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新用户注册
搜索

一副“哑谜对”[楹联掌故四]

[复制链接]
成根 发表于 2007-7-29 21: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梁章钜《浪迹丛谈》云:有一绝对“一掌擎天,五指三长二短”,久无人能对;后为徐谓以“六和插地,七层四面八方”对之。六和指六和塔,在杭州钱塘江边月轮山上。外观八角十三层,内实为七层。
       此联后来演化出众多联事,联语亦有变化。
       一说是苏东坡陪高丽(今朝鲜)使者游汴京(今河南开封)郊外时,来到一间古庙前观赏古塔,使者出了“独塔巍巍,七级四方八面”一联,请一老丈对。老丈听罢,摇手掉头而去。使者以为老丈对不上。苏东坡说,老丈已经对上了,他的对句是“只手摆摆,五指两短三长”。
        一说是明嘉靖年间,云南永昌卫乡试,主考官因宝山城南有座高塔、出联“孤塔高耸,四面八方一座”要考生对。考生搔头,无从对出。考官不满,杨升庵在旁说:“勿躁,其实考生都给你对上了。他们的意思是‘众手频搔,五指两短三长。’”
        一说是清嘉庆年间,体仁阁大学士刘权之嘱咐到长沙主持乡试的考官留意长沙人才。试毕,尚未放榜,刘亦至长沙。见面便问考试如何。考官说某日他游岳麓山,考生到江边送行,他见江边嘉一塔、便出对“孤塔耸耸,七层八方四面。”直到开船考生皆未对上,惟一考生频频向他挥手。刘说这考生已对上了,其意是“一掌平平,五指两短三长。”
        一说是清道光年间,翰林院编修何绍基告假在家,文渊阁一校理去看他,总夸他如何有才学。何谦虚地说:“道州是濂溪夫子(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的故乡,吟诗作对,儒吏皆能,我不过从他们那里学到一点而已。”过两日游宝塔山,碰见一位拾粪老人,校理便出“宝塔尖尖,一耸七层八角”一联要他对。老人摇摇手后便离去。校理便问何绍基:“你说吟诗作对,儒叟皆能,今日如何?”何说此人是个哑巴,他已用手势对上了。对的是:“手掌手平,五指两短三长。”
        事实上,以上作对句的均不是老丈、考生等人,而是苏东坡、杨升庵、刘权之、何绍基自己。这些故事不过是说明几位才思敏捷而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新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象山同乡网 ( 京ICP备10005750号 )

GMT+8, 2025-1-22 18:56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by 54xsr.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