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按动疗法
北京按摩医院始建于1958年,是一所以按摩为特色的专科医院。医院技术力量雄厚,按摩专业人员达80余人,具有副高级职称以上技术人员达20余人,本院有许多医生从事临床工作几十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独到的按摩手法。按动疗法是我院各位老专家在继承北京地区著名按摩前辈手法特色的基础上,通过长期临床经验总结并不断向各家学习,而形成的以按动为特色的临床治疗风格。
按动疗法是以推拿八法,即推、拿、揉、压、颤、敲、搓、动为基础并结合临床实践而发展起来的按摩流派,早在九十年代初我院在撰写《中国按摩全书》的过程中,医院专家曾多次论述按动疗法的理论依据及临床应用。按动疗法的“按”不单指用指、掌、肘在人体一定部位进行按压的方法,还包括与揉、推、拨、颤、扳等手法相结合组成的复合手法,“动”则是配合“按”是用旋转、摇、推、扳等运动类手法使相关的肢体关节产生屈伸旋转的运动的方法。按法与动法相结合的操作手法可达到活动关节,矫正畸形,整复移位,松筋止痛,恢复功能的目的。
[定义]
按动疗法是指医生一手按住患者的相应部位或穴位,另一手则配合做相关的关节和肢体主动或被动的旋转、屈伸运动,以求达到纠正错位、松筋止痛、改善功能、解除症状为目的的治疗方法。
[按动疗法特点]
按动疗法在发展过程中之所以能独树一帜,主要是其治疗方法在临床显现出它的优势和疗效,笔者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总体归纳按动疗法有以下特点。
一、适应症广,治疗病多。
按动疗法所治疾病种类之多,范围之广超出了人们以往对按摩的认识,其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以运动系统功能性疾病为主体,针对脊柱各椎体小关节及骶
关节错位而引起在人群发病率高的脊柱关节类疾病,如颈椎病、落枕和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腰扭伤等;其次乃针对四肢关节及慢性损伤而引起的各种疾病,如肩周炎,网球肘、踝、腕关节扭伤等。另一方面是以脊柱相关疾病为主体的,这一方面所治适应症乃脊柱关节异常改变而牵扯并压迫相关脊神经,从而引起该神经所支配内脏、内分泌及植物神经系统紊乱等方面的疾病。以上治疗的理论乃是根据“脊柱四肢相关疾病”和“脊柱内脏相关学说”等理论总结提炼的。其中值得引起重视的是:据有关资料报道,内科疾病相当一部分是由于脊柱小关节错位而引发,如发病较为广泛的眩晕,据临床证实统计70%乃颈性眩晕,即颈椎小关节错位而引起,综上所述按动疗法所治疾病涉及临床各科,应用广泛。
二、治病求本,标本兼治
中医理论历来主张治病必求于本,本乃指引起疾病的根本原因,标乃指引起疾病的症状和现象。因此我们治病的根本出发点就是要解决引起疾病的本质原因。经临床研究证实:相当一部分骨伤科疾病其根本原因在于脊柱骨关节错位和肌肉韧带的位置改变,而肌肉僵硬条索和肿胀只是其标,在一些综合性医院用药物久治不愈的内科疾病患者其本质原因也是因为脊柱关节的错位而引起,通常这类的不少患者在尝试各种常规治疗未见效后才逐渐找到疾病本质所在。而按动疗法按压与运动相结合的手法可直接纠正小关节位置异常,理顺肌纤维、韧带等软组织,使其恢复原本的正常解剖位置,从而有效接触相关疾病的根本原因,乃治疗最佳途径。
三、省时省力,针对性强。
按动疗法的基本原则和前提是认真检查,明确诊断,然后便能对具体病症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可使其功能迅速恢复,如临床实验发现,对于慢性腰痛的患者,腰部肌肉僵硬,屈伸不利。明确主要病因乃腰椎小关节紊乱,再施以按动疗法解决关节复位后腰部组织仍略感紧张,笔者取对应穴位中脘施以振颤法,并同时令其屈伸腰部,此刻患者便感腰部轻松舒适,可见对于上述病症,我们本着治病求本的原则,即纠正小关节紊乱为主,并配合辅以远端按动的治疗方案,思路清晰,目的明确。所以能在短时间内解决病因,消除症状。因此按动疗法对于大规模的揉拿放松而言确实省时省力,也可减少对患者局部软组织的损伤性刺激,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疗效显著,立竿见影
按摩在大多数人眼里多为放松和保健,即使在治疗许多常见病、慢性病方面,特别在社会上众多的按摩诊所也是治疗时间长(通常可达到45-60分钟),疗程久,起效慢。根据上述论述,按动疗法应用于临床治疗,因其能直达病因,所以在施术后能立即见到疗效,可见与普通按摩疗法相比,“按动疗法”突破常规,具有立竿见影的显著疗效。
[按动疗法理论体系]
我们在临床研究总结,按动疗法有三种应用方式,即局部按动法、脊柱关节复位法、远端按动法。它们有各自的理论和临床实践相支持,共同构成了按动疗法的理论体系。
按动疗法第一种形式是局部按动法,主要应用于局部关节病变。当人体某关节发生急慢性损伤时,一方面由于毛细血管破裂,组织水肿,局部韧带拨离损伤,肌纤维排列紊乱;另一方面当软组织损伤后会刺激神经感受器引起损伤性疼痛,疼痛刺激反射性引起肌肉紧张挛缩进而产生保护性制动,出现功能障碍。同时损伤后的软组织会有炎症反应,充血,水肿,渗出继而逐渐粘连。关节有自身保护性制动转变为粘连性制动。对此我们可采用局部按动法即给损伤部位以一定的牵引力,一手按住损伤部位(痛点),主动或被动作关节屈伸旋转运动,使受伤的软组织因关节的充分展开而得以舒展,之后在压力作用下靠关节闭合时局部软组织顺经归位,纠正了软组织解剖结构的异常,有益于缓解疼痛接触功能障碍。就肌体而言,感受其对恒定刺激所感受之强度,常在初期时最强,之后逐渐减弱并适应。肌肉肌腱中的感受器对肌肉张力变化最为敏感。按动疗法施术过程中,一边按压痛点,一边施术相应关节。使肌肉处于收缩,松弛的动态变化中,使牵张感受器感受轻重不同刺激,避免感受器对手法操作的适应性,增强手法作用的传入冲动,在神经中枢对痛觉的传入产生抑制,因此与其它手法相比,按动疗法在消除损伤,解除疼痛方面更具优势。
按动疗法理论体系第二方面内容是脊柱关节整复法,临床所见脊柱相关疾病绝大部分病因是脊柱结构异常改变,如曲度变直,前凸加大,后凸畸形以及C形或反C型的脊柱侧弯,棘突的异常改变,如棘突的水平、旋转位移等。此外由于椎间盘的退变亦可导致椎间隙变窄而致脊柱失稳,出现椎体前倾、后仰等变化。上述改变都有可能压迫和刺激相应脊神经后支和交感神经,以致出现颈、胸、腰部和四肢疼痛麻木等症状。临床此种神经压迫亦可牵涉到内脏系统,引起内脏系统疾病,所以当我们发现脊柱关节紊乱的根本病因后,用手法矫正错位关节,上述症状可大有缓解甚至消失,例如临床一些久治不愈的肩周炎患者,察其根本病因可能使C4、C5小关节紊乱而压迫到支配腋神经的臂丛神经干之相对应的神经根,对于这样的患者,即使医生通过数次的局部手法解除其局部肌肉的粘连,但是支配三角肌的神经依然受压,仍然不能恢复正常的肩部运动,所以临床我们只须详细诊察颈椎的问题,积极纠正小关节错位便能解除神经受压,部分久病患者甚至在首次治疗时就可收到奇效——肩关节活动度大幅度提高。可见只要仔细检查寻求病因便可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又如临床较为难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笔者在临床诊治一些确诊为L4-5椎间盘突出患者,主诉有腰痛伴向左下肢坐骨神经放射痛,查体L4左偏,直腿抬高(左侧)45°受限,笔者立即对证施与腰椎定位旋转扳动法,通常这类患者腰腿痛症状可迅速缓解,且直腿抬高可达70°左右。可见施以脊柱整复法在治疗类似疾病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正如民间正骨所云:正筋先正骨,骨正筋则舒。上述理论结合实践证明了不正则痛的理论是有临床意义的。
按动疗法的第三种形式乃远端按动法。方法是选择与病变部位有对应关系且对病变局部有治疗效果的学位或痛点,以手或器械按压捏拿治病配合病变局部的活动。手法要求沉稳深透,此法一方面针对病变局部当理筋正骨手法治疗后残留部分症状者,另一方面用于缓解因急性伤而致局部无法操作的病症,例如对于慢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食用局部按动等手法治疗之后,此时局部仍有症状,在局部继续操作意义不大,我们可点按腹部盲俞穴并配合膝关节屈伸运动,使膝关节活动更为灵便。又如对于急性腰扭伤患者,由于伤势较重,局部肌肉僵硬肿胀,无法施用手法,更不可施用小关节复位手法,此时医生可以手用力拿捏患侧腓肠肌下端时患者有酸痛感后嘱其双手撑床且腰部悬空,再令其以腰部做左右摆动,片刻患者感觉局部疼痛减轻,腰部活动度加大,此时再施以关节复位手法可提高成功率。
关于远端按动理论,笔者经过研究发现,现代医学理论和中医传统理论对这一新兴理论有共同论证和相互弥补之作用。
现代医学认为,软组织损伤突出症状是疼痛,疼痛刺激经感觉神经传入脊髓后角,继而上传脑部,在大脑中形成兴奋灶,产生痛觉,并引起运动交感神经兴奋。使肌纤维和血管处于收缩状态,局部血流减少,局部缺血缺氧又可加速致痛物质的释放而加重疼痛。而分布在远端的一些触压感受器在被按压后发出信号,原有病处传入相同神经通路的疼痛信号被这一信号“占领”,从而解除局部疼痛并打破病变部位的恶性循环,达到有效镇痛作用。
对现代理论的这些研究,使医界为寻求对应止痛点而进行各种临床试验并寻找规律,当研究深入发现人体这种对应关系与中医学整体观念及经络理论有相似的吻合,从而通过反复研究和实践证明中医经络对应的理论是正确和科学的。
中医学认为,人体处于整体平衡状态,当某部位出现损害时,势必破坏人体平衡状态,引起相对应部位出现压痛,故用深透按压对应压痛点方法并配合做局部缓慢沉稳的运动有利于痛麻的消散和局部病变的解除,《内经》中云:“上病下取之,头病足取之,……”在中医相关理论体系指导下,上下对应法,前后对应法,全息论对应法等理论并指导临床,效果显著。
[按动手法操作要领]
我们归纳按动疗法手法操作要领主要从体位、强度、方向、作用点四方面入手,只要从这四要素入手习练和应用手法在临床便能达到驾轻就熟,提高疗效的目的。
一、体位:体位选择是按动疗法中比较重要的环节,合理体位是使用手法的基本保证。体位包括医生施术时所用体位和患者受术时所用体位,就医生而言,当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如施术部位,身高体质)选择合适的体位,所选体位的根本目的乃便于发挥手法的长处,发力自如,得心应手。就患者而言,医生当指导患者选取合理的受术体位,一要使患者放松,便于手法的操作和力的渗透,再者是充分暴露受术部位将有利于医生的手法操作。例如在治疗阔筋膜张肌劳损时,很多医生通常让患者采用俯卧位治疗,然由于笔者身材较高,以此体位在臀部侧翼施力感觉不适,便嘱患者取健侧卧位,医生立于背侧,以肘部沿肌腱方向理顺,感觉得心应手,渗透入里,所以施术时的体位必须视医生与患者具体情况而定,不可照搬课本而千篇一律。
二、强度:强度是指在施术过程中力量的强弱,强度大小根据患者年龄、体质、病情及具体施术部位而定,特别是在使用脊柱关节复位法时更应当强调强度问题。若力量不足,不能扳动偏歪棘突,关节无法复位,若力量过大可能会损伤周围组织及肋骨。因此我们主张在使用脊柱关节复位法时应特别注重使用巧力并配合爆发力,使力量充分达到患椎,一般来说对于老年体弱的患者可采取轻而柔和的方法,对于年轻体壮患者可采用稍重的手法,另外还当注意在用力时缓慢加力,切忌暴力、蛮力。
三、角度:按动疗法另一要领乃角度的掌握,在按摩学习中常用按法、揉法、点按等存在着角度问题,不同角度对于疾病的治疗亦不相同,例如我们治疗腰腿部疾病点按足三里时通常在垂直的基本角度下略偏向足部,而在治疗内科病如脾胃虚弱时通常偏向腹部,按动疗法角度问题特别体现在肢体运动和脊柱复位问题上,如颈椎坐势扳动复位法,对于颈椎上中下各段都应采取不同颈椎前屈角度,如上端稍仰,中段采取中立位,下段取前屈位,这样的目的是为让作用力点能达到所需调整的颈椎,避免伤及其它,使这一方法既安全又见效。
四、作用点:作用点是指在使用按动时手法之力所应达到的部位。术者若准确施术于作用点可以促进疾病的好转。所以作用点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治病的疗效。许多患者之所以久治不愈其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术者所取的作用点不准有关。例如在治疗颈椎病时若患者的症状是因C5小关节错位而致,若因手法操作不当,作用力点放在了C4或其它椎体,虽闻及关节复位响声,但所调整的关节又与病变关节无关,又如何能缓解症状呢?也许还会伤及其它关节也是未知。可见对于脊柱复位法定位准确才是最安全和最有效的。对于局部按动和远端按动而言,作用点寻找按压准确才能取得疗效。例如对于肱二头肌长腱的按动法,医生拇指不能准确按压于肌腱上虽用力按动而不得疗效。可见,按动疗法在作用点的选取上同样要求非常精确,如此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总结]
综上所述,按动疗法内容广泛,其手法也多种多样,上述介绍的各种治疗方法是我们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归纳的治病规律和临床体会,其疗效显著,针对性强。且方法具有技巧性和可操作性。只要认真学习,反复实践,就能达到《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所说:“一旦临症,机出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
总而言之,由于笔者水平有限,对于按动疗法的理论和实际操作的整理较为浅薄。我们仍然发现这套理论缺乏完整性,有些理论还要经过临床进一步的实践方可验证。但笔者坚信,这一理论的发展有利于激发按摩界专业人员积极主动去发现更多新颖的治疗方法,完善手法治疗。从而更好的为患者的健康服务,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疗法做出更大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