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在开始,为报道抗战胜利70周年准备,明知那时幸存者会更少,一定不悲、不泣、不哭、不嚎,大家一起,准备一种意志和毅力,振兴我族。
今天,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纪念日。
12月13日,对南京市民而言,对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而言,是纠结、是苦难、是羞辱、是征服。
大家知道,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越来越少。法律诉讼,在日本,对东亚荼毒的幸存者,越来越不利。大屠杀幸存者,但凡见过面、听故事,一定痛哭,一定痛恨……
不用大屠杀幸存者叙述,但凡见过当年照片,加害国留存的档案照片,一定痛哭,一定痛恨……
只是,局部的所谓征服,当年对华北和华东的征服,或者现在以法律名义玩弄民意,包括加害国现在的民意。如此做法,不可能说服现在加害国的国民以及当年的受害者。
中华民族,相当大程度上,和平时期,或许难以产生危机感,却是危机感触动、触发以至爆发的民族。当大刀向某些异族的脑袋砍去时,是我族以必死的决心、实现必胜信念的时候。
12月13日,但凡记得这个日子的炎黄子孙,不应该愤怒,而应该深沉;更不必喊口号、上大街,而是应该自我定位,找到我们民族的出发点和激发点。这个时候,理应自我认知,同时自我反省。
异族,对我族征服,以东北某个城市为例,以个位数警察,管制我族几万人。
这种情形,因为自我标榜的种族优势而显现强势,何以得逞、何以得意或者实现,是一个社会学谜团。既然异族没有反省,我辈必须认真:做好自己事、管好自己人,不为异族诱惑或欺骗,不为国际政治所蒙骗。这个世界上,谁是谁,谁乱来,无论国籍,我们看清。
12月13日,理应记得几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姓名。他们的悲哀和屈辱,属于我们大家。
写这篇文字时,我想说出几位幸存者的姓名,却因为多年未见,不知是否依然幸存,不敢触动幸存者后人的情感和情绪。温良恭俭,我族内部,是为传统。
媒体人,几年前,但凡参与抗战胜利60周年报道,但凡去南京,但凡采访幸存者,但凡对话,当初一定悲、泣、哭、嚎……
从现在开始,为报道抗战胜利70周年准备,明知那时幸存者会更少,一定不悲、不泣、不哭、不嚎,大家一起,准备一种意志和毅力,振兴我族。
这段文字落笔,忍住一切悲、泣、哭、嚎,为中华崛起和振兴,有一种决心,有一种信念。对12月13日,无论异族怎样解释和开脱,我族自当理性和理智,以至清醒和清晰。
国歌歌词,唱响中华民族之精神。
本报特约评论员祁乐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