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新用户注册
搜索

【我听袁逸讲座】

[复制链接]
琼楼 发表于 2010-11-20 23: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琼楼 于 2010-11-20 23:56 编辑



      题记:读书应该是,内心是喜欢的,过程是享受的,结果是值得的。

    电视里有个《百家讲坛》,咱象山有《塔山讲堂》。

   《塔山讲堂》,于2010年推出,一个月,一名人,一讲座。之前消息闭塞,不知有该讲堂;等知道后,恰逢来了易中天,票轮不到咱;有了票,来了纪连海,碰巧出差在外;如此折腾,直到11月20日,终于实现抵达现场领略大师风采的夙愿。在此,非常感谢我们的政府,在各种娱乐交杂喧嚣的时代,图书馆却依旧有如此的文化责任和情怀,举办这样毫无商业目的的公益性活动。同时,我也要感谢今天的主讲袁逸先生给我们带来的阅读的快乐。

    袁逸,中国图书馆学会学术委员、阅读推广委员。讲座题目为:《享受阅读——读书的传统与当代阅读主张》。

    选择坐在第一排,很认真地摘笔记,感觉像回到了校园,倾听自己最喜欢的老师的课。袁逸先生说:能读书是福气。那么,这整个倾听的过程,让我一样感觉自己特有福气。亦如感动于在如此浮躁的年代,有人坚守着不带功利色彩的文字。

    摘了整整六页的笔记,很赞同袁先生的观点,故,整理出来与大家分享。

   【一些名词解释】

    在讲座中,袁先生讲了好多我从未听闻的案例。比如这些名词解释。

   “册”、“典”、 “经” 、“经典”

    在讲座中,袁先生用丰富的图片简要地讲述了我国的书籍史和读书史。他先从甲骨文中的“册”、“典”二字入手,介绍“经典”的意思。“册”和“典”都是从竹简这一概念来的,单片为简,连缀为策(册),而“典”则是“册”下面加个“大”,指重要的文献、典籍,“经”则是书写重要内容的帛书,所以“经典”合在一起指的就是最重要的著作。读书要有收获,就得从小读一些经典著作。

   “牙签”和“梨枣”

   “牙签”和“梨枣”,指的都是图书。在我们的古籍中,如果你遇到“牙签”二字,千万不要以为是现代的牙签,它指的是书籍。袁先生举例说,清代李鸿章曾写过一联“读遍牙签三万轴,坐想蓬山二十秋”,这里的“牙签”指的就是书籍,因为古书是用象牙作标签的。

    而“梨枣”两字,分开指两种水果,合在一起也指书籍,因为梨木和枣木在古代很适宜雕版,因此被作为书籍的代称。比如,乾隆皇帝在修《四库全书》时曾有上谕:“择其中罕见之书,有益于世道人心者,寿之梨枣,以广流传。”袁枚《秋夜杂诗》:“吾少也贫贱,所志在梨枣。”以后碰到,千万别说成可吃的梨和枣,否则会闹笑话的。

    从右到左,中国旧时的书写习惯来自竹简时代

    中国的古籍,从宋刻本、元刻本一直下来,以及清代、民国时期的尺牍,无一不是从上到下、从右到左排列、书写的,为什么会这样?袁先生解释说,这是因为从竹简开始就是以这种方法最适宜书写,所以这一传统就一直传了下来。呵呵,与我原先猜测的一样,故特别声明,自恋一下。

    以上是我闻所未闻的,因新鲜,故津津有味之意。接下来,袁先生阐述的阅读主张才是我特为欣赏的地方。

   【传统读书的主流价值】

    古代人很注重读书,认为读书的目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古人还讲求知行合一,提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或者,干脆如读书人的祖师爷孔老夫子这般直白:“学也,禄在其中矣”。

    自从隋唐以来,开科举取士之途,中国读书人的面前从此就开通了一条由乡野直达庙堂,从布衣晋身达官的捷径与通途。这条正规的公开的也相对公平的出身途径,使读书人从总体上告别了往昔靠投身权贵豪强以谋求发达的不确定。读书以经世济国的豪言壮语也因此有了看得见摸得着、体面又实惠的落实。也于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也真正有了让人信服,让人前赴后继奋勇当先的理由。

    我认同 袁先生。从历史上考察读书,也许读书令读书人吃尽苦头,但读书对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丰富个人的人生修养等主流价值观从来没有变过。读书少也可能成功,但读书多的人成功的可能性要大得多。从古至今,例子举不胜举,故略。

   【闲读,从吾所好】

   抛开这些传统读书的主流价值,对于像我们这些有了稳定工作、成年的人,又该以怎样的态度对待读书呢?袁先生讲到了读书与人生。

    读书是一种生活态度,积极进取,阳光明媚,珍惜,感恩。读适合的书。只读对的,不读好的。经典不一定适合,深刻不一定适合,优秀不一定适合,对别人有用的,有味的,有益的不一定适合。

    很喜欢这个词儿——闲读。陆游:“读书以自娱,不强所不知。”喜欢这样的读书,不必承担太多的求知、教化职责。从吾所好。

    从吾所好。想起自己,对于那些所谓的名著,除了师范几年里通读的百来本,工作后概未碰触。唯一保持的习惯是,床头隔三差五放几册书,睡前醒来读一会儿,故,常常半夜被自己踢下床的书的掉落声惊醒。好像什么书都读,依着内心的激情。某段时间,爱上推理小说,两夜看完东野圭吾。又或,迷上读诗,诵读海子,泪流满面。亦或某段时间,看些雷人大全搞笑经典语段,提升幽默细胞。

    插个题外话:古人今人都一样。

    明人宋懋成《与家二兄》:吾妻经,妾史,奴稗,而客二氏者,二年矣,然侍我于枕席者文赋,外宅也。

    董桥先生《藏书家的心事》:人对书真的会有感情,跟男人和女人的关系有点像。字典之类的参考书是妻子,常在身边为宜,但是翻了一辈子未尽可以烂熟。诗词小说只当是可以是迷死人的艳遇,时后追忆起来总是甜的。又长又深的学术著作是半老的女人,非打点十二分精神不足以深解;有的当然还有风韵,最要命是后头还有一大串注文,不肯罢休!至于政治评论、时事杂文等集子,都是现买现卖,不外是青楼上的姑娘,亲热一下就完了,明天来看就不是那回事了。

    终归,如袁先生所言,读适合的书,做更好的自己。让阅读更单纯,更轻松,更愉悦,更可持续。
小拉 发表于 2010-11-21 08:0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记得高中时给我带来风光无数的那次演讲比赛。题头便是《我爱读书》。
那时无法体会那种滋味。
等到这么多年过去了的现在回头望望,其实每到一个城市。有个习惯一直未改。
那便是逛逛当地的图书馆,享受一下人们纳税的结果。
那种感觉挺好。
依稀记得杭州省图上方的天空很阴霾;上海浦东图书馆里的饭菜好吃又便宜;宁波包玉刚图书馆常有活动;青岛市图书馆的建筑很大气。还有目前所在的海口市图书馆看着让人很心酸。。。

读书是件很快乐的事情。我正在享受这过程!

图书馆.jpg
附图一张,这便是堂堂一个省会城市的图书馆,就一栋破旧的五层楼坐落在海口老街。里面的设备以及书籍都很陈旧。每次跟里面的保管员闲聊时总不免一阵唏嘘。再穷不能穷教育啊。。。
七月的姑娘 发表于 2010-11-21 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好书 好朋友
楚羡冰2.1 发表于 2010-11-23 09:09 | 显示全部楼层
难得的好文章
东篱 发表于 2011-3-6 07:39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受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新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象山同乡网 ( 京ICP备10005750号 )

GMT+8, 2024-12-25 09:23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by 54xsr.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