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东方不败
勇气与自信是前进的动力,但我们还得务实,摆在我们面前的世界级难题必须脚踏实地一个个地克服。
我们在上面已经说过,杭州湾跨海大桥以36公里之长,雄踞目前在建大桥的“世界第一”;大桥所处的杭州湾又是世界自然条件最为复杂的海湾之一。这两个“世界第一”,注定了它是“前无古人”的,因而它无章可循,无从借鉴,无从模仿!
“自主创新”!这是它唯一的出路,也是它成功的独门利器,没有创新,就没有杭州湾跨海大桥的今天。用王勇的话说:“我们也是被逼上梁山,铤而走险。”
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决策者和建设者们,发扬敢于自主创新的英勇气概和“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集中了近100个科研机构、40余名两院院士、1000余名专家学者的250多项科研成果,以及6000余名建设者的智慧和汗水,让大桥建设顺利进行。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让大桥成了闪烁着灿烂科技之光的大桥……
之一、“海上大桥陆地造”——儿童搭积木的启示
杭州湾海面的施工时间太短,怎么办?
在“施工决定设计”理念的指导下,产生了“变海上施工为陆上施工”的方案――凡是能在陆地上做的事,先在陆地上做好,最后才到海上去做。
这一创新理念来源于“儿童搭积木”的启示!
大桥的一些重要构件,比如箱梁(桥面板),先在陆地上做好,随后拿到海上去一块块铺装就是。
这像不像儿童搭积木?
――我们很好奇,这位想出这么个简单却又高明办法的人,是不是家里有个儿童呀?或者,他还是个充满童心的年轻人!
在“陆上施工”中,又提出了“工厂化、大型化、机械化”的设计、施工原则。
大桥施工期间,10多家施工单位、6000余名建设大军在杭州湾南北两岸安营扎寨,不仅可以看到一幢幢办公楼、一排排职工宿舍,更可以看到一座座厂房、一个个高耸的水泥罐.在一圈高高的洁白的围墙内便是一家施工单位——中铁大桥局、中铁二局、中航、路桥、广东长大……一支支都是国内响当当的道路桥梁建设劲旅!
在这些大型的工厂里,每一道工序、每一道工艺都是标准化、规范化的。在南岸的工厂里诞生了长50米、重达1430吨的箱梁,这样标准化的箱梁共有404片;而在北岸的工厂里诞生了长70米、重达2200吨的箱梁,这样的箱梁共有540片。
2200吨的箱梁是什么概念呢?
2200吨就是一列40节火车厢的总和。
2200吨的箱梁就是亚洲纪录,就是亚洲箱梁之王!
“变海上施工为陆上施工”,不受海上恶劣气候条件的限制,可以全天候进行施工,大大缩短了施工时期。
“工厂化、大型化、标准化”,则极大地保证了工程质量。
这种新的理念,为我国特大型跨海桥梁的建设提供了借鉴,现在已经被国内不少大型工程项目所在地采用。
我们不妨乐观地认定:一个国家级的标准或标尺,也许就在这里被创造!
之二、打造“定海神针”
大桥100年的寿命怎样保证?
造杭州湾跨海大桥必须先制造大批钢管桩。这些钢管桩,直径有1.6米,长度有89米,重约70吨。横下来,人可以在里面走;竖起来则有30层楼这么高!.如此庞然大物,被称为大桥的“定海神针”。
“定海神针”共需要5474根.可是,这样的超长整桩国内还无人做过。
宁波三鼎钢管工程有限公司和科鑫腐蚀控制工程有限公司接下了这个烫手山芋。他们雄心勃勃在小港新征了90亩土地建起了新厂房,投入5500万元引进了螺旋焊管机组,还专门建造了一座5000吨级的龙门档码头,方便钢材、钢管的运输和落驳。
2003年9月,离杭州湾跨海大桥正式动工不到2个月时间,第一批大直径超长钢管桩也在三鼎新厂房下线。
但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当时超长钢管采用的是内外螺旋焊接法.经过超声波探测,这种焊接法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得一一加以人工修补。令人头疼的是,卷制一根这样的钢管桩仅用8个小时,而人工修补这些问题则要化整整27天!你耗得起吗?
这样的“问题桩”共有34根,堆满了整个厂房。眼看着大桥开工日期越来越近,大家几乎到了绝望的地步。
公司总经理郑海洪当时都快发疯了,一天到晚说的想的都是桩、桩、桩桩!
问题的确很严重,如果造不出合格的钢管桩,你还造什么大桥?这成了大桥建设中一个新的节点。王勇与吕忠达都亲自赶到了那里坐镇指挥。
最后,三鼎向大桥指挥部立了军令状,保证在1个月内解决焊接质量问题,生产出合格的钢管桩,决不延误大桥开工。
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朱才科带领大家开始顽强攻关,三鼎集中了所有的技术力量背水一战。
那是多么艰难的日子呀!当时办公楼还没造好,大家都在集装箱里办公,太阳一出来,里面的人成了烤鸭,风一吹,集装箱又变成了冰箱。吃饭就在工地上了,找不到一个躲太阳的地方,就蹲在地上,干晒着,几天下来,一个个都变成非洲黑人了。
最后,借助一种叫埋弧自动焊的工艺,彻底解决了焊接质量问题,焊接一次合格率达到99%以上.生产速度也从原来的每天3根到5根再到12根,充分保证了大桥的工程进度。
当第一台设备调试成功时,已是晚上10点多钟了,大家欣喜若狂,有人飞快跑去取来了照相机,喜孜孜地将朱才科拥在中间,一起在焊花四溅的工地拍下了一张颇有历史意义的照片。
然后是更为重要的防腐问题。
海水对钢管桩有很强的腐蚀能力,大桥要保证百年寿命,防腐是个首要问题.国外对于海水中钢管桩的防腐,一般采用加厚管壁的办法.按每年腐蚀0.2毫米计算,一百年整根钢管要加厚2厘米.这样的话,整座大桥用的钢管桩用钢量将从原来的37万吨翻一番,投资增加不说,更麻烦的是,当时国内根本根本无法生产这么厚的钢板,即使能生产,原有的打桩设备也无法胜任。
必须用另外途径解决钢管桩的防腐问题。科鑫公司与中科院防腐研究所联合进行攻关。
这又是一段艰难的日子!因为当时这项研究在全国尚是空白。
但是一位专家乐观地笑着对我们说:“不怕,每一个脑袋有10000亿个脑细胞呢,我们就用它10%吧。”
无数次的挫折,无数次的失败。
这些人不肯放弃,每一次的挫折都累积成经验,每一次失败之后都毫不犹豫重新行动,每一次都努力把复杂的问题解决它一小部分――哪怕是很小的一部分,让自己一步步离成功越来越近。
他们戏称这是小蚂蚁精神。
小蚂蚁终于啃下了硬骨头,高性能复合涂料研究完成了,复合涂层工艺和装备也准备就绪,三层熔融结合环氧粉末涂装在国内首次使用。
什么是涂装?如果你走在大海边,你会看到一个个墩身都被涂上了一层白色,这就是人们给大桥墩身穿上的“防腐衣”。就像冬天在树根上涂上一层保护层一个原理。只不过,前者涂的是高科技产品,后者涂的是乡村最常见的石灰水。
经过反复测试,钢管桩防腐完全符合大桥100年使用寿命的要求。
大直径超长钢管桩的设计、制造、防腐和施工成套技术,在中国桥梁建设史上是史无前例的。三鼎公司和科鑫公司欣喜若狂,他们的不懈努力换来了2项国家专利授权。
这些技术创新,保证了杭州湾跨海大桥的顺利建设。
它对中国跨海大桥的设计和施工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之三、降伏“魔火”
这又是一个生动的故事。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大桥指挥部总指挥王勇亲自带领副总指挥、总工程师吕忠达等人千里迢迢去美国取经。
他们到了曼哈顿,请来了三家公司,两家是美国的,一家是英国的。那都是些很牛的跨国大公司,有着上百年造桥的历史,当年茅以升造钱塘江大桥,还向他们咨询过,至今这张咨询过的图纸他们还挂在墙上,证明着该公司的光荣历史。
没想到,这桥梁建设中最著名的三家跨国公司胃口都很大,在得到中国要建造杭州湾跨海大桥的信息后,早就串联在一起想设计施工总承包。他们认为只有他们才有能耐造这样的大桥,单等中国人上门求助。
王勇一行上午听他们介绍情况,下午大家交流,我们向他们请教5个问题,其中提出海底沼气问题。
王勇问:“你们碰到过这种情况吗?你们是怎么解决的?”
他们哑口无言。他们没有碰到过。
但他们自信满满:“如果项目给我们干,沼气问题自有办法解决。”
项目当然不可能给他们。
“杭州湾跨海大桥一定要由中国人自己造,而且要造成中国的品牌!”这是王勇也是许多人心中的梦想。
看来沼气的问题得自己解决了。
王勇吕忠达们回到国内,苦苦思索着这个难题。后来,经人指点,突然想到,这个在桥梁专家看来的难题,在石油开采专家面前却是家常便饭呀!他们不是天天都在碰到这种问题吗?
于是赶紧向石油开采专家请教。
果然不出所料,石油开采专家们很快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局部排气钻探法,即在施工时先放气,再钻孔,钻孔时再用泥浆压住,这样既不会造成沼气窜上来酿成火灾,又可以避免地层塌陷的问题。
“魔火”被彻底降伏,大桥的施工终于得以顺利进行。
名符其实的东方不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