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新用户注册
搜索

用诗歌记录生活

[复制链接]
tange 发表于 2010-9-2 16: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零落成泥
著名诗人大卫老师在《沧浪之水》的序文里这样说:“面对生活,我们记录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诗歌,可以散文,......现在,手头正在读的这本《沧浪之水》则是蔡启发先生捧出的又一条银河。”我想这话是对诗集最确切的概括和注脚。我在博客上已经读过蔡启发先生的很多诗文。这次蔡先生出差路过深圳,喜得先生惠赠的他在2009年由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沧浪之水》诗集和《在河之洲》评论集。
我就沿着一页页的诗阶,一步步滑进《沧浪之水》的诗海,仿佛一股汪洋的诗情沁入我的心肺,让我无法罢脱那股喷香的童年的回味,《母亲的沙锅饭》那已走远的记忆重新又回到眼前:“侧鼻不知闻过几遍/直到透出饭香/我的欲望就有了垂涎的回报/加上半匙酱油或者昨晚的咸菜/一声饱嗝就让我的童年/严重地幸福和心存感激”。
     一天,二天……我从回味中走出,经过一个《雨过天晴》的早晨,迎着《阳光下的白玉兰》,忙碌于《行走乡间》的田野小路上,来到《雨后的溪滩》,独自《坐在桥上》,看诗人是如何地《打捞童心》。却被《煨年糕》深情吸引住了:“栗壳柴烧出的灶火/旺盛中夹杂着新灰/念念有词中切开糕块/旧报纸或者旧作业簿/包好放进炉膛/几分钟后扒开/焦黄的年糕香气冲鼻/烫手的瞬间揭去纸的碎片/拍拍掸几下赶紧塞到嘴/一个童年时代的兴高采烈/就这样快快乐乐的下肚”。
      捧读蔡先生的诗文,让我深切的体会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对事物的敏感。日常生活的点滴都成为他笔下一首首今人回味的诗篇。我尽尽游鸢于诗书中,就像真正地陶醉着他写诗与做人的魅力里。
     人们都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在我故乡出生成长的诗人蔡先生有着我们象山人特有的大海秉性,勤奋诚实、谦逊尊敬又不失为兄长的风度,初次接触就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不管离开家乡多远,无论是时间多久,总有一腔难以割舍的浓浓乡情:“我和女儿坐在我父亲造的石头桥上/背后的树林是一片深重宁磬/前面的田园是一派自然的风光/桥下剑岭坑水碧蓝可掬的势态/倒映出剑岭山的黛绿和蓝天的空旷/有关父亲造桥的纪事我多少有点知道/但我当时没有告诉女儿/我是想让她长大后别忘了来这儿寻根”。《坐在桥上》对象山茅洋李家弄故乡的思念“像东海岸的拍浪涛声,一波一波浸染了我的思想”。
      早年读书毕业就一直在台州市工作,亲情的萌生使先生对一个平常的九月十四日有着深刻的记忆,“说出口和手举起的再见,都集中用两双眼睛去穿过纵深的人海”;追逐带着诗的思考,思着想着回到《李家弄村》,站《在母亲面前》,与《养鸭的三哥》听讲年景的好坏,再逗逗《母亲养的猫》。我想这就是人间的亲情吧!
    由于工作地离老家路远的关系,或是其他什么的公干,常常不能使蔡先生在清明到《天堂里的父亲》墓前敬束鲜花,但先生记着父亲“干净做人”的教诲,始终坚持他的水利事业,坚守业余创作诗歌没有商量,做人和写诗的人格魅力在诸多的诗里发挥的淋漓尽致。
    正如大卫老师所说,“或许我们没有记录一个时代的能力与野心,但录记录个人的点滴,却是有可能的。”让我用蔡先生在《沧浪之水》后记里的一段话作为读后感的结束语:“坚守诗歌,悠悠唱响水之高歌,思想可爱的家乡,记录我生活、居住工作学习中所发生的喜,怒,哀,乐,熔亲情,友情,爱情与一炉,仍然是我的选择”。为此,我在阅读蔡启发先生《沧浪之水》后,实实在在发现了他是“用诗歌记录生活”。
xiaomi0410 发表于 2010-9-2 18:18 | 显示全部楼层
用诗歌记录生活
看牛人 发表于 2010-9-2 18:55 | 显示全部楼层
用心写诗,以诗生活-------诗一样的男人!
懿然 发表于 2010-9-2 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诗歌总是好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新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象山同乡网 ( 京ICP备10005750号 )

GMT+8, 2024-11-10 14:12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by 54xsr.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