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病了,上医院吃药打针,是现在所有人的第一反应。专家、教授及各种媒体都在不断地提醒大家,百姓有病时,一定不要听信民间没有“资格”的人谈的养生方法,那样只会对身体造成新的伤害。他们反复提醒大家,有病一定要上医院,一定要找正规的国家认可的医生看。
但现实生活中又是怎样的一个情况呢?
相信每一个主动学养生、自救的人,都有过自己或家人求医治病未果的经历,都有对医院、医生渐渐失望的过程。
每人的求医经历都大致相同。当我们或家人的身体不舒服了、生病了,绝不会首先想到自己能为自己或家人治病,第一步想到的肯定是上医院看病,小医院看不好就上大医院,大医院看不好就上国家顶级的医院看,不认识医生没看好,托关系找熟人再看,西医看不好了再转看中医,看中医的过程也和上面的过程差不多,不找到最权威、最有分量的专家绝不死心,可当权威、专家也解决不了问题时,我们就开始灰心、丧气,怎么办?身体有病不能不治啊,患了重病不能等死啊,只好又开始满世界地寻找与自己疾病有关的各种信息,“偏方治大病”、“民间出奇医”又给身处绝境的人们带来了希望,轮番尝试各种方法,只要生命不止,求医就会继续,在一次次求医问药未获得满意疗效后,只能求自己了。于是,我们到处寻找各类能看得懂的养生书籍,捧着艰涩难懂的医学书开始自学。
自学医学可能吗?正规的医生要上几年医学院,干上几年临床后才有资格看病。而一个“门外汉”,凭看几本养生书、保健书,凭着自己对中医、西医的理解,就能为自己、为家人看病?这种行为怎能不被专家和教授们认为是对生命不尊重的弱智行为?
好在医学研究的对象是我们每个人既熟悉又陌生的身体,而不是导弹、宇宙飞船等高科技领域的东西,任凭专家怎么说怎么是,百姓只有听的份。
医学是注重实际效果的学科,医学的目的就是防病、治病。但又有多少种常见病、慢性病经过全世界医生的共同努力,已经被攻克或不再威胁人类的健康了呢?拿一个小小的伤风感冒来说,如果是由受凉或吹空调过度等情况引起的,只要及时喝上生姜红糖水,多喝水、多出汗,病就能很快痊愈,这是民间自古就广泛运用的非常有效的治疗感冒的方法。可到了医院,不是输液就是吃消炎药、感冒药,不但寒上加寒,而且还会对身体造成新的伤害。
前段时间报纸上就有这样的报道:一次普通感冒,却让一直身体健康的18岁江门女孩阮婉莹命丧医院。当事医院开的罗施立与阿斯美两种混用药物,据称会致人茶碱中毒,有关部门事后却认定其死因为“病毒性心包心肌炎”。而悲伤母亲的一个无意举动,却揭开了可怕事实:她将女儿吃剩下的药喂给狗吃,两只狗竟很快死了!家人经过艰难求证最终发现,医生竟然将两种本不应该合吃的药——罗红霉素缓释胶囊(罗施立)与复方甲氧那明胶囊(阿斯美),开给了阮婉莹!有关医生证实,这两种药物(一个是消炎药,一个是治疗咳喘的药)混用产生的毒性会增加3倍到10倍。阮婉莹的父母称,是医院违反药物配伍禁忌导致女儿中毒身亡。
只是一个简单的受凉感冒,百姓完全可以在家中自己轻松治愈,但到医院后却出了人命案。虽说这样的事情毕竟是少数,但“是药三分毒”却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识。
一天,我与朋友聊天,朋友说在香港的时候,曾看见报纸上登过这样一篇文章:一个孩子肚子疼,家长将孩子送进正规的大医院,医院对孩子进行了全面检查,检查结果全部正常,于是医生就告知家长孩子没病,不需要治疗。可孩子的肚子越来越疼,在家长的强烈要求下,医生又进行了第二轮的全面检查,检查结果还是全部正常。医生拿着各种权威的检查结果,告诉孩子的家长,孩子确实没病,不需要治疗,可两个小时后,孩子死了。家长状告医院见死不救,大家都能想到这个官司的结局吧,医院毫无责任,因为医生在治疗过程中,完全按照正规的操作规程在工作,没有任何违规行为,所以不需要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听了上述故事,我想起上学时曾学过的一篇古文“郑人买履”。内容是这样的:郑国有个人想买双鞋,他先测量了一下自己的脚,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座位上。他匆忙前往集市,却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他拿着鞋子,却说:“我忘记带尺码来了。”于是,又转回家去取,等赶回来,集市已散,最终他也没有买到鞋。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呢?”他回答道:“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后来的人把这个故事浓缩为一个成语“郑人买履”,寓意是讽刺那些不从实际出发、信守教条、办事呆板、生搬硬套、不注重客观事实、不会随机应变的人。
按“郑人买履”思维生活的人,在现实生活中被人们嘲笑为“傻瓜”,这些人说话、做事、想问题,只从书本、教条出发,书本上有的、前人做过的,他就相信,认为那就是真理;书本上没有写的或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情,即使在生活中实际存在,他们也不相信,反而认为是歪理学说,必须废除。
现代医学有着规范、正规的书本教育,一本本厚厚的教科书代表着科学、权威。西医诊病,首先是通过病人或知情人的叙述,了解病人的情况,作出初步诊断,然后医生通过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嗅诊等方法或借助听诊器、叩诊锤、血压计、体温表等简单的工具对病人进行检查来诊断患者的疾病,最后再结合各种仪器检查得出的结论,对病人做出综合判断。但为什么在正规的大医院里,会出现前面文章中写到的那个男孩子的故事呢?这不是与西医正规、完善的诊病体系不符吗?确实,随着各种检测仪器检查精准度的不断提高,医生对数据的盲从,已成为西医诊病时的一种弊端,导致很多医生只会根据检查结果看病,一旦离开了数据的提示,面对一个病人的时候,却失去了看病诊病的本领及方向。
我年轻时体质非常虚弱,头痛、头晕、失眠、鼻炎、感冒不断,可医院的所有检查都显示我的身体全部正常。西医对我这种病人没有任何的治疗措施,最后下的定论是神经官能症、植物神经紊乱症,开点谷维素、维生素就把我打发了。在我的记忆中,只有一次做血液检查时发现贫血,血色素只有8点几克,医生立即给我开出了补血的药片及针剂,经过一个星期的治疗后,复查时血色素升到了12克,医生说不可能升得如此之快,问了检验科,才知道是仪器出了问题,上一周所有的病人都是贫血,后来他们觉得不对,才仔细校对了仪器。
这件事情对我触动很大,医生判断你有没有病,不是仔细观察、询问你的身体情况,也不是根据看病积累的经验,而只是看数据说话,数据显示你有病,医生就开药,而这个数据显示的情况是否正确,是否与身体的实际情况相吻合,则不是他们关心的事情。
仔细想想,这些只会根据检查结果看病,从不关注病人身体实际情况的医生,还真与“郑人买履”故事中所描绘的“傻瓜”有相似之处,而这种被世人嘲笑的蠢事随时发生在掌管人类生死大权的医生们身上,而且还被认为是一种天经地义,合理、合法的事情。
世界卫生组织于1992年宣布:每个人的健康与寿命,60%取决于自我保健,15%取决于遗传因素,10%取决于社会因素,8%取决于医疗条件,7%取决于气候因素(如酷暑或严寒)。
8%能为身体带来什么?明摆着不能为大家带来健康、带来长寿,明摆着百姓自己只要做好自我保健的60%,就是吃好、吃对、吃饱、睡足、适当锻炼、心情开朗、戒除恶习、劳逸结合等等,就会比医生强几倍。可专家、教授却口口声声说有病要找他们,只有8%的能力,却好像有100%的把握。如果医生真的能为大家的身体保驾护航,真的能为百姓们解除病痛,现代社会就不会出现一浪高过一浪的养生热潮。
好在医学的最高权威世界卫生组织都发话了,即使拥有最好的医疗条件,也只能保障和维护人体健康中很弱小的一部分。健康长寿主要取决于你自己,生命掌握在你自己手中。
我写的《不生病的智慧》、《温度决定生老病死》、《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医生》、《马悦凌细说问诊单》这四本书就是教给大家如何将自我保健的60%与各种疾病的预防、治疗紧密挂钩,只要吃对、吃好、吃饱、睡足,再加上适当运动、按摩、艾熏等方法就能轻松治愈各种常见病。我运用这些方法,不但治好了自己的多种疾病,还治疗了很多当今医学认为根本没有治愈希望的疾病,如渐冻人、重症肌无力、截瘫等,病人的身体经过治疗,在获得了充足的气血、畅通的经络、适宜的温度后,僵硬不会活动的肢体,渐渐地复苏了、有力了、能动了;各种与血液有关的疾病如高血糖、高血脂、尿酸高等,都在疏通全身经络、为身体升温、补足气血的过程中逐渐好转,各项指标都轻松地降至正常而不会给身体留下任何隐患。
这些治病方法都是百姓自己就能轻易学会、轻易操作的,而且百试百灵。下面就跟着我去学习生病后第一个要做的事情——找病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