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新用户注册
搜索

[效果图] 三门湾规划 发布时间:2011年9月28日 新鲜出炉

[复制链接]
xuqingsong 发表于 2011-10-1 14: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bbs.nbuc.net/data/attachm ... gwh02bbf8leel0e.jpg  
http://bbs.nbuc.net/data/attachm ... 77smnncfgg7nkqa.jpg
第一章  规划总则
第一条  编制目的
为了进一步深化落实《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2011~2020)》和《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推进省域协调发展,加快三门湾地区保护与开发,促进三门湾可持续发展,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三门县、宁海县、象山县共同组织编制了《三门湾规划(2009~2030)》(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二条 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七十四号);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令第146号);
3.《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
4.《浙江省城乡规划条例》(2010);
5.《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2011~2020)》。
6.《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

第三条  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致力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深入贯彻实施浙江省“两创总战略”,按照海洋经济战略与新型城市化发展的要求,以三门湾地区当前及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需求为基础,充分发挥规划的空间协调作用,统筹空间资源开发与保护,合理组织经济社会发展的空间格局,强化交通等基础设施的衔接,突出海湾开发与保护,为三门湾的崛起提供具有战略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规划方案。

第四条 规划原则
本次规划遵循以下主要原则: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原则;保护优先,持续发展原则;陆海联动,山海兼顾原则;整体推进,突出重点原则;强化控制、节约集约原则;区域合作、利益共享原则。

第五条 规划重点
规划对三门湾地区的发展目标、定位和发展战略,三门湾地区的空间布局框架,重点协调地区的开发与保护战略,区域基础设施体系,区域生态格局以及规划保障措施等六个方面进行重点研究。

第六条 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分两个层次。
1.三门湾协调发展地区:三门、宁海、象山县域全部,面积约为4297平方千米。
2.三门湾重点规划地区:以山脊线为基础,把湾区内部的雨水汇集区域作为三门湾重点规划地区。主要包括象山县的石浦、鹤浦、高塘、晓塘、定塘,宁海县的县城、长街、力洋、一市、越溪、茶院、黄坛、前童、宁海县城以及三门县的海游、沙柳、蛇蟠、六敖、健跳等乡镇,面积约为1800平方千米。重点协调地区是产业布局、城市建设、生态保育和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重要区域。

第七条 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设定为2009-2030年,规划基期年为2009年,近期到2015年。重大问题可展望到2050年,甚至更长远的期限。

第八条 法律效力
1.本规划报浙江省人民政府审批后,具有法律效力。
2.本规划是统筹三门湾城乡空间发展、合理配置空间资源、提供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促进地区可持续发展、指导城乡规划和建设管理的基本依据。
3.在三门湾规划范围内审批城乡规划和涉及到区域性重大项目选址,必须遵守本规划。

 楼主| xuqingsong 发表于 2011-10-1 14:1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章  定位、目标与战略
第一节 发展定位
第九条 发展定位
“生态港湾,产业蓝海,宜居新城”,形成“一节点二高地五区” 的海湾城镇集群。
“一节点”,为浙江沿海南北两翼新节点;“二高地”分别指海洋新型产业集聚高地和滨海新区建设高地;“五区”分别为浙江省海洋经济重点发展区、浙江省新型城市化实验区、浙江省区域合作示范区、浙江省海湾综合保护与开发先行区、海湾型宜居新城区。

第二节 发展目标
第十条 发展目标
以建设环境优美、经济发达、社会和谐的城镇集群为总目标,逐步建设定位明确、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的沿海新节点。至2030年,三门湾地区常住总人口规模约为350万人,城市化水平约在74%-77%之间,城镇人口约为260 -270万人,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525平方千米左右。

第三节 发展战略
第十一条总体发展战略
三门湾地区的总体发展战略为:壮大海湾经济集聚圈,培育海湾城镇群,推进浙江省沿海都市带与经济带发展,成为“海上浙江”的新兴增长极。

第十二条具体发展策略
三门湾地区的具体发展战略为:三转变、四推进。
1、三转变分别为:变沿海谷地为沿海高地,变海湾分割为海湾融合,变资源优势为发展优势。
2、四推进分别为:推进甬台一体化,推进中小城镇群发展,推进县域经济整合,推进海湾地区协调开发。
 楼主| xuqingsong 发表于 2011-10-1 14:1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章    总体发展框架
第一节   战略空间选择
第十三条战略空间选择
战略空间可以分为战略开发空间、战略保护空间和战略预留空间。
规划确定三门湾地区战略开发空间主要位于健跳-六敖片区、宁海中心城区南部、力洋-茶院片区、三门中心城区南部(火车站周边区域)、浦坝港片区、石浦港北部区域,这些区域发展空间相对充足,交通区位优势明显。
战略保护区主要位于三门中部水源保护区、宁海蛇蟠涂生态湿地区、象山蟹钳港北部湿地生态区和水源涵养区。
战略预留区主要位于下洋涂片区和南田港片区,这两个区域港口资源优越,是未来环三门湾地区临港功能与产业的主要承载地。

第二节   空间发展战略
第十四条环湾保护、拥湾发展
加强三门内湾的保护,科学确定环湾地区的城市发展规模,制定区域环境政策,进行生态环境空间管制分区,建立产业发展的环境管制体系。制订区域的产业引入标准,提高产业准入门槛,形成以高科技产业为主导、以循环经济为特色的生态型工业体系。建立发展与保护的良性互动,协调经济发展与自然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
利用湾口的港口资源、滩涂资源进行适度的开发,在保护的前提下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保护。打造现代化的生活岸线、生产岸线、生态岸线,打开三门湾的全新战略空间。

第十五条联动南北、拉近东西
通过高速公路、轨道交通的建设,把被海湾分割的三个县联系起来,改变三门作为台州交通末端,象山、宁海作为宁波交通末端的地位,变末端为通途,打通浙江沿海经济发展带,整合三县的资源,促进三县真正进行一体化的开发建设。规划通过东西向道路建设,把山区与滨海联系起来,促进人流、物流的东西向联系,促进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

第十六条组团集聚、轴线拓展
引导城镇建设向多中心、组团式、紧凑型融合协调模式扩展,严格按照统筹区域、城乡、产业结构与布局的要求,积极推动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实现三门湾地区的协调高效发展。
全面提升和完善主城功能,优化环境,改善交通,依托主要交通轴线,把各个组团串联起来,形成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产业发展新平台。

第十七条对接通道、网络布局
加强与外围县市的通道联系,尤其要加强与宁波、台州的联系,依托两大中心的服务功能进行错位发展,区域内部则通过联动形成网络化的布局结构,通过共建共享,把跨行政区的三个县整合起来,形成合力,共同打造滨海产业的新高地。

第三节   空间发展框架
第十八条协调发展地区结构
规划三门湾协调发展地区的发展框架为“三县协同,两翼联动”
1.三县协同
受交通、行政界线分割,三县之间联系不够紧密,随着浙江省海洋经济上升为国家战略,浙江迎来了海洋经济发展新世纪,具有土地、港口、能源、区位等优势的三门湾将成为全省海洋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之一。为了促进整个区域的协调快速发展,三县必须摆脱各自为政的局面,协同发展,互利共赢,共创美好的未来。
2.两翼联动
北翼为象山港。规划以特色海洋旅游休闲、海洋产业为主导功能,延伸发展港口物流、生态居住功能,保障城乡生活和生产基本功能的生态经济型港湾。
南翼为台州湾。以循环经济集群集聚创新发展为主线,以加快体制机制突破、重点项目见效、结构优化推进、空间协同深化为重点,着力增强循环经济示范能力、创新带动能力、区域协作推进能力、资源要素保障能力和生态保护优先能力,加快推进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建设和发展。

第十九条重点规划地区结构
规划三门湾重点规划地区的发展框架为“一带四城多片”。
1.“一带”为环三门湾综合保护与开发带。北起象山石浦,南至三门浦坝港,包括新城与重大产业区、重要生态保护区。
2、“四城”为三门湾地区重点建设的四大城市,分别是三门中心城市、宁海中心城市、宁东新城(宁海三门湾新区)、石浦新城。其中:
三门中心城市包括老城区、新区与滨海区块等,作为县域中心城市,以行政办公、商务商贸、品质居住、文化娱乐功能为主,兼具制造业功能。通过完善市政设施,营造优美宜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发展现代高端产业,不断增强中心城区的集聚能力、辐射能力和带动能力,切实提高城市首位度。
宁海中心城市实施“南改、北联、中突破”的城市发展战略,以商贸、金融、旅游服务、文化教育、生活居住等功能为主,整合及适度发展工业职能,进一步增强城市承载能力和辐射能力,推动城市近郊融入发展。
宁东新城(宁海三门湾新区)在原有宁东新城范围基础上跨胡陈港发展,整合长街、下洋涂区块,培育田湾港,建设成为以港口物流、一、二类工业为主,融居住生活、研发培训、高新技术产业于一体的现代化、生态型的东部新城。
石浦新城结合石浦小城市试点以及南田岛的开发,整合鹤浦、高塘岛等乡镇,环石浦港建设新城,发挥港口优势,大力发展海洋旅游业、海洋运输业和临港型工业,加快实现由滨海重镇向渔港新城的跨越式发展,把石浦新城建设成为千年渔港名城、海洋休闲旅游胜地和象山经济社会副中心。
3.“多片”为环三门湾综合保护与开发带串联起来的多个片区,包括南田港区特色发展片,蟹钳港港汊生态保护片区,下洋涂战略发展片区,蛇蟠涂生态保护片区,健跳-六敖特色发展片区,浦坝港特色发展片区。其中:
南田港区特色发展片结合浙江海洋经济发展与南田岛开发,发挥深水良港优势,重点依托金七门岸线,建设成为三门湾主要的港口,适度发展临港工业与物流业。
蟹钳港港汊生态保护片区位于宁海象山之间,周边河汊密布,滩涂甚广,水草丛生,滨海野生生物资源十分丰富,充分发挥湖光山色、风光旖旎的特有自然景观优势,适度培育高端人居、水上娱乐、休闲度假等服务功能,打造成为长三角区域最佳休闲区。
下洋涂战略发展片位于长街南部,面积较大,近期适度发展先进临港产业、新兴海洋产业和现代物流业等,远期与远景成为港区联动的重点支撑、引领宁海三门湾区域开发建设的龙头和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新兴战略空间。
蛇蟠涂生态保护片区重点发展海水养殖、农业种植、农产品加工和农业休闲观光等,打造成为综合性生态农业示范区。
健跳-六敖特色发展片区充分利用港口及电力能源优势,应对区域交通条件变化,发展港口型产业,推进高水平的集聚集约开发,成为三门主攻沿海的主战场、转型升级的主平台、城市拓展的主导区。
浦坝港特色发展片区主要发展机械加工、塑料制品、皮革制品等产业。

第四节   政策分区指引
第二十条战略提升区
战略提升区主要指三门、宁海和象山的中心城区。
1.三门中心城区
由海游组团(为县域的核心组团)和滨海新城组团构成。依托海游港湾形成县域产业与城镇发展的主体区域,成为县域行政、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卫生等主要公共中心,滨海新城应积极发展现代制造业和特色服务业。
2.宁海中心城区
主要承担商贸、金融、旅游服务、文化教育、生活居住等功能,整合及适度发展工业职能。规划增加城市公共绿地面积,提高环境质量,调整用地结构,增加以旅游、商贸等服务功能,提升旧城品质、增强旧城活力,带动县域整体提升。
3.象山中心城区
规划走综合发展路线,重点开发金融、商贸、信息、科技、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和纺织、机电等特色制造业,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提升城市形象,增强现代化城市的服务功能和辐射能力,建设成为象山现代化建设的主导区。

第二十一条战略整合区
战略整合区包括三门湾南岸地区、三门湾北岸地区和象山港南岸地区。
1.三门湾南岸地区
整合健跳港湾(含六敖)与浦坝港湾(含沿海工业城、浬浦及花桥)的用地与功能,沟通道路等基础设施,培育成为县域城镇与产业发展的主导区域,健跳港湾发展临港型工业和船舶修造业,浦坝港湾发展现代化工业与现代化农业、养殖业。
2.三门湾北岸地区
整合宁海的力洋、茶院、长街以及象山的石浦、鹤浦、高塘等乡镇,分片整合。西片区作为宁海未来发展的主要空间,在保护滩涂资源的同时,集约用地,为远景发展预留空间。东片区结合浙江海洋经济大平台建设,发展特色渔港产业,形成象山副中心。
3.象山港南岸地区
整合宁海的西店、强蛟、大佳何以及象山的西周、贤痒,强化生态环境的保护,宁海片为宁海湾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成为三次产业互为促进、生产生活生态联动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象山片作为象山的重要工业功能区,逐步调整工业结构,提高科技含量,向深层次、高科技方向发展,打造成为象山港产业带,成为象山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核心区和新兴工业城。

第二十二条 战略保护区
战略保护区包括三门西南地区、宁海西部地区、三门湾湾内地区和蟹钳港周边地区。
1.三门西南地区
范围包括横渡、三门县林场、亭旁及花桥部分地区,以生态保护、水源涵养与旅游开发为主导功能,适度发展生态化产业,进行山体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加强水源涵养和水源保护,建设水利工程,增加供蓄水能力,搞好小流域的综合治理,提高抗灾能力,鼓励下山脱贫,开展生态移民。
2.宁海西部地区
包括岔路、桑洲、前童、深甽等镇,立足山区资源,重点培育发展高山蔬菜、名优茶叶、笋竹、森林旅游等产业,积极构建绿色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农业,加快建成集经济功能、生态功能和生活功能于一体的生态产业区。维护区域生态平衡、水源涵养、洪水调控、保护饮用水水源、保护生态、物种多样性、湿地、遗迹和人文自然。
3.三门湾湾内地区
包括宁海的越溪乡、一市镇以及三门的蛇蟠乡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和生态农业,整合旅游资源,建设绿色景区,建设完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发展以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积极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和完善污染物治理设施,开发无污染的旅游配套产业。
4.蟹钳港周边地区
范围包括象山的泗洲头、新桥、晓塘与定塘等乡镇以及宁海的胡陈乡,具有多样性的土地资源,重点发展绿色农副产品生产和加工、内港休闲旅游,限制产业布局和城镇建设向西北部扩展,成为华东地区重要的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基地。进一步维护区域生态平衡、水源涵养、洪水调控、保护饮用水水源、保护生态、物种多样性、湿地、遗迹和人文自然。
 楼主| xuqingsong 发表于 2011-10-1 14:2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章    产业经济协同发展指引
第一节       产业选择原则
第二十三条  强化生态、力推循环
三门湾地区产业要选择生态型、环保型产业,要低消耗、低污染、高利用率和高循环率,使物质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同时要围绕各工业功能区行业内部小循环、行业之间中循环及工业园区大循环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选择有利于打造循环经济的生态产业链的产业,全力推进工业园区循环经济的发展,使区内各种资源充分发挥其生产与环境功能,达到社会、经济和生态的最佳综合效益。

第二十四条  发展优势、体现特色
要结合宁波市、台州市的现有工业基础,充分考虑行业的比较优势,特别是宁波市、台州市在工业发展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一些产业的加工制造能力和水平在国内外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继续发展这些产业具有良好基础。各功能区积极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提高区域特色经济的组织化、规模化程度,进行集群化发展,突出特色区域经济。

第二十五条  突出科技、注重成长
三门湾地区是今后浙江省沿海地区产业基地建设的重要平台,承担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任,其产业选择必须从战略的眼光出发,从未来市场需求、科技进步的趋势来谋划新的产业,要根据目前国际、国内和浙江省产业发展状况,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积极选择具有高科技含量、高成长性的新兴产业,不断推动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互动,优化产业结构。

第二节       产业发展方向
第二十六条  产业发展方向
提升发展机械及装备制造业、橡胶制造业、纺织服装业、食品加工业等四大传统优势产业。
扶持培育临港工业、港口物流业、生物医药、新材料、滨海旅游、海水综合利用等六大新兴产业。
积极发展环保服务产业、研发与工业设计、专业市场交易等生产性服务业以及房地产、公共服务业、商贸流通等生活性服务业。

第三节       主导产业及产业集群
第二十七条  主导产业选择
规划综合确定三门湾地区未来的主导产业为:机械制造业、临港工业、临港物流业、橡胶制品业、生物医药制造业、新材料产业和滨海旅游业。

第二十八条  主导产业发展方式
规划三门湾利用后发优势,形成一批产业集群,根据与浙江省内其他产业集群错位发展的指导思想,规划在三门湾地区形成海洋核心产业集群,包括滨海旅游业、生物医药产业、临港工业、港口物流业和渔业等五个产业小集群。
1、滨海旅游业
以旅游业为主体,商业、休闲娱乐、体育、餐饮、房地产等行业紧密结合,彼此联系密切,在三门湾地区形成旅游休闲产业生态群落。
2、生物医药产业
未来应重点发展生物技术产品、基因药物的开发、药械产品等,在原有基地的基础上合理布局新增医化企业,调整产品结构,通过技术改造和创新,尽可能走环保和节水型的工业化道路。
3、临港工业
(1)船舶制造业
以现有港湾企业为重点,适当考虑沿海地区,建成两个海洋工程、船舶造修及重装备产业带。一是三门滨海新城北侧沿旗门港区块,充分利用现有航道岸线,建成制造内河运输船舶、工程船舶、渔船及玻璃钢船的“内河船舶造修产业带”; 二是以沿健跳港现有的中小型船舶骨干企业为重点,建成制造海洋工程装备及远洋船舶和港口机械产品的“海洋船舶造修产业带”。
(2)新能源产业
由于三门湾地区地理位置独特,沿海沿湾各区域均可发展电力能源产业。其中,宁海国华火电厂、象山大唐乌沙山火电厂已投产发电,并在开展扩建准备。山门核电一期正式动工。宁海茶山抽水蓄能电站正在开展前期中。象山石浦可作为核电的理想场址,中核集团正在开展前期工作;三门牛山涂是火电项目的理想场址,浙能台州电厂牛山涂项目已获得省政府批准;三门的泗淋、宁海下洋涂、象山的檀头山均可作为风力发电的理想场址,正在开展测风收集数据等前期工作;三门健跳沙木渡是潮汐发电的理想场址,正在开展前期工作。全部建成后,总装机容量可达3000万千瓦以上。
4、港口物流业
港口物流产业主要由港口运输业、仓储业、配送业、物流信息产业等构成,同时依托物流园区,与公路物流、铁路物流协同发展。
依托健跳等港口,以港口物流为核心实现对各种物流功能、物流要素的整合,对相互联系、分工协作的公路物流、铁路物流进行整合,使物流活动逐步从生产、交易和消费过程中分化出来,成为一种专业化的、由独立的经济组织承担的第三方、第四方经济活动。随着三门湾地区港口物流发展到一定阶段,物流产业逐步向高附加值环节发展。
5、渔业
渔业养殖资源与海洋旅游资源丰富,产业基础雄厚,对地区发展战略意义重大。妥善处理好海湾养殖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控制养殖规模和密度,发展生态现代渔业。同时,结合现代渔业生产,打造区域水产品交易、集散地。

第四节       产业布局指引
第二十九条  现代农业布局引导
1.特色农业基地
发展定位和方向是立足山区资源,重点培育发展高山蔬菜、名优茶叶、笋竹、森林旅游等产业,积极构建绿色生态的特色农业,加快建成集经济功能、生态功能和生活功能于一体的生态产业区。
特色农业基地分布于三门县林场、横渡镇与海游、亭旁东部山区、岔路、深甽、胡陈、一市等地区。
2.都市农业基地
发展定位和方向是围绕城市化和工业化,大力发展生态都市型农业,重点培育发展为城市服务的蔬菜瓜果、农产品加工、海滨旅游等特色农业产业。
都市农业基地分布于沙柳、亭旁北部、西店、强蛟、大佳何、大徐、涂茨、三县县城外围以及象山港部分海域。
3.循环农业基地
发展定位和方向是积极发展外向型现代农业,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促进本区域农业功能转化与产业升级。重点培育订单蔬菜、瓜果、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休闲观光农业等产业。
循环农业基地分布于六敖、沿赤、花桥、蛇蟠、越溪、强蛟、石浦、大塘等地区。

第三十条  临港工业布局引导
三门湾工业发展以临港工业为主,规划形成“六片多组团”的空间结构。
1.六片
六敖——健跳工业片:产业以船舶工业、电力、石化、热力生产等为主;
浬浦——沿赤——泗淋工业片:产业以汽摩配、船配、模具、洁具、电力配套零部件等为主;
力洋——长街——下洋涂工业片:产业以临港工业、仓储运输、电脑雕刻、儿童用品、文具及食品加工等为主;
石浦——鹤浦——南田工业片:产业以水产加工、临港工业、机电工业、船舶修造等为主;
西周——贤庠工业片:产业以临港工业、船舶修造、仓储物流、农副产品加工等为主;
西店——强蛟工业片:产业以机械、电子信息、新材料、海洋资源综合开发等为主。
2.多组团
主要包括三门核电厂、六敖(包括船舶制造基地)、亭旁(汽配、工艺品制造、农副产品加工)、高枧(橡胶)、花桥(食品加工)、岔路—前童(工艺品、仿古家具、灯具、机械加工)、金七门基地(海上货物中转、临港产业、物质储备基地)等大型企业或用地规模较小但具有一定特色的工业集聚组团。

第三十一条  现代服务业与旅游业布局引导
配套服务业的发展,重点考虑商贸服务业、现代物流业和海洋旅游业等产业类型,规划形成“三心四片多点”的布局结构。
1.三心
指三门、宁海和象山三县城的中心商贸区,主要发展商贸、商务、研发、咨询、电子商务等新型服务业态。
2.四片
指蛇蟠旅游服务片、三门新城商贸服务片、宁东工贸新城(力洋)商业片和石浦港“渔文化”旅游区。
3.多点
包括健跳港物流服务中心、浬浦物流服务中心、强蛟港物流基地、胡陈港物流基地、象山港现代物流园区,各中心镇的商贸支点,以及区域内其他散布的多个旅游景点。

第五节       重点产业区规划
第三十二条三门滨海新城产业区
滨海新城是增强三门综合竞争力核心区域,重点培育高新技术产业,以提升三门制造业档次,为滨海新城塑造提供产业支撑。通过营造良好投资环境,提高产业门槛,选择生态友好型产业,配套建立服务全县的科技研发中心,实现集约、快速、高效发展。

第三十三条  健跳港工业片
主要指健跳临港型工业园区,充分利用港口及电力能源优势,应对区域交通条件变化,发展临港型产业。

第三十四条  宁东新城工业片
宁东新城(宁海三门湾新区)位于宁海县东南部的力洋镇和茶院乡,沿海南线以北,依托区域资源优势,加快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加速劳动力转移,促进区域产业调整和经济快速发展,使宁东工贸新城成为宁海东南部具有特色产业的工业园区。规划发展成为以一、二类工业为主,融居住生活、研发培训、高新技术产业于一体的现代化、生态型的宁海县东部工业新城。

第三十五条  西店——强蛟工业片
由西店、强蛟二镇组成,该工业区位于象山港上游,在产业发展的同时,兼具环境保护与平衡功能。在发展一定数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基础上发展对生态环境影响小的高科技产业。主导产业选择是以机械、电子信息、新材料、海洋资源综合开发以及小型家电及配件、模具加工、塑料制品、铝制品、不锈钢制品等耗水量小的产业以及水产品加工产业为主。

第三十六条  西周——贤痒工业区
由西周镇区、贤庠镇区(包括黄避岙片区)沿象山港呈带状的用地空间组成,其主要职能为象山县的城镇与产业集中发展区,以汽车配件、食品及船舶修造、特种钢、能源、港口机械等临港工业等为其主要发展方向,同时在象山港大桥桥头一带积极发展仓储物流业,成为象山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核心区和新兴工业城。

第三十七条  石浦——鹤浦产业区
对于石浦片区,以现状建成区为中心,沿石浦港实行“工业西行,旅游北上”的用地发展战略。向西充分利用石浦港深水岸线资源,发展生活居住、工业、贸易、物流综合区,重点发展渔业加工业用地;向北重点发展居住和旅游服务设施用地,发展碶门头组团,建设部分宾馆、酒店、文化娱乐设施,为半边山—皇城沙滩旅游开发提供配套服务,并兼顾昌国片区的发展。对于鹤浦片区,以石浦港为依托,以现状建成区为中心,居住、商贸用地向西发展,港口、仓储及临港工业用地向东沿港发展,渔产品加工用地在西部形成相对独立组团。
 楼主| xuqingsong 发表于 2011-10-1 14:2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章    片区划分示意图
一体化支撑体系规划
第一节     综合交通规划
第三十八条区域交通发展战略  
三门湾综合交通体系的构筑应突出“高效快捷、以人为本、低碳环保、综合协调、结构优化、城乡一体”的发展理念,适应、促进并合理引导三门湾结构的优化与空间的拓展,进一步实现浙江省中部沿海地区交通枢纽、物流中心的发展目标。
1.以区域交通走廊引导区域城镇整体发展。
交通走廊是穿越城镇群内部,以多条高速公路、铁路等构成的支撑和引导区域城镇发展的交通主骨架。通过快速区域轨道交通(RER)、快速区域公共交通(BRT)引导区域城镇群空间发展,解决城镇群、都市区快速发展过程中的交通问题。
2.以通道建设引导区内城镇组群的发展、城市新区的建设、产业基地的开发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三门湾地区城镇群交通联系的加强,将产生城际多通道,以及通道多线路建设需求。通过都市区交通网络的功能定位,确定不同层次的通道,强化对区域发展的引导作用。通过通道内多线路设计,提高区域系统效率和运行可靠性。
加强区域中心城市与产业新区、下属乡镇之间,城市与交通枢纽(铁路、航空、港口)之间的通道联系。
3.以枢纽建设加强对外交通联系,增强区域辐射力。
交通枢纽的建设水平、发展模式在区域城镇群的发展地位日益显现,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水平和对外交流程度,规划要求加强区域高速公路枢纽、铁路枢纽和港口枢纽建设,满足“枢纽经济”、“临港经济”发展的需要,符合区域性交通结构升级换代的需求。
4.以港口建设带动城市发展,实现港城互动。
港口将是三门湾发展的一个机遇,并通过港口集疏运交通系统融入区际交通网络。根据有关资料,对于发展中国家,每增加一个集装箱,就可以增加600欧元的GDP;每增加10000个标准箱,则可以为当地提供500个就业岗位;港口面临着深水化、专业化和远洋化的趋势,这迫切要求三门湾尽开发以健跳、南田、田湾为主的深水港口资源。同时加快港口集疏运交通系统的建设,以发展集疏运交通网络为契机,融入长三角区际交通网络。

第三十九条  区域交通发展目标
构筑一个与三门湾地域城镇群发展相适应的高效率、一体化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体系,重点建设区域高速公路网、城际轨道交通网、干线公路网及港口集疏运网,形成以高速公路、城际轨道交通为主骨架、干线公路为主通道,以铁路枢纽、港口枢纽和公路枢纽为依托的综合交通体系,促进与区外的联系。其中:
1.水运系统:浙江省沿海地区性重要港口,浙中地区对外交往的重要口岸,承担腹地经济发展所需能源物资、原材料的中转运输,未来发展定位为由集装箱运输的喂给港,逐步发展为现代化、多功能的综合性港口。
2.公路系统:区域高速公路网的重要组成,甬台交通体系的骨干,航空、铁路、港口及综合枢纽的集疏运支撑体系。
3. 铁路系统:国家铁路网中沿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沟通甬台南北沿海的便捷通道。
4. 管道系统:甬台温天然气管道与成品油管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四十条  交通发展总体思路
1.区域综合交通发展战略基本构架
目标:坚持区域综合交通设施可持续发展,与环境容量相匹配,与区域空间职能发展相协调,实施区域综合交通设施一体化发展,创造人性化、集约化、捷运化、信息化、法制化和生态化的区域综合交通设施平台。
基本构架:以区域通道和交通走廊为平台,铁路、轨道交通为骨架网络,公路枢纽为节点的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
2.策略选择
围绕一个目标,建立两个平台,协调好三方面的关系,实现五个转变。
一个目标:区域交通集约化,区域大运量公共交通优先发展;
两个平台:积极、优先建设铁路、轨道运输平台;
三方面协调:协调区域外部交通网络和内部交通网络的衔接,协调城镇空间和区域交通网络,协调重大交通设施、枢纽与城市交通;
五个转变:实现交通建设由中心城区向外围转移,交通建设由配合区域发展向引导区域发展转移,交通建设由分散建设向综合、协调一体化发展转移,交通运输由个体机动化向集运机动化转移,交通体制由多头管理向有利于协调和公共政策实施转变。

第四十一条  公路交通系统
规划区域内总体形成“四高”、“四纵三横”的公路网总体结构。其中:
“四高”为“两纵、一横、一支”的四条高速公路。“两纵”指甬台温高速公路、滨海高速公路(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一横”指上三高速三门延伸线;“一支”指滨海高速公路到石浦镇的高速支线。规划区内高速公路出入口共13处,其中三门、象山各4处,宁海5处。另外三门3处、宁海3处及象山2处,共8处设为高速公路枢纽。
“四纵三横”为联系三门湾内外的七条省道。其中:“四纵”从东到西分别为214省道(连接象山县城、石浦与长街)、245省道(连接西周、泗洲头、长街、一市、三门滨海新城、横渡、花桥)、216省道(连接宁海县城、一市、六敖、健跳、三门沿海工业城)、218省道(连接宁海县城、前童、桑洲、珠岙);“三横”自北向南分别为312省道(连接深圳、宁海县城、西周、象山县城)、313省道(连接黄坛、宁海县城、力洋、泗洲头)以及314省道(连接珠岙、亭旁、六敖)。
规划在公路网总体结构的基础上,构建各等级公路网。

第四十二条水运交通系统
规划形成“多港拥湾”的布局结构,多港指三门湾环线上的多个港区——三门的健跳港区、宁海的三门湾港区及象山的石浦港区、南田港区等。
健跳港区功能性质定位为:为三门电厂和电力城发展服务,以能源运输为主、兼顾杂货运输的大型专业性深水港区。
港区空间布局形成“一港、三区、九点”的布局结构,一港为健跳港,三区为健跳作业区、蒲西作业区、浦坝作业区,九点分别为健跳作业区的下沙塘、龙山深水港、洋市涂和七市塘,蒲西作业区的花鼓漫、海游、蒲西和浦坝作业区的方山、浦坝。海游作业点可结合滨海新城的开发进行取舍。
随着宁海三门湾新区的规划建设,田湾港区的建设提上议事日程,规划岸线总长约1.7km,其中田湾山岸线长约0.8km,下万山0.9km。规划的田湾作业区具有装卸储存、中转运输、临港加工、信息服务、战略储备等功能。以深水港口为依托,促进和引导煤炭、钢材等散杂货、现代物流相关企业落户,为宁海县临港工业的发展提供支撑。其中:
田湾山通用区:规划田湾山西南部岸线作为田湾山通用区岸线选址,规划布置1~3.5万吨级通用泊位3个,泊位长度572米,年设计通过能力300万吨。
下万山通用区:规划下万山西南部岸线作为下万山通用区岸线选址,规划布置1~3.5万吨级通用泊位5个,泊位长度940m,年设计通过能力600万吨。
田湾山支持保障区:规划田湾山东北部岸线作为田湾山支持保障区岸线选址,规划布置千吨级港作船泊位4个,泊位长度325m。
石浦港区功能性质定位为:国家对外一类口岸,滨海旅游度假区和船舶修造基地,集渔、贸、工、旅为一体的综合性港口。
港区空间布局形成“一港、两区、七亚区”的布局结构,一港为石浦港,两区为石浦港北岸港区、南部岛屿港区,七亚区为石浦港北岸港区老港区、新港一区、新港二区及南部岛屿港区的东门岛港区、对面山岛港区、南田岛港区、高塘岛港区(储备港区)。
随着浙江海岛开发的推进,南田岛的开发也得到重视,岛南部的金七门港口功能区包括金七门作业区,作为货物中转、临港产业和物质储备需求服务。

第四十三条  轨道交通系统规划
1.铁路
区内现状铁路为甬台温铁路,南北纵贯宁海、三门两县。规划远期形成“一纵四横”的铁路网结构,“一纵”即甬台温快速铁路,“四横”为强蛟铁路支线、象山铁路支线、下洋涂铁路支线、健跳港疏港铁路支线。
甬台温快速铁路是国家铁路网规划“八纵、八横”中沿海通道的组成部分。本线北起宁波,南至福建的福州,途经奉化、宁海、三门、临海、台州、乐清、温州、瑞安、平阳、苍南等地,线路全长596km。
强蛟铁路支线:为加快强蛟港区的开发,规划建设强蛟铁路支线,连接强蛟港区与甬台温铁路,在强蛟港区设置铁路站场。
象山铁路支线:为加强象山与宁波间的联系,加速象山港开发,规划建设象山铁路支线。该路线从甬台温铁路引出,往东至桥头胡、大佳何直至规划象山港区。结合象山港南岸一级公路快速线,形成象山港南岸大通道,将大大提升象山港区南岸诸港的疏港能力,同时也是对规划西店——强蛟——西周增长极的有力支撑。
下洋涂铁路支线:根据《宁海县域总体规划(2007~2020年)》,下洋涂围垦区规划为宁波市产业发展战略储备区,规划的下洋涂铁路支线连接甬台温铁路与该片区,在片区内设置铁路站场。
健跳港疏港铁路支线:旨在为远期健跳港集装箱货运功能配套,拉升键跳港的疏港能力和提升港口综合功能。
2.城际轻轨
规划在《台州市域总体规划》、《宁波市域总体规划》、《宁海县域总体规划》综合交通规划的基础上,将宁海、象山的城际轻轨线路南延,并在三门滨海新城以东交汇,在区内形成“Y”形的城际轻轨,重点在环三门湾地区形成环线,并串联三门滨海新城、海游港、健跳港及浦坝港城镇密集带。

第二节       区域水资源保护和利用
第四十四条  水资源保护和利用措施
区域内工程性缺水、资源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等不同性质的缺水状况均有存在,为保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节水治污两手硬,开源增容多渠道”的水资源发展战略。
1.节水措施
通过对生活和各类生产用水采取节水措施,降低农业用水,抑制工业和生活用水的过快增长,保护生态环境,加强管网改造,提高水利用效率。
农业节水:推广喷灌、微灌等灌溉技术,发展节水灌溉面积,调整种植结构,加强灌渠改造来提高渠系利用系数,降低农业灌溉用水。
工业节水:调整工业结构,发展低耗水企业、改造落后的生产器具、提高水重复利用率。
生活节水:可以试行超量累进加价的措施,推广节水型新设备。
2.水资源保护措施
根据确定的水功能区水质目标和污染物入河量和排放量控制目标,对饮用水水源地实行重点保护,限制开发,保护森林,禁止污染物排放;对地下水超采区和禁采区实行限量开采和严禁开采;一般河道控制污染物入河排放,加大生活和工业废污水处理,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污水处理率要求进行污水集中处理排放,达到各类功能区水质目标。
3.水库除险加固和灌渠改造工程
对区域内小(一)型以上水库的除险加固。通过对灌溉渠道改造,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
4.新建蓄水工程,实行计划调水
根据不同地区的水资源条件,考虑技术经济因素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充分发挥现有工程效益的基础上,规划新的蓄水工程项目,对增加的水源进行区域内统一合理调配。
5.利用海水或者亚海水淡化,补充供水不足
在沿海水资源紧缺地区,随着科技的进步、海水淡化成本的降低,采用海水或者亚海水淡化补充水源。对未来海岛开发需要较大水量时,在内陆调水不可行情况下可采用海水或者亚海水淡化供水。

第四十五条  区域内重大水源建设工程
充分发挥现有自然地理条件,规划建设一系列水库,解决区域缺水问题
 楼主| xuqingsong 发表于 2011-10-1 14:2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六章   公共空间与生态保护空间规划
第一节     区域性生态敏感保护区
第六十三条  生态公益林区
生态公益林区包括重大区域性防护林带,国防军事林区的林地,国铁、地方铁路、国道(含高速公路)、国防公路、省道、干线河流两侧第一层山脊以内或1000米范围内的林地,库容1000万立方米以上的湖泊、水库周围自然地形第一层山脊以内或平地500米范围内的林地以及国营林场和森林公园。

第六十四条  滩涂湿地保护区
三门县的滩涂湿地保护区主要有龙山岛重要湿地保护区、浦坝港滩涂湿地、健跳港铁强滩滩涂湿地、洋市涂滩涂湿地、高泥馋涂滩涂湿地、渔西涂-从岙涂滩涂湿地、田湾岛滩涂湿地、蛇蟠岛滩涂湿地。宁海县滩涂湿主要布局在象山港海区和三门湾海区。象山县滩涂分布在县域的北、东、南沿海,包括:北部象山港沿海西沪港涂、乌屿山涂,东部沿海大目涂、道人涂,南部沿海岳井洋、南田涂、水湖涂、花岙涂等。
除建设围垦的滩涂之外,针对湿地的保护与控制需划定生态保护区、外围缓冲地带和旅游开发区,以分区控制避免旅游等开发活动对其破坏。生态保护区以保持原始生态环境为主,防止自然资源遭受破坏,缓冲区可适当改造植被。

第六十五条  重要渔业水域
三门湾海域有充足的营养盐和生物饵料,渔业资源十分丰富,渔业水域主要布局在蛇蟠水道、满山水道、猫头洋海域以及下洋涂、三山涂、蛇蟠涂、双盘涂周边,另外象山港、石浦港、西沪港、三门湾、岳井洋、南田湾等多处水产资源丰富。

第二节     重要空间景观控制保护区
第六十六条  城市人居空间建设控制区
城市人居空间建设控制区指包括各城镇现状建设区域、乡村建设区域及独立工矿用地区域,及其规划实施的控制区域。城市人居空间建设区的监管控制重点在于建设以内涵挖潜为主,充分利用现有建设用地和闲置土地,积极盘活存量土地,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投入产出率。用地实现从注重增量向注重存量土地的转变,建立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新机制。乡村建设区域应逐步加强土地整理,迁并小规模的居民点。

第六十七条  风景名胜旅游区
风景名胜旅游区的概念有两层意义,第一层意义是具有旅游观光价值的自然风景和人文名胜的聚集区,第二层意义是经过人为的分类整理、空间组织、开发配套后形成的旅游观光区。
区内三县均人杰地灵,汇聚了大量的自然风景、人文名胜。规划在三县总规旅游发展专项规划的基础上,从三门湾地区总体风景名胜旅游区统筹控制的需要着眼,避免同质、类似性质的控制区域重复出现,同时又彰显特性,在区内规划主题特色各异的多片风景名胜旅游区。

第三节     重要资源保护区
第六十八条  河流及水源涵养生态保护区
河流水系廊道内及水源涵养保护区内的土地,将作永久性保护和限制开发,不再建设新的建筑物,原有的建筑尽量逐步迁出。在保证防洪防涝要求的前提下,河岸改造和治理推荐采用生态护坡改造方式,并尽量维持自然河道形态;河流经过城市建成区,应尽可能建设为沿河带状公园。

第六十九条  基本农田保护区
三门湾基本农田分布比较散,其中三门县主要在东部沿海平原和西北部河谷、山区台地地带。宁海县主要分布在北部沿象山港平原地区、南部沿三门湾平原地区和西部丘陵地区。象山县主要分布在县域中部的定山平原,另外在北部象山港、西沪港南岸一线的诸乡镇及南田岛也有分布。

第四节     近海围垦空间保护区
第七十条  近海围垦空间保护区
根据《浙江省滩涂围垦总体规划》,本区的滩涂的分布处于全省22个岸段中的第7—第10岸段,滩涂围垦后的功能定位为:盐业开发、水产养殖及城建开发。
粗放式的、无序的乱占乱围将极大的破坏原有滩涂湿地的生态环境,一旦前期的规划及工程准备不足而造成围垦成为半摊子工程将浪费宝贵的滩涂资源、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规划以系统间(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协调为手段,动态的、系统性的对区内近海围垦空间进行保护与开发。
 楼主| xuqingsong 发表于 2011-10-1 14:2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七章   重大区域、资源与设施协调规划
第一节 总体协调策略
第七十一条区域协调核心目标  
强化竞争力,促进空间协调发展为本次规划的核心。协调策略以此为立足点,强化产业与空间衔接内容。重点是引导跨行政区的产业集群分工合作体系,协调跨行政区的建设空间的矛盾。

第七十二条区域协调重点内容
本区域协调的重点是切实加强水、电等核心资源共享的磋商;强化区域性交通设施、区域性港口设施(如港口群和临港工业)和区域性环境工程设施的共建共享;促进区域性流域水系和大气质量的保护和区域性生态廊道、生态基底的保护。
第七十三条区域协调主要方式
本区域协调的主要方式应集中于三个方面,一是强化各类区域性规划(包括县域总体规划、跨区域的基础设施规划)的衔接,二是加强对区域性重大建设项目的共同审议,三是加强对各县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政策(如招商引资政策)统筹。

第二节  区际发展衔接
第七十四条长三角地区:接轨中心,加快融入  
1.区域发展要求
根据新一轮的省域城镇体系规划,三门湾地区位于环杭州湾城市群和温台沿海城市群交汇处,是浙江参与构建长江三角洲世界级城市群的一个重要节点。未来作为长三角国际城市地区中的一员,三门湾地区面临着新的发展要求。
(1)积极培育外向度较高的中心城市,加快提升三门湾地区经济社会的外生型发展水平,增强开拓国内外市场的竞争能力。
(2)以城镇群为主体参与区域合作,加强与上海、杭州、宁波、台州等区域中心城市接轨,加快融入长三角经济区。
2.与长三角地区衔接要点
(1)充分发挥三门湾地区在生态资源、地理区位、民营经济、特色产业等方面的比较优势,采取对接、互补、错位竞争策略,主动融人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经济区一体化分工与合作体系。
(2)借助上海、杭州、宁波、台州等区域中心城市的科技、教育、信息、人才、金融、商贸等优势资源,加快提升三门湾地区的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增强区域经济的综合实力。
(3)接轨上海市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和雄厚的经济实力,以其为窗口加强资本运作(风险投资、企业上市)。
(4)构筑对接沪、杭、甬等的客货运交通体系。加强与以上海为中心、以江苏和浙江港口为两翼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合作,完善物流体系建设;积极推进高速公路、铁路客运专线等区域交通干线建设。
(5)加快推进三门湾地区的体制创新、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增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适应力。

第七十五条甬台都市区:紧密链接,推进协作
1.区域发展要求
三门湾是甬台相向发展的着力点,作为宁波和台州两大经济区中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地区,三门湾地区应有效接受宁波和台州的经济辐射,主动承接产业转移,不仅有助于提升三门湾地区整体经济实力和促进区域和谐发展,同时对推进宁波和台州的对接发展,加快浙江沿海地区一体化均质发展有重要意义。
2.与甬、台区域衔接要点
(1)进一步取得宁波、台州两市的支持,倡导建立有效地协调跨地区重大协作事项的高层次领导机构,促进联动、联手、联合发展。
(2)主动加强与宁波市区、台州市区及各中心城市各个层面之间的交流、沟通,促进形成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的思想基础。
(3)突出协作主题,推动两市之间战略规划和各项专业规划的衔接,着力推进区域交通基础设施、旅游等一体化建设,并不断拓宽协作领域,深化协作层次与水平。
(4)继续推进区域旅游经济合作,共同打造边际旅游整体品牌,推进区域旅游业整体协调发展。

第七十六条其他周边地区:统一协调,合作共享  
1.总体协调要求
本着地市之间建立长期互惠互利合作机制,协商解决重大发展矛盾的目的,明确区际协调重点。协调要点主要包括跨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城镇与基础设施协调布局、产业经济合作发展、创新工作等方面。对于跨地界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需建立长期的协商机制,推动生态与环境工程建设;对于城镇与基础设施协调布局问题,要加强地方规划的衔接工作;对于产业经济发展等工作,要定期举行地市领导的协商会议,制定有关经贸合作、技术与文化交流、资金扶持等方面的措施;对于创新发展工作,共同推进科技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合作建设开放共享的科技公共服务平台。
2.与周边地区衔接要点
(1)南部在道路和基础设施建设上与临海进行协调
目前三门洞港产业区块及沿海工业城的建设对邻近的临海地域人口有一定的集聚作用,而桃渚、杜桥的建设也使三门南部地区的建设与临海东部分区相互关联,因此规划应加强与临海东部地区用地功能和道路交通等方面的衔接与协调。
(2)西部在电力设施廊道和道路交通上与天台进行协调
三门西向对外联系的主要通道均经过天台,主要为上三高速公路和60省道。
协调区域电网走廊,为三门火电至义乌500KV线路预留走廊。
加强对山体保育区、山体林地的抚育与保护,这部分山体是台州北部重要的山体林地屏障,也是弥足珍贵的基质性生态系统。同时,加强在旅游线路、旅游设施及旅游发展等方面与宁海、天台、临海进行协调,以促进区域共同发展。
(3)北部在交通设施上与宁波进行协调
甬舟港的吞吐量和集装箱量均呈爆发性增长态势,三门湾各港口可以定位为甬舟港的喂给港,因此两者之间的交通联系尤为重要。加快推进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建设作为与甬舟港的疏港联系,远期如果货流、人流量增大,可建设三门湾与甬舟港的高速专线,加强两港群之间的交通联系。

第三节  区内发展协调
第七十七条三门与宁海  
加强与宁海的交通联系,在主要区域性路网基础上加强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滨海新城至宁海公路干线等方面进行规划、建设时期等对接协调工作,加强在主要交通联系道路的对接、高速公路出入口的确定方面加强沟通和协调,以确保区域性交通网络的顺畅。
协调区域电网走廊。预留三门悬渚变至甬台温铁路三门牵引站(宁海境内)220KV高压线路走廊。
加强清溪水库的建设和引水工程,确保三门、宁海间的水资源共同开发利用,缓解区域淡水资源匮乏困境。
加强旗门港及三门湾的海洋生态系统的区域保护协调,合理确定围垦范围和利用岸线资源,预留生态廊道,减少沿线的水体污染,加强沿线生态林地的建设等项内容。同时三门清溪水库水源保护区涉及与宁海协调,进行有效保护涵养。
协调三门滨海新城与蛇蟠岛的功能关系。滨海新城属于综合功能的新城区,蛇蟠岛属于生态型岛屿,因此旗门港(蛇蟠水道)以南以城市开发为主,旗门港(蛇蟠水道)以北以生态保护和适度旅游开发为主。

第七十八条宁海与象山  
宁海县和象山县位于象山湾南岸,象山湾陆域较窄,湾内水体交换能力差、环境容量有限,为避免大规模港口开发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可逆转的破坏作用,除了已经上马的电厂及其专用码头外,原则上不应再布局其他大型港口和临港工业项目。控制西店镇、强蛟镇和西周镇的产业进入门槛,杜绝污染高、占地多、耗水量大的产业,使地区建设开发强度保持在生态容量限度以内。
长街镇、石浦镇分列白礁洋东西,对沿海港口、海洋资源的依托基础类似,在以能源产业和临港工业产业为主的产业协作上,宜明确各自的功能分工,避免恶性竞争,实现双赢。
为解决象山水资源短缺问题,由白溪引水工程引水配置5万吨/日原水。
结合强蛟电厂的接入系统要求,近期在离宁波主电网较远的宁波南部地区新建500千伏宁海变,新增主变容量为750 MVA,以解决该区域内供电能力限制的局面,并根据用电增长的实际情况进行扩容,为象山港南岸工业集聚区的开发建设提供有力的保障。
加强对湿地系统的保护和恢复力度,对滩涂的利用进行系统规划,严格控制排污、严禁新的围垦、控制养殖数量。

第七十九条协调政策导引  
1.三门湾地区自然景观优美且环境脆弱,应严格限制与引导这一地区的开发建设,维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三门、宁海和象山三县要建立积极的财政支付转移等补偿机制,协助该区域的环境保护。
2.实行严格的项目管制制度。对三门湾地区内已有的工业企业进行必要的整顿,责令污染强度大又无法减轻危害程度的企业停止生产或搬迁,督促污染强度一般的企业提高工艺水平、将污染指数减轻到相应水平。对将要进入该区域内的项目进行严格筛选,限制高污染企业的进入。
3.滩涂围垦地的利用要考虑整个三门湾的要求,防止过度围垦对三门湾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的影响。处理好围垦对港口航道、养殖等其他资源的关系。
4.强化海洋环境功能区的协调。甬台两市的海洋管理部门应加强合作,科学设置海洋功能区,避免上下流域之间海洋功能区要求的倒置,共同维护海湾的生态环境。
5.由于滨海岸线分属于不同的行政主体,需要建立跨越行政机制的协调组织,来对滨海岸线的不同利用方式、建设强度以及港区内的渔业养殖等进行应有的管制。三门湾作为体现浙江滨海特色的主要城镇空间,应留足生活型岸线和必要的原生态岸线。必须在科学详细的生态与工程论证的前提下,谨慎实施填海、围垦工程。
6.大力实施乡镇合并,加快培育都市区市镇组团,使得城镇建设与工业发展集中在有限的几个地区,提高规模效益、减轻环境压力。
7.建立三门湾地区共同发展基金,实行严格的项目共同管制制度,建立养殖规模与密度管制制度,建立跨越行政机制的协调组织,进行合适的行政区划调整。
 楼主| xuqingsong 发表于 2011-10-1 14:2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八章   规划实施政策
第八十条  成立机构
建立由省级有关部门、三县政府以及台州市政府和宁波市政府参加的、制度化的区域协调和监督机构,商议探讨区域内重大合作事项,制定促进共同发展的区域政策和措施,加强信息沟通,对跨行政区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土地、水资源开发和海洋整治等进行统筹规划,协调解决区域性事务,以营造有利于区域整体发展的环境。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三门湾地区综合开发和保护,是一项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系统工程,必须加强人大、政协对区域的管理,强化协调。成立由宁波、台州两市政府部门相关领导以及三门、宁海、象山政府相关领导组成的三门湾地区综合协调管理领导机构,对重大事项进行统一部署、综合决策,协调各部门、各地区之间的行动。各级政府部门和有关部门也应成立相应的领导协调机构,形成分级管理、部门协调、上下联动、良性互动的推进机制,避免区域协作的不顺畅,在整体上保障三门湾地区发展的协调性,待时机成熟后,建议组建专门机构,独立行使三门湾地区开发与保护权利。
二是理顺管理体系。在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的基础配置作用的同时,建立相应的准入政策,强化政府在区域开发和保护中的综合协调能力,切实解决地方保护、部门职能交叉造成的政出多门、责任不落实、执法不统一等问题。如在水污染防治、固体污染物越界转移、海洋环境治理等方面,积极探索跨区域治理模式,建立信息互通、统一行动、联合督察的跨地区协作机制。
三是统筹区域规划。制定并实施《三门湾地区发展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的实施细则。强化综合规划与专项规划及各规划与沿港各地经济发展目标之间的衔接,以综合规划为主导,相互促进、相互支持,形成三门湾地区保护与开发的合力。
具体内容包括:统筹三县的城镇体系的建设布局;统筹三县重大交通、通信、电网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布局;统筹三县重大的能源、原材料等基础产业项目的建设布局;统筹三县水资源、滩涂围垦资源等重要稀缺资源在各地区间的分配。

第八十一条  立法规范
一是贯彻落实国家法规。根据区域实际情况,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浙江省海洋开发规划纲要》、《宁波市海洋功能区划》、《台州市海洋功能区划》等法律、法规和规划的实施细则。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做到全体公众积极参与生态环境的保护。
二是修改完善地方性法律法规。在出台《三门湾地区综合开发与保护条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三门湾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管理。
三是加大综合管制力度。以法律的形式,确立环保、农业、林业、水利、海洋、海事等管理部门的职责,建立联合执法系统,保持执法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明确执法主体,建立工作制度,形成相互配合、积极有效的工作机制,加大执法力度,使三门湾地区开发利用和管理走上法制化轨道。

第八十二条  营造环境
一是严格审批制度。针对三门湾地区的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要严格审批程序和环节。在项目审批中,要从生态保护和统一规划角度出发,提高效率,增加透明度,深化项目的前期研究,探索实行公开论证。
二是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打破现行行政区界,形成与区域发展要求相适应的行政区划体系。继续推进合并行政村、扩大中心镇工作,做好村、镇的调整和撤并工作。
三是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继续探索排污权交易、资源交易等市场化的生态补偿模式。凡是对三门湾生态环境有不良影响的新建、扩建或改建项目,均应实行生态补偿收费制度,并视污染程度不同进行分类,对不符合产业导向发展的重污染项目征收高额生态补偿费。多渠道筹集资金,适时建立市级生态补偿基金,努力发挥基金的杠杆作用。
四是加快健全公共财政体制。在财政转移支付中进一步体现生态补偿的要求,以重要生态功能区为主要对象,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坚持“市为指导,县为主体”的原则,市、县两级政府要切实增加对三门湾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投入。逐步增加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的额度,同时,要求各级财政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形成各级财政在推动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上的聚合作用。

第八十三条  建立基金
建立三门湾地区开发专项基金。针对三门湾地区的实际,结合港区保护与开发的目标,建立三门湾地区开发专业基金。基金主要来源于沿湾土地开发收益,其余部分或由市(县)投入,或面向其他投资主体。基金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市里要切实加强监管。
同时加快形成区域概念, 统一三门湾地区的区域口号,全方位开展招商引资工作。采取多种形式,联合向国际“巨头”招商,积极向香港、中东、台湾、日本、新加坡等地进行专题招商。引导本地企业与跨国公司开展多种形式技术合作,通过二次开发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在引进制造业外资的同时,更加注重引进生产型服务业外资。
坚持以改革的思路、用市场化的手段,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鼓励和支持社会资金投向区域开发和保护。区域通过申请银行贷款、设备租赁融资和国家专项资金,发行企业债券和上市等方式融资。政府通过财政返还、延长项目经营期限等政策,鼓励不同经济成分和各类投资主体,以独资、合资、承包、租赁、拍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BOT等不同形式参与区域建设。

第八十四条  推进项目
一是积极做好项目前期工作。畅通项目生成的各种渠道,紧盯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争取政策性投资项目,尽可能地使更多项目纳入国家和省市规划,得到更多支持。做好需国家审批、审核项目的报批工作,重视政策处理等开工准备。严格遵循基本建设程序,建立遵循基本建设程序,建立专家咨询制度,广泛运用招投标方法选择勘察、设计、工程咨询,提高前期工作质量。全力做好移民安置工作,成立征地拆迁协调领导小组,完善征地拆迁相关政策,确保移民安置工作顺利开展。
二是全力推进重点工程建设。省、市、县三级形成合力,共同推进三门湾大桥、三门湾围涂造地等重点工程,环石浦港产业区块、大塘临港产业区块、三门滨海形成、华东电力城、沿海工业城等区块建。相关职能部门要把重点工程建设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范围,明确职能分工,健全和完善目标保证体系。进一步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将重点工程建设纳入年度目标政绩考核范畴。
三是促进项目滚动高效实施。科学安排重大工程建设时序,分期分批、滚动推进,优先建设影响三门湾地区发展大局的关键项目,着重缓解影响区域发展的“瓶颈”制约,对中远期重大项目要加强前期研究,在注重协同的基础上择机开工建设。制定重大工程年度滚动实施计划,明确各个项目年度形象进度、完成投资额以及前期工作计划目标。强化重大项目储备库建设,形成竣工一批、启动一批、储备一批的滚动机制。
 楼主| xuqingsong 发表于 2011-10-1 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载自兔叮咚《宁波城建论坛》http://bbs.nbuc.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6946。谢谢兔叮咚
klk 发表于 2011-10-1 16:17 | 显示全部楼层
“象山石浦可作为核电的理想场址,中核集团正在开展前期工作;”反对建核电
浪潮 发表于 2011-10-1 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klk 发表于 2011-10-1 16:17
“象山石浦可作为核电的理想场址,中核集团正在开展前期工作;”反对建核电

三门湾规划在日本核电站出事前就编制,现在日本核电站出事了,这个核电站设想要泡汤!
flsimon 发表于 2011-10-1 20:43 | 显示全部楼层
拒绝在石浦地区建核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新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象山同乡网 ( 京ICP备10005750号 )

GMT+8, 2024-12-23 14:55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by 54xsr.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