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参加同乡网组织的助学活动,走进部分贫困家庭,心中一次次涌起莫名的感动。助学,不是一场做秀,不是施舍,在物欲横流的今天,该是一次心灵的净化,是返朴归真,是尽己所能,给需要帮助的孩子一个有梦可做的春天。
8月14早8点,象中门口,集合,出发。天公作美,天气不那么闷热,偶有清风徐来,拂在身上,掠过每个人的心里。
家访分成两组,9个贫困家庭,我分到老K一组,穿行于丹城、南堡、茅洋、新桥,体验他们的生存困境,记录下录取通知书背后的点点滴滴。
双胞胎姐妹与坚强的母亲
这是一间租来的房间,小小的陋室,被分割成厨房、卫生间和卧室,房间虽小,却打理得整洁有序,看得出女主人的勤快。我们到时,一位穿着淡黄色裙子的娇小女孩,迎了出来,脸上挂着腼腆的微笑,把我们陪上楼。
七八年前,父母离异,父亲不知去向,抚养双胞胎姐妹的重担落在了患有糖尿病的母亲身上。姐妹俩是好样的,去年,姐姐考上了大学,今年,妹妹又以优异的成绩,被名校录取。说起两个女儿,母亲是欣慰的,脸上含着笑,但沉重的学费和每况愈下的身体,使母亲的笑容里又平添了许多愁云,母亲多次住院,不能干体力活,这个家庭即将失去唯一的经济来源,前路在哪里,希望在哪里,每一个人的心头都沉甸甸的。
担子很重,但母亲说,无论怎样,都要把孩子培养出来。说这话时,母亲的眼里充满了坚毅。
满墙的奖状和甜到心里的葡萄
第二户的家庭状况稍好些。巧得很,家访的两位女孩都穿着淡黄的衣服,许是黄色代表明媚和希望吧。
这幢两层的小楼已经有些年头了,女孩的母亲忙着洗葡萄、切西瓜,仿佛我们是远道而来的贵客。老K和女孩在楼上交流,我们站在院里打量着这个小院落,墙角的兰花,笼里养着两只可爱的小鸭,头上是片葡萄架,上面挂着一串串葡萄,女孩的母亲一个劲地把葡萄往我们手里塞,那葡萄甜到了心里头。
这是一个充满温馨的家,父亲略有残疾,母亲不善言词,但墙角的花花草草无不透着生机和活力。房间的陈设是简陋的,里面一张老式大床、窗边一张书桌,一个橱,这就是一个女孩子成长的地方。书桌已经破旧不堪了,一盏灯,几本参考书,静静地搁在桌上,没有电脑,没有电子产品,可以想象,在这样的书桌前,女孩挑灯夜读,无数个日日夜夜,留下了辛勤苦读的身影。墙上,县物理竞赛三等奖、校优秀学生干部、学习积极分子……各种奖状一一贴在墙上,这就是这个花季少女的闺房唯一的装饰了。
离开时,女孩父亲匆匆从外面赶来,提着满满一篮红艳艳的桃子,执意要让我们带走,我们的车上路了,父亲站在路边挥手告别,久久没有离开。
多希望女孩子的大学生活,会如自家的葡萄般透心甜;多希望女孩子一家的日子,会如这一篮桃子般红红火火。
窗台上的土豆和墙角的竹蔑
屠家园村是个古老的村落,依山而建,很多房子是石块垒成,我们走进村去,房子上醒目地刷着一个个“拆”字,也许,不久的将来,这个村落将不复存在了。
女孩的家也刷着“拆”字,一排破旧的老屋,屋外一堵堵倒塌的石墙,墙角杂草丛生,无不显示着这个家的清贫。父亲已经七十三岁了,佝偻着背,正在做簸箕,墙的一侧堆着许多竹蔑,屋檐下还放着一个个蜂箱,或许这些就是这个家的全部收入吧。
我被女孩家的老灶吸引,不由走进厨房去,厨房里堆着很多杂物,灶台里竟有满满一大锅盐烤土豆,走出厨房,蓦然看到窗台上正放着一小筐土豆,原来,这些土豆是为了招待我们这些客人而特意烧的啊。
女孩一家人还没有拍过全家福,当我们提议为他们拍上一张,父母虽有些拘谨,却都显得非常开心,当按下快门的一刹那,可爱的狗狗也站了进来,“喀嚓”一声,微笑的脸庞在瞬间定格。
没家的孩子与人去楼空的老屋
七转八转,在孩子堂叔的带路下,我们终于来到周同学的家门口,说是家,其实已经不是孩子的家了。这个家,早已人去楼空,房子很破,也没什么人要,为了凑学费,被村里“信教”的人以三万元买下,孩子事实上无家可归了。我们站在紧闭的门前,怅然若失,听孩子堂叔说,孩子放假就到宁波打工去了。这是个怎样的孩子啊,5岁时父亲死于海难,母亲改嫁,继父不接受她,她从小与爷爷一起生活,可爷爷也已经故去了。
这时候,雨渐渐大了起来,这个未曾谋面的孩子,让我们每个人的心,如此时的天空,灰蒙蒙、阴沉沉的。经济上的帮助只是杯水车薪,孩子柔弱的肩膀已承担了太多与年龄不相符的压力,前路在哪里?
乡网助学已经走到了第5个年头,切实帮助了许多真正需要帮助的孩子。最近,一则《这个时代寒门再难出贵子》的帖子引起网络热议,穷孩子的春天在哪里?教育资源的不公平、社会贫富不均、高昂的学费、强大的就业压力,愈演愈烈的“拼爹游戏”……那么,是不是就应该放弃希望和努力?其实,那些上不起大学的穷孩子更需要用上大学来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也许,他们会经受更大的挫折,更多的磨难,成功的道路也注定更加坎坷,可是,穷人家的孩子更渴望春天,就像路边、墙角随处可见的野花,虽平淡无奇,却有着鲜活的生命力。我们所能付出的,也许只是一点点,却能给孩子插上希望的翅膀,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