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夫(1910—1931),原名徐柏庭,又名徐祖华、徐白、徐文雄,笔名殷夫、白莽、任夫等,象山怀珠乡(今大徐镇)大徐村人。1923年秋毕业于象山县立高等小学,入上海民立中学,始创作新诗。五卅运动中,参加学生运动。1926年秋初中毕业,越级考入浦东中学高三年级,期间参加进步文艺团体“新蚶社”,加入共青团。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被捕,狱中作长诗《在死神未到之前》(后刊于《太阳月刊》),不久由兄保释。同年秋入上海同济大学附属德文补习科,常与中共党员王顺芳等参加校内外秘密革命活动,9月转为中共党员,被推为学生代表,编辑油印刊物《漠花》,抨击时弊。1928年初加入进步文艺团体“太阳社”,秋复被捕,后由其嫂托人保释,仍回同济读书。11月奉命转移回象山,在县立女子小学任代课教师,寄居丹城西寺,创作《孩儿塔》等诗。次年3月返上海,接上组织关系,专事青年运动,创作《别了,哥哥》等诗。5月结识鲁迅,获器重,7月参加罢工斗争中第三次被捕,获释后得鲁迅接济。不久调任共青团中央宣传部干事,参与编辑团中央机关刊物《列宁青年》、青年反帝同盟刊物《摩登青年》。1930年3月,以发起人之一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为《萌芽》等刊撰写诗歌、散文、随笔,5月出席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次年1月17日,在东方旅社参加党的会议,因叛徒出卖,与柔石、冯铿等同被英国巡捕房逮捕,19日引渡至国民党上海公安局,囚押龙华淞沪警备司令部,2月7日夜被害于监狱围墙外荒场,为“左联五烈士”之一。后鲁迅作《惯于长夜过春时》诗及《为了忘却的纪念》文悼念。早期诗作多歌咏爱情、故土,谴责黑暗现实与呼喊光明未来相交织,20岁后诗作境界开阔,气概雄浑,时代感强烈,鲁迅称为“是对于前驱者的爱的大?,也是对于摧残者的憎的丰碑”。是继郭沫若、蒋光慈后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又一 。墓在上海革命烈士陵园。遗作收入《殷夫选集》、《殷夫诗文选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