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成根 于 2012-2-29 12:55 编辑
中式建筑理想获世界认可
被誉为建筑界“诺贝尔奖”的美国普利兹克建筑奖评选委员会日前宣布,中国建筑师王澍成为今年该奖的获得者,以表彰他在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领域所做出的重大贡献。这是中国公民首次赢得这一全球建筑界的最高荣誉,此前美籍华人贝聿铭在1983年获得这项大奖。王澍将获得10万美元的奖金及一枚铜质奖章,颁奖典礼将于5月25日在北京举行。
普利兹克奖成立于1979年,每年约有五百多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建筑师被提名,评审团由全球知名建筑师及学者组成,每年评选出一个对世界建筑艺术做出杰出贡献的个人或组合。普利兹克奖暨凯悦基金会主席托马斯·普利兹克在宣布评选结果时表示,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步,评委会决定将奖项授予一名中国建筑师,标志着中国在建筑理想发展方面将要发挥的作用得到世界认可,“在未来几十年,中国城市化建设的成功对中国乃至世界都将非常重要。中国城市化建设面临一个选择:如何平衡好中国悠久而独特的传统建筑理念和现代建筑理念。王澍的作品把这两者的关系平衡得很好,他的作品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继承地域根源的同时又和世界接轨。并且他的作品融合了环保理念。”
普利兹克奖评委会主席罗德·帕伦博称赞道:“我们评委会的所有成员都到中国仔细研究了王澍的作品,一致认为这是大师级的杰作。”
相比前几届该奖得主弗兰克·盖里、诺曼·福斯特和雷姆·库哈斯等,王澍的建筑风格较为内敛。他的设计焦点放在住宅、学校和博物馆上。热爱中国书法和水墨画的王澍还以中国的历史人文为设计灵感。比如,王澍的代表作之一,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就很好地将中国古典山水融合进了现代建筑群中。象山校区随山水扭转偏斜,场地原有的农田、溪流和鱼塘被小心保留,成功探索了如何将中国传统园林的精致诗意与空间语言融合到现代建筑中。在设计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图书馆时,王澍把苏州园林的造园思想融入到图书馆建筑中。按照中国建筑传统,建筑在“山水”之间最不应突出,所以王澍把这座图书馆将近一半的体积处理成半地下,从北面看,三层的建筑只有二层,颇得中国传统造园术的精髓。
此外,他的作品所使用的材料很朴素,如木头和水泥等。王澍向媒体表示:“人们在走进一座建筑时,首先感受到的并非建筑材料。我认为用什么材料并不是决定建筑作品成败的关键,更重要的是建筑中所承载的能够唤起人们以往经历和回忆的元素。我的作品是有思想的、会思考的,不是简单地"建造"。”
王澍还表示,他的作品更贴近生活,“对我来说,建筑就是一种日常生活。我要建造的是一幢"房子",而不是一个"工程",我所思考的是如何使作品更加贴近日常生活。”王澍除了偏爱朴素简约的材料,其作品还融合了环保理念。王澍的代表作之一,宁波历史博物馆主要材料只使用了竹条模板混凝土、回收旧砖瓦和本地石材。面对当下中国城市大规模拆迁重建现象,王澍有意识地循环利用建筑材料,有效地控制造价并实践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来源:2012年2月29日《天天新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