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新用户注册
搜索

花树讲白搭

[复制链接]
无意 发表于 2012-3-19 13:47 | 显示全部楼层
沙摩罗花树 发表于 2012-3-19 13:24
今天这段闲书,扯的是哲学。

哲学有个命题,叫做形而上,这个命题连接起来的一些列学术,叫做形而上学。 ...

花花的观点很危险哲学的正确与否只能留待历史去评价了.在咱中国,你别忘了对你说的伪哲学观点还有一特别的注解"中国特色".卖啥玩意你别管,最终解释权在商家.我不拥护任何一种哲学,它已沦落.科学才是真东西.
 楼主| 沙摩罗花树 发表于 2012-3-20 13: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沙摩罗花树 于 2012-3-20 13:54 编辑

今天的闲话,扯的是象山的一句土话:喔格乱经。

典故是这么来的:象山有个大户人家死了人,要请法师超度,因为是大户人家吗,本地的不要,邀请外地的。结果,当差的听话,跑到大秦罗马国去请了一个念经的圣师过来。
中国的法师念经,就算是含胡桃,也勉强能听出一点什么来,但是这个大食国的圣师念的经,实在是听不出来是啥头头脑脑,于是大户人家忍不住问道:大师,你念得到底是啥经啊?
那个大师说道:All Great。(都是伟大的经文。)
于是大户就告诉别人,天方国罗马国的和尚念得都是“喔格乱经”,后来就被引申为胡说八道的意思。

今天的闲话就扯到这里。
欲知后事,且听下回分解。
 楼主| 沙摩罗花树 发表于 2012-3-31 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沙摩罗花树 于 2012-3-31 10:36 编辑

好几天没有讲白搭了,今天来讲一段有关于逻辑和递增数列的闲话。

别被我上面的两个专业性名词给骗了,其实,我不会给大家弄一大把数学公式的,因为我的数学,只有20分(那还是人情分……)
别问我大学是怎么考上的,我高考没有考数学,因为我上的专业,数学不计分,0分夜照样能上的。

好下面开始正式的扯淡:
我假设,今天为第一天(这简直就是废话),那么明天就是第二天。
那么,明天的明天是那一天?
有人说了,是后天。嘿嘿。没错,明天的明天当然是后天了。
那么后天的明天呢?
又有人说了,那叫大后天。嘿嘿。没错,那的确是大后天。
那么后天的后天呢?
还是有聪明人说了,那是大大后天。好吧,大大后天,我再问下去,大大大大大大大后天都会出来了。
现在我要问的是,大大后天是第几天?
哎,被问住了吧,跟不用说要问你,大大大大大大大后天是第几天了。嘿嘿,这个突然性反应不过来,就叫做惯性思维,也叫逻辑惯性。反应不过来没事,扳指头算算就好。
后天是第三天,大后天是第四天,大大后天当然是第五天了。
好吧,我再继续问,那么明天的明天的明天,是那一天?
嘿嘿,木怵了吧,反应过来了么?当然是大后天啦,就是第四天啊。
那么大后天的大后天的大后天,又是那一天呢?
嘿嘿,继续扳指头算算,这不就是大大大大大大大后天吗……也就是第十天呀。

你当我这就完了,才说道一半呢。
明天的明天是后天,也就是第二天的第二天,却是第三天,为啥不是第四天?道理是啥,我不讲,这是小学的内容……问小学老师去,那谁你说啥,小学老师不懂!那我也没辙,你问数学教授去吧。总之,公式是:d2Xd2=d(2+2-1)
后天的明天是大后天,也就是第三天的第二天,却是第四天,为啥不是第六天为啥不是第五天,别问我。公式是啥?公式如下:d3Xd2=d(3+2-1)
后天的后天,也就是第三天的第三天,不是第九天也不是第六天,而是第五天。公式,6+6-1
明天的明天的明天,是第四天,不是第六天,不是第八天。公式,2+2+2-2(两个的了)
大后天的大后天的大后天,是第十天,公式4+4+4-2=10,。

好了,我只想说,这是常识,逻辑的常识,也是日常生活的常识。第几的第几,是第几,那就是第x+y-n(n=几个的字),嘿嘿。
简单不,你们有几个人记得呢?

 楼主| 沙摩罗花树 发表于 2012-4-1 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沙摩罗花树 于 2012-4-1 11:08 编辑

今天的讲白搭,要说前头说过的那个话题:每个朝代(包括乱世诸国)亡国的发轫之机。

夏商周三朝,夏亡于孔甲,商亡于武丁,周亡于孝王。

那么东周时代呢,我们来说说列国。

先说东周,东周之亡,始于平王。为啥周平王作为一个建国皇帝,也是造成灭亡之因的人呢?原因在于,周郑交质。天子和大臣互相交换人质,表示两不相欺……这,天子还有天子的架子么?大臣又何来大臣的样子!君不君,臣不臣,自此时开始。而郑庄公,作为中国第一个地域型国家的始作俑者,也因此而野心澎湃,开始了郑伯初霸的时代。
那么郑国呢?郑国之亡,亡于昭公。郑昭公名忽,善于打仗。可是他并未能摆平自己的兄弟和手下,郑国由此陷入兄弟争嗣,大臣乱主的困境,由此而衰弱,不久齐国就出了齐桓公小白……
齐国,始亡于齐孝公。孝公无能,未能继承他老爹齐桓公的霸业,而被易牙、竖刁两人驱逐,齐国群公子争嗣,齐国衰弱,直到孝公的弟弟齐惠公,外服强晋,联合郑卫,国家方才安稳下来。后来虽然还有齐景公的晏子中兴,但是亡国在即,已经属于回光返照,不久田完代齐,齐国王室不再姓姜了。
战国七雄的齐国且慢说不表,先来说说春秋第一强国晋国。
晋国自献公之后,也有群公子出亡,大臣弑君的举动,但是晋国并没有衰弱。晋国从来都是无公族多强臣的态势,公室(同理于王室)成员都是要被削弱的,而大臣的权利都很大,出了不少权臣。当然在君强臣弱的时候,那些个大臣都是有用的干将,但是一旦君主处于幼儿寡母的时候,那就是权臣政治了……但是好歹,晋国还是没有在权臣时代灭亡,而是到了六卿时代,才终于走向了国家的终结。哪怕是暴毙的晋灵公,他的刺杀赵盾的行为,和他之后晋成公默许屠岸贾诛杀赵家满门的行为,如出一辙。那都是为了巩固君主的公权。所以这两个君主,看似昏君,却非亡国之君,直到晋平公。
晋平公是个贤君,按说他不会是亡国之发轫者,但是正是因为他的贤德,让本来就势力庞大的晋国六卿,再次承掌实权,并且继续扩大势力,故此,晋平公一死,晋国很快就发生六卿之乱和智伯灭族的事情,随后就是三家分晋了。
晋国争霸的死对头,那就是秦楚,可是秦楚两国在春秋结束,依旧是生命力旺盛,所以,我们等讲战国七雄的时候再讲。春秋的结束,有两个偏远方国跳进了中原诸侯的视野,那就是吴越争霸事件。
吴国之灭,灭于夫差。越国之亡,亡于勾践。两人都是一代霸主,可是这一代霸主都是亡国灭种的祸根。夫差灭国在于过度信任大臣,以至于游玩与女色宫廷之间,亡国了。
勾践灭国在于过度猜忌大臣,于是范蠡逃,文种死,群贤止步,越国再无名臣,随后被楚国灭掉。

这后面,我们就可以将战国七雄了。
第一个,韩国,亡于哀侯。哀侯原本算是一个明君,继续用申不害变法,大有成就。申不害之后,他任用了韩廆为相,然而却亲信大臣严遂,结果严遂和韩廆互相争斗,严遂就要刺杀丞相,刺客一来,韩丞相乱跑,去结果抱了哀侯当挡箭牌,结果哀侯和韩廆两人一起被刺死了,韩国就此衰弱,一蹶不振。
第二个,魏国,亡于惠王。魏文侯魏武侯,变法图强,用贤任能,制衡天下,秦楚避让,燕齐吞声,赵韩两国也只能屈服。然后到了魏惠王,不能用人,就这四个字跑了很多贤人,然后又用庞涓穷兵黩武,结果……魏国之亡,指日可待了。
第三个,赵国,亡于武灵王……武灵王胡服骑射,是个豪杰,可惜不是好君主啊……正是他埋下了赵国灭国的祸种,君主对大臣的各种猜忌,导致了赵国虽有国力,却无野心的局面。
第四个,齐国,亡于齐闵王……齐闵王也不算是个昏君,齐宣王时代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到他这里,就无所遁形了。他还乘着燕国内乱,直接灭了燕国一次,只是他好高骛远,骄傲自满,随后就落的一个身败名裂的下场。成就了乐毅的一世威名。
第五个,楚国,楚国的亡国祸根在楚怀王……最后客死他乡,叫人可怜。谁让他遇到张仪这个天下枭臣了呢……
第六个,燕国,燕国亡于燕王哙,好好的不当国王,要搞禅让,让给大臣子文,结果燕国内乱,还好有个儿子当了燕昭王,招贤励志,总算是复兴了燕国,可是从此之后,燕国彻底就算是衰落了,若不是地方偏远,秦国第一个灭的肯定是他。
第七个,秦国,秦国之灭,在于秦始皇本身。天下一统了,但是没经验搞管理啊,怎么办,凉拌,于是天下大乱……

秦朝之后,就是中国的各代王朝了,中国不再是一个地域概念,华夏不再是一个族群概念,这里的概念不再是强调自己的小群体小环境,而是讲究大一统,大天下。
中国从此成了一个国家概念,华夏成了一个文明的名字。

欲听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楼主| 沙摩罗花树 发表于 2012-4-1 14: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沙摩罗花树 于 2012-4-1 16:14 编辑

书接上回:

继续将朝代兴旺更替的发轫之机。

西汉自高帝建国,吕后休养,文景之治以后,天下到了汉武帝时,大大的爆发了一阵。其实文帝、景帝时代,也不是一点事情都没有,汉文帝时,正是冒顿单于和汉室争天下最热闹的时候,汉文帝是屡屡兵败,史册怕羞,所以没有详记。内部有弄臣邓通(就是坐吃山空的主),还有藩王造反,文帝时代不太平。景帝时代,更不太平,七国之乱有木有,要是没有周亚夫,就没有了汉武帝有木有……
西汉之亡,亡于何时呢?不是汉武帝,汉武帝穷兵黩武,弄得天下凋敝,宠信钩弋夫人,重用佞臣江充,兴蛊惑之狱,逼反太子刘据,一片大好江山弄得稀里哗啦,最后下罪己诏,但是还没有到亡国的转机。他给他八岁的孩儿刘弗陵,留下了一个中流砥柱——霍光。
然而西汉之亡,就从这个开启了昭宣中兴的汉昭帝开始,刘弗陵是个神童,看他八岁登基时写的那篇《黄鹄》就知道了。而他十四岁就辨识忠奸,更是让他获得了圣君贤明的形象,然而他之所以亡了西汉,在于他的短命。八岁即位的他,十三年后,在二十一岁就死于病榻,无嗣!只能立他大哥刘据(就是造汉武帝反的那个太子刘据)流落民间的儿子刘病已(刘询)为帝。这一来,继续了霍光第一宰辅的地位,也给后世奸佞开了榜样。到了汉元帝之后,西汉多外戚权阀,最后被大外戚权阀王莽篡夺了帝位。
西汉完了,是东汉,东汉光武帝刘秀即位后,也发展的不错,但是东汉之亡,是那一个皇帝呢?汉和帝!!没错,就是逐匈奴于漠北,催胡骑乱西方的汉和帝。和帝即位时,才十岁,但是汉和帝不是简单的人,他隐忍不发,直到自己羽翼丰满,才一举废了太后窦氏家族的势力。汉和帝的功绩,多是早年窦氏家族在的时候建立的,到了他的时代,内治平,外无患,应该是当当太平皇帝,享享清福了吧,结果,不幸,他和他西汉的难兄难弟一样,早逝。汉昭帝刘弗陵二十一岁死了,汉和帝刘肇二十七岁也死了。刘弗陵还有霍光留着没死,但是汉和帝留给他儿子的,只有一群握着权柄的宦官……东汉的灭亡,指日可待了。
西汉亡于外戚当政,东汉亡于宦官乱权。那么一代枭雄曹操建立的曹魏天下,又是亡于何时呢?
五官中郎将曹丕年少时做梦都未曾想到,自己有朝一日会当皇帝。故此在他当皇帝之后,大喜过望,对大臣辛毗说“君知吾喜否。”辛毗回家和女儿辛宪英一说,女诸葛辛宪英就忧虑道:“这魏国恐怕是不会太长久,别人当了太子、皇帝,就会担忧自己做不好,让天下人失望。而他却是为了谋求高位得到满足而欣喜,本来就没有天下之志,这天下恐怕最终不是他的。”没错,魏国没有得到天下,而是司马家的晋国拿了天下。原因何在,原因在此。所以,魏国之亡,在于文帝曹丕。
回头说说三国蜀汉,蜀汉之亡,是亡在刘禅,还是亡在刘备呢?严格的说,直到刘备死,蜀汉依旧还是一个强国。吴国未敢当其怒,魏国未敢撄其锋。而直到诸葛亮死,蜀国也未曾衰弱……直到姜维九伐中原……所以蜀国之亡,亡于后主刘禅……太信任你的大臣了,阿斗……
最后说说酱油壶,啊,是酱油吴,吴国一向来是三国中的陪衬角色,但是吴国之亡,亡于那个神童孙亮。孙权死的晚,所以他的太子没挺住,先挂了。所以就立了太孙,神童孙亮。但是孙亮时代,完全就是另一个神童诸葛恪的吴国,哎,孙亮或许是不是对着月亮叹息,“既生亮,何生恪”。看官你是不是觉得这词儿熟悉,没错,三国时代,诸葛家出了不少能人,卧龙诸葛亮,虎符诸葛瑾,苍狗诸葛诞,还有对抗姜维的诸葛绪……周瑜叹息:“既生瑜何生亮。”孙亮也叹息:“既生亮何生恪。”东吴人都恨诸葛家的……
后来孙亮被废,吴国小朝廷争权夺利几次上演腥风血雨的朝廷政变,让江东士人习惯了“据上游以令朝堂”的权阀思想,故此,从东晋南渡开始,一直以来都是权臣出居荆州,握重兵,观望朝廷动静。朝廷稍有不听话,他就起兵干他娘的,马上就给你换个皇帝,甚至换个朝代……
好,三国归晋了,之后就是西晋,西晋之亡,始于武帝,也就是司马炎本人。他不听大臣建言,执意让弱智的晋惠帝司马衷即位为帝,断送了晋朝的大好河山。就像卫瓘装醉时说的那句话:“此座可惜。”的确可惜了啊……
西晋因为八王之乱,壮大了胡狄的势力,导致了五胡乱华的混乱,于是西晋灭亡,司马睿东渡,称为元帝。这开创了中央朝廷被北方外地入侵之后,一系列南逃渡江的先例。几次渡江,一次成功,两次失败……成功的是南宋高宗赵构白马渡江,失败的么,南明小朝廷,还有民国政府妄图划江而治,都是失败的。
都以为赤壁之战和淝水之战是轻而易举的战胜的,却不知那是东南一隅的拼死反击,加上运气好,才勉强苟延残喘的……东南一隅,囚地也。

暂且讲到这里,欲知后事如何,窃听下回分解。
纨绔 发表于 2012-4-1 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脑袋被大大大大给大疼了,俺不得不承认俺的数学也不好。
秋蚕的丝 发表于 2012-4-1 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扯象山的土话稀饭
 楼主| 沙摩罗花树 发表于 2012-4-2 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沙摩罗花树 于 2012-4-2 10:42 编辑

今天的闲话,还是书接上回,来继续说朝代兴亡。

昨天说到西晋,今天要讲东晋。
司马睿渡江,之后就成了晋元帝,靠着二王的辅佐,总算是保的司马家半壁江山没有丢。但是不久,二王之一的王敦这家伙,反了。当然,司马睿已经死了,他儿子,黄须鲜卑奴晋明帝司马绍在位。真是因为这位金发黄须的鲜卑奴,安定了不稳定的江东小朝廷内部。但是,司马绍这位神童,死得太早,还留下一句名言:“如此,晋祚安得久乎。”这是他听完大臣说他先祖司马懿诛曹爽司马昭弑魏帝建立了晋国之后,感叹的。但是晋祚还是不长不短的延续下去了,这一点和儒家所谓的“得国非正必不久也”,大相径庭。花树曾经在一片杂诗里疑惑的问道:“司马何德,淹有汉天。”就因为他结束了天下三分这一点么?司马家的德,到底在哪里?
东晋在晋明帝后面还有九个皇帝才灭亡呢,但是说道东晋的灭亡之机,确实在晋穆帝身上。虽然晋成帝,晋康帝,都是20出头就早早过世,但是国家上下仍旧是同仇敌忾的。到了晋穆帝之时,诸太后用事,庾家人都被废了,桓温就堂而皇之的上台了,桓温,桓冲,最后桓玄,自称楚帝,差点直接把晋国给替代了。虽然桓家没做成这事情,但是刘裕却做到了,南朝在刘裕手里,开始了。
那么北方的十六国呢?我们挑几个国家来说吧,因为他们很多国家都是一家人自己争自己斗这样分开来的。
第一个成汉李氏政权(氐人),灭族之祸开始于李寿。不解释,我只是点名。
第二个前赵刘氏政权(匈奴),前两代还在叫汉国的时候,很强盛,到了第三代刘曜改为赵国,很快就亡了。所以前赵之亡,在于刘曜。
第三个后赵石氏政权(羯人),后赵石勒是个英雄,渡江击水的祖逖如此说道。但是他的侄子石虎是个魔王,于是后赵就灭在这个魔王手里。
第四个燕国慕容氏政权(鲜卑),燕国前前后后分分合合,有好几个,跟西北的凉国有的一拼。当然凉国更加四分五裂,而且都是不同的家族称王。燕国,都是慕容家的。连同那个冯氏的北燕,一开始还是慕容家的。燕国之灭,开始于慕容儁。政治腐败,盘剥人民总是灭亡的开端。
第五个,前秦苻氏政权(氐人),前秦苻氏,原来姓蒲氏,反正改了之后,国家就强大了。在苻坚的励精图治之下,基本统一了北方,那个时候,北魏拓跋氏的前身代国,也已经被苻坚灭了。一片大好形式之下,按道理苻坚应该稳定统治,休养生息几年,反正东晋小朝廷已经腐败没落,让他再腐败两年,然后先灭成汉,再入荆州而下江东,重新来一遍三国统一,以魏晋之道还于东晋司马家,不亦乐乎。可惜苻坚脑子抽到了,国内根基未稳,直接举国出兵,去灭东晋。哎,这不叫举国出兵,而是举国出殡啊。弄得最后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落人笑柄。前秦之亡,在于苻坚。
前秦之后的后秦,西秦,都是不登大雅之堂的。不说也罢,诸凉国之中唯独张氏政权的前凉,还有一点小朝廷气象。前凉之亡,在于张祚。朝秦暮楚,人人厌之,国岂可久。
说完这六个,十六国时代算是结束了。接下来就是南北朝时代了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楼主| 沙摩罗花树 发表于 2012-4-2 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沙摩罗花树 于 2012-4-2 11:22 编辑

今天追加一段闲话,说说象山土话,拍节兴扫。

这句土话啊,主要流传于象山南部,石浦旦门新桥定塘一带,丹城人倒是说得很少。而且这句话被演绎为怕吉星笑……还有多事的说神马“不怕猫头鹰哭,就怕吉星笑”。
我表示这种演绎压力很大,多嘴问一句,怕吉星笑是扫兴而且惋惜的意思么?牵强附会也不能这么乱扯胡谈的,还编了神马吉星笑的故事,编神马故事也得跟现在联系呀。
拍节兴扫,的意思就是惋惜而且带着扫兴的意思,意思就是在顺风顺水一切顺利的时候,突然出了一点意外,结果完美的好局就此泡汤,语气中充满了惋惜和扫兴。
有典故没有,有!
这故事就要往上追到东晋的大造反头子,王敦。典籍记载,王敦枭目狼步,有不臣之心,而雅好鼓节。雅好鼓节,就是他喜欢听音乐的时候打拍子。古代曲子中打拍子,靠的是鼓,于是王敦就敲得一手好鼓。
话说有一天,造反了的王敦正和一帮人坐在船上饶有兴致的春游,看到长江上远远的来了一艘船,那船上居然也在击鼓为节,号令水手划桨。王敦好鼓节,当然就在意听了,一边用自己手指也在胡床边上拍节应和,正在兴致头上,那船一个横掉头,拐到一个小港里去了,鼓声节拍顿时错了,王敦大为扫兴,要人追上去,打算教那船家打鼓的节拍。结果追到港里,发现里面埋伏了好几十军舰,一齐出来要捉王敦,原来这是晋明帝知道王敦好鼓节设的计谋,故意引他注意来追的。王敦这次好歹逃了性命,从此不再痴迷击鼓,不久,就病死掉了。士大夫说:此为拍节旋胡而中断,兴扫也,必欲申其志,正其音。因其所好而谋之也。
拍节兴扫,从此就流传下来,作为完美章节中突然的错漏,引起惋惜和叹息。
后来就成为一时失误的感叹词了。
 楼主| 沙摩罗花树 发表于 2012-4-2 11:3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弄点象山土话,蹊跷奥妙点的,看我是不是能考证出典故来……
天涯海客 发表于 2012-4-2 17:50 | 显示全部楼层
天所日到底是哪一日?
成根 发表于 2012-4-2 20: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成根 于 2012-4-2 20:35 编辑
沙摩罗花树 发表于 2012-4-2 11:35
大家弄点象山土话,蹊跷奥妙点的,看我是不是能考证出典故来……


   “倭卵割筋”、“屌命七考”有典故吗?
雨后野果 发表于 2012-4-4 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杯茶润润口吧
360截图20120404123302734.jpg
纨绔 发表于 2012-4-4 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政治腐败,盘剥人民总是灭亡的开端。
 楼主| 沙摩罗花树 发表于 2012-4-5 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沙摩罗花树 于 2012-4-5 12:59 编辑

今天说短闲话扯段白书,是回应成根老大哥的两个象山俗语:“倭卵割筋”、“屌命七考”

其实啊,“倭卵割筋”就是“喔格乱经”,上面已经说过了。因为不懂的“All Great”的具体含义,所以啊,“喔格乱经”,也被说成了“喔乱格经”……典故吗,参见喔格乱经。

那么“屌命七考”呢?今天来好好说说这句话。
这句话,其实应该写作“吊楣欠栲”,典故出自我们伟大的木匠始祖,鲁班先生。
话说春秋末年,吴越争霸,越国十年隐忍十年生息,终于一鼓作气灭了吴国,成就了春秋最后一个霸主的地位。在灭掉吴国之后,越王打算在会稽城好好装修一下王宫的大门。于是请来了著名的工匠大师——公输班,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鲁班先生。
鲁班来了之后,说好办,我来装修,大王你保证材料就行了。越王说这个材料啊,我越国一方霸主,用最好的材料,肯定没问题的了。
这时候,越国还有那么一两个忠臣,他们想啊,越王现在讲究宫殿的大门了,那以后是不是会在门口觉得自己穿的布麻衣服和大门不配套啊,这样就会穿绫罗绸缎了。穿着绫罗绸缎了,又会想,吃的粗茶淡饭是不是不配套啊,肯定要山珍海味了。吃了山珍海味了,肯定觉得,周围的宫女不漂亮,然后又会嫌弃整个宫室不壮观,这样一来,吴国灭亡的因素都全部在越国这里重现了,越国长此以往,就要灭亡了。不行,我们得阻止越王这么做。
但是越王现在刚刚赶走了范蠡,赐死了文种,再正直的忠臣都会心有顾虑,谁不想好好过日子,谁没事干活腻味了,找那个阴鸷好杀的越王说几句刺耳的大实话,保准明天又多一个文种。
所以他们不敢明着来,就在暗地里给鲁班捣鬼。但是又不能赶走鲁班,所以就在材料上捣鬼。
鲁班呢,等材料啊,他心里早就画好草稿了,那真叫胸有成竹啊,材料一齐,开工装修,三天过去了,新大门的样子基本就好了,就差这个门楣没装上了。
大臣们心想,完了,这门要完工了,门楣已装好,上头就剩下几片雕刻,半天就完事了,越国的灭亡从此就不远了呀。赶紧行动,破坏一下木料,于是几个人商量好,连夜吧鲁班雕好的门楣给砍掉了一节。
心想,这下材料不够长了吧,看你怎么装门楣。
鲁班第二天一来,一看雕好的门楣少了一截子,心里就知道坏了,有人捣鬼了。但是自己没凭没据的,没法说啊,也不愧是祖师爷,三下五除二,刻了一对虎头鳌鱼,一左一右含住门楣,这下又够长了。
那帮大臣不死心,于是就半夜又来了,冲着中间把这门楣一锯两断。心想,这下公输班你再能耐,我看你肿么办。
鲁班天亮一看,我靠,差点就骂街了,那个缺德的子孙,怎么从中间给我弄断了。不行,明天就是最后一天的期限了,我得赶紧补救,不然越王这个好杀成性的,说不准也给我一把勾践剑,让我自杀了就不好玩了。
于是一天一夜赶了四个鸱吻兽,索性门楣中间开口就分开更大一点,把门楣和上面的小梁接起来,就成了所谓的吊楣。然后第二天一早,赶紧就装了上了。
大中午的越王过来验收了,一看这大门好气派啊,左右雕工精湛,尤其是门楣上的一对虎头鳌鱼和门楣上的四个鸱吻小龙,特别好看。可是好看归好看,怎么觉着有点虚呢?这门楣中间则么少了一段……
这是肿么回事。
鲁班赶紧解释说:大王,这是门庭开阙,广纳贤士的意思。这上面的吊楣,是因为欠栲,栲这个东西不好,支撑门楣但是却露骨邀功,所以我就把他去了,没有栲,门楣一样能上去。
这句话说到越王心里去了,可不是吗,都说我是废物,没有那些大臣我就肯定亡国了。这些个忠臣就是这栲,没有栲,我这门楣还是可以上去的。
于是又问,那四个龙头是什么啊?
鲁班又说,这四个龙头啊,是鸱吻像,也叫魑蚵像,转门吓退小人和邪魔的。
越王又高兴了,说,用得好,用得好,重重的赏。
鲁班拿着赏银走了,一班越国的大忠臣,只能苦笑尴尬了。不久,越国就被楚国灭了,道理和吴国被灭差不多。
后来有人问鲁班,你说越王不是不用栲也能上的门楣么?他现在则么灭了。
鲁班说:这门楣又不是栋梁,光有个门面,没有栋梁和房柱,你说这房子能造的起来吗?

从此之后,“吊楣欠栲”就成了一句越地方言,就是说人做事不正经,总是给人添乱添堵,让人厌憎。“魑蚵像”也是这个意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新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象山同乡网 ( 京ICP备10005750号 )

GMT+8, 2024-11-23 15:23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by 54xsr.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