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3-13 联会早报 黄慧敏 报道
“两会”指的是全国人大和政协的年会,而从出席和关注的群体来看,它也还真是名副其实的“两会”——各省官员代表和媒体这两群人的“大会”。
来自中国各地的5000多名官员与代表从上星期起,每天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各酒店和办事处窜来窜去,会议与饭局是一个接一个。他们在“两会”上绝对是主角,是关键的参与群体。
至于另一群每天在“两会”会场窜来窜去的当然是国内外媒体了。难得把全中国最重要的政治人物都汇集一堂,记者怎么会放过如此大好机会?至今,“两会”上的多场重要记者会和讨论会,境外媒体驻京站的“大头”们都一一现身,亲自上阵。
可是就当顶着金头发、蓝眼睛的记者们都往“两会”冲的同时,应该最受“两会”各项政策讨论影响的中国百姓反倒是看似漠不关心。
分别为期10天的“两会”都快步入尾声,但日前和北京友人聊起,谈到“两会”的各种讨论,她却是一点具体内容都说不出。她倒是对“两会”期间的保安工作“铭记于心”。才提到“两会”,她的第一反应就是埋怨,最近搭公交车(巴士)路过天安门,想打开车窗透透气却被乘务员阻止,说“两会”期间不让开窗。
昨天和出租车司机聊起,对方也笑说:“‘两会’有什么好关注的?躲还来不及呢,天安门一带老堵车。”让人懊恼的是,司机还要补上一句,说天天往会议赶的记者们都“犯傻”。
《法制晚报》上周报道温家宝总理“两会”上发表的政府工作报告时,还特地统计说,现场共响起26次掌声,最热烈的掌声时长28秒。
可是最重要的其实不是场内代表和官员们鼓掌了几次,重要的是怎么才能让百姓为“两会”鼓掌。这是官员代表和媒体都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可别让我们这两群人自己在那里“犯傻”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