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经济学家在经济学论坛上抛出奇谈:“剩女越多、离婚率越高的城市经济越发达。”女性对自己的欲望表达,同时包含着对未来的一场竞争,而这种竞争就让城市的消费升级,让没有消费力的人在城里找不着老婆,赶出城。
创造消费女性,进而延展出三个维度:自主性消费;他人为其消费;让不能消费的男人滚出城市。“高消费、阴盛阳衰、剩女,这就是城市的繁荣景色。”我不懂经济学,所以,难以从经济角度去理解经济学家将剩女与城市的繁荣连接在一起,是否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但有一点我着实感到十分的不解,凭什么让消费不起剩女的男人滚出城市呢?
从我们这位专家的奇谈中,我们可以看出,所谓的剩女就是和钱有着必然的联系,不是自身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就是要嫁有钱的男人;前者是可以自己买花戴,后者是以钱养情,如此,便促进了消费。所以,前者是自愿剩下,因为不愿下嫁,后者是被剩下,因为娶不起。当剩女这种社会现象,如此直截了当地和城市消费,和市场经济挂钩的话,那么,能消费得起剩女的只能是少数的社会高层的人群,而这些高层的人群,有几个愿意找剩下的呢?
还有一个问题,令我感到匪夷所思,我们的经济学家将剩女供上了推动城市消费,经济发展的神台,这么做的目的是客观的看待剩女现象,还是主观地在哗众取宠?试问,剩女为何会剩下,不外乎只有两个原因,一个是自我选择,一个是被选择。不管是哪一种原因,都不应该单纯的从经济角度去解读。不能消费的男人,凭什么就要滚出城市?不能消费并非是消费不起,有些恰恰是不愿消费。男人赚钱是给自己喜欢的女人花的,而这些女人,凭什么就非要剩女不可?那些非剩女难道就不能促进一个城市的消费?
同时,我不得不联想到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那些应该滚出城市的男人,他们的归宿是否就是农村。如此一来,这便又将问题引申到了城市与农村男人的婚恋上。难道农村人就没有为城市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经济发展难道都仅仅是依靠那些高端消费,农村人难道就是一座城市的耻辱,他们连呆在城市的资格都没有,原因就是他们配不上剩女。而我们的经济学家,将剩女与经济挂钩,看似是在抬高剩女的身价,我倒认为是将剩女当成了一件商品,只有商品才有了消费与被消费的关系。而人的感情不仅不能被当成商品,更不能用金钱来衡量。
有钱的女人,你可以不养男人,即便你们愿意,我想也有很多男人不愿意依附着有钱女人而活着。如果这就是剩女之所以越来越多的原因的话,那么,我真心希望我们的有关专家能够客观地去解析这种现象,给这个社会树立一个正确的婚恋观。如果说干得好不如嫁得好,这个婚恋观是错误的话,那么,消费不起剩女的男人,就该滚出城市,这样的观点你又如何能站得住脚呢?剩女不管因为什么原因而剩下,都不仅仅是因为男人的错,更多的我想是自我价值观出了错,女人被当成一件消费品,怎么想都不觉得是件值得荣耀的事,充其量只是某些专家沽名钓誉的工具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