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新用户注册
搜索

象山人与上海人

[复制链接]
 楼主| 大海 发表于 2007-9-9 01:17 | 显示全部楼层
余姚人:儒气

    余姚史称"文献名邦"、"东南最名邑",为中国的古代文明史立下过汗马功劳。河姆渡遗址文化,把中国的文明史往前推进2000年。东汉高士严子陵,晋代天文学家虞喜,唐代政治家、书法家虞世南,明代哲学家、教育家王阳明,明末清初中日文化交流使者朱舜水,思想家、文学家黄宗羲等,都诞生在这块充满灵气的土地上,因而余姚拥有"姚江人物甲天下"的美誉。这些彪炳史册的历代名士,为余姚留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浓郁的儒气,也让余姚的后代文人辈出,大的如当今快餐文化的大雅余秋雨,小的如宁波各部门俯拾皆是的刀笔吏们。

    进入市场经济时代的余姚,古朴的儒气和前卫的商气相容,儒雅之风与精明之举并存。所以,与余姚人打交道要多长个心眼,太文质彬彬会让他小瞧,太豪放粗犷又会令人侧目。最好是刚柔相济,软中带硬,笑里藏刀。

    奉化人:绅气

    关于奉化人的"绅气",有一个素描句十分传神:"赤膊穿长衫"。"穿长衫"在过去是有身份的象征。"赤膊穿长衫"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虚荣,死要面子活受罪,只要"面子"不要"里子"。所以,与奉化人交往一定要彬彬有礼,不要随意拿人家开涮,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很弱,很在乎别人对他的评价--像我这样口无遮拦,出语不逊,若让他们打听到我的真实身份,半夜赶路准会被人扔石头!奉化人嘴巴很甜,也很热情。如果你们在他乡相遇,他也许会一再邀你去观光做客,而一旦你真的践约了,你就会在他的热烈中发现几丝冷气。

    奉化人是轻易不求人的,有了啥难处,他宁愿关在家里咬自己的手指头,也不会轻易向别人低头。这种凛然的风骨,让人钦佩之心油然而生。而一旦他向你开口了,他在心里其实并没有向你低头。你要注意喽,既要想方设法为他分忧解难,又要小心翼翼地维护他的自尊。   豪爽之人也许适应不了这种"绅气"里的酸味。但这种"绅气"却是文明社会中必不可少的要素。它就像是长在文明之路旁的一颗美味果子,每个从野蛮走过来的人,都渴望摘颗尝尝。只是它尚未成熟时,你不要贸然去摘,青果子会让你涩嘴。

    宁海人:硬气

    "台州式的硬气",这是鲁迅先生纪念宁海人柔石时留下的名句。宁海人常常拿它当染料,来为自己的脸上色,同时总忘不了跟上一句"宁海过去属台州府管"--为了沾上鲁迅先生的光,他们可谓脚踏两条船,一只脚踏在过去的台州,一只脚踏在现在的宁波。这不是坏事,这至少说明宁海人是很认可鲁迅先生这句话的。换句话说,宁海人是很推崇祖上传下的这股硬气的。

    与宁海人打交道,你期望值别太高,别指望听到多少恭维话。如果遇到宁海人忽然对你语带恭维时,你要扪心自问一下:我有什么地方做错了吗?对于不认可的人,宁海人在骨子里是拒于千里之外的。宁海人的话质朴实在,没有多少粉饰味。他对你的热情是发自内心的,他对你的冷淡也是发自内心的。不太可能在很短时间内与宁海人成为朋友。但一旦交上宁海的朋友,那很可能是铁朋友。

    象山人:爽气   我在军营和北方生活多年,养成了直来直去的性子,到了宁波后仍非常留恋那种豪爽的氛围。所以,我特别喜欢去象山,到了象山,我会有到家的感觉。象山是渔民的后代,见识惯了一望无垠的大海和惊涛骇浪的场面,养成了象山人胸襟开阔、敢作敢为的爽气性格。凭着这股豪爽劲,七万象山建筑大军在上海滩叱咤风云,如鱼得水。与象山人打交道,你不必戴假面具,也不必拿腔捏调,装腔作势。这样的人在象山交不到朋友。饮酒于我是件痛苦之事,平时把持得很好。但在象山,我曾两次酩酊大醉--这是我这半辈子来仅有的两次醉酒。不是我贪杯,实在是被那种豪爽的氛围所感染,于酣畅淋漓中被人麻翻的。

    不过,相处久了,我发觉,象山人的豪爽与北方人的豪爽还是有不同。北方人的豪爽中透露出愚忠,而象山人的豪爽中则掺杂着狡黠。北方人答应的事,即使砸锅卖铁也不食言,而象山人会不动声色改变游戏规则。我的一位北方长大的朋友就吃过这方面的亏。他最终得出一条结论:象山人的爽气更体现在酒桌上。   

    北仑人:小气   

    看到这个词,北仑人也许会血脉贲张。但请你们原谅,我实在找不到比这更合适的词了。不过,这里说的"小气"不同于"吝啬",只是相对于"大气"而言的。因此,准确而言,这里的"小气"实为"小器"。   我曾遭遇过一回北仑人的"小气"。有一年夏天,我去一个宁波市级文明村公干。临走时,村支书当着其他村干部的面,一边往我随带的小包里塞东西,一边口称"一点点小意思!"我拿出来一看,原来是一包约二两重的茶叶。夏天的二两茶叶能值几个钱?这下真让我为难了:拒收吧,会以为我嫌少;收下吧,会以为我贪小。众目睽睽之下,我和村支书你推我搡,直把在场的村干部逗得哄堂大笑,窘得我满脸通红。最终,还是拗不过村支书的一番盛情。   记得前些年,在《宁波日报》上见到一篇报道,说是北仑一户农家,二十多年如一日,家中的每一笔收支都一一记在账册上,哪怕是三五分钱的支出也不漏过。据说,这篇报道在北仑反响不小:有的人如获至宝,赶紧转身回家准备了一个本子;有的人不服气,说是这样的例子在村里很多,有什么了不起的?这则趣事反映了北仑人的一个共性:勤俭持家,精打细算。如果说得直白点,这就是"小气"。

    在中国的传统美德中,这样的"小气"曾被推崇备至。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再一味颂扬这样的"小气"恐非良策。开源与节流应是相辅相成的,痴迷于节流,一分钱掰成两半花的人,往往不擅于开源。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整天光想着如何省钱的,哪顾得上去想赚钱?如果神州大地让这种"小气"蔚然成风,市场怎能繁荣昌盛?中央的"拉动内需"决策可能要落空。

    过于精细精明,必干不成大事。整天算计着自己得失的人,也必然不能容忍别人赚钱。北仑区与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宁波保税区毗邻。前些年,为什么北仑区的招商引资业绩不如开发区、保税区?仅仅是体制、机制上的原因吗?否,人的观念至关重要。曾有开发商抱怨,说北仑人门槛太精,老怕别人多赚钱。是呵,"水至清则无鱼"哩!

    镇海人:杂气   杂气是什么气?别费那脑子去琢磨,我是瞎掰的。不过,杜撰这个名词,也有几层含义:其一,镇海原与北仑同属一个县,如果说北仑人"小气",镇海人也脱不了干系。因为未分家前,北仑向来受镇海风土人情的浸淫;其二,镇海与老三区近在咫尺,风土人情几被同化;其三,镇海的部属、省属企业众多,五湖四海的建设者冲淡了镇海的人文习俗。所以,镇海人失去了鲜明的个性,不如其他地方人的脉象那样清晰,显得很杂。哪位高手有兴趣,也来给镇海人搭搭脉?
小跳蚤 发表于 2007-9-9 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蛮有道理的~~哈哈,偶也觉得象山人挺爽气,不扭扭捏捏,女孩子也是~哈哈
不倒翁 发表于 2007-9-21 12: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海有好东东可买不起,象山有钱没地花;象山夏天老停电停水;象山人有钱,当老师的都住别墅开小车;上海人比较文明,象山人说话太大声,小伙子走路一只手插在裤袋里,一只手斜夹着烟;象山人好客直爽,七大姑八大姨热闹,上海人关起门过日子...
悠悠 发表于 2007-10-5 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有很多人认为上海人精明,但这精明没有损害他人的利益,所以你不必耿耿于怀的。如果此人精明过头我们上海人也会对他退避三舍的,只要大家能“拎得清”其实跟上海人打交道是很轻松的。
等候的码头 发表于 2007-10-7 12:0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悠悠 于 2007-10-5 21:01 发表
虽然有很多人认为上海人精明,但这精明没有损害他人的利益,所以你不必耿耿于怀的。如果此人精明过头我们上海人也会对他退避三舍的,只要大家能“拎得清”其实跟上海人打交道是很轻松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新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象山同乡网 ( 京ICP备10005750号 )

GMT+8, 2024-11-25 07:49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by 54xsr.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