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新用户注册
搜索

从作家富豪榜透视图书昂贵的真相

[复制链接]
清雅书生 发表于 2007-11-8 16: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7年中国作家富豪榜新鲜出炉了,百草止水以前很少关注这个富豪榜,尽管一直很希望中国所有的文化人都能尽快致富。不过通过今年的富豪榜,我们发现部分作家的确富了,尽管与发达国家的作家富豪相比差得很远,但同中国的经济实力和整体收入水平相比已经不算低了。在这里我不想探讨作家应不应该富以及应该富到什么程度的问题,只想透视一下图书昂贵的本质,因为昂贵的图书与中国人的收入不成比例,这是导致国人不敢买书不敢读书的最重要原因。

  记得九十年代左右,图书还是相当便宜的,那时我还穷得可怕,因为上中学和大学为家里欠下了很多的债,但是我还是能够从牙缝里挤出一点钱来买书。那时一般页数的图书也就几角钱到一二元之间,还记得有个叫做“五角丛书”的图书特别畅销,一开始卖三角钱,后来卖到五角,再后来卖到一元,最后才彻底退出图书市场没了踪迹。上大学的时候我基本上养成了逛书店的习惯,身上的零用钱大都换成书搬回宿舍,毕业后整整攒了两大箱的书,对一个非常贫穷的大学生来说,这就是我最大的财富!毕业后我正式参加了工作,有了非常微薄的收入后,手头的零钱仍然投入了书店。可是好景不长,九十年代末期图书迅速涨价,据说是因为出书成本太高了。新出的昂贵图书也非常“及时”地验证了这个理由,制作精美了,纸张好了,因此而提高价格似乎可以说得过去了。但是高得太离谱的价格还是令众多读书人望而却步,包括百草止水在内的读书人都不明白,很多图书本来用不着那么精美,也根本毋须用那么昂贵的纸张,这样就可以让成本降低很多,书价也就能随之降低,广大的读书爱好者也就有能力购买,但是结果为什么非要反其道而行之呢?

  图书涨价了,买书的人自然大幅锐减,出版社不仅未能因为涨价而赚钱,反而因为销量锐减利润日益微薄,这反过来又刺激出版社涨价以期进一步提高利润率。就这样,图书价格越涨越高,买书的人越来越少,图书出版商和发行商晕头转向,对图书的策划、编辑、宣传的兴趣开始锐减,中国的图书业就在这样一个怪圈里运转着。出版社不大敢出书,也很少出好书,读者买不起书也不敢买书,依赖著书立说生活的文化人因为出书难而不大敢写书,长此以往伤害的不是一个经济行业,而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前途!教育是维持一个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如果一个国家教育垮了,这个国家的前途就会非常渺茫。教育又分学前教育、学校教育和自觉教育,学前教育和学校教育是被动的,是需要家庭、社会和国家尽义务的;自觉教育是主动的,受教育的主体不仅要自觉主动地选择教育方向,而且需要自己安排学习计划和经费,学习用的图书、工具和环境都需要自己去创造,自觉教育伴随终生,著书立说的作者、出版商和图书音像发行商就是这个教育阶段的重要伙伴。显而易见,能否多出书出好书并保证人们多买书多读书是一个国家自觉教育是否发达健全的关键,如果说学前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基础的话,那么自觉教育就是大厦,这是人自我设计、自我发展、自我思考的大厦,这个大厦代表着创新和成就,中国知识经济不发达就根源于自觉教育阶段的巨大失败。当然,遏制中国自觉教育繁荣的因素很多,令人望而却步的图书音像价格是其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图书昂贵导致买书人大幅锐减,这并非说明中国人不喜欢买书和看书。中国是个热衷于教育的民族,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屹立不倒的根基,这个优良传统如今仍在,从家长们热衷于为子女进行教育投资就可见一斑。教育需要图书,无论学前教育、学校教育还是自觉教育,但为教育提供书籍音像的并不只是正规的出版社和书店,盗版图书音像也功莫大焉。由于正版图书音像价格高得惊人,导致人们不敢轻易打开钱包,但中国人对于图书音像的需求仍在,从而为盗版业的崛起敞开了大门。当图书已经很贵的时候,百草止水这个爱读书的人也不敢到书店买书了,取而代之的就是光顾盗版书摊,也只能到这里搜寻我需要的图书了。当正版图书继续涨价后,盗版书价格也随之上涨,这个时候我连盗版书都很少买了。最近易中天非常火热,他的一本著作合集正版价格是99元,盗版书打两折就是二十元,我读易中天的《品三国》纯粹靠赖书店完成的。盗版书最火热的时候是七八年前,那时候大江南北的中华大地到处都充斥的盗版图书音像,很多地方还会有专门的销售盗版图书音像的大型市场。后来政府开始整顿,盗版市场开始萎缩,但并未绝迹,只不过从集中批发零售改成流动小书摊而已。毫无疑问,盗版是个毒瘤,因为它剽窃了作者和出版社的利益,打压了正常的图书发行渠道。但是盗版图书音像支撑了老百姓的自觉教育,中国老百姓的收入低得可怜,也只有盗版图书音像才能填补中国人继续进行自觉教育的需求了。

  盗版业的兴盛反衬的是正版图书音像出版发行上的缺陷,目前来说,中国音像出版发行还是属于国有垄断,尽管有民营企业参与其中,但是由于规模、渠道和政策上的不公平,民营企业还难以发挥决定性的力量。2003年我国开始推行文化体制改革,出版社由事业单位向企业化转制。但是直到2006年,由于改革触及出版体制和出版行业一些深层次的矛盾,特别是由于相关利益获得者的抵制,出版业改革一度停滞。据有关人士介绍,改革的艰难曲折导致了出版管理体制的混乱,有些出版社已经改制,却面临生存压力;有些正在经历改制过程中的阵痛,但找不到前进方向;少数仍然坚守事业单位的性质,依旧按老一套的方式运作。而被喻为民间出版力量的文化公司又缺乏相关部门的引导和管理,于是,不统一、不规范、缺乏标准、各自为政就成为当下出版界的标签。事实上,在目前国有出版发行企业继续统治中国市场的今天,国有企业的弊端再次在图书音像出版发行界展露无疑,人浮于事、管理不善、无心经营、不思进取等等。所以百草止水认为,中国要振兴图书音像出版产业,就必须实行民营化改造,将大多数国有图书音像出版发行企业民营化,是解决困扰当前图书音像出版产业的根本妙方。自1984年国家开放图书市场民营渠道以来,图书市场活力增添不少。特别是最近几年,民营书商对中国图书市场的介入、了解和影响,令人无法不感到振奋。市场上的畅销书大多出自民营书商的操作,他们的市场嗅觉和出书速度让国有出版界自叹不如。民营书商嗅觉敏锐,成本核算精细,市场操作娴熟,这些优良特点决不是国有出版发行企业所能比拟的。

  年复一年的作家富豪排行榜似乎预示着中国作家们已经迅速富裕起来,事实其实并非如此,同中国作家协会和各地作家协会的庞大规模来看,能够真正通过写作富裕的作家少之又少。这主要是因为国有出版发行企业大都把目光盯在名作家身上,因为这些出版发行懒散成性,不喜欢绞尽脑汁进行策划,也不喜欢精心地展开宣传和推销,尤其不喜欢同那些不出名的作者一同承担风险。他们只想着等天上掉馅饼,只想着那些名作家们为他们带来大把大把的银子。就这样,中国的书市总是充斥着那么几张老面孔,仅有的几个新面孔也只是民营书商操作的结果,有思想有水平的后起优秀写手总是很难将他们的思想、感情和才华化成铅字。别再指望这样的土壤能够诞生诺贝尔奖级的文化名人了,就连满足本国人民精神食粮的需求也无能为力啊!那些渴望坐等掉银子的国有出版发行商们,努力提高书价并尽可能地削减辛辛苦苦的作者们的稿酬,在他们眼里作家应该坚守清贫不能赚钱,在他们眼里中国的读者要责无旁贷地掏出大把的银子养活他们。可是他们不知道,他们的那些作风只是计划经济时代养成的官老爷习气,在市场经济体系里作家和读者才是他们的上帝,他们只是仆人或服务生,他们是否赚钱只能看他们的服务水平如何,只能看他们是否努力是否智慧。

  设若中国的图书音像出版发行也能够走向正轨,一切都能依照市场经济规律依法进行操作,那么那些华而不实的包装就应该去掉,那些质地上等的纸张应该能够适当退出,那些真正有思想有实力有水平的作品应该能够被源源不断地推出。图书音像是面向大众的,只有你的价格能够让大众承受得起,只有你的内容能够让大众喜欢,大众就会买你的帐,你就能够赚钱,图书音像出版发行业作为中国教育体系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就能够兴旺发达前途无量!到那时,中国人就会更加喜欢逛书店,买书和读书就会重新成为国人的好习惯,盗版图书音像制品就没有了生存空间,一大批有思想有水平的文化大腕就会横空出世,那时的中国又该是一个何等的繁荣文明的富强景象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新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象山同乡网 ( 京ICP备10005750号 )

GMT+8, 2024-9-24 05:27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by 54xsr.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