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为东南沿海军防要地,明清二朝武治设置卫、所、寨、巡检司、汛等机构,下辖数十座烽火台(堠)、炮台,遍及各地,用以瞭哨举警、传递兵讯。烽堠、炮台大多为泥夹砾肚子包砌蛮石构筑,仅石浦前山等少数烽堠以条石砌筑,惜于晚清拆之它用,唯金鸡山炮台至今完好。
金鸡山炮台在石浦镇东南约10公里金鸡山山巅,海拔70.1米,位于东经121°51′01″、北纬29°09′58″。炮台南濒箬鱼洋,东南临酒吸港与打鼓屿,西下金鸡山村,隔村为大塘港与坦塘岛。清道光五年(1825),添设金鸡山隘口,筑台,属石浦汛。1983年,县文管会办公室全国第二次文物普查登记在案,为文物保护点。1986年4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8月,县文管会办公室修缮炮台东南面缺口,耗资3000元,由金鸡山村干才浩先生遗嘱捐助。
炮台平面长方形,立面梯形,台体东北———西南走向,与山体一致。底面长13.85、宽8.5米,占地118平方米,台高3.8米,顶面长13.5、宽7.6米,面积102.6平方米,顶面中部稍凹,可资积薪或置炮。炮台在山岩上凿平起砌,四面台壁用宽0.28、厚0.18、长0.62—2.25米不等之蛇蟠岛产条石叠砌,长面以平顺错缝砌法为主,偶有顶砌,短面用一顺一顶、二顺一顶、偶见三顺一顶交杂砌法,以顶砌条石与泥夹砾肚子相咬形成整体。西北壁自底至顶依层水平嵌砌14块宽约0.3米石板,每块挑出0.4米,筑成45°角斜向阶梯,供人上下。
依垒筑形制看,该炮台有用小炮之可能,非严格意义上之战守炮台,应是监守讯号炮台。其矗立于金星小平原孤山上,四下视野宽广,与南田岛、高塘岛隔石浦港(所在一段称箬鱼洋)相望,扼控石浦港西段港面及三门口、乌岩港(南通林门)与大塘港南口(近些年填平作厂基)。时增设此台,与清庭对南田列岛封禁困难、盗匪增多等因素不无关系。
炮台不独选址科学,且营造讲究,域内仅存条石砌筑炮台,尤显宝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