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新用户注册
搜索

普陀朝拜观世音

[复制链接]
 楼主| 沧海明月 发表于 2010-12-2 09: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下次组织,通知我一声
锦麟 发表于 2010-12-1 21:45



    好的,下次有活动就马上告诉你.

    原来乡网也有那么多乡友信仰佛教,善哉,善哉
 楼主| 沧海明月 发表于 2010-12-2 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沧海明月


    可以啊  不过不是现在
oupeng 发表于 2010-12-1 21:14



  未来事太虚无缥缈,你 何不当下开坛讲座,妙口莲花
让我等洗耳恭听你智慧之言
oupeng 发表于 2010-12-2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0# 沧海明月


   释迦牟尼和佛教一篇就是我写的  请看 虽然很短
读你 发表于 2010-12-2 12:38 | 显示全部楼层
信则有不信则无,不要以自己的思想去左右别人,一切都是浮云,不必太过执着。我也好想说一句:阿弥陀佛
成根 发表于 2010-12-2 13: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成根 于 2010-12-2 13:37 编辑

十叹无常歌

叹无常,叹无常,一叹无常好凄凉;
为名苦,为利忙,用尽机关不久长。
争名名上死,夺利利中亡;
利数名场客,临危失主张。
一息断,四大僵,一双空手见阎王;
孽镜台前空掉泪,孤魂榜下自悲伤。
劝贤良,勤念佛,弥陀接你生莲邦;
永脱轮回了生死,免见阎王见法王。
  
叹无常,叹无常,二叹无常好凄凉;
妻恋夫,儿恋娘,恩情虽重命难长。
爱河埋秀女,苦海丧才郎;   
恩爱牵缠客,临危失主张。
断了气,不回乡,那爱妻儿哭断肠;
魂灵散却骨埋荒,抛下娇娥守绣房。
劝贤良,勤念佛,临终往生极乐邦;
亲眷属永团聚,光寿如同大愿王。

叹无常,叹无常,三叹无常好凄凉;
贪美酒,爱花香,剥散元阳命不长。
美色销枯骨,香醮浸烂肠;
花街酒肆客,临危失主张。
断了气,难起床,花不迷人酒不尝;
迷魂鬼,惹祸汤,多少英雄被他伤。
劝贤良,勤念佛,酒色之友勿交往;
亲近善人离恶友,禁赌止荤寿延长;
正人君子人人敬,社会道德永留芳。
     
叹无常,叹无常,四叹无常好凄凉;
贪财宝,逞刚强,费尽心血命不长。
谋财终有祸,逞气定遭殃;
富豪英雄客,临危失主张。
财也丢,气也伤,空在阎浮走一场;
谁把金银通地府,自留罪孽对阎王。
劝贤良,勤念佛,弥陀接你生莲邦;
黄金铺地无人取,那有抢劫与刀伤;
七宝楼台八德水,寿同弥陀永无疆。
     
叹无常,叹无常,五叹无常好凄凉;
贪口腹,充皮囊,残害生灵命不长。
刀头流血水,舌本试美汤;
杀生害命客,临危失主张。
杀物命,补尸腔,四生转变任分张;
改头换面还宿债,脱骨丢尸到处藏。
劝贤良,勤念佛,粗茶淡饭充饥肠;
茹素长寿身体健,戒杀放生命亦长。
杀生偿命应受报,如影随形不怨枉;
护生放生是救命,我命物命无两样。
佛视众生如一子,临终十念生莲邦。
  
叹无常,叹无常,六叹无常好凄凉;
好摇摆,美衣裳,抛散银钱命不长。
装模空打扮,本色自留芳;
楚楚衣裳客,临危失主张。
服满柜,衣满箱,死后何曾件件装;
但求往生极乐国,哪管骷髅丧道旁。
劝贤良,勤念佛,粗衣布履通遮体,衲衣污服胜俗装。
奢侈折福寿,临终无主张;
追悔空自恨,呼爹又喊娘;
无人能拯救,只有徒悲伤。
赶快念弥陀,能见慈父法中王。

叹无常,叹无常,七叹无常好凄凉;
谋家业,造华堂,劳碌经营命不长。
肥田夸奖产,大厦爱雕梁;
创业开业客,临危失主张。
催命鬼,引魂郎,扭向台前望故乡;
自悔罪多行善少,空悲屋坏与田荒。
劝贤良,勤念佛,皈依三宝有主张;
拭看尘俗情和爱,有几儿女替父亡。
辛苦到头一场空,蜜蜂采花为谁忙;
家珍失却仍不知,衣里明珠自承当。
快念佛,求法王,旧路还家归赡养。
  
叹无常,叹无常,八叹无常好凄凉;
爱飘荡,自猖狂,逞尽逍遥命不长。
优游终日醉,玩耍霎时忘;
娑婆春梦客,临危失主张。
寻快乐,空悲伤,风流都是少年亡;
早出迷途归觉路,同登极乐返家乡。
劝贤良,莫荒唐,酒色财气四座墙;
迷人自迷说人迷,指鹿为马自逞强。
快回头,早还乡,专修净土生莲邦;
见佛证忍了生死,自在优游遍十方。
  
叹无常,叹无常,九叹无常好凄凉;
行奸诈,害贤良,用尽机谋命不长。
谤法遭天遣,修行靠天苍;
残害忠良客,临危无主张。
恶贯满,善昭彰,报应分别事两行;
凶恶临终归地府,善人到底升天堂。
劝贤良,勤念佛,止恶行善是贤良;
害人终害己,果报不虚枉。
善恶到头终有报,依势欺人不久长。
秦桧王氏跪岳公,陷害与人,丑恶下场;
怨假错案颂解放,除暴安良,万世留芳。
抛却名利归净土,念佛求生极乐邦。
  
叹无常,叹无常,十叹无常好凄凉;
修行女,行善郎,皈依三宝念佛堂。
严持五戒行十善,随喜六度法弘扬;
发愿往生极乐国,弥陀接引往西方。
劝贤良,勤念佛,如子逃逝归故乡;
见慈父,大医王,精进修持寿无疆。
文殊普贤观自在,清净海会聚一堂。
见佛闻修无生忍,再度六亲与爷娘;
回入娑婆度众生,四恩总报三有齐资,才算孝中郎。

作者:罗洪先,字达夫,号念庵,江西吉水人。生于明弘治十七年(1504),卒于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嘉靖八年(1529)己丑科状元,《明史》卷二八三有传。其曾撰有《醒世诗》劝导世人。
oupeng 发表于 2010-12-2 13: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4# 254872980


        谁说世界是苦海?
    幸福与否全靠自己,自己努力得来的。
  当你苦的时候,这个世界你也觉的是苦的。
当你快乐的时候,这个世界也觉得是美好的。

全在自身啊。

而不是寄托在塑像上。
oupeng 发表于 2010-12-2 13:4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6# 读你


    现在佛教产生了很多问题,偏离了正轨。
成根 发表于 2010-12-2 13:40 | 显示全部楼层
寒山拾得忍耐歌
  
昔日寒山问拾得曰: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
拾得云: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寒山云:还有甚诀可以躲得?
拾得云:我曾看过弥勒菩萨偈,你且听我念偈曰:

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
涕唾在面上,随它自干了,我也省气力,他也无烦恼。
这样波罗密,便是妙中宝。若知这消息,何愁道不了?
人弱心不弱,人贫道不贫,一心要修行,常在道中办。
世人爱荣华,我不争场面;名利总成空,贪心无足厌。
金银积如山,难买无常限;古今多少人,那个活几千。
这个逞英雄,那个做好汉,看看两发白,年年容颜变,
日月像抛梭,光阴如射箭,不久病来侵,低头暗嗟叹,
自想年少时,不把修行办,得病想回头,阎王无转限。
马上放下手,回头未为晚;也不论是非,也不把家办,
也不争人我,也不做好汉,骂着也不觉,问着如哑汉,
打着也不理,推着混身转,也不怕人笑,也不做脸面,
几年儿女债,抛开不再见。好个争名利,转眼荒郊伴。
我看世上人,都是精扯淡。劝君即回头,单把修行干。
做个大丈夫,一刀截两段;跳出红火坑,做个清凉汉。
悟得真常理,日月为邻伴。
成根 发表于 2010-12-2 13: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成根 于 2010-12-2 13:55 编辑

憨山大师醒世咏

红尘白浪两茫茫,忍辱柔和是妙方。到处随缘延岁月,终身安分度时光。
休将自己心田昧,莫把他人过失扬。谨慎应酬无懊恼,耐烦作事好商量。
从来硬弩弦先断,每见钢刀口易伤。惹祸只因闲口舌,招愆多为狠心肠。
是非不别争人我,彼此何须论短长。世事由来多缺陷,幻躯焉得不无常。
吃些亏来原无碍,退让三分也无妨。春日才看杨柳绿,秋风又见菊花黄。
荣华终是三更梦,富贵还同九月霜。老病生死谁替得,酸甜苦辣自承当。
人从巧计夸伶俐,天自从容定主张。诌曲贪瞋堕地狱,公平正直即天堂。
麝因香重身先死,蚕为丝多命早亡。一剂养神平胃散,两钟和气二陈汤。
生前枉费心千万,死后空留手一双。悲欢离合朝朝闹,寿夭穷通日日忙。
休得争强来斗胜,百年浑是戏文场。顷刻一声锣鼓歇,不知何处是家乡。
成根 发表于 2010-12-2 13:54 | 显示全部楼层
顺治皇帝出家偈   

天下丛林饭似山,钵盂到处任君餐。黄金白玉非为贵,惟有袈裟披最难!
朕为大地山河主,忧国忧民事转烦,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闲。
来时糊涂去时迷,空在人间走一回。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
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蒙眬又是谁?不如不来亦不去,也无欢喜也无悲。
悲欢离合多劳意,何日清闲谁得知?世间难比出家人,无牵无挂得安闲。
口中吃得清和味,身上常穿百衲衣。五湖四海为上客,逍遥佛殿任君嘻。
莫道僧家容易做,皆因屡世种菩提。虽然不是真罗汉,也搭如来三顶衣。
兔走鸟飞东复西,为人切莫用心机,百年世事三更梦,万里江山一局棋!   
禹开九洲周伐绉,秦吞六国汉登基,古来多少英雄汉,南北山头卧土泥!
黄袍换却紫袈裟,只为当初一念差。我本西方一衲子,缘何落在帝皇家!
十八年来不自由,南征北战几时休?吾今撒手西归去,管甚千秋与万秋。
 楼主| 沧海明月 发表于 2010-12-2 14: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
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
那天朝拜,恰巧生日,想起这首偈,百感交集
百年之前无我,百年之后依然无我,
人在尘世间,迅若风吹尘,何不早修行
一滴水 发表于 2010-12-3 21:03 | 显示全部楼层
做好佛教教育工作 促进和谐社会发展

提要:本文认为要达到和谐社会的要求,人心的净化工作非常重要。佛教的目的就是挽救世间的人心,给众生得大自在。佛教所做的工作就是教育人心的工作,这是佛教的特点。本文对中国佛教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工作,作了回顾,认为佛教教育是佛教存世的根本。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培养更多更好的佛教人才。

构建和谐社会是整个世界各国人民的良好愿望,也是中国政府提倡的奋斗目标。人类要继续生存,各国要稳定发展,都离不开和谐社会这个主题。构建和谐社会,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情,也是每个公民的事情。对佛教界来讲,这是爱国爱教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佛教界在这个主题下,完全可以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离开了众生,则谈不上什么社会。众生是组成社会的最基本的单位。和谐社会需要众生有良好的道德和较高的文化素质,能够宽容待人待己,善待世间一切,拥有一颗平常心,无欲无求,自在潇洒,人与人之间构成一个良好的互动关系。整个社会充满了和睦友好的气氛,国与国平等相待,最终实现天下大同。

要达到和谐社会的要求,人心的建设工作非常重要,只有让众生都有一颗平和的安宁心,和谐社会才有可能实现。佛教是宗教,宗教的目的就是挽救世间的人心,给众生提供一个心安的环境,让他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大自在。佛教做的就是教育人心的工作,这是佛教教育的特点,其宗旨就是要人向善,这个性质,也决定了佛教教育有广大的愿景,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仍然任重而道远。

释迦牟尼佛创教之后,首先重视的就是佛教教育,他在鹿野苑初转法轮,向弟子说法,就开始了佛教教育的活动。佛陀强调教育的重要性,认为佛教的教育是教人“示教利喜”,通过佛教的教育活动,让众生有一个欢喜心,听法的也会有一个“见教利喜”的感觉,使人心情愉悦,达到解脱境界。佛教将自己的学说称为“内学”。“外学” 就是佛教以外的学说。佛陀生前还主张要因人施教,同意用各种俗语来进行宣教,而且可以“开外学”。佛陀圆寂以后,佛教教育已经成为佛教的重要内容,僧人们“午时食罢,齐暮讲经,斯则处中者所务”。 当时寺院里办有书院,而且摆放了不少世俗的书籍,如印度癨树园中,总有六十四院,通衢大巷。南有二十六院,中院北有六院。其中第三就是阴阳书院。 佛书载“(僧人)方可于一日分三时。初、中二分,读诵佛经。至晚读外书,是故癨园中有书院,其中置大千界不同文书。” 很多人就是通过佛教的教育而成才的,最终掌握了了文化,成为社会上有用的人才。

佛教传入中国后,寺院成为中国佛教的载体,仍然担当了佛教教育的责任,同时又是译经的场所,负有传播佛教文化的义务。《高僧传》记载,僧肇法师从小受苦,因为没有钱,上不了学,就到寺院抄书写经,于是学到了佛教的知识,最后成为中国佛教的一大家,对中国佛教哲学作出了卓越贡献。后人称赞:“肇公著《般若无知论》,远公抚几称叹。又著《不真空论》、《物不迁论》、《般若无名论》,皆妙达真宗,词义圆彻。什公之门,一时蔚盛,可谓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矣。” 寺院就是一所佛教的学校。在中国古代,“学肆”代表了学习学问的地方,佛教也将其沿用。“学肆,肆者。所以陈货鬻之物也。因后汉张揩,字公超,学徒随之,所居为市故。今学处称肆焉。” 僧人们在寺院里生活,学习文化,研究佛教,不仅推动了中国佛教的发展,而且培养了大批的佛教人才。

笑隐欣禅师曾经对世俗教育与寺院教育的特点做过不同的比较。他说:“慈父爱子情无偏,家庭教育仍娇怜。出从严师痛加鞭,责以成人期大全。瞿昙训徒岂不然,说法鹿苑开人天。提携三界出爱缠,金粟古佛分化权。弹偏击小诃盲禅,毗耶示疾久未痊。欲遣问讯畴能传,文殊领徒众万千……” 笑隐欣禅师指出世俗教育的特点是“责以成人期大全”,即怎样培养一个全材,佛教教育的特点则是“提携三界出爱缠”的出世教育。所以佛教教育与世俗教育培养人才的目的是不一样的。

唐代以后,佛教已经完全中国化,特别是像天台、禅宗等民族特点的宗派出现,讲经成为中国佛教教育的重要方式。当时寺院里面有专门讲经的法堂,“将听法时,大众坐堂也”。 寺院对讲经的活动非常重视,凡是讲经的和尚,都有很高的荣誉,讲经者被称为“首座”,以及“都讲”、“人中师子”、“法匠”、“经论元匠”等,他们都是“特精外(舆,为)群儒所惮” 之人。《正法念处经》说,“凡人间讲经、受戒、修道、证果,举行佛事,地神报空神,是展转上报三界诸天,乃至诸佛”。 由是可见,讲经的人能够获得殊荣,与他代佛宣法的地位有关,同时讲经者还要有渊博的知识和很好的修行,必须为人师表,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

历代祖师非常重视佛教教育工作,因为这关系到教化社会,提高众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根本工作。破山海明祖师强调在尽人伦、持家务中参悟佛道。他对俗弟子说:“既是坤道,当要尽礼。见夫君,尽温存;见儿女,尽怜悯;见宾客,尽操持;见法法头头,无不是道。” 在家女弟子当以“尽礼”为参禅悟道的关键。尽礼的内容,即对丈夫要温柔体贴,尽一个做妻子的责任;要怜悯子女,尽一个慈母之道;平日善于迎宾待客,操持家务等,这些都是修行因缘。佛道就在住世操家等平常日用之中,所谓念念相续不离当处,则无处不是道场。对僧弟子,破山常常以“即世法亦出世法”的理念开示,他说:“世俗语言,资生业等,皆与实相妙法,不相违背。” 在世间诸法中实现出世间法,世俗与真谛不二,一切世俗的事业也与实相真理不相违背,行童应该在寺院的清苦生涯中磨练心性,在扫地烹茗的事务中体验禅道。沙弥要以信心为基石,珍惜寸阴,精进修学,以谦虚谨慎之心,向有智者及长辈学习。修道贵在日常生活及工作中用心,不离当下的事务而修学佛道。佛法从恭敬中求,只要懂得谦虚谨慎地处处留心学习。总之,丛林教育“乃是陶铸凡愚,以成圣哲。抚养鞠育人才美器之地。教令法化,咸由兹出”。

1937年,太虚大师曾在重庆华岩佛学院演讲,指出:“若为佛徒而不知建立正法,利益众生者,深为可愍!甚盼诸君从缘精研教理,发挥正行,与佛法增光,方不愧为出家佛徒!” 出家人应是人中狮子,肩负的是救人出倒悬的神圣使命。建设和谐社会,就是要人出离五浊恶世,远离人间诸恶,广行善事。提高出家佛教徒的素质,强调僧材的使命乃是祖师所说的“克绍洪规,如当家种草”。圣可德玉说:“种草言继业。好人为好种草,犹好田出好种草也。”“能续大法洪规,为担当佛祖家业的好种草。”而要有“好种草”,关键还在于“道德乃丛林之本,衲子乃道德之本”。中国要举办“世界佛教论坛",就应有相应的世界级的佛教教育和佛教人才。“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时代呼唤佛教教育,时代也给佛教教育以不可多得的因缘。由是可见,佛教教育乃是佛教界永远重视的重要工作。如果我们搞好这个工作,培养出来教化一方,受到众生尊奉的一代龙象,则整个和谐社会的目标就能很快达到,历代人士追求的天下大同也将最终实现。

中国佛教界在经过20世纪70年代末的复兴之后,进入了21世纪的辉煌时期,佛教界在各个方面和领域都取得了不少的成就。如今全国的寺院得到了整修,很多寺院修建得金碧辉煌;佛教僧人素质也得到了提高,佛学教育正在社会上普及;佛教界里人才辈出,许多年青人被选拔到寺院的领导岗位,佛教文化的活动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佛教的影响在社会上进一步增大,所有这一切,都得益于佛教界内拥有了人才,而这一切又与近二十年来佛教界重视办教育是分不开的。佛教教育是佛教存世的根本,佛教经常讲续佛慧命,人才是佛教得以延续和发展的最重要的根本原因。构建和谐社会是每个中国人应有的责任,更是我们出家人义无旁贷的义务。每个社会都需要人才,和谐社会更离不开人才,让我们为建设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佛教人才!
他山之石 发表于 2010-12-3 21:55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生尘世中,信仰各不同。
但能存善念,其表皆虚空。
——打油,打香油。
jayme 发表于 2010-12-3 22: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5# 他山之石


    太打了
Bigman 发表于 2010-12-8 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一种信仰,你可以不相信,但不能怀疑相信它的人!
伊人 发表于 2010-11-29 18:56



   信仰是理性的精神修养,迷信是盲目的无知的。 迷信其实是一种最无知的信仰啊。
  虽然你不迷信,同样我也骂了你的无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新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象山同乡网 ( 京ICP备10005750号 )

GMT+8, 2024-11-13 09:39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by 54xsr.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