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4月24日 10:27:12 陈方 青年时报
提要:或许,每个人心底都藏着一颗毒胶囊。那颗毒胶囊便是,我们丧失了对良心最起码的敬畏与坚守。这与我们的职业、地位无关,无论你是监管部门的高官还是小作坊里的工人,抛弃了对良心的敬畏,我们都是一颗毒胶囊
毒胶囊事件爆发数日,“皮鞋很忙”的段子火了,“胶囊新吃法”的帖子火了,“衡水阜城县副县长”的官腔火了,围观了各种“火”之后,公众的心只能是越来越冰凉:当治病的药变成了“致病”的药,我们身处的这个社会到底还有什么不可能?
毒胶囊掀起的舆论风暴已经引起了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中央领导同志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严肃依法查处,确保人民群众利益。连日来,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及时采取措施,封存问题产品,全面排查药用明胶和胶囊生产使用过程中的隐患;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已按要求停用、封存问题产品。公安部门对涉嫌犯罪的企业和有关人员正在进行侦查。
然而,这一起毒胶囊事件和以往被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没有什么不同:不法生产商违法生产在先,继而是媒体曝光引发舆论聚焦,最后是监管部门出面善后。对于公众而言,类似事件中这样的“起伏”路径已算不上跌宕,人们似乎已经习惯了监管部门滞后的监管。但是在麻木之中,人们也免不了追问,食品不安全,药品不安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的“宝座”是不是也该有所“风险”,这样才对得住公众每一次相同的追问?
滞后的监管中,以及监管存在的渎职与不作为一定是该被问责的。这起毒胶囊事件中有几个细节需要注意,在浙江新昌县儒岙镇,部分药用胶囊生产商对白袋子工业明胶铬超标的事实心知肚明,在新昌县做药用胶囊的厂家圈内,大量的白袋子明胶通过地下链条暗中销售和使用已是公开的秘密。既然已经是“公开的秘密”,那么为什么不见监管部门出手?据媒体披露,药企及相关企业是浙江新昌的支柱产业之一,正因为这些企业是当地的支柱产业利税大户,当地监管部门是不是才对这些企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作为毒胶囊的产地之一,衡水阜城县8年前就曾因此被媒体曝光。如今在衡水市的网站上,依然能够找到整顿结束时的报道:“对重点经销业户的销售行为进行了严格的规范管理,印刷了工业明胶包装标识样本五万多份。对经营者从购进到销售实行申请、报检、验收、出厂一条龙管理,有效地监控了明胶生产销售行为。”为何8年后的今天,工业明胶依然充斥药用胶囊市场?监管问题自然是首当其冲。
从政府职责的序列看,监管失守当然是毒胶囊“兴旺发达”的重要原因。问责药监部门以及更高级别的政府部门这是必须的,可是,面对层出不穷的食品药品安全事件,“监管”真的靠得住吗?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专家孙忠实在接受采访时说:“药监局肯定有责任,但实话实说,药监工作人员才有多少?根本不可能深入到每一家药厂的每一个环节,明明制定了GMP,但企业就是不执行,该怎么办?”虽然公众愤怒于药监部门的失职不屑于听他们的辩解,但是从技术性角度看,这样的声音也并非全无道理。这世界上的药品种类实在是太繁多了,仅仅《中国药典》中收藏的药品就有4567种之多,这些药品的生产又分布在全国的成千上万家厂商中,你说要给药监局配备多少人手和办公经费才能管得过来?
“问责”真的靠得住吗?三聚氰胺事件爆发后,国家对三聚氰胺相关责任人的惩罚不可谓不重,然后,乳制品行业的问题依旧没有绝迹,“问题牛奶”时不时依旧会被媒体曝光。
实在无意于去批评底层民众。但又不得不说,“底层沦陷”在一定程度上也助长了食品药品安全事件的发生。乳制品行业中,往原奶中添加各种“辅助剂”的奶农们都是底层劳作人民,在大多数人的认知里,底层人民都有着天然的“道德优势”,但是他们不可能不知道添加剂对人体的危害,在利益的追逐下他们一样可以抛开道德与良心的约束。毒胶囊事件中,从皮革厂到明胶制造厂再到药企,那些生产车间的底层工人也不可能完全不知道这些“烂皮革”的去向与用途,他们依旧“默默无闻”地继续着他们的工作只是为了养家糊口。底层的“沉默”与“不作为”,一方面可能源于他们对社会监管已经丧失了信任,另一方面可能源于他们“心存侥幸”,他们笃信这些“毒胶囊”不会流入自己口中。那些生产“染色馒头”的人们不是从来不吃自己制作的馒头么?
在毒胶囊失守的所有链条中,“底层沦陷”可能是最不应该被提及的。与药监部门“只提惩处药企不提问责自身”的姿态相比,质疑“底层沦陷”反而有些无力。但无论如何,生活在一个免于“食品和药品安全恐惧”的环境里,这是每一个公民应享有的权利和尊严。最让人担忧的是,每一起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发生后,责问了厂商的职业沦陷、追问了政府监管部门监管的乏力之后,食品药品的安全问题似乎成了一道无解的难题一样继续沦陷。
或许,每个人心底都藏着一颗毒胶囊。那颗毒胶囊便是,我们丧失了对良心最起码的敬畏与坚守。这与我们的职业、地位无关,无论你是监管部门的高官还是小作坊里的工人,抛弃了对良心的敬畏,我们都是一颗毒胶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