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新用户注册
搜索

哈雷的救命绝招

[复制链接]
skyhood 发表于 2006-8-26 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哈雷戴维森在中国内地第一家专卖店开业了。哈雷的工作人员驾驶着哈雷机车来到现场,震耳欲聋的引擎轰鸣声、金属的质感、优美的线条、迷惑的颜色,甚至烫人的V型发动机排气管,无一不在满足着男人对力量和自由的物化想像。

       美国汽车市场被精明的日本人以物美价廉、经济实惠的轿车冲击得几乎体无完肤的时候(不久前美国汽车行业最权威的颁奖上,共10个奖项中8个给了丰田2个给了本田),在美国短暂的历史中永久留下名声的哈雷摩托车,却在近10年间一改被动挨打的颓势,异军突起,重新扬起美国精神的大旗,与“可口可乐”、“迪斯尼”一起连续多年跻身于美国十大最著名品牌。哈雷自1986年上市以来,年平均收益率仅次于微软的42%,塑造了美国传统制造业的传奇。

      目前占据着全球重型摩托车市场30%的哈雷,自从1903年William Harley和Davidson三兄弟创立哈雷戴维森机车公司以来,就一直是自由大道、原始动力和美好时光的代名词。哈雷第一辆摩托车的全部机件是在密尔沃基市郊的一个汽车库里手工制作出来的,化油器是利用一个旧罐头盒改装而成,汽油则从隔壁的药店里买来,最高时速不超过7英里每小时,连小山坡也不能爬——充其量是一部装上发动机的自行车。  

      从西部拓荒,到为生活带来天翻地覆的科技发明,历史短暂的美国人对“自力更生”有着根深蒂固的崇拜。所以,与其说哈雷摩托至今仍保留着纯手工的装配工艺,不如说是美国人超强的动手能力造就了哈雷独具个性的文化特征,从而维系了哈雷在100年发展历程中跌宕起伏却没有退缩的生命轨迹。

        世界上几乎没有一辆哈雷是相同的,人们根据自己的个性任意改装和打造心目中的哈雷形象。当车迷们穿上印有哈雷标志的外套、毛边牛仔裤和粗犷的皮靴,身体纹上花花绿绿的哈雷图腾,纵马驰骋而过的时候,哈雷已经浓缩为激情、自由和狂热的精神象征。尤其在二战后,那些在战场上与哈雷协力杀敌(哈雷曾经获得过美国军方最大的订购单)的退伍军人们,他们无法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位置和信心,此时哈雷又成为了怀旧的暗语。无论是美国的开发史、科技史,还是战争史,哈雷无疑都是载入史册的不可磨灭的徽章。

        以至于在没有竞争对手的情况下,哈雷戴维森公司依然敢于生产技术已经老化的产品,反正那帮非哈雷车不买的车手们自己会去再做改进。上世纪60年代末期,本田、雅马哈、铃木和川崎等4家日本公司在美国市场上大量抛售外形酷似哈雷,但重量更轻、价格更便宜、质量更好的摩托车,哈雷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窘境。“骑哈雷车出去时必须带着一堆修理工具,因为摩托车跑过几百公里后陆续会有一些螺丝松动需要去紧,甚至经常还会丢几个螺丝。”34岁的哈雷戴维森国内唯一的指定经销商、北京风火轮执行董事宛继东回忆说,他已经做了10年的摩托车生意。类似的低级错误在哈雷摩托车上甚至不胜枚举——停一会儿车,油箱把地面渗漏得班驳一片;出厂时车身的多处焊点还依稀可见等等。

      1969年日本摩托车对美国的出口持续增长,濒临破产边缘的哈雷戴维森以4000万美元(不足现在资本总额的1%)的价格把控股权卖给了美国机械与铸造公司,但公司财务状况并未从此好转。1981年哈雷30位高级经理人把控股权赎了回来,之后他们直接向美国政府当局呼吁,要求采取关税保护措施,挽救这家“美国传奇公司”,同时公司本身也全力以赴开发新型产品。经过3年的不懈努力,哈雷戴维森公司夺回了失去的阵地,重新获得了美国摩托车行业领军人的地位。1986年哈雷戴维森公司的股票上市,从此公司的利润保持着年均增速37%。现在哈雷已经全面收回美国本土市场份额的80%,前总统里根曾经骄傲地将此称为“真正的美国成功史”。  

      哈雷自从1907年革命性地制造出第一台较传统单缸发动机能提供双倍动力的V型双缸发动机以来,就一直没再有什么技术创新,直到哈雷戴维森公司与欧洲的保时捷公司合作,造出了带有液态冷却系统的发动机。这是摩托车工业一场真正的革命,因为此前的100年中,摩托车都是风冷发动机。合作开始时还有大批虔诚的哈雷车迷抗议这种改变,后来哈雷做了一个广告——车,风沙,被磨平的山峰,广告语是“A hundred years can change the mountain, but it’s still rock.” 当哈雷以崭新的面貌再次挺身出现时,人们无不为它华美流畅的外观、精致严谨的制作工艺再次折服。从摩托车的任何一个角度来审视,新哈雷都不会输给已经在美国肆意蔓延的日本车,但哈雷特有的改装特制和文化气质却是日本车花多大成本都学不来的。  

      哈雷车手们永无止境地热衷于改装爱车来展示独特创意,为此哈雷为顾客提供超过5500种的原厂机车零配件使之成为可能,这是强调技术保密的日本车做不到的。哈雷靓丽的外表却禁得住车手们随意喷涂,再怎么奇怪都没人会认为那些图案愚蠢和可怕。这帮喜欢摆弄车子的车手们,因而也帮了公司不少忙,譬如在珍珠母颜色的喷漆中加入一点金属粉末,使哈雷摩托车呈一种特有的金属光泽,便是车手们首先想出来的。  

        新哈雷以其超强的爆发力、耐用性和令人窒息的超越感成为时代的新宠而迅速流传开来。没有谁能像哈雷那样让它的拥护者将其标志纹在皮肤上、嵌在生命里;也没有哪个品牌可以如此颠覆社会秩序,让上至富翁下至平民的所有爱好者在这个世界里彼此平等彼此分享。

       1983年哈雷戴维森成立了哈雷车友会,以满足车手们展示自豪和分享激情的渴望,现在随着哈雷在世界1300家特约经销商的建立,分布在各地的近1200个车友会里已经容纳了100万名会员,这还不包括在经销商建立之前各地民间成立的车友会会员。哈雷俱乐部就像一张遍布全世界的巨大的网,牢牢地维系着哈雷车迷。

      2005年哈雷摩托车在全球售出31万辆,销售总额达到60亿美元,其中约10亿美元是哈雷相关服饰的销售收入。其实对哈雷迷而言,买车仅仅是开始,与拥有一辆完全符合自己个性的哈雷车匹配的是一身代表自我风格的行头,购置一身行头的价格并不比购置一辆哈雷车便宜。印有哈雷标志的外套、皮靴、皮夹克都是精选上等牛皮经过特殊工艺磨旧而成,令世界各地的摇滚歌手乐此不疲地模仿。其他如马甲、衬衣、眼镜、头盔、皮带、刀具、打火机、钱夹、牛仔裤、T恤、内裤等,价格也不便宜。  

        改装、车友会、服饰配件,这一切的一切为哈雷形成了坚固而庞大的文化系统。虽然日本本田依然可以在全球贩卖出近500万辆的摩托车,但销量第一的本田却永远无法取代哈雷的地位。反正自始至终都没有被人视为代步工具,聪明的哈雷索性将自己定位在巡航车的领域,而淡化了性能赛车和普通街车的市场竞争。实际上“巡航车”这个概念就是哈雷最先提出来的——展示,做秀,炫耀,甚至放肆,十足的美国精神,而在越来越内敛和精致中生活的真汉子们,你想要的,哈雷都给你。


闫文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新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象山同乡网 ( 京ICP备10005750号 )

GMT+8, 2025-1-22 21:11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by 54xsr.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