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一点点 于 2012-6-14 11:30 编辑
读《刘氏女》
看完《刘氏女》,心里很添堵,就像这几天的天气,阴晴不定,空气好似能拧出水来,湿答答、汗涔涔,莫名地叫人烦躁不安。
说实在的,我不明白章诒和为什么要写这样的一本书,是写人性的复杂吗?还是想表达女性对爱情和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样一个女人,能把患羊癫疯的丈夫肤解,并“一层花椒一层盐”地将亲夫腌制起来,做成腊肉,藏在床下两年的女人,无论如何,我都同情不起来。不论是作者写她精于女红,写她火中救人,还是遭儿子遗弃、黄昏恋失败、孤独终老,凡此种种,都无法抹去我对她的嫌恶,更甚至,她的杀夫,毁掉了儿子的一生,一岁多时目睹母亲肢解父亲的一幕将是一辈子抹不去的阴影。她所受的苦,是她应得的惩罚,我毫不同情。这是我读完此书的感受。
对于我来说,这是一本失败的小说,虽然,据章诒和说,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她在书中写到,当年吴祖光听她讲完《刘氏女》的故事后,激动地说,把你讲的写出来,落到纸上,就是中篇。我不知这段佚事的真假,但是,这种“不写政治,不说制度,沒有直接刻意描写那个年代的丑陋,甚至连愤慨也沒有,笔墨集中表达女囚的命运,窥探她们的內心”的写作无疑是失败的。人物单薄,人物间关系简单,故事线索单一,这样薄薄的一本小说,除了讲述了一个杀夫故事,给我们看到一个血淋淋的伤口,却没有下药。文学的作用是什么,我希望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希望是一味药,能医治伤口的药。
与在读的《半生为人》相比,同样的锒铛入狱,在徐晓的笔下,汗腥气、泪腥气、血腥气……都凝聚成了一股真气,她愿意把伤口掩藏起来,以悲悯和爱,传递给人以力量。这是两位作者之间最大的不同。章诒和的书,书写黑暗,让人看不到光明。徐晓能在字里行间,处处流露爱与悲悯,在于她身处困境时,始终有爱人、知己和朋友在身边,更缘于她本性的善良。在这一点上,章诒和是孤独的。
关于小说,我曾经读到这样一段话:“我看到的更多的是个人在时代中的无力以及内心的拯救。人性之美使悲剧又洋溢出暖意。我们是无力的,取舍并不取决于自身,但是我们一直在力求自身的问心无愧。”阅读完小说,能让人觉得这个世界并不都是冰冷坚硬,还有令人心生柔软的某处。这才是小说赋予我们的正面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