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新用户注册
搜索

邵逸夫:娱乐王国百岁掌门欲退休

[复制链接]
xuqingsong 发表于 2007-6-10 08: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邵逸夫.jpg 雄霸天下20年 拍摄影片逾千部 造就成龙、周润发等无数天王巨星

核心提示

他是享誉世界的香港影视界大亨,他拍摄了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他见证了中国电影从默片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的全部历史,造就了成龙、周润发、梁朝伟这样的天王巨星,成为中国电影界的传奇。

他建造了亚洲最大的电影拍摄基地,掌握着全球最大的中文电视节目制作公司。

他就是邵逸夫,一手打造了一个娱乐王国的香港风云人物。

如今,这位影视大亨即将于今年10月年满百岁,最近终于宣布正在考虑退休。邵逸夫先生退休之后,谁来接掌他的娱乐王国?响当当的“邵氏”招牌会不会不复存在? 

他获得的荣誉 

中国将一颗行星命为“邵逸夫星”

1974年英女王颁发CBE勋衔,以表扬邵逸夫先生在娱乐事业的成就。

1977年,英国女王册封他为爵士,成为香港娱乐圈获此殊荣的第一人。

1990年,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为表彰邵逸夫对中国科学教育事业的贡献,将一颗新发现的行星(2899号)命名为“邵逸夫星”,这是该台首次以当代知名人士命名小行星。

1991年,美国三藩市为表彰邵逸夫对该市的福利贡献,将每年的9月8日命名为“邵逸夫日”。

1998年,为表彰邵逸夫先生对香港回归所做出的贡献,香港特区政府给他颁发了大紫荆勋章。

2006年11月,第51届亚太影展颁奖典礼上,邵逸夫先生获颁终身成就奖,以表扬其对华语影坛所做出的贡献。

2007年4月15日,第26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特地颁发了一个特别奖——“世纪影坛成就大奖”给邵逸夫先生。 

他的娱乐王国 

在中国电影史上写下诸多“第一”

邵逸夫在中国电影史上写下了诸多“第一”和“之最”。邵氏家族可以说是中国电影事业名副其实的拓荒英雄。从默片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中国电影的每一步变迁都有邵逸夫及其家人献出的心血。 

邵逸夫是香港无线电视(TVB)的董事局主席。只要是有电视机的华人家庭,没有哪个敢说自己没看过TVB制作的电视剧。 

邵逸夫最早在香港推行电影明星制,造就了一大批大明星、大导演和名编剧,如胡蝶、阮玲玉、林黛、凌波、李翰祥、邹玉怀、张彻、张曼玉、周润发、张国荣、梁朝伟、刘德华……无不出自“邵氏”门下。 

他的慈善事业

捐助内地科教事业达25亿元

多年来,邵逸夫一直稳居香港超级富豪排行榜上,但他视金钱为身外之物,乐善好施,热心公益,是港岛屈指可数的大慈善家。

“我的财富取之于民众,应回到民众。”这位影视巨子,不仅是这样说,更是这样做的。早在1973年他就设立了邵氏基金会,致力于各项社会公益事业,为此他受到了广泛的好评。

1985年起,邵逸夫开始将关注的目光投向祖国内地。当年他向中国保护敦煌画展工程和浙江大学分别捐资1000万元。其后,邵逸夫平均每年都拿出1亿多元用于支持内地的各项社会公益事业,对于教育事业更是情有独钟。据不完全统计,迄今,邵逸夫捐助内地科教文卫事业的资金达25亿元,捐助项目超过3000个,其中80%以上为教育项目。如今,以“逸夫”两字命名的教学楼、图书馆、科技馆及其他文化艺术、医疗设施遍布全国各地。

2002年11月15日,邵逸夫先生还捐资创立了“邵逸夫奖”,用以表彰全球造福人类的杰出科学家。由于其设奖宗旨和巨额奖金足以媲美名声显赫的“诺贝尔奖”,因而一设立就被称为“东方诺贝尔奖”。 

他的幸福生活

结了两次婚  不缺红颜知己 

邵逸夫是驰名中外的电影大王,多年来一直居于香港十大超级富豪之列。1973年,他成立了邵氏基金会,对公益事业慷慨解囊,并对教育事业情有独钟。1907年出生的邵爵士,已近百岁高龄,但身体硬朗、精神矍铄。有人问他养生秘诀何在?邵逸夫笑答:“秘诀有三:一是勤奋工作,二是笑口常开,三是每天练功。”邵逸夫又指出,饮酒、赌钱和做刺激的事都会影响健康。  

笑口常开  不缺红颜知己

在家中排行第六的邵逸夫(人称“六叔”)是个笑口常开的人,他说,笑是宽容,宽容是一个人的修养和善良的结晶,是生活幸福的一剂良药。不过在有些人看来,他还以爱情滋润了自己。 

邵逸夫经历了两段婚姻,当年邵逸夫在新加坡创业时,结识南洋富豪余东璇及其女友黄美珍,更与黄美珍情投意合,余东璇没动怒,且成人之美。1937年,邵逸夫与黄美珍婚礼当天,余东璇送来50万元大礼。邵逸夫与黄美珍的婚姻维持了50年,持续到后者85岁病逝。 育有长子维铭、次女素雯、三女素云及幼子维钟。

黄美珍病逝后,邵逸夫和相恋多年的方逸华结婚。有趣的是,方逸华一直是邵逸夫工作上的左右手。婚后他们原有的生活没有什么改变,不像普通夫妻那样长相厮守,邵逸夫和方逸华依旧住在各自的家,平日两人一起在电视城上班,周日方逸华才会到邵家,和六叔共进午餐,每次她大概逗留3小时,其实他们的居所相隔只有5分钟车程。   

许多人担心高龄的邵逸夫是否能带给方逸华幸福的婚姻生活,方逸华自己倒不担心这个问题,她表示邵逸夫养生有术,因为喜欢和年轻人接触所以长葆身心愉悦。她说邵逸夫最喜欢和年轻的女星聊天相伴,其中最得六叔欢心的并不是什么花旦明星,而是三线演员曹众以及过气女星陈松伶。  

的确,六叔身边的红颜知己不少,其中曹众便被拍下和六叔手拖手吃饭的照片。近年在六叔身边出入的还有修身堂主席张玉珊。早前六叔因肺炎入院,引起一场虚惊,不过康复出院的六叔没有立即回家休息,反而相约张玉珊和刘家昌连续两日分别到半岛酒店及港岛香格里拉酒店叹茶。张玉珊对六叔关怀备至。张玉珊不讳言喜欢和上了年纪的人做朋友,而她曾在访问中称邵逸夫是她可以倾诉心事的对象,可见,两人发展了一段忘年友情。

虽然丈夫经常跟别的女人在一起,邵太方逸华对此却落落大方。她表示邵逸夫年纪大了,进出需要有人搀扶和照顾。 

勤练气功  常吃人参 

每天练气功是邵逸夫必修之课。他每天早晨5点起床,练功两个小时,步不乱、气不喘。除此之外,他还坚持打太极拳、游泳、散步。据悉,他每天除了运动之外,还会读报一个小时左右。据说,六叔曾邀请武当山的气功师到香港传授气功。 

而据称15年前,六叔尚未懂得气功时,每天便靠人参支撑体力,他一年要进食人参4两。据了解,六叔从前是香港最贵人参的大买家,药店有最上等的人参到达,邵爵士就全部订去了,有人说他把人参当口香糖吃,一年吃4两人参,夏冬两季,每季2两。据知,当时的人参价是9万港元1两,也就是说,邵爵士每年单吃人参就花了36万港元。  

他的电影  

20年称霸 拍片逾1000部 

“邵氏出品,必属佳片”的片头与音乐,是影迷心中最闪亮的招牌,也代表着香港电影史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的辉煌。靠“大众化的电影”的经营要诀,邵氏的掌门邵逸夫每年拍摄电影40 部,共拍摄影片已超过1000部;他在中国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越南、柬埔寨、美国、加拿大及欧洲等地,拥有影院200余家,每天光顾的观众在100万人次以上,他个人拥有的财产在数百亿港元以上。 

 邵氏兄弟闯南洋 

祖籍宁波的邵逸夫,1907年出生于上海。他的父亲在上海拥有一家颇具规模的颜料公司,可邵家众多的兄弟无人继承父业,几乎都进了“娱乐圈”。邵逸夫中学毕业后便进入兄长创办的天一影片公司工作。在大哥邵醉翁主持的上海天一电影公司里,邵逸夫又编剧又摄影,并协助导演拍片。当时电影市场竞争激烈,为了突破六合公司的重围,邵逸夫和三哥邵仁枚一起带着拷贝和放映机赴南洋开辟新的市场,艰苦备尝,甚至在树下露宿。后来天一胜利了,邵仁枚、邵逸夫兄弟没有再回上海,于1930年在新加坡注册了邵氏兄弟公司。该公司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爪哇、越南等地拥有电影院110多家和9家游乐场,并建立了完整的电影发行网,称雄东南亚电影市场。1932年,邵氏兄弟在香港摄制完成第一部有声片《白金龙》,开创了中国电影史上有声电影的新纪元。 

邵氏称霸天下20年 

在邵醉翁等人纷纷退出影坛后,1958年,邵逸夫从新加坡总公司调至香港,出掌“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邵逸夫的经营之道,是把制作、发行与放映结合起来,把院线生意交由哥哥邵仁枚打理,自己则专注电影制作,建立清水湾影城,打造了一套管理制度,保障片厂可流水作业。当时实施的计划就是制作大投资、拍大片、赚大钱的国语片卖向海外华人电影院,另一方面拍摄成本低、制作快、产量高的粤语片,供应香港市场。 从1959年建厂到1979年的20年间是邵氏称霸天下的时代,尤其是前10年,也是邵氏王国的黄金时代。  

20世纪六七十年代,邵氏兄弟出产了1000多部电影;在日本、泰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200多个发行网点,专门放映邵氏公司拍摄的中国影片;当年风靡亚洲的影星,如胡蝶、阮玲玉、李丽华、林黛、凌波等无不出自邵氏门下……邵逸夫的大名也在整个亚洲华人区传开。 到了上世纪70年代末,电影业逐渐式微,邵逸夫断然转向进军当时发展迅速的电视行业,与无线电视合作,培训艺员。1980年,他入主无线,致力经营旗下所属的明珠台和翡翠台,使其收视率长期在香港独占鳌头,如今无线已成为亚洲最大中文节目内容供应商。这种近乎垄断的竞争态势,既为邵逸夫创造了丰厚的利润,也给他带来了香港“影视大亨”的称号。1980年,邵逸夫以最大的私人股东身份出任香港无线董事局主席。随后他集中力量经营所有的明珠台和翡翠台,使其影响扩及内地、澳门、台湾和世界各地华人社会。  

自称是全世界看电影最多的人

可以说,邵逸夫在中国电影史上写下了诸多“第一”和“之最”。从默片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中国电影的每一个变迁都蕴含了邵逸夫的心血。

邵逸夫工作非常勤勉,精力过人。他曾说,他没有娱乐,看电影是他的工作也是他的娱乐,更是他对员工的教育,他自称自己是全世界看电影最多的人,一心要成为精通电影的专家。年轻时曾有1天看9部电影、1年看700部影片的纪录。他说:“我晚上只睡1个小时,其余时间便是工作。”80岁以前,每年看六七百部片,好的电影和坏的电影他同样喜欢看。著名导演张彻在邵的手下工作过,他写的书中回忆说:“邵逸夫当年治事之勤,是我生平罕见,他坐的劳斯莱斯是名贵豪华的车,车里有酒吧,他改装成小型办公桌,连途中的时间都不浪费。”他还将邵逸夫称为“使香港电影起飞的人”。 

为了树立邵氏的良好形象,邵逸夫对影片质量严格把关。出现劣质片,邵逸夫往往亲手烧掉,毫不手软。他说:“刚开始的时候,我成天烧片,没有好戏,我宁愿烧。” 

另一方面,一个良好制度也很重要。为了培训人才,邵逸夫特地开办南国电影训练班,培训出罗文、王羽、郑佩佩等明星,又发掘著名导演张彻任编剧主任,由他开创了武侠片热潮。  

猜想

谁来接掌邵氏王国?   

上月底邵氏掌门人邵逸夫透过他的太太、现任TVB副主席方逸华表示,自己“考虑辞去”自1980年就开始出任的TVB执行主席职位,并正在寻找接班人。关于邵逸夫手上邵氏及TVB股份出售,从2006年开始一直传言不断,最新的消息是方逸华说并没有人在洽谈,若未来有新消息,便会公布。

子女无意接班 

方逸华自2000年一直担任TVB副主席。2007年初,TVB董事总经理费道宜离开无线,并带走电视广播董事何定钧,投奔有新财团入主的亚视。TVB总经理一职,由方逸华兼任,此举被媒体称为方逸华大踏步走出台前。 

由于过往一直有消息,方逸华一直护在邵逸夫身旁,六叔的亲友则显得有点冷漠,尤其与子女的关系疏离,而邵家的子女也各自拥有自己的事业,无意接手庞大的娱乐王国。邵逸夫与已故的第一任妻子黄美珍育有两子两女。长子邵维铭一直跟随伯父在新加坡打理当地的生意,现在邵维铭与弟弟邵维钟长居新加坡,偶然到香港探望父亲。就算邵逸夫的三哥邵仁枚的媳妇亦称两家之间来往不多,很少同六叔联络。 

邵氏澄清传言 

至于邵逸夫手中邵氏及TVB股份去向,目前传媒上存在诸多不实的传言,邵氏及TVB多次刊登广告澄清有关事宜。目前可以肯定的是,这些股份尚未出手。根据香港联合交易所网站的资料,邵氏与TVB的主席仍然是邵逸夫本人。

2006年开始,市场已多次传出邵逸夫出售邵氏兄弟和TVB股权的消息,5月再传出有中资财团拟全购邵氏兄弟的控制权,有香港媒体登载消息称,这个买家有意出每股25港元至27港元。邵氏随即发表公告,表示对消息源不知情,没收到所述的出价。 

邵氏王国家底丰厚 

类似的卖盘消息对TVB的业务并无影响,其广告收入可望持续增长,预期不会低于去年,股价也逐渐上升,根据最新的统计,目前市值超过74亿元的邵氏,持有26%电视广播股权,收购邵氏,便可以小控大,执掌市值逾243亿元的TVB王国;此外,邵氏公司占地约30万平方米的清水湾旧电视城及附近地皮,位置处于九龙西贡地段,极具重建价值。

评论

传奇英雄也寂寞 

你能拿一个什么词来形容年届百岁的“六叔”邵逸夫?除了“传奇”,我真的不能找到更合适的词语了。而且他的传奇人生中的一切,都会让你觉得他就是被老天所眷顾着的——出生在富商家庭,19岁投身电影业,把旗下电影公司建设成了东南亚首屈一指的电影机构;1980年,以最大的私人股东身份出任香港无线电视(TVB)董事局主席 ,结果无线电视台不断扩张,成为了全世界最大的粤语电视节目制作机构。

邵逸夫为香港甚至世界电影事业做出的贡献,恐怕是没有人能计算得过来的,光说人才,远的有李翰祥、张彻、胡蝶、阮玲玉、狄龙……近的有杜琪峰、陈木胜、周星驰、梁朝伟、周润发、刘德华、张曼玉……这些香港电影史上响当当的人物几乎都是“六叔”提拔起来的。而且邵逸夫的成功之处还在于他提拔人才不光靠钱,主要还是靠他自己电影、电视事业带来的影响力。他的竞争对手多少次高薪从他的电影公司、电视台挖角,最后都失败告终。这些“战绩”都显示出邵逸夫惊人的经营手腕和行业影响力。 

百岁邵逸夫用了80年打造起一个价值超过200亿港元的影视王国,可是当他今年准备急流勇退、颐养天年的时候,左右四顾,居然发现无人可以接手——他的儿子不愿改变在新加坡当“包租公”的安逸生活、他的太太似乎也想陪他归隐,于是找接班人、股权转手的传闻从去年开始就一直不断。不管是找人接班,还是股权转手,热闹了一辈子的邵逸夫都一定非常寂寞,因为那些光荣都已经成为了记忆,那些成就都已经成为了历史。他已经适应了那种商场上的勾心斗角,已经习惯了那些众星捧月的日子,现在让他回家在后花园里打打太极、养养花草,他能习惯吗
成根 发表于 2007-6-10 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勤奋工作,笑口常开,
每天练功,长命百岁!
错觉 发表于 2007-6-10 13:18 | 显示全部楼层
传奇人物...
甬象 发表于 2007-6-28 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邵逸夫回乡
1987年春节后的第三天,香港邵氏兄弟公司突然接到宁波寄来的一封信。中文秘书室的工作人员不敢怠慢,立即呈给邵先生,邵逸夫拆开此信,看到7张邵氏祖墓照片,他激动地说:“祖宗有灵,祖墓找到了!”便立即叫秘书草拟一份“备忘录”给宁波,准备启程到故乡探亲、祭祖、扫墓。
  邵爵士虽是荣华富贵,锦衣回乡,但他穿着一套我国传统式服装,上装是天蓝色阴丹士令纯棉上衣,对开的7粒扣,两袖上口翻出雪白内衣中式衬衣。纯棉玄纱色折迭式长袜。一双大方头黑色平跟皮鞋。这套服饰在30年代上海滩上最时髦,最流行,是派头最大的中国士绅打扮。他是经过一番精心设计的,他要表达对故乡之情,对祖国之爱。
  当邵先生一行走上楼上堂间,邵先生说:“这是我的老家,请各位就坐,请各位用茶。”他浓浓的宁波乡音,众人听了都感到很亲切,顿时会客室充满笑声,邵先生感觉自己回到童年时代了。接着,庄市镇镇长向邵先生赠送了三件礼品:一块精制的乡土。这块取自邵宅的土,像银元一样大小厚薄,正面刻着“乡土”两字。邵先生双手接过这块“乡土”,高兴地说:“这块“乡土”正合我意,我想“乡土”想了几十年,今天总算见到了,见到了。我回到香港要好好保存珍藏,留作纪念”。很多客人都围上来看这块“乡土”,记者们抡拍这个镜头。第二件礼品是一把银钥匙,它用两块银元精制加工而成。意为请邵先生常来故乡。第三件礼品是一本影册,拍摄的有邵氏祖屋、邵氏祖墓、邵氏祖庙、邵家村外景以及庄市街道与中兴母校等照片。邵先生的侄孙邵铁牛,把邵氏祖上遗留下来的文房四宝,双手呈送邵先生。邵铁牛说这些物品在解放初期,由我父亲把它收藏家里。邵先生都一一收下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新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象山同乡网 ( 京ICP备10005750号 )

GMT+8, 2025-1-22 19:52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by 54xsr.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