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新用户注册
搜索

倾尽无始以来生死与诸有沉沦

[复制链接]
真正闲人 发表于 2014-10-9 22: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真正闲人 于 2014-10-9 22:58 编辑

          倾尽无始以来生死与诸有沉沦


       「若能一发此心,便能倾尽无始以来生死与诸有沉沦」。这是劝我们修学净土求愿往生,第一个条件就是要发菩提心,菩提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是觉悟。也就是我们平常这个心迷惑颠倒,迷而不觉,我们要反过来求觉悟。觉悟,前面讲得非常之好,在发心里面讲得非常之好,特别是善导大师《观经》批注讲的两种信心,这个信就是觉悟,讲得非常好。第一个觉悟,要肯定自己是凡夫,自己造很多的罪业,要承认。承认,我们才能够忏悔,才能够改过。第二个,要深深相信阿弥陀佛发四十八愿是度我的,要这样承认才行,叫直下承当。阿弥陀佛建立西方极乐世界是为我建的,为我建立一个非常理想的修学道场,不是为别人,要这样想,我们跟阿弥陀佛、跟极乐世界的关系就非常密切了。我们跟佛是一家人,我们跟极乐世界是一个家庭,这样哪有不往生的道理、哪有不成功的道理!可不能想歪了,阿弥陀佛是为别人建的,我没有分,那我们这一生怎么修也修不成功。所以这个信心非常重要。这个心一发就能倾尽,倾尽就是断尽,断尽什么?无始以来的生死。我们在六道生生死死搞轮回,没完没了,苦不堪言。
    灵魂实在讲它不灵,它要灵就好办,所以孔子就不称它灵魂,孔子称它作游魂。《易经.系辞传》是孔子作的,《系辞传》里面给我们讲「游魂为变,精气为物」,这两句话说什么?物就是物质,物质是什么东西变的?精气变的。物质是物理,精气是心理,那个时候,孔子那个时代佛教没到中国来,但是他讲的这个道理跟大乘经上讲的是一桩事情,这个就是中国古人所说的英雄所见大略相同。他们都是圣人,没见过面,没接触过,讲的东西是一样的,这是什么?真理永恒不变。游魂为变,因为魂(鬼魂)它没有肉体,没有物质的肉体,它完全是精神作用。它是个动态,它活动的能力非常强大,几千里、几万里它一念之间就到了,所以称它作游魂非常有道理。它在太空当中游荡,居无定所,但是它的信息非常灵通,我们起心动念它就能感应到,你真的心去想它,它就会现相。所以中国古人讲「祭神如神在」,那个神是祖先,不是别的。我们祭祀的时候要祭祀祖先,祭祀祖先是知恩报恩。《论语》上讲的,为什么要祭祖先?「慎终追远,民德归厚」,让我们的心养成一个厚道的心,养成一个孝顺的心,养成感恩的心。所以它是教育,它不能疏忽,它不是迷信。城隍庙也是教育,教我们相信因果,善有善果,恶有恶报,起心动念不敢有邪恶,是教育。
    中国几千年来靠什么?就靠教育。所以很多人问我,整个世界,世界哪个地方最安全,现在有灾难?我说中国最安全。为什么?你看中国千万年前,我们靠什么起家?靠伦理道德起家,世界只有这个地区。欧洲近代三百年你们看看历史,海盗起家。还有现在新兴的这些国家,那是什么?那就属于暴发户起家。唯独中国这块大地,是孝亲道德起家,这个要知道,这个根底多厚!中国人有祠堂,中国人有家谱,家谱是你家庭的历史,世世代代一代一代都记载在里头,一代都不缺。我看了家谱,我深深感触到,大概汉族都是一家人,都是炎黄子孙。炎帝是神农,黄帝,再上去是伏羲,都是一家人。伏羲到神农五百年,神农到黄帝五百年,文字是黄帝时候才发明的。有文字记载从黄帝开始,到现在四千五百年,加上到伏羲,画八卦是伏羲,五千五百年,这号称五千年的历史。五千年之前有没有?肯定有。我相信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绝对不止一万年,肯定超越一万年。那个时候没有文字记载,到孔老夫子才把这些传说用文字写出来传给后世,所以孔子称为集大成者。老人家非常谦虚,我们相信他讲的是实话、真话,「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这是真话。孔子确确实实就是这一个典型的人物,把中国传统文化做出来了,这叫圣人。学习做得不够彻底、不够圆满,这是贤人、君子。所以中国的社会,我们就算有历史记载的五千年的社会,是圣贤君子的社会。我们把圣贤君子教育疏忽了,疏忽从谁开始?大家都说从慈禧太后。慈禧太后距离我们两百年,真的,慈禧傲慢,慈禧读书不多,渺视圣贤文化,自称「老佛爷」。你看历代帝王都是佛菩萨的学生,自称为弟子,只有她称老佛爷。这么一做,让文武百官、社会大众对佛法那一种虔诚恭敬就衰了,降温了,每况愈下,演变到今天这个样子。
    这是我们很清楚、很明白,这是一门大学问,这个世间无比稀有的大学问,经上讲的字字句句是真的,不是假的。极乐世界有没有?真有;天堂有没有?有;地狱有没有?有。你自己可以亲自去访问,用什么方法?不需要坐宇宙飞船,宇宙飞船很危险。这些诸佛菩萨他们用什么方法?用禅定,甚深禅定里面,时间、空间都没有了。时间没有了,你能到过去,你能到未来,过去一千年你看到了,未来一千年你也看到,时间没有了。第二个空间没有了,空间没有,远近没有了,极乐世界在哪里?就在此地,你就在这里看到。就像我们现在看电视一样,咱们现在电视是平面的,定中所看的境界是立体的,不是平面的,你确实能进去,禅定不可思议。释迦牟尼出生那个时代印度人禅定就很普遍,宗教修禅定,学术修禅定,印度一些大哲学家哪个没有四禅八定!佛经上讲的四禅八定是婆罗门的,释迦牟尼佛学过,而且学得非常成功。这个禅定不是究竟禅定,这个禅定只能够让你了解六道轮回,六道轮回里面的空间维次全突破了,六道之外的没有破,也就是你的定功不够。释迦牟尼佛学了十二年,知道它不究竟。我们相信释迦牟尼佛肯定有疑问,六道从哪来的?为什么会有六道?六道之外还有没有境界?一个年轻好学的人肯定有这些问题。这个问题没答案,宗教里头不能解答,学术里面也不能解答。所以佛把这个学习放下了,在毕钵罗树下入更深的禅定,这一下明心见性,全明白了。
     一切通达明了之后就开始教学,他也不回去,实在讲他的父亲等他回去把王位传给他,他不要了,继续一个苦行僧的身分。这一种心态,帮助许许多多迷惑还没有觉悟的众生,教他,这一教就教了四十九年,七十九岁圆寂的。这经上记载,讲经三百余会,这三百余会就像我们现在办班,一生办过三百多次这样的活动,教学四十九年。他办的这个班有大型的,大型的时间长,二、三年的,四、五年的,有这么大的班;短期的,三天、五天,一个月、两个月,这个很多,很普遍。讲的内容不一样,因为来找他办班的、学习的这些人,他们所需要的不相同。譬如家庭主妇来找他办个班,我们解决家庭问题。像今天社会企业,他搞某一种企业,这一行的人都来,办一个班,一定是教他如何经营,如何帮助他解决困境,一定谈这些东西。所以佛经里头什么玩意都有,比一个大学里面科系课程还要圆满。净宗是帮助一些人知道六道轮回苦,不愿意再住六道,如何想脱离六道轮回,能够遨游宇宙,遍法界虚空界,喜欢搞这个。佛行,佛教给你一个方法,而且把虚空法界诸佛剎土介绍给你,给你做导游,你真能去得成。所以告诉你,你要发真心,你不能用妄心。真心发起来用在什么地方?用在生活上、用在工作上、用在处事待人接物。别人以妄心对你,你要以真心对人,为什么?别人他还搞轮回,他不想出去。你既然想超越轮回,你要用妄心你就超越不了,念佛也不行,一定要用真心。诸有就是三界六道。
    「更以功德回向菩提」,我们所思所学所修的这些功德,为什么?都为了觉悟,菩提就是觉悟。我不为别的,绝对不是为自私自利、不是为名闻利养,我是为觉悟。我是为得到一个圆满的德行、道德,为这个来修行的,为这个来学习的。所以「定能上证佛果」,你决定能成佛。佛果是佛法最高的学位,像大学里面的博士学位一样,这最高的,第二个学位是菩萨,第三个学位是阿罗汉,是为了取得这个学位。「所有功德,决不唐捐」,唐捐是损失,是消失掉,你所修的这个功夫,你从功夫当中所得到的,你决定不会失去;换句话说,你肯定会有成就。唐捐两个字就是底下讲的损失、消灭,这是中国古时候的术语,现在叫损失、叫消灭。
    「道绰大师此语」,上面这一段话是道绰大师说的,「直截道出菩提心之功用,超出情见,微妙难思」,前面我们学到这个地方,他讲得太好了,讲得清楚、讲得明白。下面黄念老,「兹引密宗《菩提心论》以为左证」。念老一生学佛,不但在显教上有成就,他在密宗里下的功夫很深,他参过禅,真的是古人所讲的显密圆融,宗教俱通。这是在家菩萨,不是普通人,学养的功底非常深厚。《菩提心论》上有这么一段话,「此菩提心」,跟大乘讲的菩提心是一桩事情,「能包藏一切菩萨功德故」。从初发心到等觉,一切菩萨所修的功德都不离菩提心,都能够长养菩提心,能够圆满菩提心,菩提心是自己的真心。
    「若修证出现」,你要不修,菩提心不会出现。你要没有证得菩提心,菩提心的功用你就享受不到。所以你要修,你要证。怎么个修法?日常生活当中,我用真心过生活,我不用妄心,妄心是虚情假意,也就是真诚心,我们中国俗话说老实,老实非常接近菩提心。人要忠厚老成,忠厚老成的人他用真心,你骗他,他不知道,他相信,结果谁吃亏?被骗的人不吃亏,骗人的人吃亏了。被骗的人老实,老实人永远不会吃亏。这些事跟理我们很冷静的去观察思惟,你能体会得到,老实人永远不会吃亏。为什么不会吃亏?你看他的德行、他的智能天天增长,他的业障天天在消除,他怎么吃亏?我们中国古人讲「吃亏是福」,有道理!吃亏的人有福报,吃亏怎么?业障消了,德行智慧增长了,他吃什么亏?骗人的人吃亏了,欺负人的人吃亏了,他造作罪业,他将来果报在三途。所以一定要晓得细心去观察,不一样。
     修证出现,则能「为一切导师」,你就会做社会大众的榜样,你能够引导社会大众断恶修善,离苦得乐,一切大众的导师。「若归本,则是密严国土」,密严国土就是极乐世界,密宗里所说的叫密严国土。密宗的大日如来就是阿弥陀佛,名称不一样,一个人。「不起于座,能成一切佛事」。此地讲的佛事,经典上说的一定要懂得,不是经忏佛事,不是超度亡灵,佛事是教学、是教育。佛是智慧、是觉悟,我们求智慧的事情、求觉悟的事情,叫做佛事。佛菩萨天天给我们上课,每天示现做出榜样来给我们看,那叫佛事。他的日常生活是佛事,他的工作是佛事,他待人接物是佛事,没有一样不是佛事。要明白这个道理,不能搞错了。真的是一念圆满成就一切功德。
     「菩提心之功用,焉可思议」。前面这一段第一段讲菩提心的功用,菩提心的大用、作用真不可思议。菩提心每个人都有,你得要把它发出来,每个人都有,现在为什么没有?现在被物欲掩盖,你有自私自利、你有名闻利养的心,你贪图五欲六尘,你有七情五欲,这个东西把菩提心盖住了。怎样能发菩提心?把这个东西去掉。去掉很难,但是你要一年比一年淡薄,你淡一分,这个菩提心就透一分,你淡两分它就透两分。菩提心是光明的,这些东西是黑暗的,黑暗减一分,光明就透一分。如果你真有能力、真有决心一下断掉,那就成佛了,有例子。释迦牟尼佛在毕钵罗树下入定,彻底放下,人家这个厉害!妄想分别执着一下就断掉,他成佛了。在中国的代表,唐朝时候禅宗六祖惠能大师,他给我们表演的,释迦牟尼佛表演这一套三十岁,惠能大师给我们表演的时候二十四岁,没念过书,不认识字,上山砍柴的樵夫。现在没这个行业了,我们在抗战期间还有这个行业。
    我们现在看第二段,「第二,出菩提名体者」,出是把它显示出来。菩提这个名字,有名一定有实体,它的理体是什么。「然菩提有三种」,先把大类说出来,「一者,法身菩提。二者,报身菩提。三者,化身菩提」,大乘经上讲这三大类。第一个,「言法身菩提者,所谓真如、实相、第一义空。自性清净,体无秽染。理出天真,不假修成,名为法身。佛体道本,名曰菩提」,这是讲的法身菩提。下面有解释,我们在这里念念就行。我们看底下一段解释,第二,「报身菩提者,备修万行,能感报佛之果。以果酬因,名曰报身。圆通无碍,名曰菩提」。三是「化身菩提者,谓从报起用,能趣万机,名为化身。益物圆通,名曰菩提」,名跟体都说得很详细、很明白。底下是解释这一段文,这个「释曰」,解释这段文。说「第二明菩提之名与体」,这名是什么意思,什么是它的体?「分就法报化三身而论」,先说法身菩提,「法身菩提,即是真如」。真是什么?佛法里面讲真,它的定义是永恒不变。它不生不灭,它没有改变,这就是真的。真是体,如是相、是作用,它的相,它的作用,跟它的体完全相应。体是真的,相也不假,作用也是实在的,所以叫如。相如其性,佛法叫体,它用一个性字来做代表,讲自性,自是我们自己,自性是真正的我,为什么?它不生不灭,它永恒不变。
    惠能大师开悟见性,见什么性?见到自己的自性,就是见到自己的真如。自己的真如跟佛的真如是一不是二,自己的真如跟万法真如也是一不是二。所以真正明心见性之后他知道,他肯定,他承认,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什么关系?是一体。我们迷失自性的人不知道,分自分他,把这种关系完全失掉。所以他老人家见性,向五祖忍和尚提出的报告,第一句就是「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用现在的话说,没有想到自性,本来是清净的,有没有染污?没有。纵然我们很不幸变畜生,堕饿鬼、堕地狱,自性没有染污。佛法上常讲染污是染污什么?染污是妄心,妄心被染污。真心决定没有染污,真心要有染污怎么能叫真如?从你自性上说,佛讲「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个个都是佛。什么佛?给诸位说,个个人都是阿弥陀佛,只是你自己不知道,我们在前面讲得很多。你现在感觉到,我是佛,觉得很奇怪,我怎么是佛?你的自性是佛,本来是佛,只是你现在迷失了,不是真的失掉。真的失掉,他怎么叫真佛?没失掉,迷了。你一觉悟,假的那个就没有了,真的就现前。所以凡夫跟佛在一念之间,迷悟不同;转迷为悟就成佛,转悟为迷就变成众生,就变成现在这个样子。我们什么时候能把它转变回去,回归自性?也就是说,把真的我找到,这个我是假我,不是真我,把真我找到就叫做成佛。佛是觉悟,成佛,成就觉悟,你不再迷惑,是这么个意思。这是真如。
   「实相」,实就是真实,相是现象。觉悟了,一切相都是实相;没有觉悟,一切相都是假相。所以佛法这个真假很有味道,它到底是真是假?不能说它是真,也不能说它是假,迷了是假,悟了是真。佛菩萨见的是真,佛菩萨以下凡夫所见的是假。阿罗汉他们见的是相似的真,不是绝对的真,比我们是有进步,比佛菩萨还差一等,因为他还没有见性。他修得很好,很如法、很用功的修学。这是实相。「第一义空」,第一,这个一不是一二三四,一二三四这些念头统统没有了叫第一,见到第一义空。为什么叫它空?因为第一义里头它没有现象,就是自性、就是真如、就是实相,它里头没有现象。
     我学佛的基础,章嘉大师奠定的,跟他老人家三年,奠定一个基础;以后跟李老师十年,没有这么长的时间不行。现在这个佛学院三年、四年,那怎么行!圣贤教育至少要十年,十年还得认真,最怕的就是有私心、有欲望,有私心有欲望就全把你破掉了,这一点非常非常之难。所以从小过苦日子好,为什么?过成习惯了,生活清苦一点很正常,稍稍有一点就很满足,欲望愈少,功夫愈得力。名闻利养,假的不是真的。真正快乐,道心、菩提心,快乐!你每天生活欢欢喜喜、快快乐乐、无忧无虑,一点压力都没有,这个人生才叫真正幸福美满。不是有钱,不是有地位,有钱有地位我见得很多,很苦。陆克文做澳洲总理时,他邀请我在国会大厦里面吃饭,邀请我。见面的时候端了一杯浓咖啡,差不多就像这么大的杯子,浓咖啡,告诉我,一天喝五杯。我都看呆了。要提精神,事情太烦了。当时我笑了笑,我说现在社会各行各业,最辛苦的我看大概就是你这个行业,太辛苦了!我说最快乐的是干我这行的。他就笑起来了。真的,我这行多快乐!所以我实在是希望他别搞政治,去办学,办一个传统文化大学,好!我老是在鼓励他,为什么?为国家、为社会培养真正的人才,比你干这个行业更有意义,为天下后世乐育英才,这是何等的大事业!值得,这是搞真的,不是搞假的。
    真如、实相、第一义空。第一义空就是在真性里面没有现象,它没有物质现象,没有精神现象,也没有自然现象,所以科学就达不到,科学一定有对象。自性里头这三种现象都没有,自性在哪里?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你就是见不到它,它是一切万法的体,没有它,一切法不能成立。就好像这个电视的屏幕一样,屏幕什么都没有,它能现一切相,现相的时候你就忘掉屏幕,你就被那个相迷了,就不晓得这个真的东西、真如。其实你要是觉悟了,你就晓得,相跟性从来没有离开过。自性在哪里?自性就在相当中,离开自性没有相。所以我们现在光是见到相,把性忘掉了。性里头不是现象,能生现象,三种现象都是自性变现出来的。变现有次第,但是速度太快,次第肯定第一个是自然现象,第二个是心理现象,第三个是物质现象,太快了。你想想看,一秒钟一千六百兆个念头,那是一念,也就是一秒钟的一千六百兆分之一,这里头还有三个阶段,自然现象、心理现象、物质现象,还有三个阶段,你怎么能够发觉得到?这八地菩萨他有能力看出,在这么快速度里面他能看出先后次第,这个是科学还没有解释到这个。现在只看到物质现象跟精神现象,精神现象怎么来的不晓得,是无中生有,科学家也说得不错,无中生有。其实心理现象上面就是自然现象,那就是业相,阿赖耶的业相,就是最初的那个波动。第一个波动没有因的,所以叫无始,无明叫无始无明;换句话说,你找不到它开始。你才说,它已经消失了,它速度太快,消失了。这一个念消失,下头一个念又起来了,就像我们看电影这种胶卷,镜头一打开,画面照到银幕上,立刻关起来,第二张现前,第一张就没有了。电影一秒钟才二十四张,现在告诉我们,整个宇宙的现象是一秒钟一千六百兆,我们无法想象,所以佛经上讲不可思议。这是说第一义空。
    「自性清净,体无秽染」。自性确实清净,没有染污。为什么没有染污?所有一切现象是假的不是真的。清净也不是真的,染污也不是真的,因为它体上没有染污,染净都没有。没有染净、没有善恶,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没有起心、没有动念,这是真的。而且整个宇宙跟自己的关系,这个关系就是中国人讲的伦理,伦理是关系,关系太密切,一体。父子有亲,父子还二体。佛法的伦理是遍法界虚空界跟自己是一体,所以他的爱,他的慈悲没有条件。「无缘大慈」,无缘是没有条件;「同体大悲」,为什么有怜悯心?为什么众生苦,这样全心全力去帮他?同体。西方极乐世界我们读这一本介绍,《无量寿经》就是释迦牟尼佛介绍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的社会一片祥和,里面任何冲突都没有,一片祥和、一片慈悲、一片恩爱,确确实实在十方诸佛剎土里找不到。这个世界像我们现前这个世界一样,你要说真的,它是真的,你说我们这个世界是虚妄的,它也是虚妄的。一真一切真,一妄一切妄。大乘法里头没有相对的,觉了是一桩事,迷了才有重重对立。对立是从迷妄当中生出来的。这个说法跟「此即禅宗六祖于闻无住生心,豁然大悟时,所云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一个意思。六祖是惠能大师,在香港这个地区很亲切,因为他是广东新兴人,距离这里不远。他在五祖方丈室里听老和尚给他讲《金刚经》,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就豁然大悟。回应老师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是没想到,没想到自性本自清净。自性是什么?真心,自性是真我,把我找到了。后面又说了四句,老和尚一听,停,不要再说了。真的见性,真的成佛了,这凡夫成佛了。衣钵就传给他,亲自送他出门,半夜就要离开。这是什么?这是中国古人所说的同行相忌,衣钵传给他,大家不服。你说神秀跟老和尚多少年?在老和尚会下是大弟子,大师兄,一般人认为老和尚传法一定传给他,没想到传给这个素昧生平的惠能法师,大家不服。就赶快逃,躲起来了,这一躲躲了十五年,大家把这个事情淡忘,这才出来。
   「又理出天真,不假修成」,假是借,不需要借修才证果,不需要。为什么?你自性里头本有的,觉性是本有的。惠能大师没修,突然开悟,不是像别人禅堂里面参了多少年,他一天禅堂也没进过;讲堂去听多少年,他没有学过,讲堂一天没去过,他不认识字。所以惠能大师确实理出天真,不假修成。「即何期自性,本自具足」,这是惠能大师讲的话。因为本自具足,所以不需要修,见性了,就全得到了。你不见性,什么都得不到。说到这个地方,你就懂得中国古时候的教学法,根据这个理念,这个理念在中国根深蒂固。中国人所希求的什么?开悟,不是求别的。悟从哪里来的?悟从定来的。心浮气躁是决定不能开悟,心要定。所以中国人古时候教育,从小就训练你稳重,训练定,小孩就有规有矩,像个小大人一样,这是现在人看不惯。小孩要活泼、要天真,那就完了,你从小就把他养坏了。他是个好材料,从小就要有模子、有规矩给他做,他就得守规矩。
    《弟子规》那是最基本的,共同必须要遵守的,家家都不能离开的。从小大人就要教他,大人在他面前表现的守规矩,有规有矩,他从小看习惯了,而认为这是天经地义,他一生他都不会越轨,心就定了。心定才开智慧。所以小孩训练他的定心,训练他得定,用什么方法?背书,他背书就不会胡思乱想,他不背书就胡思乱想。所以每天教他读书,不需要讲意思,就是把他心定下来。在生活上,处事待人接物有规矩,一定要懂规矩,好处在哪里?大人都守规矩,大人做模样给他看。所以《弟子规》不是小孩学的,是一生都不能离开的。从小到老,那是生活,生活的规范,是处事待人接物的规范。不能一天没有规矩,一天没有规矩就乱了,家就乱了,家乱社会就乱了,那灾难就来了。一定守规矩,天天叫你背书,不给你讲解,你心是定的,讲解你会胡思乱想。尤其是小孩没有成熟,那个思想就会有偏差。所以只叫你读,不跟你讲,什么时候跟你讲?十三岁进太学,十三岁到十五岁,最迟是十五岁,最早十三岁,当中没有中学,进太学。太学里面读书有老师跟你讲解、跟你讨论,你可以提出问题,老师给你解答。太学里没有书本,为什么?都背熟了,老师也背熟了,学生也背熟了,跟你讲《论语》第几页第几行,你都清楚,你背得滚瓜烂熟。所以老师跟同学都熟,重要的典籍都是从六、七岁到十二岁全部背完,小孩记忆力好。所以到大的时候,引经据典不需要去查书,哪像现在查书多辛苦,他们都是已经记熟了。所以读书很快乐,到太学很快乐,每天真的奉事师长,对老师尊重跟父母一样,认真学习就是报老师的恩。老师的教学通常都是游山玩水,讲到书里的典故,讲到什么地方就到什么地方去看,让你看实际状况,带着酒菜,学生服劳役,带着一群学生游山玩水,玩回来,这一门功课教完了,那个读书多快乐!哪有像现在读书这么苦!我们看到现在小孩念书这么苦,还敢不敢投胎作人?不敢,这么苦!读书是个乐事,从小读书就快乐,快乐一辈子,哪有读书读得这么苦的,这个事情谁干?所以读书是快乐人生,教学是快乐人生;要不是快乐,释迦牟尼佛不干这个事情,聪明,他不是傻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新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象山同乡网 ( 京ICP备10005750号 )

GMT+8, 2024-12-23 10:11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by 54xsr.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