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新用户注册
搜索

何谓“韵”?

[复制链接]
小小鸟 发表于 2012-5-8 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小小鸟 于 2012-5-8 10:43 编辑

作为一个文学的涂鸦者,在此扯“韵”有班门弄斧之嫌。小小鸟本来就是多事之鸟,扯上几句。
扯韵,首先要弄清楚,古体诗和近体诗。
由于汉语语音古今变化很大,也由于韵书一经出现之后,这样不仅使唐宋诗词所用的韵与我们现代汉语的音韵相去甚远,就是唐宋诗词中的古体诗、近体诗词的用韵也有很大区别。因为古体诗、近体诗和词属于不同的诗体,特别是近体诗和词,都有着严格的格律,而在押韵方面又是它们格律的重要内容之一,古体诗虽然没有格律,但在用韵也有它的自然规律和特点,这些情况,又造成了古体诗、近体诗和词在押韵方式方法上的不同。
我国隋代以前没有韵书,诗人们写诗所用的韵就是当时口语和方音的韵。到了隋代【601】陆法言首创【切韵】,这是我国古代最古老的韵书。大致在唐代【751】年,孙愐又在【切韵】基础上进一步修订,谓之【唐韵】,这两部韵书皆久散佚,现在只有残卷。宋代【1008】年,陈彭年此两韵书基础上又进一步修订为【广韵】。后来,王文郁和刘渊,又在【广韵】的基础上,重新刊定为107个韵部。因为刘渊是平水县人,人们便称【平水韵】。元未,阴时夫又改107韵部为106韵部。
直到1965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出版了【诗韵新编】。1978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修订,1984年再修订,1989年10月第二版,编有十八、十三撤,并配有【通押后的十八韵与十三撤的对照表】。十八平声,十八仄声,八个入声。
日前,我是参照【诗韵新编】的。
古体诗、近体诗和词,随着文革的十年浩劫,现代诗、歌的冲击下,已经淡岀大家的视野。有许多人认为谈古、近诗和词是迂腐和陈词滥调。怎么说呢?
春华秋实 发表于 2012-5-8 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乡网不乏诗人,记得塔山野佬也发过类似论文,不妨煮酒论坛之!
MichaelChen 发表于 2012-5-8 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午经过鸟店门口,看到鸟正在码字!
布衣 发表于 2012-5-8 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MichaelChen 发表于 2012-5-8 11:15
中午经过鸟店门口,看到鸟正在码字!

龙哥见鸟了?
 楼主| 小小鸟 发表于 2012-5-8 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小鸟 于 2012-5-8 17:27 编辑

作近体诗还需掌握大量的词汇、人物典古等等方方面面知识的积累,这样才能解决平仄,对仗,作诗才会游刃有余。正因为我对这方面的缺失,作不出一首令自己满意的诗作。中午勉勉强强作一首五绝,以作练笔之用:

        人间天堂
独鱼嬉万水,两鸟掠千山。
西湖邀旧友,北海请婵娟。  

这首是平起式五绝,韵脚十四寒。     
秋蚕的丝 发表于 2012-5-8 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MichaelChen 发表于 2012-5-8 11:15
中午经过鸟店门口,看到鸟正在码字!

咋没进店门仔细瞧瞧啊
MichaelChen 发表于 2012-5-8 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秋蚕的丝 发表于 2012-5-8 20:41
咋没进店门仔细瞧瞧啊

赶着去吃午饭了!
 楼主| 小小鸟 发表于 2012-5-9 08:28 | 显示全部楼层
龙泉井人 发表于 2012-5-8 21:47
下班车上所写,家中修改。七绝平起(首句押韵)中华新韵 押韵十四姑。
单就平仄而言,有3处不符合。
烦请 ...

楼上这首是平起入韵式七绝,平起入韵式的七绝格律如下:
[平]平[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韵。

注:括号可平可仄,韵为平声。
 楼主| 小小鸟 发表于 2012-5-9 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小鸟 于 2012-5-9 09:06 编辑
龙泉井人 发表于 2012-5-8 21:47
下班车上所写,家中修改。七绝平起(首句押韵)中华新韵 押韵十四姑。
单就平仄而言,有3处不符合。
烦请 ...


对我们初学者而言,先撇开对仗、拗救、骈骊。首要问题还是解决平仄。
在楼上原有基础上,我先来解决这个问题,斗胆略作修改:
桃花水阻久无疏,
雨骤风摧败柳除。
浮土去尘呈金鲤,
荷池嬉戏叶相拂。

注:塞,多音字,按句义这里按平声处理,故改仄声字阻。
未是仄声改平声无。
以下按格律要求,在楼上原有基础上,略作调整。
望见谅!
飘儿 发表于 2012-5-9 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且不论入门深浅,道行高低,只两位这不耻示弱、积极向学的精神与专注用心,已使感佩多多~~
反观布衣版主,没有鼓励、亦无切磋,袖手高高却只顾了“鸟”事,可是令人失望难止?
在想论坛应该如何嘉奖每一位认真努力、尽倾心智并且不计得失的会员
布衣 发表于 2012-5-9 14:15 | 显示全部楼层
飘儿 发表于 2012-5-9 14:01
且不论入门深浅,道行高低,只两位这不耻示弱、积极向学的精神与专注用心,已使感佩多多~~
反观布衣版主, ...

飘飘,你说得对!只是诗的运用本来就存在着很多分歧和争论,我很累,所以不想争!虽然我很反对写诗言必称平仄,本末倒置,但是作为初学者,作必要的了解和学习是需要的!毕竟不懂而不用,和懂而不用是有本质差别的,当然,如果能将自然性和平仄感无痕迹结合,那是最佳状态!但是由于从小所受的教育和古人不同,我们先天处于劣势,很难做好.我觉得他们互相探讨很好啊,我虚挂版主之职,虽然很多时候不说话,但一直关注着,我更喜欢当幕后的服务者,只要这里秩序不混乱,我还是主张无为而治!
布衣 发表于 2012-5-9 14:1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观点是:诗的进步关键在于多读,多写,多想,更多在于自悟,而不是别人怎么说!有时候坚持是很孤独的事情!
飘儿 发表于 2012-5-9 14:35 | 显示全部楼层
布衣 发表于 2012-5-9 14:15
飘飘,你说得对!只是诗的运用本来就存在着很多分歧和争论,我很累,所以不想争!虽然我很反对写诗言必称平仄, ...

版主就是让人来拍砖的,你且受着
我是一点不懂一点不会诗韵平仄的,也没有潜心学习之心,却受了两位感动,可站在一边只干着急,是想把布衣扯进来于众亲融呢,旁观之人白白说话不嫌累的
飘儿 发表于 2012-5-9 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布衣 发表于 2012-5-9 14:16
我的观点是:诗的进步关键在于多读,多写,多想,更多在于自悟,而不是别人怎么说!有时候坚持是很孤独的事情!

赞成自我坚持,自我之思,也支持作为进步之途的探讨交流
 楼主| 小小鸟 发表于 2012-5-9 15: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小鸟 于 2012-5-9 15:46 编辑
龙泉井人 发表于 2012-5-9 12:49
首先,感谢楼主能指导我,非常感激。索性我脸皮再厚一点,斗胆提问了。如有不当,请别视为浅薄哦。 ...


谢谢楼上的信赖!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说实在的,对诗作我是门外汉而已,惭愧!唉,“书山用时方恨少。”
“未”字楼上说平声,就是平声,我搞错了,对不起!
对仗,有“宽对”与“严对”、“工对”与“活对”之别。“宽”与“严”,“工整”与“灵活”,是辨证的统一。诗作,本来就是作者认识性、思想性的鸣放。字词的本身没有优劣之分,关健是否用得恰到好处。
对仗的字和词属性越相近,范围越小越见工整。这主要体现在名词这一类。如:人名、地名、植物名、动物名、天文、地理、时间、方位、饮食、器皿、颜色、衣饰等等。在此不一一细举。
唐以后的一些有成就的诗人,他们总是尽量做到使自己诗中的对偶句式,工而不死,活而不乱。
一,句中的主要成份或绝大部份对仗即可以了。有人称这种对仗为“宽对”,或称之为“古风式的律句”。如: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李白【听蜀僧弹琴】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孟浩然【早寒有怀】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杜甫【咏怀古迹】


初学者只有慢慢学,从欣赏中以求解。

由于时间关系。空时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新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象山同乡网 ( 京ICP备10005750号 )

GMT+8, 2025-1-22 23:47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by 54xsr.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