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一直以来,想把自己所遭遇的匪夷所思的故事写出来,却苦于自己才疏学浅,无法把自己的经历完全记录下来。好几次,跟一位自己崇拜的文学大师说起自己的痛苦,他告诉我,写得多少无所谓,写得好坏无所谓,关键是要写,那怕是每天写500字,一年下来,也会颇为可观。于是,下定决心把它写出来,因为东西都是写给自己看的,肯定会胡言乱语,可那里面的确有我的一半回忆、一半清醒、一半明媚、一半忧伤。
银灰色的象山广电大厦座落在象山港路一侧,在十月的阳光下,泛着灼热的光芒。那是一座造型象变形金刚的十二层大楼,如今虽然不是象山最高的房子,但当时却是象山标志性的建筑之一。
象往常一样,我把自己的破车开进地下车库停好。然后从底下室的楼梯走进新闻部办公室的时候,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不乘电梯?难道广电大厦没有电梯吗?不,堂堂电视台大楼怎么会没有电梯呢,我不乘电梯只不过是因为我所在的新闻部就在广电大厦的一楼啊。
还没等我走进办公室,对面主任室的陈主任叫住了我。
“朝梦,你来一下。”
我一听,知道今天早上是没机会上网了,本来还想抽时间上网泡一下明月别枝。明月别枝是我在东论灌水时认识的一位漂亮MM。不过话说回来,这网上的东西你也不能全相信,说不定这位明月MM是个超级大恐龙,有人早就说过,在网络的另一端,哪怕是一条狗,你也不会知道。
“陈主任,今天有什么任务呢?”
主任室的办公桌上的堆满了东西,一只大烟缸里插满了烟蒂。中年有点发福的陈主任低头在桌子翻了一会,抽出一张通知对我说道:“东谷湖塔山遗址开始第三期挖掘,省里派来了好几位考古专家,县里也十分重视,我们研究了一下,决定由你和小茱一起跟踪报道。”
我说道:“不就是一个塔山遗址吗?又不是河姆渡,都开挖了两次了,也没挖出个屁,这次为什么怎么重视?”
陈主任说道:“那是上面的意思,说不定这次开挖会发现史前遗物,到时候你还得感谢我给你一个出名的机会。”
我说道:“得了吧,难道还能挖出个史前恐龙不成。”我一边说一边接过通知,看了一下开挖时间。
“好了,我走了。晚上有空我们一起去国际派克喝酒吧,那里新来了一个调酒师,女的,”我边走边说,“美女哦。”
“好,好。”陈主任笑道:“要我请客就明说好了,不必每次用美女来引诱我。”
我哈哈大笑,说道:“这次可是真的,你去了就知道。”
塔山遗址位于象山县城东,塔山南向阳的山坡上。
当我与小茱开车赶到的时候,山坡上早已经聚集了一大群衣着各异的人,与前两次不同的是,这次四周还拉起了黄色的警戒线,并由几名警察站岗检查进出的人员。凭着多年的采访经验,我隐隐觉得这第三次挖掘不同寻常,似乎多了份神秘。
到了大门口,站岗的民警拦住了车辆,我打开车门,还没下车,一位头发有点花白的中年人跑过来问道:“你们是电视台的记者吧?”
在得到小茱的肯定后,那中年人掏出名片自我介绍道:“我姓古,是塔山遗址管理委员会的,辛苦两位大记者了。这位一定是有名的茱记者吧,我在电视里老是见到你的,你可是要比电视里还要漂亮啊。”
我在一旁听了心里直发笑,好在小茱对别人的恭维也是见多不怪,等我拿出摄象机和三角架的时候,两人已经交换了名片,互相说着一些客套话。原来那姓古的是塔山遗址管理委员会的副会长,叫古得福,这名字倒与他的身份很相配。
有古会长带路,民警马上对我们放行。古会长一边走一边向小茱介绍这次开挖的情况。看来美女是走到那里都受欢迎啊。
塔山遗址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底就已经发现。在1990年9月,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进行了首期挖掘。初步考证遗址面积达15000平方米左右,厚0.8-2.3米,分作十个地层、 房址一处。年代最久远的(10)、(9)、(8)层为第一阶段, 距今约6500-6000年,与河姆渡遗址第二、第三期相似,并发现墓葬38座,证实为史前墓葬群,距今6200年的历史,处于母系氏族社会。
让人吃惊的是墓葬的人骨架保存完整,均为单身的仰卧直肢葬,墓主都是三、四十岁的壮年人, 身高居然达1.65-1.8米,并有陪葬品。(7)、(6)、(5)层为第二阶段, 出土的物器特征与良渚文化中的晚期相同,距今5300-4000年,(4)、(3)层为第三阶段,出地的几何印纹陶,反映了夏、商、周三代文化特征,(2)、(1)两层为近代部分。出土的墓葬距今6700年左右。从人体骨架可断定塔山人身高1.80米,最矮的也有1.60米。
塔山遗址新石器时代墓葬群的发掘,可以说是近年来江南地区尤其是浙江地区考古的一次重大收获,对病理学的研究和沿海早期人类的体质、食物、生存环境等方面的研究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但由于种种原因,塔山遗址的第三期开挖一直没有及时进行。
小茱是我的搭档,由于是单身贵族,人又长得漂亮,在这小小的象山,不比电视里的那些明星逊色。都说美女出门,办事方便。对于古会长的热情,我也是见多不怪。
在塔山遗址的挖掘现场,由于采用了国际上最新的机械开挖设备,进展非常顺利。等我们走近,发现地上已经出现了一个三十米见方的大坑。临时的指挥室里,数十名考古专家正在一排闪烁着红灯绿灯的仪器前忙碌着。
转自 宋朝梦的blog-人生是一场悲喜交加的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