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新用户注册
搜索

族谱,联系族人的纽带

[复制链接]
西周人 发表于 2014-5-20 14: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4年5月6日(农历甲午年四月初八日),欣闻伊氏宗谱圆谱庆典在我的家乡象山县伊家村伊氏宗祠内举行,心中不免一番激动。由于我工作繁忙,抽不开身,未能亲临,实是遗憾。不过庆幸的是看到了朋友在微信上发了几张照片,以填补我心中之憾,实乃了我心愿,故借机絮叨一番。
        古人有云: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追根溯源、寻根问祖是中华民族历来的传统。中华姓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体现了华夏民族的民族自尊、历史自重和文化自信。姓氏不仅是我们日常称呼的一部分,而且也是标明家族来源和血缘关系的一种文字符号。我伊姓虽然是个小姓,在全国百家姓中,名不见经传,排名靠后,但分布却非常广泛,河南、河北、湖北、四川、安徽、浙江、福建、山东、陕西等地均有分布。
        我伊氏族人的共同始祖是商朝贤相伊尹。伊尹(一说是前1648年——前1549年),名伊,一说名挚,小名阿衡,夏末商初人。相传生于伊水边(今河南伊川),成年后,流落到有莘氏,以耕地为生,后来官拜为“尹”,故名伊尹。是历史上第一个以负鼎俎调五味而佐天子治理国家的杰出庖人。他创立的“五味调和说”与“火候论”,至今仍是中国烹饪的不变之规。尹为官名,甲骨卜辞中称他为伊,金文则称为伊小臣。伊尹一生对中国古代的政治、军事、文化、教育等多方面都做出过卓越贡献,是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贤能相国、帝王之师、中华厨祖。奉祀为“商元圣”,史称“元圣人”。
        据《象山县志》、《伊氏宗谱》记载和老人们的介绍,象山县伊家村先祖是伊尹后裔伊偓(字平四)。南宋绍兴二年(1132年),伊偓任职绍兴总官,自福建赴浙,途中遇金兵,改道明州(今宁波),后又迁至象山乌岩山五雷峰下,以伊姓名村,建伊家村,迄今已有882年的历史。据悉,这次《伊氏宗谱》是继1905年《伊氏宗谱》之后的首次续修。翻开族谱,可以看到很多伊氏后裔的源流和先民迁移记录。据长辈们回忆和族谱的记载,象山县伊家村伊氏一族早在明清,民国,建国后等都有迁出,迁出地有浙江安吉,宁波,杭州等地,繁衍生息,发扬光大。此次伊氏宗谱圆谱庆典是全体伊家人的盛会,是全体伊氏宗亲的大团圆,我伊氏族人同宗同源,血脉相连。
        圆谱庆典,礼炮九循,鼓乐齐鸣。各地伊氏宗亲向伊氏始祖伊尹坐像三鞠躬,读祭文、拜揭谱、舞龙舞狮、衍世传谱。我伊氏族人要为弘扬祖宗伟业,发扬祖宗功德而开拓进取,继往开来。
成根 发表于 2014-5-21 14:49 | 显示全部楼层
    追根溯源、寻根问祖——中华民族传统。
天涯海客 发表于 2014-5-25 09:32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谓族谱,近几代还是可以相信的,远了,就扯远了,反正就往名人身上靠,其实名人哪有这么多后代?
 楼主| 西周人 发表于 2014-5-26 13:44 | 显示全部楼层
天涯海客 发表于 2014-5-25 09:32
所谓族谱,近几代还是可以相信的,远了,就扯远了,反正就往名人身上靠,其实名人哪有这么多后代?

追根溯源、寻根问祖——中华民族传统,并无意往名人身上靠。况且树大根深叶茂,古人子嗣众多,这名人为什么就不能有那么多的后代呢?只是到了我等这般时候,一般都已经“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新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象山同乡网 ( 京ICP备10005750号 )

GMT+8, 2024-11-23 02:46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by 54xsr.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