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新用户注册
搜索

胡耀邦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良心

[复制链接]
成根 发表于 2014-12-12 19: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成根 于 2014-12-12 19:33 编辑



胡耀邦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良心



       田纪云说,胡耀邦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良心。对此,胡耀邦当之无愧。
       当年胡耀邦给地富反坏右摘帽,其意义不亚于美国林肯解放奴隶。1949年之后,搞了多少以打击人为目的的运动。这些运动该不该搞,首先就存在疑问,而每一次运动,都有一大批人戴上帽子。戴上帽子,就意味着工作、报酬、升迁等等低人一等,还随时可能被批斗、被抄家、被关押。……遇罗克的一篇反血统论的文章,激起多少人的共鸣。一个进入二十世纪的国家,不但存在大量戴帽子的奴隶,居然还存在出身歧视!
      教科书说,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政权,人民获得解放。但历史上多少改朝换代,人民解放了吗?推翻一个压迫人民的政权,如果不能伴随个体权利的崛起,这种改朝换代,就只是一种权力的争夺,是掌握权力的个人或集团的改变。所以,人民解放有两个过程:一、推翻压迫人民的政权,二、通过制度和机制的建立,确保个体权利的崛起。因为所谓的压迫,正是对个体权利的侵犯。没有个体权利,就没有个体解放。但1949年后,人民权利没有崛起。相反,一次又一次的运动,剥夺了一批又一批人的权利。而没有具体的个人权利崛起,如何有人民的解放!
      地主富农过去有土地,应不应该有姑且不论,即便他们不该有,那剥夺他们的土地也就是了,为什么要对人戴帽子?国民党的军警宪特只要他们停止反抗新政权,就应得到平等对待,战场上还要不杀俘虏,为何把他们看作另类?给政权提了意见,就算提得不对,难道说了“错”话就要被终身奴役?美国奴隶产生于暴力和人的买卖。而中国奴隶产生于政治和阶级斗争,一日受害,终身为奴。
      平反冤假错案,当时得到上下一致的赞成,是因为当时阶级斗争不但斗到了民众头上、斗到了知识份子头上,还斗到了官员的头上。大多官员把平反冤假错案当成是重新获得权力和地位的手段。唯有胡耀邦,把平反冤假错案当作是个人权利的解放和崛起。这里“人”是指所有人,包括民众、包括知识份子,也包括官员。他曾发誓,再也不能去打击民众,再也不能搞“因言获罪”,所以他“反资产阶级自由化不力”。因为自由就是人的权利,也是人得到解放的标志。他因这“罪名”倒台,正表明他对人民权利的尊重和保护,并区别于其它的官员。
      胡耀邦用自已的实际行动,使扭曲了的党的事业重新恢复为人民解放的事业。他没有很高明的理论,却解放每一具体的人、保护每一具体的人,用具体的细致的工作一步一步践行这一事业。胡耀邦的英名由此而来,也使他千古留芳。
      中国的改革,就是要推动社会进步;而个人权利和自由的增进,正是社会进步的本质体现。胡耀邦主持的改革,称为松绑放权。他要建立一个人民有权利有自由、并不受侵犯的社会,却受到狙击。这一狙击使改革进入歧途。中国现在的问题,无不与改革偏离增进人民权利与自由的方向有关。权利与权力,具有此消彼长、相互对抗的关系。有了人民自由发展的经济权利,就没有现在的权贵主义经济;私有财产权得到保障,就不存在如今权力的疯狂强拆。中国仍没有思想和信仰,源于权力要垄断思想;权力腐败一日高于一日,正是人民缺乏民主权利的结果。中国现在所有问题,都可归结为权利没有崛起,权力依然张狂。中国现在所有矛盾,都表现为权利与权力的对决与冲突。中国进步还是退步、走向光明还是走向黑暗,完全取决权利与权力对决的结果。
      用胡耀邦解放人民、解放思想的纯朴思维,就是推动中国进步的方法。
      1989年4月20日,就在胡耀邦逝世的第五天,有一位记者来到他家,走进他的卧室,被屋内的情景惊呆了:卧室的面积约15平方米,临窗的写字台上放有三部电话机、一个普通的铁制台历、一副老花镜和十几支铅笔,他生前所用的茶杯竟是一只空的装咖啡用的玻璃瓶。记者掀开床单,只见褥子上还打了补丁。再掀开枕巾,枕头是用一件破旧的白色针织背心缝制的,里面填装的是一些旧布。床头柜上放着的一只用了十几年的青瓷座台灯,破裂的灯口处包了一层厚厚的胶布。胡耀邦住院时换下的最后一套衣服也摆放在卧室里:一套洗得已经褪了色的灰色中山装、一件衣领已经发黄的衬衫、一双白色线袜、另外的两件针织背心,一件留有汗迹,另一件破了十几个小洞。
      胡耀邦去世后,他在老家农村种地的亲哥哥赶往北京奔丧,没有买到坐票蹲在车厢接口处,想起亲弟弟不禁抽泣。列车员经过问何故,他大哭道:“我弟弟胡耀邦死了。”列车长大惊,赶忙安排卧铺。这则轶闻虽然简短,但感人肺腑,催人泪下。众所周知,胡耀邦长期担任党的重要领导职务,作为声名显赫的高官,却让哥哥一直在乡下种地;当大官的弟弟死了,当哥哥的如寻常百姓一样奔丧,赶火车连坐位都没有,并没有藉此向政府提出任何要求。这在当下是不可思议的。
      胡耀邦于1915年11月20日生于湖南省浏阳市中和镇苍坊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在苍坊村,“西岭胡氏”安身立命,世代农耕,已超过400年历史。据报道,胡耀邦的胞兄胡耀福一直在家务农。1982年,胡耀邦侄子胡德资被岳阳市某工厂招工,被胡耀邦知晓,认为是“走后门”,将其唤回乡村。如今,胡德资与兄长胡德全都已年过半百,仍在耕种着自家的几亩农田。两家的子女也大多在外打零工。有报道说,1992年9月6日,83岁的胡耀福老人逝世的时候,有人送来一副挽联,
      
      国中有典型,两袖清风做赤子;天下无先例,一代皇兄是农人。

       胡耀邦曾高居中共中央总书记,可他的家属、家乡和亲友却从没占过他半点光。三年大饥荒时期,国家粮食紧张,城市人口的定量都很低。胡耀邦是中央委员,按规定有补助,但他给家里人定下了这样的规矩:“全家每人每天都要吃两顿粗粮,不许吃补助和细粮,因为那是特殊化。”有一次,炊事员老张给胡耀邦正在上学的小女儿满妹带午饭时悄悄装了点米饭,不巧被人发现,告诉了胡耀邦。胡耀邦把老张叫来,严厉地批评了一顿。后来,满妹当了兵,她身边的战友,几乎都被推荐上了大学。苦闷的她给父亲写信,希望父亲能托托关系,让她也有个上大学的机会。胡耀邦很快回信了:“你原先分配在工厂,后来当兵我是不知道的,内心也是不赞成的,因为是走的后门。现在又提出想上大学,我认为你应该靠自己的能力。我们家的人不应该走后门,而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愿望和理想。”那时的满妹完全不能理解父亲,把信撕得粉碎。
       他的家乡浏阳县托胡耀福到北京,找胡耀邦给家乡批点化肥。胡耀邦态度非常鲜明,在原则问题上不退让,甚至又不惜与哥哥闹翻了脸。胡耀邦说:“我不是家乡的总书记,不能为家乡谋特殊利益。”他铁面无私,一尘不染,直到逝世,他在浏阳的亲属没有一个人转为城市户口、安排工作的,全都是普通农民。他没有给家乡人批过一张条子,没有给过家乡人一点特殊……
       世上公道自在人心。位高权重,万人仰视,可以得到表面上热烈的掌声和客气的笑脸,但不一定得到发自内心深处的尊重和水乳交融般的感情;银海金山,富可敌国,可以买到香车宝马,豪宅盛宴,却买不到知识、品德和人格;哗众取宠,表面文章,可以哄人于一时,但换不到真心的拥护和信赖。公道可贵,公道难得。公道不在庙堂在草野,不在史书在人心。胡耀邦用他一生的实践,演绎和诠释了人生、人格、人心的全部真谛,在人们心中树立了一座丰碑。
       纵观胡耀邦的一生,他全部的思想和实践,他终生的追求和坚守,一以贯之地充盈和激荡着一种人道主义情怀和人民至高无上的道德精神。可以说,这是他人生的基石和支点。正是立于这个基石和支点,形成了他极大的政治勇气和政治胆略。他组织真理标准大讨论,果断平反冤假错案,奋力推进战略大转移,披肝沥胆推动全面改革开放……一桩桩、一件件,无不顺应历史潮流,无不顺应民心。在这过程中,明枪暗箭,凄风苦雨,蜚短流长,他全然不顾,坚持道义担当。
       1980年代,党内和社会上出现消极腐败现象,民情鼎沸,引起胡耀邦高度警觉和重视。胡耀邦率先旗帜鲜明地提出,要抓大案要案,端正党风,要从自己身边抓起、从中央抓起;并以此为题,在首都八千人大会上发表了振奋人心的讲话。这件事震动之大、得罪人之多,前所罕见。但胡耀邦义无反顾。胡耀邦说,贪污腐化、以权谋私能否制止,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他说要用“最大的决心、最大的毅力、最大的韧性”狠狠地抓,坚持到底。他说,抓这件事不能讨好,不能怕得罪人,“宁可一家哭,不可一路哭”,“宁可得罪个别人,不可得罪十亿人!”
       在胡耀邦身上,民主精神、民主意识、民主作风是强烈而自觉的。胡耀邦非常民主,他能听进各种不同意见,人们都能畅所欲言,重大问题都能反复讨论,最后形成决策。直到现在,很多人还留恋那一段党内形成的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党内外一致公认,胡耀邦任总书记时是党内民主风气最好的时期之一。
       在胡耀邦心目中,人民利益重于泰山,人民呼声重达千钧。不论在什么岗位上,他都很注意深入实际,深入基层,关注民生,体察民瘼,倾听民声,尊重民意。他和广大老百姓的心贴得很近、很紧。在总书记位置上,他亲自批阅新华社内参数千件,足迹遍于全国一千多个县。想不到这一点后来被一些人指责,竟成了他所谓的“错误”。
      胡耀邦襟怀宽广,光明磊落,对朋友、对上下级从来开诚布公,坦诚相见。他心里想的、口里说的、手里做的,真的是心口一致、言行一致、表里一致。他在政治风浪里摸爬滚打了几十年,一点也不世故圆滑。他几乎不知阴谋、权术、机巧、算计、出卖、诬陷为何物,以至自己被算计了,也不失本性,不改一颗赤子之心。他心里始终充满了阳光,这阳光温暖了自己,也温暖了别人。连反对他的人都承认,胡耀邦是个品德高尚、光明正大的人。正是这样一种崇高的精神、博大的胸怀、优良的品德、坚定的操守,构成了胡耀邦特殊的人格。
       胡耀邦是人不是神,他也有缺点和错误;但他敢于正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从不自以为是,更不自诩为一贯正确。这就是胡耀邦的魅力所在。
       人的一生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胡耀邦一生也曾面临各种选择。但他在邪恶面前选择正义,在逆流面前选择真理,在风浪面前选择坚定,在高压面前选择抗争,在得失面前选择良知,在误会面前选择理解,在后进面前选择善意和提携,在差异面前选择比较和包容……正是这样一次次选择,使他一生在心灵上和肉体上深受戕害;但与此同时他却赢得了人世间最稀有的珍宝——人心,赢得了亿万人民发自内心的拥护和信赖。
       1959年春,胡耀邦到河南检查工作,曾在南阳卧龙岗武侯祠大殿停留,门两旁写着这样一副对联:“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他念罢此联后,对陪同人员说:“让我来改一改!”说完,他高声吟诵起来:

       心在人民,原无论大事小事;利归天下,何必争多得少得。
   
       “心在人民,利归天下”,这正是胡耀邦高尚情操的写照。
       “共产党人的良心”——胡耀邦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作者:颜昌海]

hcf_15 发表于 2014-12-25 00: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人对他的"两少一宽"颇有微词。
如果看过他做过的报告,会对他的肢体语言太过激烈感到不符身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新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象山同乡网 ( 京ICP备10005750号 )

GMT+8, 2025-1-22 16:51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by 54xsr.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