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新用户注册
搜索

借道乡博,畅谈书法——

[复制链接]
春华秋实 发表于 2013-10-24 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bc2f7deaeda34684a74dbdc2d23cc9c40004_.jpg



            在古代,书法是中国人生活的一部分。书信传送、撰文作诗、科举考试、商家记帐等等,柔软适中的毛笔加上有晕润效果的宣纸,把书写者的情绪和感受表达得淋漓尽致!
        依四季转换,书法担当着不同的角色。春暖花开,诗友聚会,在酒酣耳热之际,饮酒作诗,挥毫写字,乘兴记下感人场景,王羲子的《兰亭序》就这样产生;炎夏消暑,树下纳凉,挥扇之际又平添一份悠然自得的快意,扇面挥洒着名家笔墨;菊黄蟹肥,遨游于名胜古迹间,发思古之幽想,苏东坡挥毫所书的是《赤壁赋》;大雪纷飞,围炉而坐,而大书法家文徵明仍在写着端正的小楷。。。。。。
 楼主| 春华秋实 发表于 2013-10-24 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春华秋实 于 2013-10-24 21:57 编辑

1。远古陶文


W020070723348532656975_.jpg


       中国文字年代久远,现所能见到的文字最早是刻画在陶器上,称之为陶文。古代百姓耕作渔猎之余,用陶土制作各种日用器皿,诸如陶罐、陶盆、陶碗之类,并刻上图案、符号,被看作是最早的文字。创造者把对称、变化、节奏、均衡、和谐等美的因素和游戏、摹仿等原始艺术形式,运用到陶文创作,距今约有六千年之久。
        图案或文字刻画在巨型陶器显著位置,有些部位涂上鲜艳的朱色,带来神秘印象。有人认为美化的需要,有人认为出于礼仪或祭祀活动,或是为了表达情感以及对世界的认识。。。
        后人对原始陶文考证,最早大概出现在仰韶文化时期,大多是图案性质的符号,接着是二里头文化,往后是二里岗文化,这时已有文字制度,它为人类朝着文明的方向迈出重要的一步。
        现在全世界有着悠久文字发展历史地区只有三个:近东(埃及、两河流域)、中国和中南美(墨西哥、秘鲁)。由此可见,我们的祖先多么地富有智慧和才能!
 楼主| 春华秋实 发表于 2013-10-24 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春华秋实 于 2013-10-25 13:32 编辑

2。龙骨秘密


01300000295802122680220038883.gif



        所谓的甲骨文是契刻在牛的肩胛骨和龟壳上的文字,是古人用来表达卜卦算命时的意愿。分为奴隶和平民、奴隶主、官吏、刑罚、战争、贡纳、地理、渔猎、农业、祭祀、梦幻、生育、手工业、商业、交通、天文历法、气象、建筑等内容。
        甲骨文作为书法来看,它风格多样,有的雄肆宏伟、有的秀丽端庄、有的粗犷奔放、有的灵巧通气等。笔法已有粗细、轻重、急徐的变化,下笔轻而疾,行笔粗而重,收笔快而捷,富有节奏之美和韵律之美。在字的结体安排上,随体赋形,任其自然,或稳中有险、或疏中有密、粗中有细、正中有斜,变化万千,目不暇接。其从上往下书写的格式,一直影响到民国时期。书写格式不拘一格,多为上下书写,少数斜向或横向书写。
        甲骨文的特点在于以刀代笔,所以线条一般较细,但很有力量。自从有了毛笔之后,中国的书法线条才出现更为美妙的变化。甲骨文的出现为毛笔书法的诞生作好了铺垫。
 楼主| 春华秋实 发表于 2013-10-24 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春华秋实 于 2013-10-25 14:43 编辑

3。青铜时代



毛公鼎拓片_.jpg


        古史记载,我国夏朝铸有“九鼎”。“鼎”是用铜、铅、锡按比例熔化后,烧铸出来的一种器具,通称青铜器,分为十大类:烹炊器、设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车马器、工具、度量衡、杂器。到了商、周时,青铜器的铸造技术达到顶峰,人们把这一时代称之为“青铜时代”。
        许多青铜器的四壁上刻着的文字称为“金文”。有的铸一两个字,最长的有四、五百字。现已能释读出来的有两千多字,不认识的尚有一千多,它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大奇观。
         与甲骨文不同的是,金文较粗重厚实,与青铜器十分协调。如果说甲骨文的字有点像八卦里的线条演变而来,那么,青铜器上的“金文”则象形意味更浓,比如“象”字,很像站立起来的大象,有翘起的长鼻;“鱼”字则有鳞鳍,“马”字有尾等等。一种风格有点像甲骨文瘦细劲韧,笔力瘦劲,字体清秀,刀味浓烈,布局疏朗。另一种风格雄健奇伟,,布白合理,很有精神,虽只方寸之地,却像显得无限开阔。
          在“金文”中有几件著名的作品,称为“西周四大宝”《大克鼎》、《散氏盘》、《毛公鼎》、《虢季子白盘》。其中《大克鼎》流失国外。《散氏盘》铭文共350字,风格豪迈、朴茂、厚重,用笔粗放,结体稍扁,博大宽厚有雄视千古之气。而《毛公鼎》497字,记载四方动乱、天下不安的史实,和周王命令毛公厝协助他处事的故事。作品用笔精美、结体大方,布白根据器形结构安排,有自然之妙。整件作品气势磅礴。而《虢季子白盘》是西周晚期名鼎。它以崭新书风出现,用笔圆润秀美,横竖粗细一致,结体工稳,布白疏朗,有点刻意求工。
          总之,青铜器的外形与其文字都能激发人们无穷想象,四个字概括它的特点:威武雄浑!
 楼主| 春华秋实 发表于 2013-10-24 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4。奇妙石鼓

本帖最后由 春华秋实 于 2013-11-3 21:31 编辑

001e90182ed80bb29bc824.jpg



        公元7世纪时,人们在田野中发现了十只鼓形的圆石,四周都刻着一首四言韵文,文字奇古而难以辨识,经研究,共有476个字看得清,这就是大名鼎鼎的石鼓文。
        石鼓文的内容主要叙述耕田打猎、垂钓休息的农家生活,还有的是颂扬天子或形容出师征伐的。有猜测这是《诗经。周颂》的流失篇章。经近代研究,认为是秦刻石。唐代的书法家虞世南、褚遂良、欧阳询都十分喜欢和推崇石鼓上的书法,北宋大观年间,经周折,移到当时的首都开封,视为国宝。
        中国的文字除了陶文外,接下来是大篆,包括甲骨、金文、石鼓文和籀文。这是一种比较古老的文字,线条圆润饱满,结构虽然象形意味还很浓,但已十分均衡齐整,并破除了单调乏味的安排,字有正、有斜、有长、有短,但总体上已趋向统一,有人把它称之为大篆之祖,并导致以后小篆文字的产生。无论在用笔、结字、章法上都比以前的文字跨进一大步。石鼓文舍弃了金文中比较浓重的装饰味,使中国的文字朝规范化、统一化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石鼓文可以说是中国石刻书法最早的代表作。石刻书法虽然不像纸上的作品那么流畅,但有一种大自然给予的苍茫浑厚的美感,其线条的边线不那么光滑,但自然的剥落使作品增添了几分情趣。
        从石鼓文中看到,中国的书法在不断寻找最合适的表现材料:龟甲骨、钟鼎、石鼓等,不同材料,出现不同的表现趣味,直到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书法如虎添翼,得到快速迅猛的发展。
 楼主| 春华秋实 发表于 2013-10-24 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5。泰山刻石

本帖最后由 春华秋实 于 2013-11-3 22:12 编辑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浩浩荡荡东巡视察,并宣扬其威望、功业和盛世气象。为歌颂自己的丰功伟业,命人刻石立碑以记其功。他希望千秋万代能永远记住他的功德。共四次巡游,刻石七处。除几处散失,其余四石被后人称为“秦四山刻石”,统称为“泰山石刻”。。。。。。。
 楼主| 春华秋实 发表于 2013-10-24 21:03 | 显示全部楼层
7。瓦当文字
 楼主| 春华秋实 发表于 2013-10-24 21:03 | 显示全部楼层
8。最早墨迹
 楼主| 春华秋实 发表于 2013-10-24 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9。 《石门颂》与汉摩崖
 楼主| 春华秋实 发表于 2013-10-24 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10。汉碑种种
 楼主| 春华秋实 发表于 2013-10-24 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11。满纸草书
 楼主| 春华秋实 发表于 2013-10-24 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12。楷书与钟繇
 楼主| 春华秋实 发表于 2013-10-24 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13。二王“书圣”
 楼主| 春华秋实 发表于 2013-10-24 21:16 | 显示全部楼层
14。第一行书
 楼主| 春华秋实 发表于 2013-10-24 21:16 | 显示全部楼层
15。书法世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新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象山同乡网 ( 京ICP备10005750号 )

GMT+8, 2024-11-23 02:39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by 54xsr.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