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新用户注册
搜索

百年品牌-塔牌黄酒(转载)

[复制链接]
skyhood 发表于 2007-10-21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塔牌:被中国酿酒界公认,又在国际国内市场最受欢迎的,能够代表中国黄酒独特特色的,首推绍兴酒。

被誉为“东方名酒之冠”的,那就是塔牌黄酒。

“吾乡绍酒,……几遍天下矣。缘天下之酒,有灰者甚多,饮之令人发渴,而绍酒独无。天下之酒,甜者居多,饮之令人停中满闷。而绍酒之性,芳香醇烈,走而不守,故嗜之者以为上品,非私评也。”

                                               ——清代饮食名著《调鼎集》

清代菜谱大观《调鼎》记载:“绍兴酒:山阴名东浦者,水力厚,煎酒用镬,不取酒曲,再多饮不上头,不中满,不害酒,是绍兴酒之良德也。……忌过热,亦忌冷饮;忌速饮,亦忌流饮。……暮之时,正务已毕,偶然相值,随意衔杯。灯下,月下,花下,摊书一本,独自饮之,亦一快事。”

                                                     序

黄酒为世界三大古酒之一,源于中国,且唯中国有之,可称独树一帜。黄酒产地较广,品种很多,著名的有绍兴加饭酒、福建老酒、江西九江封缸酒、江苏丹阳封缸酒、广东珍珠红酒、山东即墨老酒、兰陵美酒、大连黄酒等等。但是被中国酿酒界公认的,在国际国内市场最受欢迎的,能够代表中国黄酒独特特色的,首推绍兴酒。
         
一、欲说塔牌  先谈绍酒

   绍兴古名“大越”。《吴越春秋》说“(禹)周行天下,归还大越,登茅山以朝四方群臣”。《越绝书》说禹将茅山改名为“会稽山”。后来少康将大越作为他小儿子的封地,从此才有越国,历经殷周两代。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会稽郡设立山阴县,直到魏晋六朝。唐代改称越州。南宋偏安,康王赵构建都临安,以越州为陪都。公元1128年,金兵南下,赵构返回越州,应地方官绅之请,题了“绍祚中兴”四字,是绍复帝业,中兴社稷之意,1131年赵构改年号为绍兴,并升越州为绍兴府。以后酒以地名,声誉远驰中外,被称为东方名酒。

绍兴酒有悠久的历史,有正式文字记载的是在越王勾践之时。公元前492年,越王勾践为吴国所败,带着妻子到吴国去当奴仆,《吴越春秋》记,当群臣们送勾践到浙江边上时临水祖道,大夫文仲在送别中云:“臣请荐脯,行酒二觞。”当勾践仰天太息,举杯垂涕,默无所言时,文仲再次敬酒“觞酒暨升,请称万岁”。这似乎是第一次在古籍中正式提到绍兴酒。

   在吴三年,勾践受尽屈辱,回到越国后,决心奋发图强,报仇雪耻。为了增加兵力和劳动力,勾践曾经采取奖励生育的措施。据《国语·越语》载:“生丈夫(男孩),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把酒作为生育子女的奖品。成书于秦始皇八年(公元前239年)的《吕氏春秋·顺民篇》记载,越王勾践出师伐吴时,父老向他献酒,他把酒倒在河的上流,与将士们一起迎流共饮,于是士卒感奋,战气百倍,历史上称为“箪醪劳师”。宋代嘉泰年间修撰的《会稽志》说,这条河就是现在绍兴市南的投醪河。醪是一种带糟的浊酒,也就是当时普遍饮用的米酒。这种酒与今天的绍兴酒不同,但它无疑是今天绍兴酒的滥觞。以上关于勾践的这些记载说明,早在2400多年前的春秋越国时代,酒在绍兴已经十分流行。

   东汉时期,永和五年(公元140年),会稽太守马臻发动民众围堤筑成鉴湖,把会稽山的山泉汇集于湖内,为绍兴地方的酿酒业提供了优质、丰沛的水源,对于提高当地酒的质量,成为以后驰名中外的绍兴酒起了重要作用。

   魏晋之际,司马氏和曹氏的夺权斗争十分激烈、残酷,氏族中很多人为了回避矛盾尖锐的现实,往往纵酒佯狂。会稽是当时大郡,名士云集,风气所及,酿酒、饮酒之风大盛。这期间,在绍兴留传了不少千载传诵的佳话。穆帝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日,王羲之与名士谢安、孙绰等在会稽山阴兰亭举行“曲水流觞”的盛会,饮酒对诗,乘着酒兴写下了千古珍品《兰亭集序》,是绍兴酒史中熠熠生辉的一页。

在唐宋时期,绍兴城内酒肆林立,当时,有钱人家、文人、名士、衙门官员及其他各社会阶层的人晚上和其他空闲时光都到酒店里喝酒听乐,对酒当歌,吟诗作画,一片兴旺,在当时也是绍兴城内的一大风景。正如陆游说的,“城中酒垆千百家”,“倾家酿酒三千石”,酒业达到了空前的繁荣。
      
    到南北朝时,绍兴地方所产的酒,已由越王勾践时的浊醪演变成为“山阴甜酒”。南朝梁元帝萧绎在所著《金缕子》一书中说,他少年读书时有“银瓯一枚,贮山阴甜酒,时复进之。”清人梁章矩在《浪迹三谈》中认为后来的绍兴酒就是从这种“山阴甜酒”开始的,并说:“彼时即名为甜酒,其醇美可知。”以今天的绍兴酒本身来说,确实是质愈厚则味愈甜,如加饭甜于元红,善酿又甜于加饭。而且这种甜酒冠以“山阴”二字,以产地命名,自必不同于一般地方所产。由此不难推想,绍兴酒的特色在南朝时已经形成。

  唐宋时期绍兴酒进入到全面发展的阶段。不少著名诗人将绍兴的山水、绍兴的酒作为他们文学创作的重要内容,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而且官府把酒税作为重要的财政收入。竭力鼓励酿酒,原来已有深厚基础的绍兴酿酒事业自然更为发展了。当时绍兴城内酒肆林立,正如陆游说的,“城中酒垆千百家”,“倾家酿酒三千石”,酒业达到了空前的繁荣。

    由于大量酿酒,原料糯米价格上涨,据《宋会要辑稿》所载,南宋初绍兴的糯米价格比粳米高出一倍,也带动了当地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糯米贵了,农民种糯米的自然多了。南宋理宗宝庆年间(公元1225—1227年)所修的《会稽续志》引孙因《越问》说,当时绍兴农田种糯米的竟占3/5,到了连吃饭的粮食都置于不顾的地步。由此可见当时绍兴酿酒业之兴盛。伴随着绍兴酿酒业和酒店业的兴旺,于是,绍兴酒就有了各种名品,如瑞露酒、蓬莱春等等名酒。清人梁章钜《浪迹三谈》引《名酒记》说:“越州蓬莱春,盖即今之绍兴酒,今人鲜有能举其名者矣。”

  由宋及明,绍兴酒业进一步发展,有了新的花色品种。有用绿豆为曲酿制的豆酒,还有地黄酒、鲫鱼酒等。万历《绍兴府志》:“府城酿者甚多,而豆酒特佳。京师盛行,近省地每多用之。”

    明末清初之际,是我国资本主义的萌芽阶段,新的社会生产力使绍兴的酿酒业登上了新的高峰,它的标志就是大酿坊的陆续出现。当时有名的大酒坊,大多资金雄厚,有宽大的作场,集中的技术力量,无论从生产规模、生产能力以及经营方法等方面,都是过去一家一户的家酿和零星小作坊所望尘莫及的。在清朝初期,绍兴酒的行销区域已遍及全国各地。康熙《会稽县志》有“越酒行天下 ”之说。清初扬州盐商童岳荐编撰的《调鼎集》云:“吾乡绍酒,此时不特不胫而走,几遍天下矣。”

梁章矩在《浪迹续谈》中说:“今绍兴酒通行海内,可谓酒之正宗,……至酒之通行,则实无他酒足以相抗。”可说是推崇备至。同时这时候绍兴酒的风格已基本定型,酒的品名也基本固定下来了,有状元红、加饭、花雕、善酿等,酿酒工艺、包装容器也日趋统一,销量继续扩大,并远销东南亚各国。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酿酒工业,20世纪50年代初,周恩来总理就批准了《绍兴酒工艺总结与提高》项目,列入国家十二年科学规划,将古老的传统工艺与现代科学相结合,并拨巨款,发展绍兴酿酒业,在绍兴建造大型黄酒酿造基地,建立中央仓库,培训专业人才,极大地提高了绍兴酒的质量和产量,不但满足了国内需求,而且成为重要的出口产品,塔牌绍兴酒自五十年代出口以来,畅销全球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深为外国客商好评,为国家创造了大量的外汇。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塔牌绍兴酒厂等生产厂家,不断加大技改力度,引进先进的技术装备和质量检测仪器,成立研究所,研究黄酒发酵机理,使黄酒酿造技术更趋科学化、规范化,加强员工培训,进一步促进和提高了绍兴酒的产品质量,绍兴酒在国际市场上的声誉越来越高,销量进一步扩大,1995年江泽民同志来绍兴考察时曾说:“中国黄酒,天下一绝”。绍兴酒在国际国内市场前景将非常广阔。

二 、东方名酒之冠      

   在日本和东南亚一带,不少饮酒人士都十分青睐塔牌绍兴酒,许多日本人来华时还慕名特地前往绍兴品尝独具风味的塔牌绍兴酒,被海内外誉为“东方名酒之冠”。

   塔牌黄酒,自上世纪50年代进入国际市场以来,以其浓郁的酒香、醇厚的口味而享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尤其在日本,占了同类市场60%的份额。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绍兴酒的年出口量已达到1.5万吨以上,占全国黄酒出口总量的90%以上,每年为国家创造2000多万美元的外汇,其中塔牌绍兴酒厂的出口量和出口创汇均占一半以上,为国家作出了重大贡献。

    那么,塔牌绍兴酒为何会如此受日本人青睐呢?

   时间追溯到抗日战争时期,1941年,日军占领绍兴后,大肆掠夺当地物质,当时有一位日本军官对中国的历史颇有研究,也可以说是个中国通,他也久闻绍兴黄酒之名,他自己本人也很喜饮绍兴黄酒。为此特地派了一支小分队在当地搜寻绍兴黄酒。当时为了抵制日寇,绍兴地区早已全部停止了黄酒的酿制,黄酒生产处于完全瘫痪状态,市场一片萧条。但是,那些被珍藏贮存多年的好酒,还是被日寇掠夺和搜刮了不少,运回日本,供日本高级场所饮用。抗战结束后,回国的日本士兵念念不忘绍兴酒的醇厚滋味,很想把绍兴酒带到日本去,在那里也能喝到这种佳酿。

    新中国成立以后,为扩大对日绍兴黄酒出口,我国对外贸易人员,虽经不懈努力,但由于种种原因,其出口规模、金额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

   1972年,机会终于来了,中日邦交正常化后,日方组织了一批经济、文化界人士到绍兴考察、交流,其中有一家新生贸易公司的负责人石附先生对绍兴黄酒慕名已久,十分喜欢喝绍兴酒,这和石附先生的整个家族都喜欢饮用绍兴黄酒的经历分不开,于是他下定决心来到中国,想将赫赫有名的绍兴黄酒推销到日本。浙江省粮油进出口公司的范本贤经理和焦瑞英女士,就是这段历史的当事人和见证人。当时,就是他们代表公司热情接待了石附先生,并与他商谈了与新生贸易公司合作的各项事宜。后又经过石附先生的介绍,公司与日本著名的酒业公司——宝酒造株式会社经过一系列的商议与谈判,终于达成合作,将塔牌绍兴黄酒全面推广到了日本。从此,塔牌绍兴酒源源不断地出口到日本,受到了日本国民的深深喜爱。      

其实,日本清酒与中国的绍兴黄酒渊源甚深。早在唐朝,就有日本使团前来中国学习先进文化和技术,将绍兴黄酒的酿造工艺带回了日本,在黄酒的酿造工艺基础上,经过几百年发展演变后,成为现在的日本清酒。而绍兴黄酒则在自己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改进,风格定型于明末清初。如今这两种酒虽然口味稍有不同,但究其根本,却是同宗同源的。

三、鉴湖源头水 塔牌绍兴酒

俗话说:“水为酒之血”。没有好水是酿不出好酒的,因此佳酿出处必有名泉。塔牌绍兴酒之所以晶莹澄澈,馥郁芳香,成为酒中珍品,除了用料讲究和有一套由悠久酿酒历史所积累起来的传统工艺外,重要的还是因为它是用得天独厚的鉴湖水酿制的。
   
    鉴湖是东汉时期修筑起来的一个人工湖。上古时期,今天的绍兴是一片泽地,南有会稽山洪水的漫流,北受杭州湾海潮的冲刷。据《越绝书》载:越王勾践时,还是“西侧通江,东侧薄海,水属苍天,不知所止”的状况。勾践为吴国所败,实行生聚教训,才开始零星地围堤筑塘,进行耕作。到东汉顺帝永和五年(公元140年),会稽山太守马臻为了保持和发展农业生产。发动民众,大规模地围堤筑湖,从而形成鉴湖。当时鉴湖的湖堤全长63.5公里,周围179公里,面积约206平方公里,分布在山阴、会稽两县境内,会稽山北面丘陵上的若耶溪、兰亭溪等36支大小溪流都注入湖内,为鉴湖提供了丰富的水源。因为湖面很大,湖形狭长,所以有“大湖”、“长湖”之称,因其水清如镜,又称“照湖”、“镜湖”或“鉴湖”。

   鉴湖水究竟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能酿出在黄酒中独树一帜的绍兴酒呢?在1981-1983年,绍兴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绍兴市工科院、浙江省冶金地质勘探公司和浙江大学等九个科研教育单位,曾对鉴湖水作过一次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他们得出的科学结论,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鉴湖水来自会稽山的大小溪流,通过研究分析水源区的地质结构得知,水体所含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元素很少,同时却含有适量的矿物质和有益的微量元素,水的硬度也适中,而且水流经过沙石岩土层层过滤及良好的植被净化,水源清洁甘冽。另外,湖水的自净能力较强,约比一般河流快3倍,为许多淤积的湖泊所不能及。又因为上游集雨面积较大,雨量充沛,山水补给量多,故水体常年更换频繁,使得鉴湖水能保持长年常新、常清。更特别的是,湖区还广泛埋藏着上下两层泥煤,这些泥煤能吸附水中的金属、离子和有害污染物,据研究结果表明,其吸污能力远胜于一般土壤,这是特殊地质条件所形成的,是其他湖泊水体所没有的。

    大凡酿酒用水,必须水体清洁,不受污染,否则酿成的酒也会浑浊无光,称为失光,如有杂质,酒味不纯正而带有异味。同时对水的硬度也有一定的要求,水质过硬,不利于发酵,硬度过低,又会使酒味不甘冽而有涩味。鉴湖水既有上述的一些特点,用它来酿酒,自然酒色清澈,酒香馥郁,酒味甘新,而且对人体还有一定的营养价值。这是绍兴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地质环境所赐予的,非人工所能合成。

   一年之中,鉴湖水的最佳季节在当年10月到翌年2月之间。这时正值农闲,四周农田很少有污水排入湖中,经过秋天的台风雨季,山水大量流入,促使水体恢复到最佳状态,且此冬季水体溶氧值高,变化幅度小,水质稳定,同时冬季水温低,含杂菌少,是酿酒发酵最适合的季节,两厢配合,所以绍兴酒比重冬酿。这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实践得来的宝贵经验,也是完全符合科学道理的。

鉴湖的优良水质,形成了绍兴酒的独特品质,因此,可以说没有鉴湖水也就酿不成独特的绍兴酒了。清人梁章钜在《浪迹三谈》中曾说过:“盖山阴,会稽山之间,水最宜酒,易地则不能围良,故他府皆有绍兴人如法制酿,而水既不同,味即远逊。”

四、独门绝技 精益求精

浙江塔牌绍兴酒厂位于会稽山旁,地处鉴湖源头,既得稽山灵气,又取鉴水精华,且拥众多经验丰富的酿酒名家,一心酿造堪称独步的绍兴老酒。长期以来,塔牌酿酒人传承2000多年酿酒精华,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巧妙利用鉴湖源头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顺应春夏秋冬的自然交替节律,不断归纳总结和科学创新,集天地人之精华,形成了一整套在中国黄酒,乃至世界酒业生产中独一无二,充分体现天、地、人和谐统一,包涵众多复杂、系统的独门绝技的酿造工艺,使得塔牌绍兴酒成为纯天然发酵酒。

    今天的塔牌绍兴黄酒系列可以这样说:不愧是黄酒之王,这也诚如诗人袁牧所云:“绍兴酒如清官廉吏,不参一毫假而其味方真;又如名士耆英长留人间,阅尽世故而其质愈厚。”
      
    这些独门绝技主要包括:

    一、塔牌绍兴酒全部采用延续几百年的传统手工工艺,一年一个生产周期,严格按照节气生产。三伏天制自然培养的白药,农历八月踏制生麦曲,立冬开始投料发酵,立春才能开榨煎酒。投料前须先将大米浸泡十八天,进行乳酸发酵,然后蒸饭开耙发酵,发酵后酒醅须装入酒坛,置于露天低温长时间冬酿90天,以吸取日月精华与天地灵气,接受昼温夜冷的温差变化,使得酒中香气成分馥郁,酒体醇厚丰满、甘鲜爽洁,故塔牌绍兴酒酒味层次丰富不单调,厚重不浅薄,香醇味美,舒适宜人。
   二、原料全部采用精白糯米和优质新鲜小麦。糯米产酒纯甜、醇厚、味浓;小麦制曲香醇、馥郁、幽雅。
   三、菌种全部系纯自然培养的白药。因白药中含有大量的多种酵母菌等微生物,众多的天然微生物共同参与绍兴酒发酵,促进了塔牌绍兴酒中各种风味物质的形成,故白药酿酒,酒味全面、丰满,酒香浓郁、自然。
   四、冬酿用冬水。在冬季绍兴鉴湖水体溶氧值高,水质清冽甘甜,且水温低,水质稳定,变化幅度小,含杂菌也少,是酿酒发酵最适合的季节,塔牌绍兴酒必重冬酿冬水。
    五、长期陶坛贮存,平均酒龄至少三年才能出厂。刚酿出来的绍兴酒各成份的分子排列尚不稳定,口味尚糙辣,香气还不足,经过一定时间的贮存,酒精分子之间,酒精与其他分子,特别是与水分子之间在常温下不断地发生缔合作用,随着贮存时间的进一步延长,游离的酒精分子越来越少,酒体也就越醇越细腻,越顺喉柔和,且香气也愈来愈浓愈醇,故云:“至酒者,无酒味也”。
   六、酿酒师傅技高艺精,塔牌绍兴酒厂云集众多酿酒名家,有的出自酿酒世家,每当酿酒季节来临,他们以最虔诚的心,昼夜在工场精心酿造每一缸酒,温度低了,给以保暖;温度高了,即予散热,保证每一缸酒的酒度、酸度、糖度等恰到好处。
   由于塔牌黄酒采用独门绝技的传统酿造工艺,精耕细作,故所酿之酒不但色泽橙黄、清亮透明、富有光泽;且酒香浓郁纯正、酒味醇厚、平稳、丰满、结实;口感鲜美、爽口;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塔牌黄酒独特的风格,即和谐可口、刚柔相济、软硬适中,真是历尽2400余年的悠久历史,而其质愈厚愈醇,饮之实乃是一种享受。
   
五、黄酒与书法

   为了更好地了解塔牌绍兴酒,2005年10月8日,我们专程赴浙江塔牌绍兴酒厂采访。虽然不是酿酒时节,一入厂区,还是闻到空气中隐约的酒香。接待我们的副厂长潘兴祥,出生绍兴酿酒世家,他的高祖、祖父、父亲,都是酿酒人,他也继承了祖传的酿酒绝技。他对黄酒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一说起绍兴黄酒,就滔滔不绝地谈起自己的酿酒心得。
    “黄酒和书法是一样的!”这是潘厂长说的第一句话,也是他多年酿酒心得的总结。
    潘厂长说,在绍兴,几乎家家户户都会酿黄酒,但是酿得好的却很少,因为黄酒就跟书法一样,要以艺术家的心态去做酒,才能酿出上品的好酒。书法首重着墨,沾墨太多会晕开,太少则不能一笔到底,墨色太淡;酿酒也是同理,比如黄酒中的酸度,太高了酒味散口,太低了酒味就不醇,均会影响口感。一言以蔽之,都要恰到好处。然而,恰到好处是一个太过模糊缥缈的标准,这需要长期的经验积累,非机械化手段能够达成。所以,塔牌绍兴酒厂一直积极培养技术人才,坚持手工操作,保证酿出高品质的黄酒。

同样的,欣赏酒也要像欣赏书法一样去品味它。酿制好的黄酒和写出神韵的书法一样,在长期的磨练中,达到信手沾来,出神入化的境界,能给人带来至高的享受同时也能折射出行书者和酿酒者的品行和功底。俗话说,字如其人,见字如见人,又见其人之品格、风韵;酿酒也是一样,酒品如人品,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样的酒,只有品行高洁的人,才会以对待艺术品的虔诚态度,酿出好酒。

    秉持着“老老实实做人,老老实实做酒”质朴信念的塔牌酿酒人,一直以追求完美的精神,酝酿着黄酒的艺术品。

六、尾声

    一个有着2000多年文化底蕴的绍兴古酒,今天,在他们后人的传承和不断努力下,更是流光异彩。塔牌黄酒不但走出国门,而且还在世界市场里演绎着中国的黄酒文化。塔牌黄酒的发展,正好说明了一个问题:一个一流的产品,就是它的文化价值和商品价值获得了最佳的黄金结合,也是商业的最高价值——文化和激情。塔牌黄酒的成功也证实了这一点。
    现在塔牌黄酒每年以30%的增长速度迅猛前进,再次勃发青春的魅力,在产品中融入了具有浓郁绍兴人文特色,在醇香里包裹着千百年来动人传奇,这也是一个老字号产品获得非凡成功的精髓所在。
空子 发表于 2007-10-21 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绍兴的黄酒是受原产地保护的。
凡是出口的黄酒,如果要打绍兴牌子的,只能限定在其中某几家绍兴企业生产。
胡雨 发表于 2007-10-22 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好意思,真没听说过
山鹰猎狐 发表于 2007-10-22 09:52 | 显示全部楼层
绍兴花雕酒。。。。。。。。听说过
shirleywx 发表于 2007-11-28 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绍兴花雕酒

塔牌绍兴酒是不是绍兴花雕酒?花雕酒只有绍兴才出吗?可不可以自己在家做简易的花雕酒?我在家做过简易的葡萄酒,还可以,不麻烦. 总版主请一定要回复啊.拜拖!
 楼主| skyhood 发表于 2007-11-28 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自己搞, 只要不怕麻烦。

塔牌是绍兴酒的一个牌子。
花雕酒是绍兴酒的一个系列。

“元红酒”是干黄酒的代表;
“花雕酒” 表示半干黄酒;
“封缸酒”(绍兴地区又称为“香雪酒”),表示甜型或浓甜型黄酒;
“善酿酒”  表示半甜酒。

  在最新的国家标准中,黄酒的定义是:以稻米、黍米、黑米、玉米、小麦等为原料,经过蒸料,拌以麦曲、米曲或酒药,进行糖化和发酵酿制而成的各类黄酒。

  按黄酒的含糖量将黄酒分为以下6类:
  干黄酒:“干”表示酒中的含糖量少,糖份都发酵变成了酒精,故酒中的糖份含量最低,最新的国家标准中,其含糖量小于 1.00 g/100 ml (以葡萄糖计) 。这种酒属稀醪发酵,总加水量为原料米的三倍左右。发酵温度控制得较低,开耙搅拌的时间间隔较短。酵母生长较为旺盛,故发酵彻底,残糖很低。在绍兴地区,干黄酒的代表是“元红酒”。
  半干黄酒:“半干”表示酒中的糖份还未全部发酵成酒精,还保留了一些糖份。在生产上,这种酒的加水量较低,相当于在配料时增加了饭量,故又称为 “加饭酒”。酒的含糖量在1.00~3.00%之间。在发酵过程中,要求较高。酒质厚浓,风味优良。可以长久贮藏。是黄酒中的上品。我国大多数出口酒,均属此种类型。
  半甜黄酒:这种酒含糖份3.00~10.00%之间。这种酒采用的工艺独特,是用成品黄酒代水,加入到发酵醪中,使糖化发酵的开始之际,发酵醪中的酒精浓度就达到较高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酵母菌的生长速度,由于酵母菌数量较少,对发酵醪中的产生的糖份不能转化成酒精,故成品酒中的糖份较高。这种酒,酒香浓郁,酒度适中,味甘甜醇厚。是黄酒中的珍品。但这种酒不宜久存。贮藏时间越长,色泽越深。
  甜黄酒:这种酒,一般是采用淋饭操作法,拌入酒药,搭窝先酿成甜酒娘,当糖化至一定程度时,加入40-50%浓度的米白酒或糟烧酒,以抑制微生物的糖化发酵作用,酒中的糖份含量达到10.00-20.00 g/100ml之间。由于加入了米白酒,酒度也较高。甜型黄酒可常年生产。
  浓甜黄酒,糖份大于或等于20 g/100 ml。
  加香黄酒:这是以黄酒为酒基,经浸泡(或复蒸)芳香动、植物或加入芳香动、植物的浸出液而制成的黄酒。
 楼主| skyhood 发表于 2007-11-28 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花雕酒

据记载,花雕酒起源于六千年前的山东大汶口文化时期,代表了源远流长的中国酒文化。在各地的花雕酒当中,字号最老的当属浙江绍兴的花雕酒。绍兴酒种颇丰,有元红酒、加饭酒、善酿酒、香雪酒、花雕酒等,而花雕又是当中最富特色的。

花雕酒,又称“状元红”、“女儿红”。花雕酒从古时“女儿酒”演变而来。早在宋代,绍兴家家会酿酒。每当一户人家生了女孩,满月那天就选酒数坛,请人刻字彩绘以兆吉祥(通常会雕上各种花卉图案,人物鸟兽,山水亭榭等),然后泥封窖藏。待女儿长大出阁时,取出窖藏陈酒,请画匠在坛身上用油彩画出“百戏”,如“八仙过海”,“龙凤呈祥”,“嫦娥奔月”等,并配以吉祥如意,花好月圆的“彩头”,同时以酒款待贺客。

花雕酒是中国黄酒中的奇葩,选用上好糯米、优质麦曲,辅以江浙明净澄澈的湖水,用古法酿制,再贮以时日,产生出独特的风味和丰富的营养。据科学鉴定,花雕酒含有对人体有益的多种氨基酸、糖类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被称为“高级液体蛋糕”。根据贮存时间不同,花雕酒有三年陈、五年陈、八年陈、十年陈,甚至几十年陈等,以陈为贵。总的来说,花雕酒酒性柔和,酒色橙黄清亮,酒香馥郁芬芳,酒味甘香醇厚。

正是因为其温和的特性(一般是15度左右),花雕酒也深受广东人的喜爱。花雕酒可直接饮用,也可温烫至38或40度时饮用。加温后的花雕酒酒精度降低,因此变得更加香醇厚实,容易入口。除了佐菜饮用以外,不少名菜都以花雕酒为材料制作而成,例如花雕鸡、花雕烩蟹肉等等。值得一提的是,吃蟹最好饮花雕酒,蟹性凉,花雕酒暖胃,这是最佳的搭配。
shirleywx 发表于 2007-12-18 18:16 | 显示全部楼层

花雕酒

现在才回帖不好意思. 非常感谢你的帮忙.不过我还想提一点问题.

花雕酒就是加饭酒中的一种?你可以具体说一下花雕酒在家的做法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新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象山同乡网 ( 京ICP备10005750号 )

GMT+8, 2025-1-10 14:10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by 54xsr.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