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成根 于 2012-2-24 08:04 编辑
浅析书法诈骗之红红的公章
鲜红的公章是权利的象征,是凭信的标志,同时也更应当是一种道德的自觉和法律的约束。然而,在当下却进入到了一个借助公章,利用书法人的好名之心公开地进行肆无忌惮地诈骗的时代。网络的发达和迅速普及使得搜集书法人的详细资料特别是联系方式完全成为了轻而易举之事。无论是初涉书道还是从事书法多年者,都会经常收到各式各样各种名目的邀请函和作品征集信件,在这些函件上,写着许多弘扬艺术的冠冕堂皇的理由和对被邀请者不无廉价的夸誉和奉承之词,函末鲜红的公章赫然在目,有的来头之大使人触目惊心,组委会顾问团的人士都是高级领导和社会名流,混淆视听,真假难辨。各种打着“世界的”、“亚洲的”“全国的”……艺术组织机构旗号的活动鱼贯而出,层出不穷,难免使人眼花缭乱无所适从。
我本人收到这样的函件可谓成百上千,如此话题的电话接连不断。特别是今年春节前后,从北京打来的这样的电话,简直使人厌烦透顶!那些机构的业务员喋喋不休絮絮叨叨,死缠硬磨,纠缠不休。说他们的机构是如何如何的权威,活动是怎样怎样的正规,收费是如何如何的低廉,意义是怎样怎样的深远。是否“权威”,是否“正规”,是否有意义,价格是否低廉,毕竟还是会有人参加的。至于信誉如何那是不言而喻。曾经因为不谙书道世事,在十几年前也或多或少积极参加过这一类的征集活动,但其服务质量令人生疑。什么样的奖项和封号头衔,只要你交了钱,就都可以如愿以偿。有一次,因为组织机构相对正规,就参加了一个《当代书画名家大典》的作品征集出书活动,交了作品简历以及购书费,经过一番耐心地等待,直到书寄来,打开一看,里面所收集的绝大部分都是一些焚琴煮鹤之辈、沽名钓誉之徒,那里有什么名家!后来才明白,其实这些东西什么都说明不了。只能说明自己不幸一次次充当了书画骗子的捧场者和牺牲品。真是可惜了自己的那件作品。
金杯银杯可以花钱购买,荣誉称号可以花钱得来,满足了短暂的虚荣,却失去了淡泊自守的心境。有的书画活动组织机构,借用政府领导和社会名流的名义,把他们所举办的活动冠以各种极具诱惑力的骇人的名号,出个作品集,动辄《国际书画大观》、《当代风云人物》,函件上的公章都是清一色的骇人的国内国际书画组织,是否真有其事?我们不得而知。即便有,估计也只是一些书商和书画掮客组合搭配的产物,没什么权威性和学术性可言。这些活动,大多都是征稿时咒发誓,信誓旦旦,说得天花乱坠,冠冕堂皇,而一旦费用在手,则要么人间蒸发,人去楼空;要么虚与委蛇,敷衍了事。金的变成了银的,银的变成了铜的,铜的变成了铁的,铁的变成了泥的……总之,为了达到聚敛钱财的目的,可谓是机关算尽,煞费苦心。
以上是针对不正规的艺术机构和书画骗子打着艺术的旗号对人们的欺诈。这其中那些看似像模像样的鲜红的公章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品。老百姓们对公章的敬畏和信任是由来已久的,尽管说,时下利用各种假公章骗人早已成为了一个公开的秘密,但还是有人会上当受骗。更何况有的时候,有相关代表官方意识的艺术团体所举办的某些活动也一样会借弘扬艺术之名,行损人利己之事。有的书协组织所举办的活动,往往也是雷声大,雨点小。但利用协会的权势和书协公章的社会可信度,对书画家和爱好者们具有极大的蒙蔽性。收了会员的会费而长期不搞艺术活动。搞了活动而对获奖作者的承诺迟迟不予兑现,一拖再拖。还有的协会组织举办的全国性书法活动,征稿时的信誓旦旦和结束后的一片追问和责骂形成了极大的反差。有的明明说展览的直接管理者不参与评奖等等,可结果却是内部人员甚至是评委自己名列获奖榜首,自我加冕,不顾廉耻。所谓的公正其实还是在暗箱作,所谓的公平其实还是对与自己切身利益有关者而言的,所谓的公开不过是最后大模大样讲几句冠冕堂皇的应景之词糊弄参与者,如此而已。该信守的不信守,该回避的不回避,该兑现的不兑现,协会的威信受到损害,公章的公信度备受质疑。
上述现象表明,在市场经济背景之下,红红的公章和黑黑的人心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当代表一定权力和社会公信度的公章落入一些黑了心的人的手里,公章就成为了这些黑心人牟取私利的工具,令人防不胜防,但最终损害的还是协会的形象;当假公章横行无忌时,我们就要时刻保持清醒,那些可以随意出卖的头衔和荣誉其实就是一种不折不扣的自欺欺人……
您正在看的文章来自奉化书法网网http://www.fhshufa.com,原文地址: http://www.fhshufa.com/read.php?tid=16606.html
中国奉化书法网 www.fhshuf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