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人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来自: 风夜|终风且暴(活着才有DPS)2010-12-28 20:49:14
明朝时代作为一个没有民族压迫、没有割地赔款、人口又相对较少(不到一亿)的时代,无疑,老百姓的生活水平,远远高于清朝时代。
一两银子等于多少人民币?我曾在网上发表过一篇有关明代万历年的物价水平的文章,没想到有幸被网上大量转载。看来网民是不但要看电视这一种表达,还想要看看另一种表达的。现在添一些进来写一下真实的明朝人的工资收入和生活水平——另眼看明朝。
明朝米价在洪武二十八年以后基本上一两银子可以购大米二石。《明史·食货二》:“於是户部定:钞一锭,折米一石;金一两,十石;银一两,二石。”明代一石约等于现在的94.4公斤,按2006年大米均价1.75元/斤计算,一两白银是1.75元×94.4公斤×2×2=660.8元。
明朝人的工资
柴薪皂隶:百姓有给国家服役的义务,不过服役是有工资的,轮到当役了,派给当官的跟班,柴薪皂隶就是买柴烧水、干杂活,年收入白银20两,计13216元(合月工资1.66两=1100元人民币)
马夫:给政府公务员赶马,出差办事使用,年收入40两,计每年26432元(合月工资3.33两=2200元人民币)
明朝县官:正七品每月俸禄7.5石或白银3.75两,实际月收入1.75×7.5×94.4×2=2478元,每年工资45两白银,约合3万元人民币。
县官配备柴薪皂隶4个、马夫一个,这5个人的工资由国家支付;冬夏官服和笔墨费由国家补贴。新官上任,还可以先拿到40两修理费。看起来七品县官45两白银跟马夫40两白银年俸差不多。
明朝的公务员工资是很低的,历朝历代中,明代公务员工资收入算少的。但是县官、典史等的住房、出行、皂隶人员、衣食花费基本由国家支付和补贴,所以年俸基本是净收入,而且笔墨费都是固定按(白银)两计算,由国家拨给,还有多余。马夫就没有那些好处了。
秀才:“廪膳米人日一升,鱼肉盐醯之属官给之。”——《明史·食货志六》。考上了秀才每人每天给一升米约2斤(刚够两人吃),给鱼肉油盐。(注:明代10升=1斗,10斗=1石)明代优待秀才时,甚至可以拿到每月1两白银的廪膳费。明代的“学生”概念不是现在的学生概念,现代的学生只能算做“童生”,“童生”考成了秀才,入了县学,才算是廪膳生,才可以“食廪”,所以明代秀才不干活也可以生活,只是不干活只吃“廪膳”会很穷,所以有“穷秀才”之称。
以上跟据明代万历年《宛署杂谈》、清代康熙年《明史》。
街头挑担卖油的小贩:一年收入约20两,计人民币13216元(合每月收入1.66两=1100元人民币)。
冯梦龙在万历年至天启年写有《三言》,其中《卖油郎独占花魁》中,秦重只有3两白银的本银,街头卖一年油,除去一年日用开支,还能剩余16两白银。“每日所赚的利息,又且俭吃俭用,积下东西来,置办些日用家业及身上衣服之类,并无妄废。”除去一年用度剩余16两,所以记为年收入20两。
杀猪的:范进的老丈人胡屠户对穷秀才范进说,“每年寻几两银子,养活你那老不死的老娘和你老婆是正经。你问我借盘缠,我一天杀一个猪,还赚不得钱把银子,都把与你去丢在水里,叫我一家老小嗑西北风!”——《儒林外史》。一天一钱,一月3两,一年有36两,看来杀猪的收入直逼马夫了,年收入合23789元人民币,月收入约合1982元人民币。
农民:农民的收入是多少?农民“人给地十五亩,蔬地二亩。” “新耕地免租三年。”假设古代耕种水平低,只及现代的1/2或2/3,那么农民每亩约能收入250斤或350斤大米,按300斤算,南方一年收二季,北方一年收一季,如果丰年加勤恳,南方农民年均毛收入约合人民币15750元,北方农民年均毛收入约合人民币7875元,除掉农具、肥料、水利开支、亩税(明朝每亩收税一斗,约20斤大米),如果一家七八口人干起来,几年里盖个优质砖瓦四合院不成问题。
明朝的物价(万历年)
大米:白银1两=2石,即377.6斤。合人民币1.75元/斤。
上等猪肉:白银1钱六分=8斤。合人民币13.2元/斤。
上等羊肉:白银1钱二分=8斤。合人民币9.5元/斤。
牛肉:白银七分五厘=5斤。合人民币9.9元/斤。
五斤重大鲤鱼:价白银1钱,合人民币13.2元/斤。
栗子五斤,价白银6分五厘,合人民币8.6元/斤
活肥鸡一只,价白银4分,合人民币26.4元/只。
白布四匹,价白银8钱,合人民币元132.2元/匹。
绵花一斤,价白银6分,合人民币39.6元/斤。
高级红枣100斤,价白银2两5钱,合人民币16.5元/斤。
会试用黄绢伞二把,价白银六分,合人民币3元/把。
刑部用铁锹五把,价二钱五分,合人民币33元/把。
官用桂圆重二斤八两,价一钱二分五厘,合人民币29.5元/斤。
以上物价根据明代万历年《宛署杂记》。
明代小说《水浒传》中杨志东京卖刀的时候,牛二曾说“甚么鸟刀,要卖许多钱!我三十文买一把,也切得肉,切得豆腐”。一两值1000文,一把菜刀30文,约20元,考虑到当时没有工业化炼铁,这个菜刀价格也跟我们现在差不多。
第四十四回,戴宗杨林请石秀吃饭的时候,杨林扔出一两银子让店家随便上酒菜。这600多元钱在我们现在大酒店里还不够,可是在小酒家里也确实可以随便上菜了。
房产价格:“可成道:‘在坟边左近,有一所空房要卖,只要五十两银子。若买得他的,到也方便。’春儿就凑五十两银子,把与可成买房。”——《三言·赵春儿重旺曹家庄》。低档房产50两一宅,约合人民币33040元。
高等大宅院:1000万以上(?)。“施小舍人急于求售,落其圈套,房产值数千金,郭刁儿于中议估,只值四百金。”——《三言·桂员外途穷忏悔》。看来明朝有钱人的房子还是真够贵的。
物价的稳定。明朝初几年和末期时,物价曾有过一两白银买一石大米,正统年间也有一两可以买四石的年景,崇祯帝国乱时还有过二两一石的物价。但比起民国末年物价天涨,总算银子还是硬通货。明朝的物价基本是平稳的,尤其是官俸硬比例,一两比二石大米,对稳定货币价格有相当的作用。
税收:
《明史·食货五》:“凡商税,三十而取一,过者以违令论。”
《宛署杂谈》:“至万历十年内,又蒙题,将铺行下三则免征税契,买价不及四十两及典价,一概免税,其买价至四十两以上者,每两止税银壹分伍厘。”
《明史·食货二》:建文二年诏曰:“江、浙赋独重,而苏、松准私租起科,特以惩一时顽民,岂可为定则以重困一方。宜悉与减免,亩不得过一斗。”
《明史·食货二》:宣德五年二月诏:“旧额官田租,亩一斗至四斗者各减十之二,四斗一升至一石以上者减十之三。著为令。”
明朝的商税原先是30取一,也就是3.3%。后来明朝皇帝与内阁考虑减轻国用以减少百姓负担,万历时降到了1.5%。小生意、小商小贩、年营业额在40两白银也就是在营业额少于26432元以下的,免税。——这不算是照顾弱势群体吗?
农民税在洪武初,原先有三至四斗,后来民田税收减为每亩一斗米,约18.9斤。官田为一至三斗多一点。人民交税少,跟明朝的政府机构精减有关。但发生战争时费用大量不够,崇祯国乱时期,为求一点兵费,皇帝几乎四处求告。万历年间最好收成时,全国财政一年有200万两白银,还是张居正改革搞下来的。明朝万历时,总人口约6000万,人均每年负担国家税支0.033两白银,约合人民币22元。
福利:
《明史·食货一》:初,太祖设养济院收无告者,月给粮。设漏泽园葬贫民。天下府州县立义冢。又行养老之政,民年八十以上赐爵。复下诏优恤遭难兵民。然惩元末豪强侮贫弱,立法多右贫抑富。
明朝没有叫化子和流浪汉,每个县都有养济院,免费收留。
《宛署杂记》载,“每名口月给太仓米三斗,岁给甲字库布一匹。”入养济院的条件是,“查都城内外之老疾孤贫者,籍其年以请。”由于有待遇以至于某些人发达了也不走,“间有家饶衣食、富于士民者”也在里面混个名字,捞个实惠。遇水灾旱灾流亡的人,凡有力可耕者,国家给田每人15亩耕种,给牛和农具。贫民没钱买地葬的,国家给地。老人八十岁以上的,国家赐爵,爵是有收入的,也就是国家养老,不过要等到八十岁。
明代人生活如此。清兵入关后,强权政治,焚典改史,剃发易服,税收重重,民皆奴才,生活档次降低,难怪反清复明一直进行了半个清朝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