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新用户注册
搜索

外省来的京城购房族(ZT)

[复制链接]
谷姐 发表于 2007-10-31 16: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

   儿子研究生毕业在北京工作,转眼就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婚姻嫁娶,最主要的是住房。没有房子,就谈不上成家立业。

   老妻为了儿子的房子,可没少操心。年初,就急急忙忙地赶到北京,在儿子租住的地下室安营扎寨,天天跑楼市,准备给儿子买房。

   北京的房价,那是一个长得快,比嫦娥一号飞船的速度都不在以下。一个犹豫,再买,那房价就上去了一大块。老妻拿着叔叔、姑姑、阿姨、娘舅们凑的几十万元钱,转眼就不够了。新房,大都是大户型,动则就是上百万、几百万,根本买不起。小户型的房子,不等开盘,就得拿号。据说一个号,现在炒的都值几万了。而且等你拿到号,还不见得能够买到房。往往是拿着号,兴冲冲来到楼盘选房时,小户型早已被抢光,只剩下大户型等你选购,对于我们工薪阶层来说,只有望洋兴叹,放弃的份了。

   现在,北京有一大批大学、研究生毕业后留下来工作的白领。工资说起来,哪个不是每月挣上8、9千元,甚至还有上万元的。但是一说到买房,就各个瞪大眼睛干着急。平常工作极忙,但一到周末,马路上都是这样的人在跑房市。跑来跑去,还是看着房子疯长却买不起。就有人说,北京哪有我们外地人安家的地方呀!可是回到自己的家乡去,由于受各方面限制,很难有对口的工作。就拿我儿子来说吧,他是搞极其特种计算机软件的,别的地方根本就没有这样的专业,而且,他的工作又是国家急需的课题。为了事业,只好在北京安家。

   于是,这些孩子们的家长,就来到北京替孩子买房,形成了外省在京的购房族。

   开始来的时候,老妻一天跑了8个楼盘。晚上回来,累得散了架。儿子心痛,就劝妈妈不要太累了。累坏了,得病了,反而一切落空。老妻一想,也是这个道理,就来到楼市,向早来的几个外省大妈、大爷取经。

   那些大妈、大爷倒也不见外,倾其所知,进行开导。告诉老妻,就坐在售楼处、房屋销售连锁店门口守株待兔,来了卖房的,如果合适,立刻拿下。这样既免去到处奔波之苦,又能很快见效。

   北京有几个售楼处扎堆的地方,是外省人购房的集聚点。老妻也加入进来,和几个外省的大妈、大爷一起守着株。守株也要做好准备,每天早上出门,就要大包小包地带上水、药品、餐巾纸、毛巾、手纸和马扎,一坐就是一天。中午,就和那些人一起,啃馒头、吃馅饼来充饥。儿子倒是孝顺,从此开始懂得节俭了。每天把单位免费供应的巧克力、点心、牛奶节省下来带给老妻中午食用。自己在单位晚上加班,还能够蹭上一顿免费的晚餐。这样,三顿饭都在单位解决(早、午饭单位免费供应),每月还可以节约不小的一笔伙食费。

   几天以后,几个大妈、大爷在一起聊天,说,咱们这是怎么了,都有退休工资,而且还不少,干嘛这样苦着自己,太节省了吧!于是就商量着中午到饭馆去用餐。老妻也随声附和,几个人热热闹闹地来到一间小饭店,拿着菜谱,翻来覆去地看。一个大妈说,其实我还不饿,要不,我就来碗馄饨吧!另一个说,就是,我也来碗馄饨。老妻本来不打算破费,看大家这么一说,正符合自己的心愿,也就要了碗馄饨。服务员小姐不高兴了,就问,加不加鸡蛋?几个大妈、大爷都说,不加!

   晚上回来,有个大妈带着老妻又去购公交卡,还说,这样才省钱,北京的公交真是便宜,有卡,每次乘车,才花4角钱,而且地铁票价也便宜,2元钱够你跑老去了。这样,老妻又学会了乘公交的节约窍门。而且,每次从家进京再返回乘坐火车时,坚决不听车站工作人员推荐动车组的劝诱,就买普通车票,又省下一笔车钱。

   可怜天下父母心!说起来,京城外地购房族中,有不少干部、医生、教师,甚至领导。退休后,工资不低,也没病没灾的,但还不能在家安度晚年,还要为了儿女奔波着,劳碌着!其中原因,还不是飞涨的房价闹得。

十七大以后,关心民生的议题提了出来。报告中对于普通百姓的住房、教育以及医疗保险给予了足够重视,该是给人民一个安居乐业的日子的时候了。

[ 本帖最后由 咖啡豆 于 2007-10-31 16:04 编辑 ]
 楼主| 谷姐 发表于 2007-10-31 16:03 | 显示全部楼层

2

在房屋销售公司或置业公司呆久了,稍微看出点门道来了。京城房价之高,还有其他一些原因。这就是外地来的大款购房族。

大款有几类,一是开矿山、办企业发了财的爆发户。比如山西、河北以及内蒙或东北等北京周边地区的老板。一次在楼市与售楼小姐闲聊,忽然开来一辆奔驰轿车,从上面下来一位西装革履的老板,后面还跟着一个五大三粗的家伙,似乎是保镖之类的人物。老板虽然洋装在身,但怎么看,都觉得他穿的别扭。气质这个东西,看不见、摸不着,是生活的积累、环境的浸润、平常的素养所造就成的。气质是模仿不到的,不是穿上白大褂就成了大夫,穿上警服,就成了公安,穿上工作服,就成了工人,穿上试验服,就成了科学家、工程师….。尽管他西装革履,还是看能出来,他是一个爆发了的农民企业家。进来以后,就问有没有稍大一些的房产。小姐说,现在只剩下了220平米的一套错层,报价600万。老板扭过头来似乎和那个保镖商量:小点儿。保镖不置可否。老板就说:几楼。小姐说:三楼。老板问:能不能看看房子。小姐答:当然,请这边来。

老板看房期间,别的售楼员就说,一看就是有钱的主儿。这种人他们见识多了,所以知道又一桩买卖到了。于是,全体员工集体兴奋起来,非有不作成不罢休的意思。等售楼小姐领老板看房回来,店长、员工一起而上,张开三寸不烂之舌,说教开来。老板一会儿就听烦了,一挥手说:俺要了咧。店长赶紧问:要贷款吗?一脸不屑地答:要啥贷款,俺带现金来了,用现金。就见保镖打开汽车的后背箱,从里面拎出一个麻袋来,咣的一声,扔在桌上。我和老妻惊得目瞪口呆,说:半路叫人劫了咋办?老板大大咧咧、鄙视地说:谁劫?俺哪儿马路上这样的车多去了,知道那个车里拉着钱来?

一麻袋现金倒在桌上,五六个售楼员,不眨眼地整整数了一上午,又五六个人一起送到了银行。店长还紧着布置安排午饭,还说:二期马上就要开盘了,欢迎你再来,要不,给你留套大点儿的?如果你介绍别人来买房,我们给你提成。老板就又是满脸不屑:交个朋友吧,啥提不提成的。

再有一类,属于官员和国家垄断企业的、有一定级别的白领。他们过去享受国家福利分房,已经通过各种手段,分到一次,甚至两次住房。房改以后,又能得到雄厚的住房公积金。几年下来,一般都能积攒下几十万元。这些人老了,退休了,又因为子女在北京上班(企业的总部一般设在京城,他们通过渠道进行安排),就将原来的住房卖出一套,再加上公积金,跑到北京来买房。

一天,还是在售楼处了解情况,看见一个戴金丝眼镜的先生坐车过来,进了店门,慢声细语地问:还有房子吗。答:有,都是大户型了。问:多大面积,多少钱。答:最小120平米,约200万。问:能定下来吗。答:能,先交定金。金丝眼镜先生就说:好,我现在就交定金,等我回去,把原来的房子卖了,马上带钱过来,一次现金交付。又问:一次付款,有没有折扣。

闲聊中知道了,他是某省的一个局级领导,退休后,到北京找孩子来团聚的。京城有这么多的外省爆发户、企业家、官员和垄断部门的头头脑脑来买房,那房价能不象飞船一样,一个劲地往上长吗?只是可怜了真正需要房子的普通老百姓,只好望房兴叹了!
 楼主| 谷姐 发表于 2007-10-31 16:04 | 显示全部楼层

3

还有一部分是来京创业成功人士,积累了资金以后,选择投资方向,将目光投向了炒房。

儿子的上司是个精英人物,14岁考入北京大学,18岁毕业后考进研究生院,又进入光华管理学院,结识了不少企业界的管理精英。她本人也是学金融管理的,进入商界后,年薪很高,几年下来就积攒下一笔财产。2000年的时候,北京房价还没有现在这样疯长。她就花了不到 40万元,在海淀高新产业园区买下了近100平米的住房、汽车。

最近几年,有积累了一些资金,有选择新的投资方向。先是炒股 ,又挣钱。又开自己的企业,还是挣钱。看看北京的房地产市场一路高歌,就动了心。出手就在北京的良乡地区买了3套住宅出租收益。据说现在如果出手这3套住宅,起码净挣百十万元。

她极力推荐领儿子去那个地区买房,还带路前往。看房后,就在附近的小吃店吃午饭。进来一个大爷,也要吃饭,老板显然跟他很熟悉,就开始闲聊,知道他是帮助儿子看管房子的东北人。儿子也是在北京工作,办企业挣了钱,到这里投资房地产。2004年以来,陆续在这里购置了几套住房出租。大爷就帮助儿子收费、维护、缴费,平时没事,就出来和大家聊天,中午也不做饭,到饭馆里就餐,和这一带的饭馆老板熟悉得不得了。

北京一些普通百姓,一般都有单位分的福利房,后来又买了商品房。出租一套,自己住一套。稍微有点资金实力,也投入到房地产里。

在儿子居住的房子周围,是个花园。每天就看到一些四五十岁的人,甚至二三十岁的人提笼架鸟、牵狗豹猫、打牌下棋。闲聊后知道,他们是一些京城下岗人员。问他们为何不去找工作,就说,靠出租房屋生活。这帮人可想得开,大概京城风气所向,京城百姓很有些贵族爷的脾气,就像晚清民国初年的那些没落贵族,家产没了,架子不倒。不管家里有没有隔夜粮,晚上准得喝上二两。即使是靠着变卖家产为生,也要时不时地摆摆大爷的谱,饭馆、茶楼地潇洒一回。现在的京城百姓,虽然没有产业,还有国家分的福利房,也是出租以后,享受人生的快乐。不管有没有收入,晚上爷们儿们的燕京啤酒,是不能少的,来了情绪,还要喝五吆六地出去搓一顿,来瓶二锅头解恨、解馋。

在这群人里,还有些退休后领取丰厚退休金的人,积累资金后,又开始买房出租。折腾下来,普通京城百姓,那家不趁几套住房,他们的购房热情,也加大了楼市的短缺。由此抬升了楼市价格。价格上升,对他们也有好处,就是出租的租金也跟着上涨,使得他们无忧无虑地生活、遛鸟、遛狗、下棋、玩乐。

我本来是京城人士,从小生在北京,长在北京。后来由于父母工作调动,才来到天津。但京城亲友不少,舅舅家的儿女,没有什么学历,就靠老人留下的福利房出租度日。问起当年熟悉的街坊邻居的情况,说,也都是这样,尤其那些下岗的人,又没啥能力,出去找工作,也就是干个清扫、看夜、收发之类的工作,每月收入才1000元左右,比如,隔壁的某女士,在高层楼房小区里开电梯,月收入才1000不到,还不如出租房子清闲,还省了交通费、午餐费等等。在这种心态下,许多家庭开始依靠房屋度日,有了资金,就买房。小区有个大爷,三个女儿都出嫁了,每家都有两套住房,问为何不卖一套,现在房屋这样紧张,卖出的多了,不是也能缓解房屋上涨的压力吗。回答说,别以为我们京城百姓风光,其实普通百姓也很艰难,留下一套住房出租,还能缓解经济、收入的不足,这是我们的最后的产业了,怎么能卖了。人家说的颇有道理,涉及身家性命之事,人家就不会卖房。因此,在北京,只看到买房人多,卖房人少。供求拉动,房价飞涨,就不奇怪了。

京城这些置业族,虽不是外省来的购房族,但他们一参合,外省来的购房族就惨了,天天耽心的就是房价。大款还无所谓,工薪阶层就泪眼看楼市了。
偶遇 发表于 2007-10-31 16:33 | 显示全部楼层
空子 发表于 2007-10-31 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居者有其房,这么难么?
土地是公有的,土地招标所得却不知谁所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新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象山同乡网 ( 京ICP备10005750号 )

GMT+8, 2024-11-25 16:28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by 54xsr.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