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新用户注册
搜索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与宁波之缘(下)

[复制链接]
zdxu 发表于 2010-8-29 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主讲人 周东旭  1984年9月生,象山人。宁波文化研究会会员。从事地方文化研究,发表散文随笔40余篇。



宁波书法家曹厚德先生摹刻的兰亭序

  天一阁神龙本《兰亭序》

  和丰坊临《兰亭序》

  天一阁博物馆内藏有两种《兰亭序》帖石,现在游客均能看到,一在东园(园林学家陈从周先生设计)的凝晖堂,即神龙本《兰亭序》。神龙本《兰亭序》是唐冯承素摹本。首部有“神龙”二字左半印,所以又称“神龙兰亭”或“神龙半印本兰亭序”。此本乃冯承素影印王羲之《兰亭序》真迹之上,以笔依原迹轮廓钩摹,然后填墨而成,最接近原作,故此本历来最受推崇。嘉靖初年,丰坊以冯承素摹《神龙兰亭》为底本上石,现存帖石。后一块还有清嘉庆十八年金石学家翁方纲鉴赏后的诗跋,“唐临绢本极纷拿,始信朱铅态莫加。漫执神龙凭诸印,不虚乌镇说文嘉。书楼带草明兰渚,玉版晴虹起墨花。今日四明传拓出,压低三米鉴赏家。”末有“覃溪”钤印。另外嵌于天一阁前的兰亭墙壁之上,为丰坊摹的《兰亭序》,落款为“嘉靖五年八月十日丰坊临”,另有“丰坊”、“存礼”等印。近来,根据文物专家王开儒先生的研究,天一阁收藏的神龙本《兰亭序》是真品。

  丰坊字人叔,明代宁波人,是藏书家范钦的好友,是一个奇才,也是一个怪人。丰坊博学多才,尤精书法,家有万卷楼。黄宗羲在《丰南禺别传》对丰坊有如下描写:“读书注目而视,瞳子尝堕眶外半寸,人有出其左右,不知也。”可见读书之用功。但丰坊性情怪僻,不善治家,晚年家财丧失殆尽,其万卷楼藏书为门生窃去十之有六,后又不幸遭遇大火,所存佳本已无多。丰坊与天一阁范钦交往颇深,早年范钦曾从万卷楼抄书,故万卷楼劫余之书尽售给天一阁。丰坊为人愤世嫉俗,孤傲不羁。而且聪明过人,据说他常常伪造古书,说是家传,因此也留下了许多恶名。全祖望《天一阁藏书记》则指责丰坊:“谬作朝鲜尚书,日本尚书”,讥为“贻笑儒林,欺罔后学”。其实据考证,《朝鲜尚书》、《日本尚书》均确有其书,并非臆造伪作。丰坊晚年穷困潦倒,贫病交加,客死僧舍。其实在封建专制社会里,丰坊的怪僻行为完全可以理解为魏晋人的风骨,更值得人惋惜。

  林宅藏有董其昌临《兰亭序》

  在宁波紫金街的省级文保单位林宅的西花园有两方明代书画家董其昌临的《兰亭序》,董在帖后有跋:“每以修禊日,临写兰亭,今春仲,游武林,候梅花,经旬风雨,遂缓归棹,三月三乃在雨篷,了无书兴,以正午补之。其昌。”并有篆文方印两枚“宗伯学士”、“董氏玄宰”。董其昌,字玄宰,明松江府华亭人。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编修,天启时累官南京礼部尚书,以阉党柄政,请告归。崇祯四年起故官,掌詹事府事。他把临摹的《兰亭序》送给好友陈继儒。

  陈继儒是明松江府华亭人,自命隐士,居住小昆山,而又周旋官绅间,当时人颇有讥诟。清代文学家蒋士铨的传奇《临川梦·隐奸》的出场诗中有“翩然一只云间鹤,飞去飞来宰相衙”,许多人认为是讽刺陈继儒。陈继儒与董其昌齐名,也精于书画文学。陈继儒也在此帖上写了一个跋:“宋内帑所藏禊帖有百七十刻,惟率更令逼真。勒石不可得,独褚河南摹本留传人间,曾在董宗伯家,或疑双钩。今宗伯用褚法。宜抚右军之神第一。烜赫书也。右军以鼠须写茧纸,此卷亦写高丽镜面笺。转变悉异,转赠谢象三使君,使君知兰亭,近幸善藏之,勿落萧翼手!眉道人陈继儒题。”后有篆文方印“陈继儒印”、“眉公”两方。

  这篇跋文告诉我们一个信息,即陈把董其昌临的《兰亭序》转赠给谢象三,谢象三即谢三宾,鄞人,工山水画。但为人品格被后人诟病。那谢三宾收藏的董其昌临《兰亭序》又怎么会到林宅里呢?林宅的主人是同治年间的举人兄弟林钟华、林钟嵩,他们的祖父是林廷鳌。据《四明谈助》记载,林为人“读书尚义,工音律,淡于名利”。民国《鄞县通志》说他“性慷爽,有得辄散诸戚族邻里之困乏者”。现在郁家巷里的盛氏花厅即是林廷鳌的藏书楼近性楼(林氏后人卖与清学政盛炳玮,故名盛氏花厅),林宅是宁波老城里最见精雕细琢的宅子。那董其昌临《兰亭序》又是如何得来,如何刻石上墙,这一切均成一个谜。

  汤先甲临《兰亭序》

  在莲桥街俞宅发现两方刻石,也是《兰亭序》,是汤先甲临摹的。汤先甲是江苏宜兴人,清乾隆十六年进士,官侍读学士,乾隆三十五年五月,因皇八子擅自进城,时任上书房行走的汤先甲被罢职。汤书法工秀,曾经手写赵秋谷《谈龙录》一卷。而且在这个《兰亭序》边上还有陈兆崙、俞棠的跋。陈兆崙,清钱塘人,清雍正八年进士。选为知县,分发福建,受闽浙总督器重,主持鳌峰书院,十三年,入京都任中书兼撰文,充军机章京,著有《紫竹山房文集》。陈跋写道:乙酉夏五,承汤学士萼南临欧褚二帖时教,前辈临书法贵得其意,不必字样求肖,即如米老称禊帖为“不”字最多,无一似。以深观之,则“之”字更多,“不”字尚过,似去“之”字,则随处变相,极横溢有趣,可见作者即不无强同,况摹古者乎?萼南于相似中存本色,良善感,言兴趣,辄亦仿定武本为之不慙,老丑可叹也!中伏日识。

  俞棠是镇海人。据他在跋中写道:“洗读之,知为先生(陈兆崙)临定武本石刻。”民国《鄞县通志》同此说,将其定名为“陈兆崙临定武本兰亭集序石刻”。而在移赠拓片中,仅有陈兆崙题跋,并没有俞棠的序跋。有可疑之处,期待更多的史料来证实。而且两方帖石上有“三、四”字样,可见还有“一、二”两方帖石,但发现时“一、二”帖石已不知去向。

  除了宁波老城的兰亭帖石和奉化余姚的兰亭掌故,在清代还有慈溪书法家姜宸英的兰亭序也十分有名,世称“姜本兰亭序”。清末书法家梅调鼎则被日本书坛誉为“清代王羲之”。著名书法大师沙孟海生前挑选作品捐赠家乡时,其中之一就是所书的《兰亭序》精品。宁波当代书法家曹厚德先生也摹过兰亭序,并有刻石,印有字帖,后面有书法家沈元魁先生的跋。

  宁波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从宁波的兰亭掌故即可窥豹一斑。拾掇起来,全祖望所谓“是吾乡兰亭掌故也”,令人自豪。
勿忘天堂 发表于 2010-8-29 23:30 | 显示全部楼层
xuqingsong 发表于 2010-8-30 00:2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就是周东旭?
大海 发表于 2010-8-30 01:58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佳作。楼主就是从事地方文化研究的周东旭?
行什 发表于 2010-8-30 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就是主讲人,期待更多作业。
 楼主| zdxu 发表于 2010-8-30 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象山的地方文化要加油挖掘
xuqingsong 发表于 2010-9-2 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 zdxu

期待象山的文化复兴
 楼主| zdxu 发表于 2010-9-7 15:40 | 显示全部楼层
象山好多地方要去走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新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象山同乡网 ( 京ICP备10005750号 )

GMT+8, 2024-12-27 09:46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by 54xsr.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