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新用户注册
搜索

另一个香港:普通人、高级白领与富豪的香港

[复制链接]
北京老K 发表于 2013-12-11 13: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百乐门小艳红

   2012年夏天,我动身到香港攻读为期十四个月的MBA,朋友听到这个消息都很替我高兴:“香港好啊,食品安全,空气质量高。”直到我开始在香港租屋而居之前,香港在我们很多大陆人的想象里一直代表着更高端的生活和工作水准,一个真正的国际化大都市。

    可只有在这个城市驻扎下来,亲自去租房子、办银行卡、交水电费、买家具、和柴米油盐的生活打交道,我才真正开始了解香港和香港人的生活状态。

    我住在港岛西区,香港大学的山角下。这里不是精英云集的中环,也不是游人如织的尖沙咀,而是普通香港人居住的地方。倘若港大校友张爱玲转世回来,一定会说港岛西环与她离开时相比变化不大:那些破败的沿街招牌、地面崎岖的山路、还有慢吞吞从街上滑过的叮叮车……因为没有人花钱修缮,都保存了原有的风貌。我的MBA同学,一位上海姑娘刚到这里时直言,这就是多少年前上海没拆迁改造时的样子。然而这里却属于香港发展最早的中西区,有如上海的卢湾、黄浦区。几十年过去了,张爱玲的上海几乎每个角落都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而港岛的普通居民区,却仍然是映照旧上海的“她者”。

hk0.jpg

(张爱玲时代就存在的双层的有轨电车——叮叮车,运行百年,曾经是摩登时代的象征)
  
    香港的房屋面积以尺计算,大约十尺是一平米,如果有六十多平米就算是比较大的公寓房了。通常没分到宿舍住的内地学生会租住学校附近大约四十几平米的公寓房子,月租金也要一万三千港币左右,根据公寓位置和条件的不同而上下浮动。因此不难理解为什么在港的大学生和工作不久的年轻白领大多与人合租一套四十到六十平米的两室一厅。通常为了省钱,“港漂”们会把客厅也较便宜的租出去,一个十平米的客厅,在香港月租也要三千港币左右。所以香港人才是真正的蜗居,人均居住面积只有十几平米,就是住在火柴盒里。我的一个香港本地朋友说周末必须得出来活动,因为家里太小,一家人挤在屋里会觉得缺氧。

    大多数香港的房子都是“裸租”,不提供家具,很多房子既没有床、桌椅,也没有冰箱、洗衣机等,所以住进来之后的添置费用也不少。我印象最深的是自己刚搬到新居后发现各房间都没有窗帘,于是麻烦房屋中介请了附近的小公司来丈量和安装窗帘,三面小窗装好一共要价三千多港币!后来才听说大部分租房者都是随便找块布挂着当窗帘。

    日常生活的各种费用在香港也远比在内地贵得多,比如 PCCW宽带月租为289港币,如果要收看CNN、BBC这些电视节目,每月月租138元起跳。这些付费频道中最贵的是那些体育赛事频道,在香港工作的朋友说如果想看比赛,通常他们都是大家一起到茶餐厅或酒吧。我这才明白老外喜欢聚在酒吧看球的这种习惯并不完全是为了图热闹,更主要的是没有付费无法在家收看到这些赛事。而我们大陆那些免费的视频节目在香港和国外很多都是无法观看的。

    其他生活费用也都比内地贵很多:比如便利店里矿泉水、果汁等饮料通常是内地价格的两三倍,乘坐巴士或地铁的票价也比上海高出不少,如果住九龙而在港岛上班,一天地铁交通费要20几港币。香港人因为房子太小、下班太晚不方便做饭的缘故,在外面吃饭是很平常的习惯。所以港岛居民区附近平常的小饭馆,到了晚上或周末饭点儿,都是乌泱乌泱挤满了人。如果一天三餐都在麦当劳或街边小店简单吃,至少需要一百元港币吃一天。

    在如此高企的生活成本面前,也许有人会说香港人收入高,但实际上在全球发达国家和地区中,香港的贫富差距是最大的。根据香港政府统计处(Census andStatistics Department)2012年公布的数据,2011年,香港的基尼系数上升到了0.537,超过了中国内地贫富差距水平的各种估计数据,同时还超过了新加坡、英国、澳大利亚,甚至超过了其他因贫富差距大而闻名的城市,如华盛顿和纽约。因为政府提供的公屋远远无法满足需求,在香港很多老年人会出来做些零工,比如捡垃圾、装货物。有一次我在一家连锁快餐店吃饭,无意中听到两个店员的对话。一个年老些的香港女工想请另一个年轻些的大陆女工帮她介绍对象,年轻女工不解:“你为什么这么着急?自己过不也挺好?”香港女工说:“我都六十岁了,不想再洗盘子了。”此中的辛酸不言而喻。

hk2.jpg

(港岛中心区破败的高楼以及构成香港空气污染主要来源的老旧出租车和巴士)


    这几年中国内地饱受空气污染之害,有很多朋友认为香港空气质量高也并不是事实。2012年至2013年间,《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都对香港严重的空气污染进行了专门报道。长期以来,包括大陆人、外国人都认为香港的空气污染主要来自珠三角的工业排放。而事实上,香港政府称,某些种类的路边空气污染有高达40%由出租车和小巴造成。据2013年8月彭博新闻报道,香港的1.8万辆以液化石油气为动力的出租车也是空气污染的主要罪魁祸首。香港街道狭窄,高楼密集,在这样的城市环境下,污染更不易扩散。据香港环保组织“健康空气行动”(Clean AirNetwork)2012年发布的报告显示,交通污染是威胁公共健康的最大问题。成千上万辆当地卡车燃烧柴油产生的尾气导致香港市民出现咳嗽的症状。香港街头的各家便利店、超市里,止咳药都与口香糖一样摆在最触手可及的货架上。我到香港不久,也患上了这种咳嗽病,吃各种药不见好转,不得已到校医院求诊,医生对我的症状显然司空见惯,他说这是空气污染导致的咽部过敏。

  此外,香港是全世界最繁忙的港口之一,进出港口的大小船舶不断排放着充满二氧化硫的废气。流行病学家贺达理(AnthonyHedley)对《金融时报》提供观点称,因空气污染而导致的早死案例,近三分之一要归罪于船舶排放的废气。而根据“健康空气行动”的报告,每10万香港死亡病例中,有43例的死因是空气污染,其比例之高位列世界第八。从这些数字上看,香港空气污染的致命程度比中国内地高出逾20%。

    香港是游客、富豪、金融业金领、想感受东方文化的外国人的天堂,唯独不是普通香港人的天堂。香港是香港人日益被外来人口挤占而自身生活状态却看不到改善的拥挤的家园。在中国内地生活了近三十年的我在香港与最普通的民众生活在同一条路上,呼吸同一方空气,终于明白了他们为什么抱怨,他们为什么有那么多政治诉求。在香港人眼里,无权选举特首可能就意味着特首不会代表他们的利益。

    实际上香港政府在自由经济面前一直表现得非常软弱,放任而不是干预,这造成了香港长期以来形成的寡头垄断的经济格局得以继续维持。直到去年7月,香港才最终通过了《香港竞争法》,在此之前,香港没有任何一部反垄断法律。无条件拥抱自由市场的代价便是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居住条件、空气污染等问题无法得到强有力的监管。我在香港大学攻读MBA的第一堂课上,就有外国教授一针见血地指出:香港既不是香港政府也不是中国政府统治的,而是由少数富豪统治的“李家的城”。
 楼主| 北京老K 发表于 2013-12-11 13:07 | 显示全部楼层

另一个香港(二)高级白领与富豪的香港

作者:@百乐门小艳红
本文承接《另一个香港(一):普通人的香港》点击文章末尾左下角 阅读原文 可直达。

高级白领与富豪的香港

hk3.jpg

    在香港,一百平米的房子就是所谓的“千尺豪宅”,有钱的高级白领才能租得起,富豪才能买得到。旧时新闻说大美人李嘉欣当年曾抱怨房子太小放不下衣服,于是有富商以豪宅相送。我当时觉得她太“矫情”,到了香港才知道,按照这里的居住环境,我自己也放不下衣服。再加上气候潮湿不利于衣物存放,香港一些高级干洗店甚至还提供衣服寄存服务,供白领们把冬天的高档衣服存放于温度湿度适宜的环境。

    我一位MBA女同学的老公是就职于国际大投行的法国人,于是有天我们到她家做客吃晚饭。她家的“千尺豪宅”——擎天半岛位于九龙的核心位置,月租金近四万港币,还有一名住家的菲佣帮忙打理家务。我见惯了香港大学山角下破烂的居民楼,来到这里才第一次知道高尚的中环外资公司经理的生活是怎样。

     大部分的白领只能在九龙或港岛较远的地区租住六十多平米的公寓房子。我的一位同学刚刚在巴克莱银行得到了AVP(副总裁助理)的工作职位,于是打算自己在港岛西区租一套独立的公寓房子住,然而他看来看去还是觉得房子太贵,他说他的预算是每月一万三千港币左右,但四十多平米、条件适合的公寓房这个时节都要一万五千左右。

    而真正的香港有钱人都是住在山上或是远离中心城区的海边。比如港岛南区数码港附近著名的贝沙湾豪宅,虽然月租三万多港币的公寓房这里也有,但由于这些真正有钱人住的地方大多交通不方便,因此如果没有富到拥有私家车和司机,有钱也不方便住在这里。有车开在香港也是富人才能享有的特权,因为香港的停车费极贵,如果开车到中环上班,一个月的停车费要八千港币,普通白领根本无法负担得起。

    真正有钱人在香港的生活是我们无法想象的。记得一个香港朋友说,他有次和同事一起到老板家做客,去看过老板的别墅之后觉得这辈子怎么努力都过不上这样的日子了,除非去抢银行。

    与香港逼仄的居住环境相对照的,是香港职场恶性的加班文化。有次一个香港同学约了我和两个在香港工作的白领一起吃饭,时间定在周五晚上七点半。我当时询问能不能早点开始,同学说七点半能来已经是不错了。实际上当晚八点大家才到齐,吃到九点多一点儿,两个上班的朋友就纷纷表示还要回办公室去加班或开电话会议。

    2012年UBS曾出炉一份关于全球购买力的报告,其中包含关于各主要城市工作时长的统计,香港以每年2,296小时排名全球第五,日均工作9.2小时(北京上海日均7.9小时)。然而香港白领表示9.2小时还是远远被低估了,在香港晚上八点或九点下班属于正点,工作到十一、二点是经常的事。香港人拼命不是吹的,再加上家里居住条件局促,许多白领回家不过是为了睡个觉,因此,加班到九点十点,在酒吧聊聊天,十二点多回家睡觉是很正常的生活作息。

    对于长期居住来说,香港远没有内地舒适。TVB电视剧里面的和谐气氛也不是真相,然而为什么还有这么多的海归不愿意到内地发展而执意到香港呢?我问过一个在日本读大学并工作了四、五年朋友,为什么不回内地而到香港工作。他说香港的金融市场和国际市场完全接轨,更容易找到工作。内地的金融市场不熟悉,回去没有用武之地。而且,内地的工资水平也远远无法让海归们接受,月薪太低,个人所得税又太高,海归们无法接受这种巨大的落差。说白了就是海归到香港工作可以做到自然的无缝衔接,而到中国内地工作却要经历相当一段时间的适应、学习和转变。然而,他又目睹了内地朋友们有车有房的现实,不能不奇怪这些大陆人是怎么赚到钱的。我说:你得理解内地公司的薪酬体系,比如投行,固定的月工资与浮动的奖金之间的差距可能是天壤之别。很多内地的公司虽然不会在合同上写明奖金的数字,但年景好的时候发出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奖金很正常,反观很多国际大公司看上去月薪很高,但奖金与业绩挂勾不明显,通常就是合同里写明的n个月的薪水。

    此外,也可以用货币的购买力理论来衡量香港和内地人民的真正富裕程度。像本文上篇所提及的,与内地相比,香港的非必需品价格都相对便宜,比如那些奢侈品名牌的价格,比如星巴克咖啡的价格。而房子、交通及生活物资的价格都相对更贵,这就造成了香港人民的实际购买力不如内地人民。虽然有税率上的优惠,香港人的月工资也普遍高于内地人,但由于全球的精英都涌入香港,资源稀缺造成了香港人的实际购买能力和居住条件整体上不如地内地人。

    很多对内地工作环境和薪酬体系缺乏了解的海归,醉心于工资表面上的货币数字而忽略货币的实际购买力,因此造成了他们对回归内地工作“望而却步”。

    另一方面,有不少在内地工作过的人在海外求学后也都争相要在香港找一个好的职位。大家都体会过内地生活质量和工作节奏,但仍然想留在“水深火热”的香港,这又是为什么?有两位在外资银行工作的同学一致诉苦说:在内地的外资银行工作,如果没有海外或香港工作经验,升职非常慢,在香港工作一段,无非是为了日后的职场道路走得更顺利。

    因此,年复一年地,有无数从海外名校毕业的中国内地出来的MBA、博士,前仆后继地来到香港,“占领中环”,忍受着工作过劳、狭窄的居住条件、恶劣的空气状况,还有本地人的歧视,恶性循环。

    值得理解,因为在很多人看来,这就是他们自我实现的唯一途径。绝大多数人改变不了环境,也放不下身段,香港作为中西方的交汇点,最大限度地容忍了所有诉求的存在。

hk4.jpg

双城记——上海与香港的距离

    学者李欧梵在其文章《香港,作为上海的“她者”》中讲述了同为殖民地,当年香港是如何亦步亦趋地模仿西方、又复制上海,但却始终学不来上海的“涵养”。但在文章结尾,他提到:“七十年代香港开始经济起飞,而同时期的上海却因文革而瘫痪了,从而导致了一场非法的难民潮再次涌人香港。到八十年代早期,香港已成了英国的“皇冠”殖民地,代替印度成了东方的“宝石”。一系列主要的工程在开工……随着公交和住房问题的基本解决,八十年代这十年还经历了文化活动的兴盛……至此,香港不仅代替了上海而且超越了它。”

    上海承载着中国“国际金融中心”的梦想已经很多年了。2013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这一次,上海能不能实现“反超越”香港呢?

    上海自贸区的消息出来之后,有不少媒体说香港在退步,甚至没有任何优势——因为香港有的政策,上海也都能有。真的是这样吗?也许在金融业对外开放、税收优惠政策等方面,上海可以做到完全复制香港的优势,但香港的有些优势是上海无法复制的。比如香港与英美两国完全一致的普通法法律体系和司法制度,香港的英语语言环境。

    很多外国人对于在香港工作感到非常适应和自如,但如果让这些国际人才到上海工作,他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语言不通造成的生活不便利。而在香港,从出租车司机到快餐店店员,都可以用英语进行交流和沟通。香港的大学全部用英文授课,这使得在香港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再出国深造或进入国际公司工作时,减少了大部分中国内地学生必经的语言关痛苦。

    此外,香港采取了与世界上金融最发达的美国和英国完全一致的普通法法律体系,很多美国的律师到香港工作也能够迅速适应。而中国大陆则是清末时期学习德国、日本,引入大陆法系法律制度,形成了集中化、以立法权为中心的法制体系特点。普通法系的优势之一就是便利制度创新,这使得金融创新在英国、美国发展得特别快,创立了公司、信托等一系列影响深刻的法律概念,甚至发生了次贷危机。

    因此,香港不可复制的优势说白了就是殖民地优势。香港在去殖民化的过程里,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英国殖民时期所有的制度不变。这一点不要说在中国,就是在世界上,这种对维持原有制度不变的获解放的殖民地也仅香港一个。其他解放的殖民地大多是打碎旧有的一切,或者混装自己民族的特色。香港由此得以成为一个与另外两大国际金融中心——纽约、伦敦最合拍的亚洲国际金融中心。
    此外,香港的一些其他优势也不是上海能轻易复制过去的。比如成熟而完善的金融市场及金融制度框架,中国内地的金融体制改革也搞了很多年,但仍与国际市场仍相距甚远,很多金融改革和创新一直在论证,但推进的过程仍然非常谨慎。即使在上海试点制度创新,也需要相当一段时间来消化和学习。甚至在保障电子化金融交易的安全及高效性的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上海与香港也有着巨大的差距。

    因此在可见的未来,上海对香港的超越较难实现。  

    言而总之,香港一直是一个被我们误读的城市。从殖民时代开始,香港就一直是被中国人和外国人借以互相远远观望的。外国人以香港来意淫中国,而中国人以香港来意淫西方。这种观望后来又加入了中国内地与香港之间的互相观望。我们戴着有色眼镜看香港,香港也戴着有色眼镜看我们。我们与香港之间有时互相低估,有时又互相高估。我们离香港特别近,然而又特别远。即使“九七”之后我们与香港近得不能再近,隔阂反而因为误会加深。如果没有一个平和而包容的心态,即使是一脉相传的中华民族,有时也难以互相理解。但这种心态,正是当下压力倍增的中国内地人和香港人都特别缺少的。

春华秋实 发表于 2013-12-11 21:0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
勿忘天堂 发表于 2013-12-11 21:2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北京老K 发表于 2013-12-11 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得很客观,香港是有钱人的天堂,购物天堂,不是普通人的天堂。
布衣 发表于 2013-12-13 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总羡慕外国的月亮有多圆,却总忘记自己其实就在幸福中,现在很多的父母都想把自己子女往外面送,我却不这么想,国外的民主真能属于外来人吗?外面的世界真是想象那么好吗?如果连自己的国家都不能信任,你还能信任别人的国家吗?每当想起历次我们华侨遭受的非人待遇,我都不寒而栗,不说远的,只看看十几年前的印度尼西亚和现在的阿根廷就知道了
布衣 发表于 2013-12-13 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我们大陆的华人总脱离不了别人的歧视和误解,不怪别人,很多我们自己人也在这样看待自己!
布衣 发表于 2013-12-13 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连自己母亲都不尊重的人,别人怎么会来尊重你?一个连自己国家都不信任的人,别人凭什么来爱护你?
布衣 发表于 2013-12-13 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香港虽然现在回归了,但很多文化的差异是永远存在了,香港是属于中国了,但香港不属于我们国人,不要搞混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新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象山同乡网 ( 京ICP备10005750号 )

GMT+8, 2024-11-23 06:51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by 54xsr.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