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八名复旦大学教授联名请求学校,破格录取一个国学“天才”,但终因考生高考成绩6分之差,省招办拒绝投档而没能成行。陕西省西安市高新一中高三应届生孙见坤,在自主招生面试中征服了教授的心,摸到了复旦大学的门,却“搞不定”招办的章。(2010年8月25日中国青年报)
从招生制度讲,陕西省招办不存在问题。如果这次为孙见坤开了这个口子,那么,“条子生”、“关系户”等腐败问题就会接踵而至。来年将冒出更多的特例,分数不达录取线,却可以通过校方和教授的坚持,进入名牌大学。
看样子,八名复旦教授招不进一个国学"天才",关键在于招生办对教育资源配置腐败问题的担忧。我们可以想象,要是学校是民办民营的,校方肯定会注重教育资源的配置效率,关注学校的教育质量与长远声誉,有充分的激励引进优秀的教授与学生。这就好比一个牧场如果是我个人所有的,我的放牧行为会十分小心谨慎,一般不会过度放牧,破坏牧场环境与植被,导致牧场沙化。
但如果牧场是公共资源呢?多放一只羊羔,好处归属我个人,代价却由众人分担,于是乎,我的最优策略便是多放牧。与我一样,你与他的最优策略也是多放牧。多人如此行为,于是乎植被破坏,牧场沙化,“公地悲剧”频频上演。同样,目前的学校,绝大部份仍是公共资源,在这块“公共牧场”上,你要“破例”,他要“破例”,我也要“破例”,“破例”的好处归属你我他,但诸如学校教育质量下降,形象与声誉降低等代价却由大众承担。君不见,年近来出现的“高考加分事件”,官员公费读博,论文剽窃造假,教学胡乱收费等等现象,就是公有制学校这块“公共牧场”上频频上演的“公地悲剧”。
既然教育仍是公共资源,那么,若对此资源的使用放任自流,校方与教授可以择机录用生源,不排除他们打着冠冕堂皇的理由,做损害学校质量与声誉的事情,以谋取少数人的私利。这个意义上,公立学校理应制订更加完善的管理规则,做到严格按章办事,这是防止教育资源“公地悲剧”的不二选择。约它年,教育民办民营时,等到校方决策的收益与代价对称之际,教育资源腐败便没有了生存的土壤,生源招收“破例”与否的选择权利才能让渡给校方与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