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0.29 来源:象山广东商会
这是一个创业的时代,只要有梦想,就有可能铸就成功的未来。
他们,一个是昔日的劳务派遣工,一个是昔日的小木匠。在广东这块创业热土,他们凭借自己独到的眼光和创新意识探寻方向、谋求出路,终在这个异地他乡谋得一席之地。
沈有才:租房租出来的“千万富翁”
六月的午后,在广东省东莞市塘厦镇,今年已经50岁的沈有才驾着一辆黑色的奔驰车,穿过几条蜿蜒如蛇的巷道,在位于该镇名为“138”工业区的一个厂区内停下来。每次来到这里,沈有才的心里就会有无尽的感慨,对于他来说,这处偏僻的厂房意义非同一般,因为在这里他赚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从此开始了他的发家史……
沈有才说,和其他南下来打拼的创业者不一样,自己当初只是以“劳务派遣”的形式被输送到东莞的,没有多大的抱负和远大的理想,唯一的念想就是在三年的合同期里,多学一点技术,多赚几块工钱,合同期满就回家“享福”。但让沈有才没想到的是,自己当初的这个决定,却让他和他的家人如今在东莞这座城市扎了根。
沈有才出生在鹤浦镇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年轻的时候做过农民,当过学徒工,跑过业务,就是没上过学。19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活了深圳、东莞这些沿海开放城市的经济,一家家外商投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1988年10月15日,这是沈有才一生怎么都不会忘记的日子。这一天,他要以镇公办企业——金宝达工艺品有限公司供销科长的身份,赴广州参加广交会推销公司的玻璃工艺品。但在广交会上,他没有如愿签下一笔订单,却把自己推销了出去。
“一个在东莞办公司的台商在我们的展位前接连徘徊了好几次,似乎对我们的玻璃工艺品极有兴趣,但每次过来,他都不说话又走开了,我知道这是个机会,当时也不知道哪里来的勇气,随手拽起一个玻璃品就追了上去。”但当沈有才向这位台商表明意图后,台商简简单单的一句话震住了沈有才。“我们是同行,我不要你的产品,我想要你的技术,如果你愿意来我的公司,我可以给你起码每月500元的工资。”每月500元!这可是沈有才当时在公司一年都赚不到的。面对着诱人的工资,沈有才做了决定——“我要去东莞”。
同年12月,离春节只剩20天了,当别人纷纷收拾行囊准备“归巢”的时候,23岁的沈有才却和另外38位年轻的老乡以劳务派遣的形式,怀着“淘金梦”踏上了去东莞的火车。回忆起当初刚到东莞的情景,沈有才感触颇多:“和之前呆过的工厂差别太大了,台资企业有严格的公司制度,必须准时上下班,有严格的请假制度,上班不准穿拖鞋……这让我们这些在乡镇企业自由散漫惯的‘草根’工人感觉特别不习惯,经常被罚扣工资。”
但让沈有才觉得最难熬的并不是这些严格的规章制度,而是一个异乡客浓浓的思乡之情。“都是一些年轻小姑娘小伙子,每次收到家里寄来的信,大家都要哭,先是一个人哭,然后是一群人一起哭,这样的情感只有在当时那个年代,只有像我们这样远离家乡的人才能体会!”说起这些,沈有才原本含着笑的嘴角垂下悲伤的弧度。
在台资企业的三年里,沈有才很快便得到了台商老板的赏识。临近合约期满,老板找到沈有才,希望他能长期留在公司发展,并允诺将他提拔为公司管理阶层。就这样,沈有才在东莞一呆就是23年。
“做生意,要的就是眼光和勇气!对于一个生意人来说,眼光是对当下市场的一种洞悉,而勇气则是迈向成功的力量阶梯”——这是沈有才创业的心得。他坦言,自己在东莞的第一桶金并不是在这家台资企业赚得的,而是一处所有人都不看好的“烂尾楼”……
2001年,各地的房地产开发商纷纷来到广东这片热土投资房地产,但是沈有才却用四处筹借的350万元钱从一个朋友手中买了一幢偏僻的“烂尾楼”。面对这片破壁残垣,许多身边的人都觉得这是一项“特别不靠谱”的投资,就连沈有才本人心里也“完全没底”。回想起自己当时的举动,沈有才仍然觉得很惊讶:“是挺冲动的,那地方地段不好,房子也不行,不知道整修要多少钱,不知道有没有人租,更不知道收益怎么样,加上又是‘烂尾楼’,风险又大,万一赔了,那真的是要负债累累了。”
但是,事实却证明沈有才的这一冲动之举是个明智的投资之举。短短三年时间,他便以“整修再出租”的形式不仅收回了投资成本,还赚得了人生第一桶金。在今后的10年中,当别人将目光投向豪华地段的‘黄金楼’时,他却在街头巷角寻找着废弃的厂房,隔一两年就收购一幢、改造一幢、出租一幢。如今,沈有才名下的厂房物业已有7处,累计面积13万平方米,单单每年物业租金收入就达1000多万元。
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沈有才所在的台资企业遭受重创,他又用自己在物业出租行业积累的资本成功收购了这家台资企业,并进行企业重组,转战“不饱和树脂工艺品”行业。目前公司年产值达2000万元以上,公司经销点遍布全国20个省份,成为塘厦镇一带名副其实的“千万富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