喝完了。地图上标志这座山里是没有河的,连一条小溪也没有。这可怎么办呢?我们问向导,向导说不用急,“森林里最多的就是水了。”“水在哪?”我们问。他指了指不远处一洼肮脏的泥坑,那里聚着一些水。可那水太恶心了。向导没有理会我们的表情,自去采了一束草,把草编成碗的样子,开始往饭盒里过滤那洼水,过滤了几遍之后,水渐渐地清了,放了两片饮水消毒片,水果然就能喝了。这是他告诉我们的第一种取水的方法。晚上在进帐篷之前,我发现他把塑料布一张张地撑开,在树干上吊住四角,早上,每一张塑料布里就都聚满了露水。这是第二种。

  要是不到取露水的时候,也找不到水洼,他就找那些树干很粗树叶很大果实很多的树,用刀在树身上挖一个洞,就会有水很慢地流出来,那些水应当叫做树汁吧。除了这些,他给我们提供的水源还有野仙人掌、野麻竹、野丝瓜……这位只有小学文化的向导让我震惊了。原来,我们以为根本无法寻觅的东西,却是这样地处处留踪,处处有源。

  朋友说,“我常常以为只要自己眼睛明亮,看东西就没有不清楚的,现在才发现若是思想盲目,视力再好也没有用处。”


                                                               (摘自《百花》作者 乔叶)
 楼主| 空子 发表于 2007-8-13 07:46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都吃
  
     我们把生活里接触的人大体上分为两类,一类是生人,一类是熟人。

  生人,因为不熟,所以,我们往往“不吃他那套”,他也对我们“软硬不吃”。

  熟人,因为熟了,所以我们有信心消化他,他也乐于容纳我们。

  “熟人好办事”,我们中国的传统菜肴中很少生鱼片那类的东西,我们总是要把生的东西弄得烂熟和觉得好对付,一样菜如果“做生”了,那属于烹调中的败笔。

  “一回生,二回熟嘛!”我们期待着互相视作熟人,彼此都熟,那就不仅“好说”,而且相处“有味儿”,不至于“中看不中吃”。

  “熟人”相见,分外“眼青”——在备受青睐之时,也就相互要“吃”了!

                                                               (摘自《广州日报》 作者 刘心武)
 楼主| 空子 发表于 2007-8-13 07:46 | 显示全部楼层
目  标

  
     在英国伦敦,一位名叫斯尔曼的残疾青年,他的一条腿患上了慢性肌肉萎缩症,走起路来都很困难,可他凭着坚强的毅力和信念,创造了一次又一次令人瞩目的壮举:19岁时,他登上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21岁时,他登上了阿尔卑斯山;22岁时,他登上了乞力马扎罗山;28岁前,他登上了世界上所有著名的高山……

  然而,就在他28岁这年,却突然在寓所里自杀了。

  功成名就的他,为什么会选择自杀呢?有记者了解到,在他11岁时,他的父母在攀登乞力马扎罗山时不幸遭遇雪崩双双遇难。父母临行前,留给了年幼的斯尔曼一份遗嘱,希望他能像父母一样,一座接一座地登上世界著名的高山。

  年幼的斯尔曼,把父母的遗嘱作为他人生奋斗的目标,当他全部实现这些目标的时候,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无奈和绝望。他留下痛苦遗言:“如今,功成名就的我感到无事可做了,我没有了新的目标……”

  斯尔曼因失去人生的目标,而失去了人生的全部。

  我想,生命的意义,不仅在于不断实现人生的目标,更在于不断提升人生的目标。

                              (摘自《羊城晚报》 作者 黄小平)
 楼主| 空子 发表于 2007-8-13 07:47 | 显示全部楼层
善待别人

     有一个人在拥挤的车潮中开着车缓缓前进,在等红灯的时候,一个衣衫褴褛的小男孩敲着车窗问他要不要买花。他刚刚递出去五块钱绿灯就亮了,后面的人正猛按喇叭催着。因此他粗暴地对正要问他要买什么颜色花的男孩说:“什么颜色都可以,你只要快一点就行了。”那男孩十分礼貌地说:“谢谢你,先生。”

  在开了一小段路后,他有些良心不安,他粗暴无礼的态度,却得到对方如此有礼的回应。于是他把车停在路边,回头走向孩子表示歉意,并且又再给了五块钱,要他自己买一束花送给喜欢的人。这个孩子笑了笑并道谢接受了。

  当他回去发动车子时,发现车子出故障了,一动也动不了,在一阵忙乱之后,他决定步行找拖车帮忙。正在思索时,一辆拖车竟然已经迎面驶来,他大为惊讶。司机笑着对他说,有一个小孩给了我十块钱,要我开过来帮你,并且还写了一张纸条。他打开一看,上面写着:“这代表一束花。”

  立即表达心中的想法,勇于认错才是真正的勇者。你的一份善意往往能立即得到回报,而内心的释怀正是最好的报答。

                                                                      
                                                       (摘自《反方向的钟》 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
 楼主| 空子 发表于 2007-8-13 07:47 | 显示全部楼层
认认真真做游戏


     妻子去幼儿园接4岁的女儿,看见老师正带孩子们做游戏。她向女儿招手,女儿看见了,但没有像平常那样兴高采烈地跑过来,而是严肃地摆摆手。原来,小朋友们排成一队,扮作火车,而我女儿那时是车站“站长”。当女儿吹响哨子时,火车才能“呜呜”开动。

  “火车”开走后,女儿仍站在那里,认真地等待着。妻子因为急着回家有事,就向老师说明情况。老师笑眯眯地点点头,女儿却不愿意,说:“我不能走!火车还没回来呢!”“火车”终于开过来了,妻子又叫女儿,女儿说:“乘客还没出站,我不能走!”妻子急了,直接进门,想抱女儿回去。女儿挣脱她,说:“我还要叫火车让道!不然,它们会相撞的!”妻子不再理她,硬是将她带出幼儿园,弄得女儿一路哭哭啼啼。

  晚上,妻子对我说起这件事,我很感动,坚决支持女儿的做法:“在我们成人世界里,有多少像孩子做游戏这样认真的?”当孩子认认真真做游戏的时候,千万不要去破坏,让他们自小拥有一种严谨、认真、追求完美的精神——有何不妥呢?

                                                           (摘自《微型小说选刊》作者 张小失)
 楼主| 空子 发表于 2007-8-13 07:52 | 显示全部楼层
清醒剂
  
喜滋滋地将自己的得意之作去装裱,准备送人。一问价钱,出乎意料地便宜。二毛一边掏票子一边问掌柜的:“这么个价,您老图什么?”那老爷子不苟言笑:“敝店老少无欺,裱字画重的是作者的品格和功力。品高收费自然高,您的画就这个价。”二毛听了心中一震,顿感胸中浮躁之气少了许多。

                                           (摘自《三湘都市报》 作者 石卜)
 楼主| 空子 发表于 2007-8-13 07:52 | 显示全部楼层
重复一遍
  
化学实验室,一位实验员向一个大玻璃水槽里注水。水流很急,水槽里的水不一会就灌得差不多了。那位实验员去关水龙头,万万没想到水龙头坏了,怎么拧也关不住。水很急,再有半分钟,就会溢出水槽,流到两旁的工作台上。一旦水浸湿工作台上的仪器,仪器便会爆裂,里面正在反应的药品流出,遇到空气会猛烈燃烧,几秒钟之内就能把实验室变成一片火海。他堵着水嘴,绝望地大叫了起来。其他的实验员听到叫声,看到这一情景,都呆住了,他们知道谁也不可能从这个实验室里逃出。实验室里顿时沉寂,死神一步步地靠近……

  只听见,“叭”地一声,在一旁工作的一位女实验员,把手中的瓷研杵投进了水槽,将水槽底部砸开一个大洞,水一泻而下。她把自己的生命和其他同事的生命,从死神手里抢夺回来。

  表彰会上,人们问她,在那千钧一发之际,怎么会想起那样做?她淡淡一笑,说道:“我们上小学时,不是学过《司马光砸缸》这篇课文吗,我只不过重复一遍罢了。”

                                          (摘自《重庆晚报》 作者 王培庆)
 楼主| 空子 发表于 2007-8-13 07:53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人的角度

  
     美国波士顿的一个小镇上,有两位30多年互相为敌的老太太,由于这场战斗旷日持久,连她们也不记得当初矛盾产生的原因。

  如果两位老太太不是读《波士顿新闻报》家庭版的话,也许早就被这天天骚扰搅得难以生存了。那个家庭版辟有一个专栏,由读者间的通信组成,方式是:如你有什么问题,或只想发发怨气,就写信给这家报纸,署上你的化名;然后,另一位有相同烦恼的女士会化名回信,告诉她如何处理这类事情。

  这两位老太太都一直与这家报纸的专栏保持联系,一个化名叫杨梅树,一个化名叫海鸥。后来,化名海鸥的老太太死了,化名杨梅树的老太太鉴于道义,去帮助做点事。然而她发现现实中死死不肯和解的老太太,是在专栏中一直保持通联的知心朋友。活着的老太太为此痛哭不已。

  在生活中,常常是看人的心态,决定了看人的角度,看人的角度又决定了人的“好坏”。

                                                    (摘自《现代家庭报》 作者 崔鹤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新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象山同乡网 ( 京ICP备10005750号 )

GMT+8, 2024-11-25 05:37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by 54xsr.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