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这个冬天很冷 于 2011-9-28 23:29 编辑
文如其人?
这是一个有问题的词语。
很多的作者于读者而言,都是一个陌生的符号。
读者从文字上来咬文嚼字理解内涵,或从文章的内容、文风来分析,这其实在很大程度上都是虚假的主观臆断。
但这并不妨碍阅读文字的感觉。
钱钟书关于母鸡和蛋的比喻让人莞而一笑,但人的好奇心是很大的,并不满足文字上的收获,而是想更进一步了解.
想知道作者是个怎样的人,在实际生活中的表现,在钱财方面,对朋友上。
这没有错。但进一步的深入了解,究竟有无必要,我觉得于一般受众而言,其实是多此一举。
因为不作专门的研究,考古的事也就没有必要。
享受文字带来的快乐,或进而对作者作一番美的遐想,那也是一件乐事。
最尴尬的是美的遐想遭遇俗的现实,神秘的光环突然消失,犹如开屏后的孔雀。
如果以后再读到他或她的文字时,恐怕有一种滑稽感产生。
好在一般情况下,普通读者不太会关注作者。
网聊在很大程度上,文不如其人、其事,白谎也罢,恶意也好,无非是想伪装自己,保持神秘,给他者以更广、更美的想象。
其实,这个初衷也不见得有多虚伪,有多害人,关键是他者自身要有判断力,要有清醒的认识,不轻信,也不迷信。
人本身的魅力,比文字的魅力更持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