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新用户注册
搜索

渔家号子:东海之滨的原生态民歌

[复制链接]
甬象 发表于 2007-10-19 14: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石浦渔家号子有了传人
  石浦古称浙洋中路重镇、浙江避风良港。千百年来,当地居民耕海牧渔,民宅依山而建。他们终日在崎岖的山径上抬网挑鱼;在码头上运货背物;在船坞里运木剖板,打模造船;在渔船上升蓬、起锚、收网和吊舢舨。这些原始的密集型强劳动,需要大家步调一致,齐心协力,于是,渔家号子在劳动中自然诞生了。

  渔汛时节,码头上下、山城内外、渔船前后,劳动号子此起彼伏,热闹非凡,石浦港畔简直成了号子的海洋,蔚为壮观。但随着渔船作业机械化程度的逐步提高,渔家号子渐渐地销声匿迹了,至上世纪80年代初,整个石浦能唱地道渔家号子的只剩下赵汉文等寥寥数人。

  只读过一年半书的他,不仅在海上捕过鱼,也当过码头工人,是听着渔家号子长大的。上世纪60年代,石浦成立业余演出队,20岁出头的赵汉文第一个报名参加。在那里,他学会了画布景、演奏大提琴、二胡、打击乐器,虽然不精,却能样样拿得起来。

  赵汉文告诉我们,石浦渔家号子“声音高亢、亮丽,节奏感强,曲调委婉,音乐韵味浓”。以《撑船人》劳动号子为例,有《耶啰号》《长号》《短号》等。解放后多次被音乐工作者运用于歌曲创作。目前,石浦镇已建立了一支以赵汉文为首的渔家号子演出队伍。  

  一炮走红的《渔家号子》  

  如果说石浦的渔家号子是一粒金子,而让这粒金子闪光的就是中国开渔节。

  “开渔喽!”2003年举行的第六届中国开渔节上,一身渔民装饰的赵汉文,以其宏亮的嗓音,第一次领唱起家乡的《渔家号子》……由演员组成的尖尖船头在大海上乘风破浪,起伏前进,高亢的旋律把人们带进了打渔人捕风击浪的豪迈意境。随后,伴着渔家的童谣,令人在感受渔民捕渔起网艰辛的同时,又领略了渔家汉子即将归航时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浓浓深情……

  据赵汉文回忆,为创作《渔家号子》,石浦文化馆专门成立了创作班子,充分挖掘当地渔文化的深厚内涵,在创作过程中坚持“旧中有新,新中有根,根中有情”的创作原则,通过去芜存精、推陈出新,在古老的“渔家号子”中融入现代的音乐旋律,把民俗、民间的地方音乐用现代的音乐手法表现出来,使之更贴近现代的思想理念,更能为现代人所接受。目前表演节目的渔家号子,保留了原始的渔民号子行腔及动作特色外,更多地吸收了戏剧表演动作,戏曲音乐和戏剧、道具、服装、化妆等元素。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民族的,才是有生命力的;只有民族的,才能打得更响,走得更远……”赵汉文告诉我们,由于《渔家号子》深深扎根在渔区的土壤中,因此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和旺盛的生命力。许多当地渔民看罢演出,都不约而同地说,“这才是我们自己的东西。”  

  《渔家号子》唱响大江南北  

  渔家号子在开渔节上一炮走红后,各类演出活动让赵汉文应接不暇。

  到06年为止,赵汉文和他的渔家号子演出队伍已出演一百余场,观众达十万余人次。《渔家号子》不仅成为一年一度中国开渔节的保留节目,其他各类荣誉也接踵而至:从2004年开始,《渔家号子》先后获得象山县“中国渔村杯”演出金奖,宁波市社区文化调演“金日洋参杯”创作、表演双金奖,浙江省社区优秀文艺汇演“联通杯”银奖等。

  最让赵汉文难忘的是,在05年举行的上海旅游节开幕式上,由他带领的16名男子,14名女子组成《渔家号子》队,跟随石浦花车,在上海滩巡演了人造海潮布、船工号子、船鼓,渔家女舞共四个组合的《渔家号子》节目。当时,以一身渔民装饰亮相的赵汉文,光着脚板边走边唱,引来中外游人的一片喝彩。

  2005年,石浦角逐“2005中国魅力名镇”。在央视《魅力名镇》现场直播节目中,面对全国观众,赵汉文与他的《渔家号子》队身穿传统的渔家服饰,喊出雄浑、激越、粗犷的渔家号子,再现了渔家儿女祖辈耕海牧渔的劳动场景,逼真地演绎了渔民们的勇敢和豪迈,展示出渔港古镇深厚的文化底蕴。最后,石浦从全国两万多个参选小镇中脱颖而出,成为宁波市唯一入围的全国25个名镇之一。

  一位听过石浦渔家号子的音乐家说,石浦渔家号子是渔家人闯海斗浪的“生命进行曲”,号子中流溢着渔民的追求和向往。在集体性劳动中和节日里渔民欢快地高声喊唱渔号,抒发情怀,凝聚精神,歌颂生活,那情趣宛如一曲飘着海腥味的渔家“信天游”。(王量迪孙建军)
空子 发表于 2007-10-21 09:5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想也看看,听听这个渔家号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新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象山同乡网 ( 京ICP备10005750号 )

GMT+8, 2024-12-27 09:05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by 54xsr.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