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成根 于 2012-10-11 13:05 编辑
北 鱼 南 移 记
——建德往事之一
1970年7月15日,结束在6386部队的“再教育”,我分配到建德县梅城区农技站从事渔业工作。梅城地处新安江与兰江汇合处,年前富春江水库蓄水,县境内江河宜渔水面扩大到42286亩。由于新安江电站下泄低温水影响,坝下14838亩水面成了冷水区:青、草、鲢、鳙迁栖23公里外的马目江段,螺蚬、小鱼虾、水草数量大增。9月23日,钱塘江渔业工作会议在库区中心梅城召开,提出“在新安江饲养冷水性鱼类”。
1978年8月,我调到县渔业管理站工作。翌年8月30日,站里向县府作了《关于要求进行虹鳟移养试验的报告》。虹鳟属鲑科鱼类,原产美国加州山涧溪流中,1874年驯养后成为享誉世界的珍贵冷水鱼类。1959年4月,朝鲜金日成首相作为国礼赠送周恩来总理虹鳟发眼卵5万粒、鱼种6000尾,在黑龙江水产科研所试养。发眼卵是受精卵在发育过程中、透过卵膜可见到鱼眼出现黑色素的胚胎,此时对环境变化最不敏感。
1980年1月20日,我协助同事赴山西采运虹鳟发眼卵。我们携带运卵箱、水箱、冰瓶、仪器等,到了金华买不到去太原的火车票。同事打算返回,我说愈临近春节交通更紧张、是否到杭州去买票。在杭州登上火车行李厢,到太原转乘汽车;到达晋祠虹鳟场已是23日的傍晚。与技术人员交谈到半夜,是夜虽然人睏极了却睡不着。迷迷糊糊合了合眼,凌晨5时就起床,先在运卵箱底部放好充气的轮胎以防震,将3万粒发眼卵过数、装箱,场里用小卡车送我们到太原。同事叫我坐副驾驶位,而他站在车上受冻。我将运卵箱放在膝盖上,尽量保持平稳,以免箱里叠着的一盘盘鱼卵移位堆积。驾驶室气温高于零度,不久裤子就被木箱缝流出的冰水湿透。
回程的三天三夜更为艰辛。我们采用干法淋水运输:用冰块调整温度,保持在4至8摄氏度;以喷雾形式调整湿度,共喷了25升水;捡出死卵5100粒,避免感染水霉菌;及时记录数据与情况。1800公里行程经过53小时的运输,26日午后到达梅城,发眼卵运输成活率为83%。
顾不上吃饭,借用渔业大队珍珠接种室作孵化场地,用渔民捕鱼的黄桶代替孵化槽。鱼卵孵化需避强光,我正在梯上用报纸糊窗户,只听得下面“哎呀”一声惊呼:原来同事开箱后,见盘中的鱼卵一片死色!虽然他曾到山西、北京学习过有关技术,但一时惊慌失措,只关注水箱里的几尾虹鳟鱼种。我立即下梯往黄桶里注水、逐盘拣出死卵,不管是否有用按操作规程进行流水孵化。原来杭州至梅城途中未能及时喷水,上层孵化盘的鱼卵表面干燥而失去光泽。
同事家在白沙,恰巧有亲戚结婚,雇用了渔业大队一名女社员管理就匆匆回去了。我住在梅城,忙于县鱼种场的筹建,来去东关时顺路参加管理。2月19日孵化结束,白沙镇横坑坞的试验点也可使用了,就转入育苗阶段;发眼卵孵化率为42%。
当时,我写了一篇报道被《浙江科技报》刊于头版:
北 鱼 南 移
建德县今年从山西太原引进的虹鳟卵,已孵出鱼苗一万零五百尾,正在进行苗种培育。他们计划在该县部分水温较低的江段进行试养。虹鳟原产美国,肉质细嫩,肉味鲜美,营养丰富,食用价值高,生长迅速,不易发病,对人工饵料利用率高,捕捞容易,是水产养殖的一种珍贵优良鱼种。
(吴成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