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登录
象山同乡网 返回首页

zdxu的个人空间 http://www.54xsr.com/bbs/?15944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歌啸堂剧品》——《立秋》

已有 1606 次阅读2012-5-17 17:07

《立秋》,好戏!

《立秋》剧终的时候,我整整鼓了五六分钟掌,加上看到精彩之处情不自禁的鼓掌不下五六次,一下子就觉得手掌有点麻,都充血了。《立秋》绝对是一部好戏。戏不长就两小时十分钟,紧凑,不拖沓。也没让人感觉戏紧了,有偷工减料之嫌。

前几天看汪曾祺先生谈戏说,现在的戏大都是“编”出来的戏,不是“写”出来的戏。这话颇有道理,现在可看的戏不多了,再说看戏曲的,并不一定是看“戏”的,他们看“角”儿,听“味”儿。所以在戏曲舞台上本子好,戏也好两者兼有的作品真是不多见的。在甬城能看上一场话剧也是很不容易的事。晚上回家,人有点疲惫,疲惫中有点兴奋,趁着这点劲就写些看戏的感觉吧,简单地说说这戏的好处,坦白地说真真的好处是很难用语言来表达的,大家伙一块儿看戏,看到好处一起鼓鼓掌,这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就像《老残游记》里面讲大明湖畔听书,一个黑妞,一个白妞,黑妞说书的好处人家是讲的出来,白妞说书的好处人家讲不出来。所以我说《立秋》也只讲两点,如果用词不准确的话,好处也会被我讲坏了。

第一是这戏没有说教味,这话一说,多数人就要反对,这本戏整本戏都在说教,从一开始在马洪瀚书房伙计们背票号的行为规范,“天地生人有一人应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到最后老太太挂在嘴边的我们晋商“纤毫必偿,诚信为本”;祭祖的时候,那些“谨慎、勤奋、敬业、诚信”都是打着大旗。你敢说这戏没有说教。但你仔细想想这些都是真实的,中国儒家文化的传统美德融入到了晋商文化里,这种美德同时可以适用于任何地方,表现在舞台上让人感觉,他们山西商人就是这样的,他们用身体力行,并不是在“说”。年青人最讨厌的是说教,大概也是多数年青人不喜欢进剧场去背这些沉重的教育包袱,这戏是一出悲剧,有点跟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一样,说明:“人可以失败,但不可以打败”。丰德票号的衰落其中的利害关系我们说不清楚,但我们懂。立秋到了,落叶飘了下来,一个老爷爷带着孙子在捡落叶,这情景会让人油然生大彻大悟的感觉。

第二这戏处处是山西晋商文化的特点,地方特色浓。跟《茶馆》、《天下第一楼》一样反映的是一种地方最有文化底蕴的生活。从一开始舞台布景的“庭院深深深几许”的青砖大院,据说晋商为了显示他们的富有会在每块砖缝之间嵌个铜钱。从舞台背后浮雕着牵骆驼走西口的晋商先人,从绣楼上侍郎迎归的小姐,从老太太拐杖上的一大串钥匙,从大门前的石狮子,从粗犷的山西绑子腔《清风亭》,这一切都是山西晋商的一种文化。

我们对比一下旧年我们宁波的《典妻》,从一场大雨中一个戴斗笠的妻在洗衣服,卵石铺的路,小溪水声潺,背景雨中的浙东山区的蒙胧阴暗,一种特殊的典妻陋习,一个伟大的母亲。这一切都是我们浙东地区特有的人文地理,一句话说的好,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就像鲁迅的绍兴、老舍的北京、沈从文的湘西、张爱玲的上海,地方剧团要挖掘地方的文化底蕴,就是一种天职。如果剧团走这样的路子,那绝对是一条宽阔的大路。

一点点偶感而已,九戏节好戏还在后头。


鲜花

鸡蛋

握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新用户注册

象山同乡网 ( 京ICP备10005750号 )

GMT+8, 2024-12-23 10:04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by 54xsr.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