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子 发表于 2007-8-12 21:52

生活里有哲理(精选美文不断更新中……)

转自《海峡中文》BBS

有一些东西是无价的

我认识一位医生。每到冬天,他就在口袋里放一个小水焐子焐手,使自己的手始终保持热乎乎的。并不是他格外地怕冷,而是他要确保每一个到他这里来看病的人遇到的都是一双温暖的手。他说,用温暖的手给病人诊断,可以让病人感到安心、信赖,可以激发病人治愈疾病的信心。

我还知道一位擦鞋童。他最喜欢听一位著名的小提琴家的琴声。当这位小提琴家来到擦鞋童所在城市演出时,这位擦鞋童想方设法凑钱买了一张最便宜的票。小提琴家知道了这件事,演出结束后,就找到这位擦鞋童,问擦鞋童需要什么帮助。擦鞋童回答说:“我只想听听您的琴声。”小提琴家感动之余将心爱的小提琴赠送给了这位小知音。30年后,小提琴家再次来到这座城市演出,设法找到了当年的擦鞋童。在贫困的日子,有许多人出高价要买他的小提琴,都被他拒绝了。小提琴家再次问他需要什么帮助,他的回答依然和30年前一样:我只想听听您的琴声。

我很清楚,医生的诊费是有价的,小提琴是有价的,但我更清楚,医生那双手的温暖是无价的,擦鞋童对琴声的痴爱是无价的!

我还清楚,娱乐是有价的,但幸福是无价的;补品是有价的,但健康是无价的;礼物是有价的,但情谊是无价的;房子是有价的,但家是无价的;财富是有价的,但爱是无价的。只要我们心存一份对生活永远不变的热情,这世间,总有一些东西是无价的。

(摘自《社区》作者 曹应东)

[ 本帖最后由 wuxingbo 于 2007-8-13 08:22 编辑 ]

空子 发表于 2007-8-12 21:53

因为无知所以埋怨

   我经常埋怨风,埋怨雨,而且理由充分。虽然这不过是很平常的风很平常的雨,但因为它们给自己的出行带来了不便,甚至在我眼前制造出某种可怕氛围,我责怨起来总是底气十足、振振有辞。

  但有一个雨天,我见到一位气象学家,他对我只因为雨天给我带来小小的不便就如此愤懑很不理解。

  他问我:“你有没有见过台风?”我摇头。摧枯拉朽的台风,我并没有亲历过。“每个人都在诅咒台风给人类带来的破坏。可是,如果没有台风,你知道这个世界会怎样吗?”我还是摇头。“那好,我告诉你。”气象学家说。如果没有台风,全世界的水荒会更严重。台风可以为人类提供大量的淡水资源,如果没有台风,地球上的冷热会更不均衡。日照最多的赤道地区全靠台风来驱散热量,否则,热带会更热,寒带会更冷,而温带将不存在……

  因为无知,因为短视,我只知道风会吹乱我的头发,只知道雨天出门要多带一把雨伞,却没想到比这暴虐一千倍的台风却是人类生存的必须!

  如同世上没有一条路总是一马平川,世上也没有一个人可以随心所欲。尽管台风让人防不胜防,但是,在埋怨之前,一个人只要能够想想“如果没有台风,世界将会怎样?”那么,想过之后,他一定会更心平气和,更接近真理,也更懂得他生活的世界。

(摘自《做人与处世》作者 谢胜瑜)

空子 发表于 2007-8-12 21:54

天下第一等学问

   一个12岁的女孩问妈妈,为什么在屋里走动时,总像怕踩地雷似的。妈妈笑了,说楼下不是也住着一户人家吗。

  女孩虽然明白妈妈的意思,但她还是觉得在自己的家里该轻松地生活。妈妈挺认真,她接着说,咱们家的地板是楼下张爷爷家的天棚,走路声音大了,爷爷奶奶受不了。女孩噘着小嘴,那为什么咱家楼上那家不这样想,他们总是把声音弄得很响?

  妈妈说,楼上有一个3岁的小弟弟,他要长大,蹦呀跳呀的需要运动。
  女孩的小嘴噘得更高了,那委屈的该就是咱家了?

  妈妈更认真了,她说,能为别人着想,是天下第一等学问。

  的确,能为别人着想,不仅可以广阔一个人的心灵空间,赢得人际的和谐,还可以提高一个人为人的修养和处事的艺术。

   (摘自《纪实故事》作者 姚友良)

空子 发表于 2007-8-12 21:54

赢在数学力
  
有一个小故事是这样的,一个人到宠物商店买鸟,先挑了只美丽又会唱歌的,老板要价5000元,之后客人改选颜色较差的鹦鹉,老板却要价1万,因为它会讲5种语言,客人因而改要一只看起来最不起眼的鸟,这回老板竟要价5万元,客人质疑,老板回答:因为它会思考。这个故事说明:思考能力重于一切。在经济发展的新时代,好家世、好文凭都不能成为你的骄傲,唯有不断思考、创新才能缔造新局面,至于磨练思考能力的最佳途径,莫过于数学。
                  
(摘自《海外星云》)

空子 发表于 2007-8-12 21:55

上帝的答复
  
      汤姆是一名孤儿。2003年圣诞节,他在美国加州的塞尔西孤儿院给上帝写了一封信:
   上帝您好!您知道我是一个听话的孩子。可是,您昨天送给哈里一个爸爸、一个妈妈,而您连一个姨妈都不送给我。这太不公平了。

  这封写有“上帝亲启”的信,最后被转到神学博士摩罗·邦尼先生那儿,他是《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专门负责替上帝回信的特约编辑。如何答复汤姆呢?摩罗·邦尼博士经过深思熟虑,他给汤姆回了这么一封信。信中说,我想告诉你,我的公平在于免费地向人类供应了三样东西:生命、信念和目标。您知道吗?你们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免费得到的。到目前为止,我没让任何一个人在生前为他的生命支付过一分钱。信念和目标与生命一样,也是我免费提供给你们的,不论你生活在人间的哪一个角落,不论你是王子还是贫儿,只要想拥有它们,就随时可以得到。孩子,让生命、信念和目标成为免费的东西,这就是我在人间的公平所在。也是我作为上帝的最大智慧。但愿有一天,您能理解。这封信后来被刊登在《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上,成为上帝最著名的公平独白。

  (摘自《涉世之初》作者 刘燕敏)

空子 发表于 2007-8-12 21:55

哲学家与双面神

  一位哲学家在古罗马的废墟里发现了一尊双面神像。由于从来没见过这样的神像,哲学家便好奇地问他:“你是什么神啊,为什么有两张面孔?”

  神像回答:“我的名字叫双面神。我可以一面回视过去,吸取教训;一面展望未来,充满希望。”

  哲学家又问:“那么现在呢?最有意义的现在,你注意了吗?”

  “现在!”神像一愣,“我只顾着过去和将来,哪还有时间管现在?”

  哲学家说:“过去的已经逝去,将来的还没有来到,我们惟一能把握的就是现在;如果无视现在,那么即使你对过去未来都了如指掌,那又有什么意义呢?”

  神像听后,恍然大悟,失声痛哭起来:“你说得没错,就是因为我抓不住现在,所以古罗马城才成为历史,我自己也被人丢在了废墟里。”

(摘自《今晚报》 作者 章礼清)

空子 发表于 2007-8-12 21:56

人品难得
  
   思坦因曼思是德国的一位工程技术人员,因为失业和国内经济不景气,不远千里来到美国。他幸运地得到一家小工厂老板的看重,聘用他担任生产机器马达的技术人员。

  1923年,美国福特公司有一台马达坏了,公司所有的工程技术人员都未能修好。正在焦急万分的时候,有人推荐了思坦因曼思,福特公司就派人请他来。他来之后,什么也没做,只是要了一张席子铺在电机旁,聚精会神地听了三天,然后又要了梯子,爬上爬下忙了多时,最后他在电机的一个部位用粉笔画了一道线,写上“这儿的线圈多绕了16圈”几个字。福特公司的技术人员按照思坦因曼思的建议,拆开电机把多余的16圈线取走,再开机,电机正常运转了。

  福特公司总裁福特先生得知后,对这位德国技术员十分欣赏,先是给了他一万美元的酬金,然后又亲自邀请思坦因曼思加盟福特公司。但思坦因曼思却向福特先生说,他不能离开那家小工厂,因为那家小工厂的老板在他最困难的时候帮助了他。

  福特先生先是觉得遗憾万分,继而又感慨不已。福特公司在美国是实力雄厚的大公司,人们都以进福特公司为荣,而他却为了报恩而舍弃如此好的机会。

  不久,福特先生做出一个决定,收购思坦因曼思所在的那家小工厂。董事会的成员都觉得不可思议:这样一家小工厂怎么会进入福特先生的视野?福特先生说:“人品难得,因为那里有思坦因曼思。”

(摘自《妇女》 作者 流沙)

空子 发表于 2007-8-12 21:56

套话 
 
      老王家附近开了一家大超市,每次一进门就有侍立的礼仪小姐说:“欢迎光临。”缴费时,出纳小姐又说:“多谢惠顾。”离店时,还有人说:“欢迎下次再来。”始则受用,老王想,市场经济发展起来真是不一样,服务态度改善了,文明程度也提高了。

  老听这几句话,听得耳朵起了茧子,老王厌烦了,心想:“?唆什么?纯粹形式主义!白费唾沫星子。”

      再后来,连厌烦的感觉也没有了,听到了如同没有听到。

   一次偶然缴费时出纳没有说“多谢惠顾”,离店时也没有听到“欢迎下次再来”,老王觉得很失落。“为什么他们不欢迎我也不感谢我了呢?”

  他想不通。

(摘自《万象》作者 王蒙)

空子 发表于 2007-8-12 21:56

礼   物

    一位禅师在旅途中,碰到一个不喜欢他的人。连续好几天,好长一段路,那人用尽各种方法污蔑他。

  最后,禅师转身问那人:“若有人送你一份礼物,但你拒绝接受,那么这份礼物属于谁呢?”

  那人回答:“属于原本送礼的那个人。”

  禅师笑着说:“没错。若我不接受你的谩骂,那你就是在骂自己?”
  那人摸摸鼻子走了。

  只要心灵健康,别人怎么做都影响不了我们。若我们一味地在乎别人的想法或说法,就会失去自主权。

(摘自《特别关注》作者 梅雅)

空子 发表于 2007-8-12 21:57

陷阱就在你身边

    在某个鸡尾酒会上,张先生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千元大钞,向所有的来宾宣布:他要将这张千元大钞拍卖给出价最高的朋友,大家互相竞价,以50元为单位,直到没有人再加价为止。

  规则是:出价最高的人只要付给张先生他所开的价码即可获得这张千元大钞,但出价第二高的人,不但无法获得千元大钞,还需将他所开的价码如数付给张先生。

  这个别开生面的“以钱买钱”拍卖,立刻吸引了大家的兴趣。开始时,“100元”、“150元”、“200元”的竞买声此起彼落,最后只剩下王先生和林先生在那里相持不下。

  林先生喊出:“1050元!”王先生咬一咬牙说:“2050元!”林先生摆一摆手,喝口鸡尾酒,表示退出这个“疯狂的拍卖会”,大家这才松了一口气。

  结果,王先生付出2050元,买到那张1000元钞票,而林先生则平白付出了1050元。两人“平分秋色”,各损失的1050元都纳入了张先生的荷包。
  这个游戏是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学家苏必克(M.Shubik)发明的,想拍卖钱的人几乎屡试不爽地从这拍卖会里赚到钱。它是一个具体而微的人生陷阱。

  所谓陷阱,通常有三个特征:1、有一个明显的诱饵;2、通往诱饵之路是单向的,可进不可出;3、猎物一旦陷入,越想挣脱,就越陷得深。

  在日常生活里,许多时候都有类似的“陷阱”在守候着你。如何避免陷入这类“陷阱”?心理学家的建议是:1、确立你投入的极限及预先的约定。譬如投资多少钱或多少时间?2、极限一经确立,就要坚持不动摇。3、打定主意,不必看别人,时时提醒自己继续投入的代价。事实证明,两个人一同陷进去,脱身的机会就大为减少,因为“别人也这样!”

(摘自《羊城晚报》 作者 罗娟)

空子 发表于 2007-8-12 21:58

像山一样思考
  
   美国学者阿尔多·李奥帕德被誉为现代环保之父、美国环境伦理的播种者,他的著作《沙郡岁月》被称为生存平等主义的圣经。以下内容摘自该书。

  在那些日子里,没有人放弃一个杀狼的机会。动不动就手痒,想扣扳机:我以为狼的减少意味着鹿会增多,因此狼的消失便意味着猎人的天堂。但是,狼和山都不会同意这个想法。我看到许多刚刚才失去狼的山的面貌,看到向南的斜坡出现许多鹿刚踩出来的纷乱小径。我看到每一株可食的灌木和幼木都被鹿吃去细枝和嫩叶,然后衰弱不振,不久便宣告死亡。我也看到每一棵可食的树,在马鞍头高度以下的叶子都被鹿吃得精光。看到这样一座山,你会以为有人送给上帝一把新的大剪刀,叫他成天只修剪树木,不做任何事。到了最后,人们期望的鹿群因为数量过于庞大而饿死了,它们的骨头和死去的鼠尾草一起变白,或者在成排只有高处长有叶子的刺柏下腐朽。

  现在我猜想,就像鹿群活在对狼的极度恐慌之中,山也活在对鹿的极度恐慌之中;而或许山的惧怕更有充分的理由,因为一只公鹿被狼杀死了,两三年后便会有另一只公鹿取而代之;然而,一座被过多的鹿摧残的山脉,可能几十年也无法恢复。

  牛的情况也是如此。牧牛人除去牧场的狼,却不明白自己接收了狼的一项工作:削减牛的只数,以适合牧场大小。他没有学会像山那样的思考,因此,干旱尘暴区便出现了,而河流将我们的未来冲入大海里。

   我们都在努力追求安全、繁荣、舒适、长寿,以及单调的生活。鹿用它柔软的腿的追求,牧牛人用陷阱和毒药,政治家用笔,而大多数人则用机器、选票和钱。这一切都只是为了一件事:这个时代的和平。在这方面获得某种程度的成功是很好的,而且或许是客观思考的必要条件。然而,就长远来看,太多的安全似乎只会带来危险。当梭罗说“野地里蕴含着这个世界的救赎”时,或许他正暗示着这一点。山早就明白了这个意义,只是大多数人仍然不明白。

空子 发表于 2007-8-12 21:58

先改变自己

    一客人在机场坐上一辆出租车,这辆车地板上铺了羊毛地毯,地毯边上缀着鲜艳的花边;玻璃隔板上镶着名画的复制品,车窗一尘不染。客人惊讶地对司机说:“从没搭过这样漂亮的出租车。”“谢谢你的夸奖。”司机笑着回答。

  “你是怎么想到装饰你的出租车的?”客人问道。“车不是我的,”他说,“是公司的。多年前我本来在公司做清洁工人,每辆出租车晚上回来时都像垃圾堆。地板上尽是烟蒂和垃圾,座位或车门把手甚至有花生酱、口香糖之类粘粘的东西。我当时想,如果有一辆保持清洁的车给乘客坐,乘客也许会多为别人着想一点。”

  “领到出租车牌照后,我就按自己的想法把车收拾成了这样。每位乘客下车后,我都要察看一下,一定替下一位乘客把车准备得十分整洁。我的出租车回公司时仍然一尘不染。”

  改变别人是事倍功半,改变自己是事半功倍,一味地要求他人倒不如更多地反躬自问。你用心珍惜,他人自然会有所感受。当我们不再将眼睛盯着别人,回到自己的心灵世界,将尘埃打扫干净,你会发现自己愉快了,别人也会跟着愉快了。

  (摘自《百花·新读者》作者 木子)

空子 发表于 2007-8-12 21:59

袜子有什么错呢
  
      人们总是厌恶臭袜子,把它们扔到床下。其实,袜子有什么错呢?臭的是自己的脚,袜子不明不白地充当了替罪羊。
                              ——青年作家、批评家余杰说。

  别把自己当回事,当回事的时候就要有一点人文品格。要想出戏,先练人品。
                              ——著名演员濮存昕如是说。

  一滴蜜比一桶毒药捉住的苍蝇还要多。
                              ——一位平步青云的青年企业家对幼子的谆谆教导。

  当你对的时候,你用不着批评别人;当你错的时候,你没有资格批评别人。
                              ——生活中我们根本不需要也没有权力批评别人。

          (摘自5月3日《广州日报》)

空子 发表于 2007-8-12 21:59

换一种“守”法  

   父亲在自家的自留地里种上了一片橘树,后来,橘树上缀满了青青的果子,父亲给这一片橘林扎上了一圈篱笆。可是随着果子一天一天地长大,引来了四邻的小朋友馋馋的目光,于是那一圈篱笆不是今天东边钻了一个洞,就是明天西头缺了一个口儿,青青的橘子一天一天地被蚕食,脆嫩的桠枝也被孩子们“五马分尸”。无奈,父亲只好一天到晚巡逻。可孩子们依然能瞅机会潜入园中。最让老爷子气得翘胡子的是,孩子们“偷”橘子的目的似乎不是为了吃,只是为了玩,因为四下里散落的青橘子上牙痕印都没有。我对父亲说,有一个办法能保住您这一园橘子。您把篱笆拆了。

  父亲半信半疑地听从了我的建议。当天下午我在橘园旁立上一块木牌,写上:亲爱的孩子们,橘子红了的时候,请你们放开肚皮吃。中秋节时,父亲打电话来说,橘子丰收了,效益不错。

  选择弃守比固守的效果好得多!其实,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类似的情况俯拾皆是,有些人总认为砌上一堵围墙,扎上一圈篱笆,或者制造一种舆论,甚至刮起一阵旋风,就能守住一片田地,维持一种权威,祛除种种积弊,那只能是一种良好的愿望而已!

   (摘自《辽宁青年》作者 周彪)

空子 发表于 2007-8-12 22:00

原来可以这样看

   一次我去看一个外国艺术团的演出,旁边的一个老人是个盲人。一个盲人也能看演出?正疑惑的时候,盲老人“看”了我一眼,说话了:“姑娘,你能给我讲讲你看到的舞台上的东西吗?”

  音乐响起来了,老人说:“这音乐真好听,乐师是什么样的?”我一看,乐师果然在舞台一侧,而我此前一直没有注意到他们,我告诉老人:“他们盘腿坐在那里,穿宽松的白棉布衬衫和宽松的黑裤,扎鲜红的腰带,三个年轻人,一个中年人,一个老年人,有一个人在敲打小鼓,另一个人在弹一个木制的弦乐器,其余三个人用弓拉奏一种大提琴形的小乐器。”

  他微笑了,“这些小乐器是用什么造的?”我细看了一下说:“木头……不过,球形的共鸣箱是用整个椰子壳做的。”我心里也不禁对这种乐器感到好奇,我怎么一直没有注意呢?

  就这样,在整个表演期间,我一边观看,一边为老人描述我所看到的场景,我描述得越多,他越频繁地点头,而我发现的东西也越来越多:舞台设计、布景的颜色,舞蹈演员们配合音乐飘扬的黑色长发,乐师全神贯注演奏时的表情和动作,甚至报幕员那嘴角的浅笑。

  演出结束了,老人起身,握着我的手对我说,“你让我看到了一场真正的演出,谢谢你。”

  老人走了,我还站在大厅里。其实,说感谢的应该是我。今晚,是这位盲老人帮助我,让我看到了以前视而不见、未曾击节赞赏的美好事物。


两个版本的故事
  
    一位睿智的圣者,着一袭褴褛的衣衫,安坐于古城堡的墙根下,一副心骨皆清的超脱状。一位肥胖的商人忧心忡忡地走过来,看到圣者,止住脚步,羡慕地说:“您虽然贫困,却很幸福,我虽然富有,却很不幸。真希望能跟您交换一个位置。”圣者微微睁开一双慧眼,平静地道:“请您让一下,您挡住了我的阳光。”这是穷人讲给富人的版本。

  一位有钱人,在一片竹林茂盛的山中,看到一位家徒四壁的穷人。好心的有钱人给了穷人一笔钱,让他利用竹子做些加工,以改善自己的生活。过了一段时间,有钱人又来到山上,见到那穷人依然四壁皆空。“我给你的钱哪?”“喝酒了。”穷人伸出手,希望有钱人再给他一些施舍。有钱人径直下山去了。这是富人讲给穷人的版本。

  这两个版本的故事,将贫穷与富有都描绘成一种痛苦。其实,贫困,不是痛苦的根源,根源在于处于贫困,而不甘于贫困,却又不想以自己诚实的辛劳摆脱贫困;富有,也不是痛苦的根源,根源在于觊觎着天下财富,又时时恐惧失去已坐拥的金山。

  因此,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别人对你的评价,而在于你自己对生活的态度。

(以上摘自《杂文月刊》作者 鲁人)
页: [1] 2 3 4 5 6 7 8 9
查看完整版本: 生活里有哲理(精选美文不断更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